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球的运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2 节 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 太阳系是怎样形成的?地球的诞生与太阳的形成有什 么关系?认识这些问题,人们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人们每天看到太阳从东面升起,西面落下,而大地是 静止不动的。根据这种感觉,在长达几千年的时间里,人 们一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他天体都是绕地 球转动的。
Advertisements

第 2 节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太阳系是怎样形 成的?太阳等各 种恒星诞生后, 还会发生变化吗? 恒星真的永恒不 灭吗?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基础天文 Fundamental Astronomy 吴学兵 edu. cn phy. pku
地球仪 随歌谣学地理 地球模型地球仪,经线纬线看仔细; 经天纬地辨方向,SNEW是缩写; 向北变大是北纬,向南变大是南纬;
平面向量.
精品课程《解析几何》 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碰撞分类 一般情况碰撞 1 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2 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  知道:太阳直射点移动情况,四季的划分。
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是描述卫星运动、处理观测数据和表达观测站位置的数学与物理基础。
一、行星的运动 太阳系主要成员——太阳和其八大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第3课时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1课时) 灵宝市实验中学 赵 吉 平.
小结 第一单元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 天体的概念 (2) 天体的多样性 1.宇宙的物质性
万有引力和航天 一.行星的运动 学习要求 ①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 ②知道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③知道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且这个比值与行星的质量无关,但与太阳的质量无关。
湘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Ⅰ会考复习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章 万有引力定律 及其应用 第一节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第一节 行星的运动.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2系列课件.
第一节 行星的运动 西山学校 高一物理组秦庆伟.
宇宙中的地球.
行星的运动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东校区 李运玺.
例7-1 荡木用两条等长的钢索平行吊起,钢索的摆动规律为j= j 0sin(pt/4)。试求当t=0和t=2s时,荡木中点M的速度和加速度。
1.2 时间和位移 珠海市实验中学 李进辉.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第二章 二次函数 第二节 结识抛物线
第三章复习课 第三章 万有引力及其应用 ---天体运动(2课时) 洛城中学 何志明.
俄罗斯方块:注意观察游戏中用到的 数学的知识
猜一猜 有个好朋友, 没有腿却会跑, 没有嘴却会响。 它会告诉我: 什么时候起床, 什么时候睡觉。 请你猜猜看, 好朋友是谁?
09年高考地理必备考点详解(三) ——自然地理和地图【Ⅱ】
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之 地球运动(新人教版) 枣庄矿业集团第一中学 陆德天.
第4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章 自然界的运动性.
乒乓球回滚运动分析 交通902 靳思阳.
的研究 摆 兰州市东郊学校 谢晓斌.
第十章 方差分析.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杏坛中学 高二数学备课组.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看一看,想一想.
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         
§5.3万有引力定律 一.历史的回顾 1.地心说和本轮理论(C.Ptolemy,约前150)
§1体积求法 一、旋转体的体积 二、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的体积 三、小结.
注意:这里的F合为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合力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 位置关系.
1.5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一、昼夜交替 夜半球 昼半球 晨昏线 想一想: 昼夜交替的原因是什么?
第3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 第一课时.
四 电动机.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郑州十一中北校屈俊良 2007年2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第五章 曲线运动 第五节 圆周运动.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1.6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二).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 田春林 2018年11月14日.
三角 三角 三角 函数 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位似.
5.1 相交线 (5.1.2 垂线).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地球的运动

第六节 地球自转 一、地球自转及其证明 二、地球自转的规律性 三、地球自转的后果

地球运动的认识过程 地心说的产生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无法直接感觉地球的运动。然而,人们却能直接观察到日月星辰绕地球旋转的现象。因此,就很容易误认为地球位居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于是地心说应运而生——由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提出,→ 他的门生欧多克斯和亚里士多德极力倡导 → 托勒密(90-168年)在2世纪中叶加以系统化 → 便形成一个完整的地心体系。在政教合一的欧洲,这一理论将近统治了1500年。

日心说的提出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年),总结分析了前人学说及其观测资料,在1505年提出日心说的理论,并用了大半生时间去验证修改和补充日心说说的理论。→ 在他的弟子雷提卡斯的协助下,于其临终前(1543年)公开发表了日心说巨著——《天体运行论》。哥白尼在他的著作中明确指出:地球是运动的,它只是一颗既有自转运动而又环绕太阳作公转运动的普通行星。

小小的地球旋转一周,那是令人不可思议的。 节选自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天旋”是由于“地转”。我们可以通过 几何方法证明——“天比地大,其大无比” 如果让庞大无比的天穹,在24小时内绕 小小的地球旋转一周,那是令人不可思议的。

节选自《伽利略对话录》:

讨论与交流 有什么证据可以 证实地球是在 不停转动而 不是静止的?

一、地球自转的证明   天球的周日运动是有目共睹的,地心说认为这是真运动,而日心说则认为这是视运动——地球自转运动在天球上的反映。到底真是“天旋” 还是真的“地转”?哥白尼在他的《天体运行论》中未能提出地球自转的直接证据。在其逝世后的300多年中,无数学者前赴后继地为地球自转寻找证据。其中最有说服力、最直观的证据,是傅科摆的偏转。

地球自转在地球上留下的蛛丝马迹 地球变扁和重力变化 天体虽有周日运动,但古代人仍凭直觉判断地球是静止不动的。人们感觉不到地球自转,原因是自转角速度太小,方向改变很慢。但经科学家仔细考察,还是能从地球本身找到一些自转运动的蛛丝马迹。 地球变扁和重力变化 地球自转产生惯性离心力,其垂直分量减轻了物体的重量,水平分量使重力不指向地心,导致地球变扁。 地球参考椭球体的赤道半径=6378.140km 极半径=6356.755km 两极比赤道扁了大约43km。 在两极重10kg的物体,到了赤道只有9.947kg, 其中因离心力变小轻了35g,因引力变小轻了18g。

1、证据--地球的形状

证据-- 2、讨论:落体偏? 东 西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在巴黎保泰安教堂,用一个特殊的单摆让在场的观众亲眼看到地球在自转,从而巧妙地证明了地球的自转现象。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种特殊的单摆叫做“傅科摆”。 傅科摆的特殊结构,都是为了使摆动平面不受地球自转牵连,以及尽可能延长摆动维持时间而设定的: A、傅科摆须有一个密度大的有足够重量的金属摆锤(傅科当年用了一个28kg金属锤),以增大惯性并可储备足够的摆动机械能(为什么?); B、傅科摆还须有一个尽可能长的摆臂(傅科当年用了一根67m长的钢丝悬挂摆锤),使摆周期延长——降低摆锤运动速度,以减小其在空气中运动的阻力; C、傅科摆结构的关键一环是钢丝末端的特殊悬挂装置——万向节,正是这个万向节使得摆动平面能够超然于地球自转。

证据--3、傅科摆 特征:摆长,锤重,持续时间长 偏转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转速度:因纬度而异, d/dt=15sin/时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法国物理学家傅科 一、证明: “傅科摆” 1、结构:单摆,长67米,锤27公斤。 2、优点:周期长---长绳; 持续久----抗阻力强。 3、特点:摆参与地球自转,摆动平面不变。

傅科摆实验

这样有了一个能摆脱地球自转牵连,并能长时间作惯性摆动的傅科摆,人们就可以耐心地观察地球极为缓慢的自转现象。 D、当傅科摆起摆若干时间后,在北半球人们会发现摆动平面发生顺时针方向偏转(图2.24),而在南半球摆动平面则发生逆时针方向偏转。 E、傅科摆的偏转现象的解释:假设当傅科摆起摆时,摆动平面与南北方向(或东西方向)重合。经过若干时间后,由于地球的自转,导致该地的南北方向线(或东西方向线)发生偏转,但因摆锤运动的惯性和摆动平面不受地球自转的牵连,故南北方向线(或东西方向线)相对摆面发生了偏离。

图 3-2 傅科摆偏转速度

图 3-3 在两极,傅科摆偏转最快(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在赤道,偏转速度为零。

ω为任意纬度佛科摆偏转角速度,ψ为当地地理纬度 推算地球自转 对于一般纬度而言:   因为:Δη=AA′/OA,Δθ= AA′/PA,黑体为圆弧   所以:Δθ/Δη = OA/PA=sinψ      Δθ=Δηsinψ,      Δθ/Δt=Δη/Δt sinψ      当Δt→0时      dθ/dt=dη/dt sinψ      ω=ω0 sinψ,ω0=15°/h    ω=15°/h sinψ ω为任意纬度佛科摆偏转角速度,ψ为当地地理纬度    北京为:ω=15°/h sin40o=9.64°/h 推算地球自转

一、地球自转及证明 二、地球自转的规律性 一)地轴和极移 二)地轴进动 三)地球自转周期 四)真太阳日和平太阳日

3、周期:自由摆动周期:14个月; 受迫摆动周期:1年 一)地轴和极移 ( 1、定义:地极在地表的移动 2、原因:地内物质分布不均 3、周期:自由摆动周期:14个月; 受迫摆动周期:1年 4、范围:0.5“ 相当于15米范围 5、后果:地理坐标的微小改变。

二)进动: 1、定义 2、原因 3、进动表现 4、进动后果 5、极移与进动比较:

二)地轴进动 1、定义:地轴绕黄极自东向西作缓慢的周期性的圆周运动。 (南北天极在天球上的移动,反映了地轴在宇宙空间的运动,叫地轴进动。50.29″/年) 左:陀螺的进动(向东) 右:地球的进动(向西)

2、地轴进动的原因: (1)、地球形状:地球赤道部分隆起,日月引力。   (2)、黄赤交角的存在,附加引力产生使地轴进动的合力矩。 (3)、地球自转。

力矩 M1>M2,合力矩使地轴趋近黄轴

3 、地轴进动的表现 地轴的一种圆锥运动 圆锥轴垂直于轨道平面,指向黄极; 圆锥半径23(黄赤交角); 方向向西(与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反); 速度每年50; 周期25 800年。

4、地轴进动的结果 天极周期性运动; 北极星变迁; 赤道面(和天赤道)的系统的变化; 二分点沿黄道西移(交点退行) ; 恒星赤经、赤纬、黄经发生变化,黄纬不变。 二分点沿黄道西移(交点退行) ;

使回归年小于恒星年(我国古称“岁差”)太阳巡天一周,有别于季节上的一周岁,差值为20 ; 春分点西移: 赤道坐标系中:恒星赤经和赤纬都缓慢而持续变化; 黄道坐标系中:春分点沿黄道西移,恒星黄经持续变化,黄纬不变。

天赤道2 天赤道1 春分点2 1 黄道是不变的,天赤道从1-2

遥远的恆星 恆星年 回归年 春分点移动 地球 恒星年 圖1.5 恆星年示意圖

地球自转的规律性 地轴和极移 极移与进动的比较 极移是地极的移动,不涉及天极在天球上位置的变化;进动造成天极的移动,不涉及地极在地面上的位置的变化

5、极移与进动比较:

二、地球自转的规律性 一)地轴和极移 二)地轴进动 三)地球自转周期 四)真太阳日和平太阳日

三)地球自转周期 恒星日:同一恒星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的时间,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有细微差别),23小时56 分 恒星日是同恒星时(春分点的时角)相联系的; 天文学以春分点定义恒星日;

太阳日:太阳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时间 24小时00 分 太阴日:月球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时间 24小时50 分 太阳日和太阴日不同,二者具有不同的速度

恒星日与 太阳日比较 在一个恒星日内,地球自转360°,在一个太阳日内,地球公转59,自转360°59。这59的差值是地球公转造成的,使太阳日比恒星日约长4分。

地球自转的周期 (三)、地球自转周期 1、自转周期叫日。 2、三种自转周期----恒星日、太阳日、太阴日。 3、恒星日与太阳日比较。  如上图,当地球在E1,恒星、太阳同时在A地中天,恒星日、太阳日同时开始。由于地球自转又绕日公转至E2,恒星在A地第二次中天,完成一个恒星日,但太阳未第二次中天,未完成一个太阳日,要完成一个太阳日,地球要自转约1°,约需要4分钟。因此,太阳日比恒星日长4分钟。

地球自转周期 4、恒星日与太阴日比较 如上图,当地球在E1处,恒星,月球同时在A处中天,恒星日,太阳日同时开始。此后,月绕地公转,地绕轴自转,同时又绕日公转,地公转至E2处,恒星第二次在A处中天,完成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月球未完成一个太阴日,要完成一个太阴日,地球要自转13°38′。 (在一个恒星日中,月球绕地公转13°10′35″,即地要匀自转13°10′35″,但地自转13°10′35″过程中,月绕地又转了一个角度θ,所以13°10′35″+θ=13°38′)自转13°38′约需要54分,因此,太阴日比恒星日长54分钟。

这太阳日为视太阳日,也叫真太阳日

3、真太阳日与平太阳日 太阳日是昼夜交替的周期,它的长度包含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因素。太阳每日赤经差因季节而变化,太阳日长度发生季节性变化。每日赤经差越大,太阳日越长,反之越短。这种因季节变化的太阳日,叫真太阳日。    真太阳日的全年平均值,叫平太阳日。作为时间单位的太阳日是平太阳日,是同太阳每日59/的赤经差相联系的。造成每日太阳赤经差季节变化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恒星日与太阴日比较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在一个恒星日内,地球自转360°,在一个太阴日内,月球公转13°38,地球自转373°38,这13°38的差值是月球公转造成的,使太阴日比恒星日长约54分。

A

一、地球自转及证明 二、地球自转的规律性 一)地轴和极移 二)地轴进动 三)地球自转周期 四)真太阳日和平太阳日 五)地球自转速度

四)、真(视)太阳日 平太阳日

这是什么?特征?

讨论:视太阳日长度的季节变化 观察:太阳每日赤经差

太阳赤径、赤纬有何变化

真太阳日和平太阳日(形成原因) (1)、黄赤交角的存在相同黄经差,造成赤经差不同。 春秋分日,每日59′黄经差,造成59′-5′=54′,时间减少21秒 真太阳日长度23h 59m 39s 二至日,每日59′黄经差,造成59′+5′=64′,时间增加21秒 真太阳日长度24h 0m 21s

太阳周年运动向东,赤经逐日递增,中天时刻逐减推迟,连续两次中天的时间间隔增长, 因而太阳日大于恒星日 ; 太阳每日赤经差因季节而异,视太阳长 度有季节变化。

(2)、椭圆轨道 1月初地球来到近日点,每日公转59′+2′=61′,     真太阳日长度24h 0m 8s   7月初地球来到远日点,每日公转59′-2′=57′,     真太阳日长度23h 59m 52s   事实上,黄赤交角和椭圆轨道同时起作用并相互干扰。前者是主要的。近日点在冬至之后,远日点在夏至之后,所以一年之中:   冬至日的真太阳日略长于夏至日;   春分日的真太阳日略长于秋分日。   一年之中最长的真太阳日24h 0m 29s发生在12月23日(冬至后)   一年之中最短的真太阳日23h 59m 39s发生在9月17日(秋分前)

(a)一月初,地球近近日点,太阳每日赤经差达极大值(61  ), 视太阳日最长。 1月2日视午 1月1日视午 4月2日视午 4月1日视午 7月2日视午 7月1日视午 (a)视太阳日平太阳日 (a)视太阳日平太阳日 (a)视太阳日平太阳日 图3-11 椭圆轨道(公转速度)与视太阳日长度 (a)一月初,地球近近日点,太阳每日赤经差达极大值(61  ), 视太阳日最长。 (b)四月初,太阳每日赤经差为全年平均值(59  ),视太阳日=平太阳日。 (c)七月初,地球近远日点,太阳每日赤经差达极小值(57  ), 视太阳日最短。

太阳每日赤经差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黄赤交角 同样的黄经差造成不同的赤经差;第二赤道坐标系与黄道坐标系有共同原点(春分点),因基圈不同,黄经不同于赤经; 冬夏二至(黄赤二道平行)赤经差最大,视太阳日最长; 春秋二分(二道交角最大)赤经差最小,视太阳日最短。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造成太阳每日黄经差本身的变化;由于日地距离的变化,地球公转速度的不等; 赤经差变化的次要原因是椭圆轨道 造成太阳每日黄经差本身的变化;由于日地距离的变化,地球公转速度的不等; 近日点变化最快,视太阳日较长 ; 远日点变化最慢,视太阳日较短。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视太阳日长度的周年变化 点线为长度因黄赤交角而发生的变化,虚线为视太阳日长度因日地距离而发生的变化, 实线表示二者的叠加,主极大在冬至后,次极大在夏至前;主极小在秋分前,次极小在春分后。

真太阳日长度受到黄赤交角和椭圆轨道两个因素的作用和干扰 真太阳日长度变化:二至最长,二分最短; 冬至略长于夏至(最长的视太阳日在冬至后) ; 秋分短于春分(最短的视太阳日在秋分前)。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3、真太阳日与平太阳日 太阳日是昼夜交替的周期,它的长度包含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因素。太阳每日赤经差因季节而变化,太阳日长度发生季节性变化。每日赤经差越大,太阳日越长,反之越短。这种因季节变化的太阳日,叫真太阳日。    真太阳日的全年平均值,叫平太阳日。作为时间单位的太阳日是平太阳日,是同太阳每日59/的赤经差相联系的。造成每日太阳赤经差季节变化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古法记时 日 晷

真(视)太阳日:太阳日不同于恒星日,在于太阳每日赤经差因季节而变化;(不能作为度量衡) 平太阳日:真太阳日的全年平均值(假想值) (作为时间单位);

一、地球自转及证明 二、地球自转的规律性 一)地轴和极移 二)地轴进动 三)地球自转周期 四)真太阳日和平太阳日 五)地球自转速度

五)地球自转速度 角速度:15/h 线速度: 地球自转速度演示 V0=2R/T=465m/s V V0 cos T/s为地球自转周期 R/m为赤道半径 地球自转速度演示

4、地球自转的速度 (1)、角速度   ω: 15°/h ,15′/m , 15″/s。 1°/4 , 1′/4 。(恒星时)   ω: 15°2′27″/h ,15′2.4″/m , 15″.04/s。(平太阳时) (2)、线速度   V0=2πR/T=2×3.14×6378140/86146=465(m/s)   V0=(2πR/T)cosψ=465 cosψ(m/s)    一个平太阳日=24*60*60=86400平太阳秒    一个恒星日=86400平太阳秒—59′×4s/1′=86164(s)

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长期减慢 周期变化 不规则变化

四亿年前,泥盆纪珊瑚化石,400日纹

一、地球自转及其证明 二、地球自转的规律性 三、地球自转的后果

三、地球自转的后果 地面方向及地理坐标的确定 昼夜更替 不同天体的周日运动 不同纬度的周日运动 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地球仪:

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天文现象 昼 夜 交 替

1、不同天体的周日运动 恒星周日运动的路线(周日圈),即各自所在的赤纬圈,都以南北天极为不动的中心 天和地的关系,犹如球面和球心的关系,周日运动的方向应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恒星周日运动的周期和速度,如实反映了地球自转的周期和它的角速度

天体的周日视运动 地球的自转 →天体的周日视运动 →太阳自东向西在周日平行圈上每日运行一周 →所有天体的东升西落。

这是北天恒星周日视运动的照片。每条弧线都是一颗恒星穿过夜空的轨迹。图(a)的暴光时间约为1小时,图(b)约为5小时。

2、不同纬度的周日运动 恒显星、恒显区和恒显圈 恒显星:在北半球看来,天北极周围恒星永不落地平,这部分周日圈全部位于地平以上的恒星; 恒隐星:天南极周围恒星永不升起南方地平,这部分周日圈全部位于地平以下的恒星; 出没星:介于上述两部分星区之间的恒星,有东升西落,这部分周日圈与地平圈相交的恒星;

(一)不同纬度天体周日运动 在两极:天体高度不变(如右图)   天顶与天极重合,因为周日圈与天赤道平行,所以周日圈与地平圈平行;天体高度无改变,无升降现象。对北极来说,北半天球恒星为恒显星,南半天球为恒隐星,无出没星。

在赤道:天体直升直落(如右图)   天顶在天赤道上,天极在地平圈上,地平圈与天赤道垂直。因为周日圈与天赤道平行,所以周日圈与地平圈垂直。天体直升直降,12小时在地平以上,12小时在地平以下,全为出没星,无恒显星也无恒隐星。

在其它纬度:天体斜升斜落(如右图) 天轴与地轴相交角度为,天赤道与地平圈斜交。因为周日圈与天赤道平行,所以周日圈与地平圈斜交,天体斜升斜降。对于北半球,以北天极为心,为半径以内的天区为恒显星。以南天极为心,为半径以内天区为恒隐星;其它为出没星。

以北半球为例,天北极周围为恒显星,天南极周围为恒隐星,天赤道南北为出没星。天赤道以北的恒星在地平以上的时间较长,天赤道以南的恒星反之。南半球与之相反。 图3-13 恒显星区(1)、恒隐星区(3)和出没星区(2)

图3-14 不同纬度的天球周日运动 (左):在北极,只有恒显星和恒隐星,而无出没星;周日圈平行于地平圈。(中):在赤道,只有出没星,而无恒显星和恒隐星;周日圈垂直于地平圈。(右):在北半球某纬度,南北天极周围有恒显星和恒隐星,天赤道南北是出没星。北天恒星在地平以上的时间较长,南天恒星反之。周日圈倾斜与地平圈,倾角为当地余纬(90-)。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永不上升与永不下落天体 δ≥(900-φ) 永不上升天体: δ≤-(900-φ) 地理纬度越高,这类天体越多: 极区:各半; 赤道:无 永不下落天体: δ≥(900-φ) 永不上升天体: δ≤-(900-φ) 地理纬度越高,这类天体越多: 极区:各半; 赤道:无 

恒显圈:恒显星区的界线,即在北点与地平圈相切的赤纬圈。 恒显星区:恒显星在天球上的赤纬范围; 恒显圈:恒显星区的界线,即在北点与地平圈相切的赤纬圈。 纬度越高,恒显(隐)星区愈大,出没星区愈小:周日圈与地平的交角愈小; 纬度越低,恒显(隐)区愈小,出没区愈大:周日圈与地平的交角愈大。 恒显(隐)圈的仰(俯)极距= 出没星区宽度=2(90- 周日圈与地平交角=90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3、 水平运动偏转 (1)、地转偏向力 (2)地转偏向力对地表自然现象的影响

(1)地转偏向力

(二)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斜 1、现象:以运动物体前进方向为准,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向右方,南半球偏向左方。 2、原因:地球自转造成经纬线方向改变,而运动物体有保持不变的惯性。 3、解释:

水平物体的偏转 如右图,地球上的水平方向,都是以经线和纬线为准的,经线的方向就是南北方向,纬线的方向就是东西方向。但是由于地球自转,作为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标准的经线和纬线,都随地球自转而发生偏转。于是,真正保持不变方向的物体的水平运动,如果用地球上的方向来表示,倒是相对地发生了偏转。   假设某一物体,从A出发,经过若干时间后,到达A′处,此时,经纬线发生空间变化,由于惯性,水平运动的物体要保持原来的方向,结果使物体向右偏(北半球)。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转。

F  Vm·sin 偏转方向:北半球偏右,南半球偏左 科里奥利力(地转偏向力) 科里奥利力只改变运动方向,不改变速率 影响地球大气环流,对形成行星风带、天气系统和洋流有重要作用

(2)对地表自然现象的影响: 盛行风向 气旋、反气旋转动方向 河岸的不对称 洋流的偏转

温带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