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四章 虚证. 虚证的概念 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致 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分 类 气 血 阳 阴 治 法 虚者补之.
Advertisements

三、气血失常 (一)气失常 1 、气虚(量不足) 2 、气机失调(运动失常) 气滞 气逆 气陷 气闭 气脱.
消化内科病证  胃痛  呃逆  便秘  泄泻. 胃痛 gastralgia 重点难点  掌握胃痛的辨证、针灸治疗  熟悉胃痛的病因病机  了解胃痛的鉴别、相关西医病证.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咳嗽 喘证 中医教研室 李宗信. 咳 嗽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 要证候 有声无痰为咳 有痰无声为嗽 痰声并见 咳嗽并称 概述.
常用中成药 张雪亮 中国中医科学院. 常用中成药 “ 汤者荡也 ” 、 “ 丸者缓也 ” 。 中成药的剂型种类很多,常用的传统 剂型有丸、散、膏、丹、酒、露、锭 等,先带剂型有片剂、针剂、冲剂、 糖浆、胶囊、橡皮膏等。 中成药:对证又对病,效果才会好.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辨 证辨 证 辨 证辨 证. 辨 证 第二部分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 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 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机, 判断病位、病性、正邪盛衰状 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湖北省中医药适宜技术 痛 风. 痛风 — 定义 痛风为慢性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 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 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 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 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相当 于中医的痹证。
( 一 ) 八纲辨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Eight Principles.
经行发热. 一、概 述 (一)定义: 概念:每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以发热为主的病证,称 “ 经 行发热 ” 。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概 说 概 说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2 、病因:
第三章 中医临床护理概要 第二节 肺系病症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 一. 肺系病症 (一)护理评估 1. 病因发病 病邪犯肺,肺之宣降失常,肺气、肺阴耗伤,导致肺气上逆。 2. 四诊资料 咳嗽或干咳或咳痰,痰或稀或稠或多或少或白或黄,呼吸困难或呼吸不畅 。
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  1. 识记掌握  ⑴掌握精的基本概念、分类、代谢和功能。  ⑵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和分类。  ⑶掌握血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和功能。  ⑷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代谢和功能。  ⑸掌握人体神的基本概念、生成和作用。  ⑹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九章 脏 腑 辨 证 王明三 Tel
温 病 学.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第十一章 产后病 第八节 产后恶露不绝 教师:张勤华 曙光医院妇科教研室.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针灸教研室 姜桂美
水肿.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 东平县中医院妇产科—闫密桃.
淋证水肿. 淋证水肿 (一)淋证的概念 淋证是因肾、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引起的以小便贫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月 经 过 少.
病因辨证 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杨爱萍.
脾 与 胃 中医学教研室.
顺一堂整理 2013年8月 真诚祝愿痛经的姐妹们早日摆脱痛经的折磨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中 医 诊 疗 技 术.
痛 经 概述 痛经又称“经行腹痛”,是指女性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的小腹疼痛等为主要症状一种临床表现;多见于未婚的青年女性 。
第九章 外感病辨证.
第九章 其他辨证方法.
现在,为了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向同学们提出两个问题: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辨 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宗士群.
第三节 脏腑病机 一、五脏病机 二、六腑病机 三、奇恒之腑病机.
第八章 病性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经 前 期 综 合 征 1、熟悉经前期综合征的定义、诊断、辨证 要点及辨证论治 2、了解经前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实 证 定义: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 理产物蓄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 表现的 病理概括。 包括气滞、血瘀、湿阻、痰、
第七章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第一节 精 第二节 气 第三节 血 第四节 津液 第五节 神.
精、气、血、津液、神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学教研室 尹德海.
第二篇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主要内容: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脏腑 经络 形体官窍 体质.
便秘.
第八章 病 机.
气血津液辨证 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杨爱萍.
概 述 定义:凡以涌吐药为主组成,具有涌吐痰涎、宿食、 毒物等作用,治疗痰厥、食积、误食毒物等疾 患的方剂,称为涌吐剂。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七章 病 机.
气血同病辩证.
第四章 病因病机 薛霁 首都医科大学 邹志东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病理产物病因.
第九章 脏腑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四、肝与胆病辨证 中医诊断教研室 修宗昌.
病 案 李某,女,30岁,2003年12月2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提前5个月。
乳衄.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概 说 1、生理功能: 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腐熟,为“水谷之海”。 小肠为受盛之官,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 降气的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 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立法依据:
胃阴亏虚.
胁痛 胃脘痛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中 医 八 纲 辨 证 主讲人:副主任中医师古献民.
第十章 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泄泻.
病因辨证.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第九节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sciatic neuralgia),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放射性疼痛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通常分为根性坐骨神经痛和干性坐骨神经痛两种,临床上以根性坐骨神经痛多见。本病多见于感染性疾病、脊柱肿瘤、腰椎间盘突出症、骨盆病变、腰骶软组织劳损及部分内科疾病中。坐骨神经痛属中医“坐臀风”、“腿股风”、“腰腿痛”、“痹证”等范畴。本病与感受外邪、跌仆闪挫等有关。病位主要在足太阳、足少阳经。感受风寒湿邪或湿热下注,痹阻经脉;腰部跌仆闪挫,损
第五章 实 证 概 述.
第四章 气、血、津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的概念:是运用脏腑学说中有关气血津液的理论,对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以辨别气血津液失调所致病证的辨证方法。 气血津液与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关系 气血津液辨证的意义 运用气血津液辨证时的注意事项 气血津液辨证的内容:

一、气病辨证 (一)气虚证 概念: 气虚证—主要是指元气不足,多表现为全身或某一脏腑机能衰退的证候。 临床表现: 气虚证—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声低息微。倦怠乏力,自汗,动则诸证加剧,舌淡,脉虚弱。 辨证要点: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动则诸证加剧,脉虚。

(二)气陷证 概念:气陷证是指气虚升举无力,清阳之气下陷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头昏眼花,久泻久痢,腰腹坠胀,或内脏下垂,少气倦怠,舌淡苔白,脉虚弱。 辨证要点:内脏下垂与气虚证一般表现共见

(三)气不固证 概念:气不固证是指气虚固摄失司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声低气短,舌淡,脉虚。或自汗;或出血;或流涎不止;或遗尿,尿后余沥不尽,尿失禁;或大便滑脱失禁;或滑胎,或遗精、滑精、早泄。 辨证要点:津液、血液、津液、二便、胎元等不固表现与气虚证的一般表现共见

(四)气脱证 概念:气脱证是指元气虚极欲散所表现的危重证候 临床表现:呼吸微弱而无规则,或意识模糊甚则昏不知人,汗出不止,面色苍白,口开目合,手撒身软,二便失禁,舌质淡白,苔白润,脉微欲绝。 辨证要点:呼吸微弱,汗出不止,脉微欲绝。

(五 )气滞证 概念:气滞证是指人体某部位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胸胁、乳房、胃脘等处胀闷或疼痛。其症状时轻时重,走窜不定,按之无形,随嗳气、矢气、太息而减轻,或随情绪的忧思恼怒与喜悦而加重或减轻,脉象多弦。 辨证要点:胀闷、胀痛、窜痛

(六)气逆证 概念:气逆证是指人体气机升降失常,气上逆而不顺降所出现的证候。 临床以肺气上逆、胃气上逆、肝气上逆多见。 临床表现: 肺气上逆:咳嗽、喘逆; 胃气上逆:呃逆、嗳气、恶心、呕吐; 肝气上逆:头痛眩晕、昏厥、呕血,气从少腹上冲胸咽。 辨证要点:肺胃肝三脏上逆之症。

二、血病辨证 (一)血虚证 概念:血虚证是指体内营血亏虚,脏腑百脉失养,表现全身虚弱的证候。 临床表现:面色萎黄或淡白,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妇女月经量少、甚或闭经,舌质淡,脉细无力。 辨证要点:面色萎黄或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舌淡,脉细。

(二 )血瘀证 概念:血瘀证是指瘀血内阻,血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局部痛如针刺,部位固定,拒按。或有肿块,或见出血,血色紫暗,有血块,面色晦暗,口唇及皮肤青紫,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等 辨证要点:痛如针刺,痛有定处,肿块,出血,舌青紫,脉涩。

(三)血热证 概念:血热证是指火热炽盛,侵迫血分所表现的的证候。 临床表现:身热夜甚,口渴面赤,或见各种出血,如咳血、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月经量多、崩漏等;或皮疹紫红密集,或疮疡红肿热痛,或烦躁、谵语,甚则狂乱,舌绛,脉滑数等。 辨证要点:身热夜甚,口渴面赤,烦躁、谵语,各种出血,疮疡

(四)血寒证 概念:血寒证是指寒邪客于血脉,凝滞气机,血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肢体或少腹等患处冷痛拘急,得温则减,遇寒加重,皮肤紫暗、发凉;或月经衍期,经色紫暗夹有血块,或痛经、闭经;畏寒,面唇青紫,舌淡紫,脉沉迟或涩。 辨证要点:患处冷痛拘急,得温则减,舌淡紫,脉沉迟或涩。

四、津液病辨证 (一)津液不足证 概念:津液不足证,又称津伤证,是指由于津液亏少,全身或某些脏腑组织器官失其濡润滋养而出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唇、舌、咽喉、皮肤干燥,肌肉消瘦,口渴,便秘,尿少,舌红少津,脉细数。 辨证要点:肌肤、口、唇、舌、咽干燥,尿少便干。

(二 )水液停聚证 概念:水液停聚证,多由肺脾肾和三焦等脏腑功能失常,使津液代谢发生障碍,造成水湿潴留,而形成痰、饮、水肿等病证。

1.痰证 概念:痰证,是指水液凝结,质地稠厚,停聚于脏腑、经络、组织之间而引起的病证。 临床表现:咳喘,咳痰,胸闷,喉中痰鸣;脘痞不舒,纳呆恶心,呕吐痰涎,头晕目眩;神昏癫狂;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瘰疬瘿瘤,痰核乳癖,喉中异物感,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滑。 辨证要点:吐痰或呕吐痰涎,或神昏癫狂,或肢体麻木,或见痰核,苔腻,脉滑。

2.饮证 概念:饮证,是指水饮质地清稀,停滞于胃肠、胁下、胸膈、四肢肌肉之间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脘腹胀满,肠鸣辘辘,泛吐清涎,大便泄泻;咳吐引痛,胸胁饱满,支撑胀痛,随呼吸、咳嗽、转侧而加重;四肢水肿,汗出不解,身体沉重而疼痛;咳逆欹息,短气不得卧,张口抬肩,咳痰清稀、量多色白,背心恶寒,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弦。 辨证要点:咳痰清稀量多,呕吐清涎,肠鸣辘辘,胸胁积水征及舌淡胖,苔白滑,脉弦。

3.水肿 概念:是指体内水液停聚,泛溢肌肤,引起面目、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肿的病证。有阳水和阴水之别。 (1)阳水:由外邪引起,其性质属实性水肿。 临床表现:头面浮肿,一般从眼睑开始,继而遍及全身,小便短少,来势迅速,皮肤薄而光亮。常伴见恶风、恶寒、发热、肢节酸重,苔薄白,脉浮紧,或咽喉肿痛,舌红而脉浮数。或全身水肿,来势缓慢,按之没指,肢体沉重困倦,胸闷纳呆,泛恶欲吐,舌苔白腻,脉沉 辨证要点:发病急骤,先见眼睑、头面、上半身肿甚,兼恶寒发热。

(2)阴水 由久病或内伤所致,其性质属虚实夹杂 临床表现:水肿,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起,小便短少,脘闷腹胀,纳呆便溏,面色白光白,神倦肢困,舌淡,苔白滑,脉沉。或水肿日益加剧,小便不利,腰酸膝冷,四肢不温,畏寒神疲,面色白光白或灰滞,舌淡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辨证要点:发病缓慢,水肿先从足部开始,腰以下肿甚,兼神疲肢困。

三、气血同病辨证 气与血的关系: 气为阳,血为阴,气与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对于血,具有化生、温煦、推动、统摄的作用。血对于气,具有濡养和运载的作用。

(一)气滞血瘀证 概念:气滞血瘀证是指气机郁滞,而致血行瘀阻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性情急燥,胁下痞块,刺痛拒按,妇女可见经闭,或痛经,经色紫暗,夹有血块,舌紫暗,或见瘀斑,脉涩。 辨证要点:局部胀痛、刺痛、拒按,舌紫,或有瘀斑,脉弦涩。

(二)气虚血瘀证 概念:气虚血瘀证,是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瘀滞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面色淡白或晦暗,身倦乏力,少气懒言,疼痛如刺,痛处不移,拒按,舌淡暗,或有瘀斑,脉沉涩 辨证要点:神疲乏力,刺痛,舌淡暗,或有瘀斑,脉沉涩

(三)气血两虚证 概念:气血两虚证是指气虚与血虚同时存在的证候。 临床表现:形体消瘦,头昏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 辨证要点: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气短,脉细弱。

(三)气不摄血证 概念:气不摄血证是指气虚不能统摄血液而见出血的证候。 临床表现:吐血、便血、皮下瘀斑、崩漏,气短,倦怠乏力,面白无华,舌淡,脉虚弱。 辨证要点:慢性出血,面白神疲,舌淡,脉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