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治病原则 辨证施治 寒则热之,热则寒之 人得天地之全气,物得天地之偏气,故可以物之偏补人之不足.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 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于 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一. 含义 :
Advertisements

中医一般护理包括生活起居 护理、情志护理、饮食调护和用 药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是指在病人患病期间,护理人 员针对患者的病情分别给予环境的特殊安排 和生活的护理照料。 生活起居护理的目的在于促进机体内外阴阳 的平衡,恢复和保养正气,增强机体抵御外 邪的能力,为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创造良好的 条件。
孩儿们, 下午好!. 第一章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是中医学中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就是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辩证论理,凭借四诊所得资料, 辨别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机、病性、病情。法,就是 依据辩证所得的综合判断,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和具体的 治疗方法。方,就是依据治法进行合理恰当的组成或选方。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一、定义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泄 火、凉血、解毒以及滋阴透热等作用,主治里热证 的方剂,统称为清热剂 。 属于八法中的 “ 清法 ” 。 概说.
认识中药药性 第五组 PPT 演讲:杨朝晖 PPT 制作:母晓光 材料收集:吴苏艳、傅伶莉、 占文婷、陈冠宇、张睿思、 刘宇亮、李青云、袁帅.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主讲:肖勇学校:江西中医学院 专业: 2012 级中医专业研究生 魅力《易经》. 自我介绍 江西中医学院 2012 级研究生,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师从江 西中医研究所所长、江西省中医院副院长、江西省名中医 刘英锋教授。 研究方向:经典方证的分类研究。 导师深厚的儒学素养,特别是在易学与医学方面的造诣深.
第十四章 治燥剂 概 述 以轻宣辛燥或甘凉滋润药物为主要组成,具有 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作用,治疗燥证的方剂,称之。 一、定义.
1 第四节 补阴药 1 .含义: 补阴,治疗阴虚证的药物,称为补阴药。 2. 性能特点:多甘寒,归肺胃肝肾心经。 3 .功效:补阴(滋阴、养阴、益阴)。 4 .主治:阴虚证。 5 .使用注意: 多甘寒滋腻,脾胃虚弱、痰湿内阻、腹满便溏 者不宜使用。
( 一 ) 八纲辨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Eight Principles.
中 医 食 疗 学 主 讲 湖北中医学院中药教研室 丁艳蕊. 一、概念 1 、食疗:即饮食疗法,亦称 “ 食治 ” ,是祖国医学 传统的防病治病方法之一,即以食物来防病治病,保 健养生。 “ 养 ” 与 “ 疗 ” 2 、食疗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专门研究 各种食物在人体保健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规律的一门.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 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痰证 的药物,称为化痰药。  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 止咳平喘药。 一. 含义:
第三节 补阴药及方剂. 阴虚证 表现为两类见症: 表现为两类见症: 一是阴液不足,不能滋润脏腑组织,出现皮肤、咽喉、 口鼻、眼目干燥或肠燥便秘。 一是阴液不足,不能滋润脏腑组织,出现皮肤、咽喉、 口鼻、眼目干燥或肠燥便秘。 二是阴虚生内热,出现午后潮热、盗汗、五心烦热、两 颧发红;或阴虚阳亢,出现头晕目眩。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病 机 概 念 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l. 掌握病机的基本概念及层次结构 2. 掌握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发展 转归的关系 3. 掌握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 亡失的病机 【病机】 【本章重点】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 的应用.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 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1 )阴阳是一属性概念 2 )阴阳代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3 )阴阳双方必须相互关联(在同一层次)
中 医 基 础 学之 阴 阳 五 行 学 说中 医 基 础 学之 阴 阳 五 行 学 说. 中医学是以阴阳五行为哲学思想、脏腑经络为理论 核心、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辨证论治为诊疗特 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主要内容 :包括阴阳五行、藏象学说、经络、病因、 病机、诊法、辩证、防治原则几大部分 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中医教研室 李宗信.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的相互关系  对立制约  消长平衡  互根互用  相互转化.
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  元气论 元气论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 精气学说 精气学说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二章. 1. 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 阴阳学说及五行学说如何在中医学中的 应用 本章重点内容.
中 医 基 础 理 论中 医 基 础 理 论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中 医 基 础 理 论中 医 基 础 理 论 主要内容: 1 、阴阳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2 、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中 药 学.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八章 防治法则 王德海 动物医学院中兽医教研室.
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等生理功能的异常而产生的类似风、寒、湿、燥、火外邪致病的病理变化。
第三章 热 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中药学总论 董振华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
中医基础理论 辽宁中医药大学 郑洪新 教授.
清热剂.
第九章 清 热 药.
清热药 二、功效:清里热(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虚热)。 三、适应证:里热证。 四、使用注意
中医学讲座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主题活动三春天的聚会 ——神奇的中草药 大班(下) 文昌湖区萌水镇希望幼儿园 黎萌.
王 付 制作.
第二篇 民族传统养生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 整体观、系统论、发展观 第一节 整体观 第二节 系统论 第三节 发展观
从中医治疗到《世典》的文学治疗 中医系:琚杰.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王 付 制 作.
清热药 定义: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第五章 病 机 第二节 基本病机.
阴阳 五行 学说.
阴阳学说.
第一节 喉痹.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经行感冒.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1.含义:凡以清热凉血主要功效,治疗营分、血分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凉血药。
清热药.
项目二 病机学说的基本内容.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第十课 看中医醫.
胃阴亏虚.
第二章 寒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中 医 八 纲 辨 证 主讲人:副主任中医师古献民.
中医药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中医与保健 赵熙全.
鸡蛋知多少 制作人员:郭怡欣 崇家荣 张茅 郑云淇.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六经病小结与脉诊.
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齐贺彬.
消 食 剂.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情緒、修身養性、運動、五行蔬菜與五臟之關係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医的治病原则 辨证施治 寒则热之,热则寒之 人得天地之全气,物得天地之偏气,故可以物之偏补人之不足

具体到中医食疗学,他的基本原理就是辨证施食。就是说要根据病人的具体表现,根据病人的体质、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地域来给予不同的食物。

可以用作食疗的食物 主食:大米、小麦等 菜肴:鸡蛋、羊肉、狗肉等;苦瓜、冬瓜等 调料:葱、干姜、生姜、蒜、辣椒、花椒、胡椒 水果:橘子、山楂、梨子、大枣、桂圆、西瓜 阴阳汤、百沸汤

药物(食物)的四气五味 四气:也称四性,指食物寒、热、温、凉的属性。 五味:辛、甘、酸、苦、咸 阳 阴 阳 阴

四气 中医四气把食物分为四大类,寒热温凉。并不是指食物本身的寒热,而是指食物、药物作用于人体后的作用。

可以减轻热证的食物即为寒凉,如绿豆、苦瓜、西瓜、鳖肉等等,具有清热、解暑、解毒作用。 可以减轻寒证的食物即为温热,如羊肉、狗肉、鸽肉、肉桂、干姜等等,具有祛寒、温中、补虚作用。

五味 中医讲的气味不完全是指食物本身所具有的味道。更重要的是讲作用。 酸 辛 甘 苦 咸

五味的归经 味酸 --- 能入肝    味苦 --- 能入心    味辛 --- 能入肺    味甘 --- 能入脾    味咸 --- 能入肾

疾病的性质有寒、热、虚、实等不同,用药也必须有温(治寒症)、清(治热症)、补(治虚症)、泻(治实症)等区分。但是发病脏腑经络又是不一致的,如热性病症,又有肺热、胃热、心火、肝火.... 等, 在用药治疗时,虽然都需要根 据“热者寒之”的原则选用性质寒凉的药物,然而还应该考虑脏腑经络的差异, 如鱼腥草可清肺热、竹叶可清胃热、莲子心可清心火、夏枯草可清肝火,就是由于它们归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五行属性 木 火 土 金 水 肝 心 脾 肺 肾 生 长 化 收 藏 风 暑 湿 燥 寒 青 赤 黄 白 黑 酸 苦 甘 辛 咸

五味的作用—酸 酸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酸味的药物多用于治疗虚汗、泄泻等证,如乌梅敛汗止渴、山茱萸、五味子涩精敛汗,五倍子涩肠止泻。

五味的作用—辛 辛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 是治疗表证的药物,如麻黄、薄荷,或治疗气血瘀滞的药物,如木香、红花等,都有辛味。

五味的作用—甘 甘味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 用于治疗虚证的滋补强壮药,如党参、熟地;用于调和药性的药物,如饴糖、甘草等皆有甘味。甘味药多质润而善于滋燥。

五味的作用—苦 苦有泄和燥的作用。 泄的含义甚广,有专指通泄的,如大黄,适用于热结便秘;有指降泄的,如杏仁,适用于肺气上逆的喘咳;有指清泄的,如栀子、黄连,适用于热盛心烦等证。

五味的作用—咸 咸有软坚散结、泻下作用。 多用以治疗痰咳、痞块及热结便秘等证,如瓦楞子软坚散结、芒硝泻下通便等。

鸡蛋黄,又名鸡子黄,功效“养阴熄风”,用于热病伤阴所致的虚风内动,也就是用于高烧日久耗伤阴液而导致的抽搐 。 《伤寒论》中的“黄连阿胶鸡子黄汤”选了它,另一中医名著《温病条辩》中的“大定风珠”与“小定风珠”也都作为主药选用。

人得天地之全气,物得天地之偏气 中医中药学认为,人与万物皆天地所生,天为阳气,地为阴气,阴阳二气互相作用而成金、木、水、火、土五行,又称为五运。阴阳二气互相流行,形成火、热、风三阳气和寒、湿、燥三阴气,中医学称为六气。

天地阴阳二气的运行反映于人身,则五运化生五脏,六气化生六腑,是人得天地之全气。 地球上草木金石、禽兽昆虫,也是秉天地阴阳之气而生,随五运六气而长,它们与人类的不同在于不得天地之全气,仅得天地之偏气。所以中草药的药性或偏于阴,或偏于阳,或偏于寒,或偏于热。

辨证施治 辨证 施治 证候 进行治疗 辨别 一群常常聚在一起的症状

辨证 辨症 辩证

证候 鼻塞、流涕、打喷嚏、明显怕冷、轻微发热、无汗、口不渴 风寒在表 发热汗出,咳嗽较重,痰黄粘稠,口渴咽干,尿赤便干,咽喉肿痛 痰热蕴肺 清泻肺胃,平喘化痰

寒则热之,热则寒之 治疗原则:调整阴阳的不平衡 虚则补之─补其不足 恢复阴阳平衡 实则泻之─泻其有余

不足 “阴虚生内热”──养阴清热 “阳虚则外寒”──壮阳除寒 有余 “阳胜则阴病”──损其有余之阳 热盛而损及阴液 “热者寒之” “阴胜则阳病”──损其有余之阴 寒盛而损及阳气 “寒者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