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管理科 仇娟娟.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37 、 38 章 尿石症、泌尿系统梗阻病人的护理 三、肾积水. 泌尿系统梗阻:发生自肾至尿道口任何部位的 梗阻都将影响尿液的排出,称为泌尿系统梗阻, 又称尿路梗阻。 概 念.
Advertisements

肾盂肾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 瑞金医院 肾内科 潘晓霞. 概 况  定义  各种病原微生物在泌尿系统生长繁殖所 致的尿路急、慢性炎症反应。
泌尿道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 一般知识 一般知识 什么是泌尿道感染? 什么是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的分类 泌尿道感染的分类 分类 1 肾盂肾炎( pyelonephritis) 分类 1 肾盂肾炎( pyelonephritis) 膀胱炎( cystitis)
尿路感染  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  下尿路感染(膀胱炎). 流行病学  本病好发于女性,女:男约 10 : 1 ,尤以 婚育龄妇女,女幼婴和老年妇女多见。  婚育龄妇女: 1. 孕妇增大子宫压迫输尿管 第二狭窄处。 2. 性生活不卫生。  女幼婴:输尿管膀胱壁内段发育不全, 贪玩,憋尿。
肾盂肾炎病人的护理 杜佳斌 一、概述 定义:是由细菌引起的肾盂、肾盏和肾实质的 感染性炎症。 肾盂肾炎女、男发病率之比为 10:1 。已婚育龄女 性、女婴、老年妇女最多见。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尿路感染病人的护理 第五章 第三节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护理系. 教学目标 1 、掌握尿路感染病人身体状况和护理措施 2 、熟悉尿路感染病人病因、辅助检查及治疗要点 3 、学会应用护理程序对尿路感染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4 、熟练地为尿路感染病人进行健康指导.
泌尿系统疾病症状学泌尿系统疾病症状学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心内科李晓东. 概 述 泌尿系统组成 :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血管、神经 功能 : 生成和排泄尿液 内分泌功能 — 促红细胞生成素 肾素 维生素 D3.
尿路梗阻 外科学教研室. 机械性 如结石、肿瘤、狭 窄等外部因素造成 的压迫。 病因和分类 动力性 指神经肌肉发育不全所致的部分尿路功能性障碍, 尿液不能正常排出,但尿路本身并无梗阻发生,如 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 医源性尿路梗阻 如手术和器械检查的损伤、盆腔肿瘤的放射治疗损 伤等。 病因和分类.
尿 路 感 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中国医科大学肾内科. 上尿路感染 ( 主要是肾盂肾炎) 下尿路感染 (主要是膀胱炎) 尿路感染 病因与流行病学 尿路感染 病 因 流行病学 微生物侵入尿路引起的尿路炎症。 肠道革兰阴性杆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 --大肠埃希菌占 70 %以上。
临床细菌标本的采集 安徽省立医院检验科 陈多炎.  正确的采取、处理与运送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是临床 细菌检验成功的关键。标本采取与处理的规范化是准确、及时地向 临床提供重要的临床感染信息的基础 ; 而标本采取与处理不符合 要求, 则细菌培养的结果毫无意义。如标本采取或处理失当, 造 成污染, 甚至使检验结果给临床以误导,
导尿术 中南大学临床技能训练中心 导 尿 术导 尿 术导 尿 术导 尿 术 (Urinary Catheterization)
泌尿、男生殖系统疾病的 主 要 症 状 和 检 查 护理外科教研室 岑晓勇. 课时目标  了解泌尿. 男生殖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  熟悉泌尿. 男生殖系统疾病常用检查  掌握泌尿. 男生殖系统疾病常用检查的护理.
尿路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 肾炎 肾功能不全 泌尿系感染 其他.
1 第五十章 泌尿、男生殖系统外科 检查和诊断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 外科教研室. 2 目的要求 掌握泌尿、男生殖系的各项症状的特点; 掌握尿频、血尿的原因和血尿的定位; 熟悉泌尿外科器械检查及造影检查的特点, 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留置导尿术.
临床微生物学 尿培养操作规范.
第11章 泌尿道护理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护理教研室.
任务六 导尿术 导尿术.
急性肾盂肾炎 主讲人:樊莉.
泌尿及男生殖系疾病 病人的护理.
膀胱剌激征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肾内科 王晓玲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第一节 临床症状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崔 巍.
第一节 老年尿失禁的健康教育 成都市老年康疗院:黄倩 2015年4月.
阿拉善电大医学教研室 柳彩霞 电话: QQ: 泌尿系统疾病症状学 阿拉善电大医学教研室 柳彩霞 电话: QQ: 年4月20日.
第五篇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七章 尿路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徐钢 学时数:1学时.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 )的预防 产科 岑春华.
我国感控规范解读精要 医院感染管理科 尹维佳.
院內泌尿道感染 感控/劉秀屏 98/01/19.
第三十八章 泌尿系统梗阻病人 的护理.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孙树梅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 预防与实施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孙树梅
左乳腺癌术后的PDT治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徐敏 申正义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Infections and inflamations of the Genitourinary Tract)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乳 腺 癌.
肺结核.
第37、38章 尿石症、泌尿系统梗阻病人的护理 四、良性前列腺增生.
排尿的护理.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良性前列腺增生 病人的护理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尿 路 感 染 天津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付滨.
泌尿、男生殖系统 外科检查和诊断 文兆峰.
第九章 排尿的护理 第三节 排尿异常的护理技术.
第二节 女性外生殖器 即女阴 后述.
尿 路 感 染 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 杨 旭.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尿路感染 山西医科大学晋中学院 朱建宁.
第三十三章 医院感染的实验诊断 第一节 医院感染的概念与流行特点.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尿路感染 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 下尿路感染(膀胱炎).
尿 路 感 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第七章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 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 下尿路感染(膀胱炎).
临床微生物标本 的采集与运送 梅州市中医医院院感科.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泌尿系统难治感染实例抗菌治疗方案分析 黄海辉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第十六章 危重患者的感染控制.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Astrid Schödel 全球质量管理总监
实验二 细菌分离培养与生化鉴定 李立伟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管理科 仇娟娟

泌尿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医院感染 泌尿道感染占医院感染总数的40%以上,每年约有60万例 据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系统2000年资料显示:我国泌尿道感染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之后居医院感染第三位,约10.9% 其中66%—86%发生在泌尿道器械操作,主要是导尿管的插入术后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和诊断 定义 特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出导尿管48小时之内发生的尿路感染

临床诊断标准: 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包括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 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

病原学诊断标准 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样菌培养G+球菌菌落数≥104cfc/ml、 G-杆菌菌落数≥105cfc/ml 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样菌培养菌落数≥103cfc/ml 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经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有尿路感染证据的

患者没有症状,但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G+球菌菌落数≥104cfc/ml、 G-杆菌菌落数≥105cfc/ml,应当诊断为无症状性菌尿症

尿路感染的病原学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 变形杆菌 肠球菌 假单胞菌 肠杆菌 沙雷菌 念珠菌

一般因素: 年龄 性别 基础疾病(如脑血管意外、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严重外伤) 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态(有并发性疾 病,如糖尿病、截瘫等) 危险因子 一般因素: 年龄 性别 基础疾病(如脑血管意外、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严重外伤) 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态(有并发性疾 病,如糖尿病、截瘫等)

特别危险因素 导尿管留置时间 导尿管置入方法 导尿管护理质量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

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 与留置时间正相关 24小时内单次短暂导尿管插入 1-5% 开放留置导尿管4天以上 100% 密闭式导尿7天以内 20%

感染源 内源性 多数为肠道正常菌群以无症状菌尿病人为主

感染源 外源性 10-20%病原菌来自于集尿系统和尿袋,此种感染多发生在24-48小时内 生殖道和外科手术感染经血引起泌尿道感染 灭菌不严的膀胱镜、导尿盘、冲洗液、消毒液等 尿道口分泌物细菌的滋生 医护人员的手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健全制度,落实控制与落实导尿管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 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等相关技能培训 严格掌握适应症,包括导尿管类型的选择 导尿管留置时间的限制与感染危险评估 留置尿管的护理维护

预防与控制泌尿道感染的建议 只有当病人病情需要时才放置导尿管,根据需要决定置留时间。不能仅仅为护理病人的人员方便而插管 定期对医院工作人员和护理导管的其他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强调尿管插入术的适应症和正确技术 反复置入尿管和长期留置尿管,均可引起难治性泌尿系感染,以及可能导致的严重并发症

导尿管置入术的适应症 各种病因(如产后、前列腺增生等)导致的动力性或梗阻性尿潴留,且尿道无严重狭窄 神经元性膀胱功能失调的病人导尿 全麻、腰麻及长时间持续硬膜外麻醉的病人 危重病人需要准确记录尿量的

导尿管置入术的禁忌症 病人能够自主排尿 仅为获得尿培养或某种诊断检查如尿电解质而采集尿标本 对并无尿潴留,仅有失禁的病人为代替一般护理,安置并长时间留置导尿管

导尿术的技术要点 原则上不超过7-10天,否则应选用其他方式 操作术前必须按无菌要求洗手 护理导管部位或操作导尿管器械前后均应立即洗手 应用无菌技术和无菌器材插入导尿管。 插管时准备手套、手术孔巾、纱布,选用合适的灭菌液清洁尿道周围,使用一次性包装的利多卡因润滑凝胶和一次性无菌石蜡油

导尿术的技术要点 根据患者年龄、尿道口大小等,在确保引流通畅基础上,选择使用外径合适的尿管以减少置入尿管导致尿道损伤 置入时操作应尽量轻柔,如出现导入困难不可反复强置,应立即请泌尿专科医师会诊 置入导尿管后要适当加以固定保护,预防尿管滑动不要随意牵拉导尿管

导尿术的技术要点 必须采用密闭式无菌引流 持续维护密闭无菌引流系统,定时消毒 不要分离导尿管和引流管,除非必须冲洗导尿管。 如果违反了无菌操作、或出现了分离或渗漏应消毒导尿管和引流管连接处后,再用无菌技术重新放置集尿系统

导尿术的技术要点 冲洗 对于留置尿管在72小时以内者,应尽可能避免持续膀胱冲洗 除非预测会发生阻塞(如前列腺或膀胱手术后可能出现出血)采用密闭式持续冲洗预防阻塞,为了解除由于凝块、粘液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阻塞,可采用间断冲洗法(尽量使用三腔尿管) 尚未证明持续抗生素膀胱冲洗的有效性,故也不应做为常规预防感染的措施来执行

导尿术的技术要点 无菌冲洗器使用后应立即丢弃。冲洗时,操作者应使用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 除非必要,应尽量避免使用大容量无菌注射器反复冲洗 如果导尿管出现阻塞,可通过反复的冲洗保持通畅,如果导尿管本身是造成阻塞的原因(如凝结物的生成),那么只能更换尿管

导尿术的技术要点 标本的采集 如果需要少量新鲜尿液作检查,先用消毒剂消毒导尿管出口或采样口,再用无菌针或注射器吸取尿液。 如果需要大量尿液作特殊分析应运用无菌操作从引流袋内获取

导尿术的技术要点 尿液引流 维持通畅的尿液引流 为达到通畅的尿液引流,导尿管和引流管均应避免扭结 集尿袋应定时排空在每个病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内(引流管不能接触未灭菌的容器) 导尿管功能不良或阻塞时应予以冲洗或必要时重新更换 集尿袋应放置在膀胱水平以下

导尿术的技术要点 尿道口的护理 导尿管的更换周期 留置导尿管不能随意定期更换 最近的研究表明,长时间留置尿管(超过10天以上者),企图依靠每天2次用碘伏消毒或每天用肥皂和水清洁不能降低与导尿管相关的尿路感染。只有短期留置尿管定时清洁和消毒护理,有一定预防意义 导尿管的更换周期 留置导尿管不能随意定期更换

预防与控制泌尿道感染的建议 对于需要导尿的病人,为避免尿路感染,可选择其他的导尿方法。 阴茎套引流法:适用于无尿路梗阻并有完整排尿反射的尿失禁男性患者 耻骨上膀胱造瘘导尿术:需长期引流者 间断临时性插置导尿管法:一过性膀胱排空障碍的患者和麻醉恢复过程的患者

预防与控制泌尿道感染的建议 人员 只有掌握无菌插管正确技术和导尿管护理的人员(医院工作人员、家属或病人)才能操作导尿管 定期对医院工作人员和护理导尿管的其他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强调导尿管插入术的正确技术和潜在并发症

预防与控制泌尿道感染的建议 插管病人的空间隔离 细菌学监测 为减少交叉感染发生的机会,留置导尿管的感染病人和非感染病人不应住在同一房间或相邻的床位。 细菌学监测 插管病人常规细菌学监测作为感染控制措施的意义还未确立,故不推荐常规细菌学监测

最新研究与进展 有相关研究表明,在发生泌尿道感染患者的导尿管外壁上附着一层较厚的粘液样物质,其中可发现被基质蛋白和细菌多糖包裹的细菌,提示细菌对尿管外壁的黏附作用在泌尿道感染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含抗菌药物导尿管的设计 经氧化银及胶体银处理的导尿管的设计 在导尿管道中增加标本取样孔、空气陷阱、液体滴注室和单向活动瓣膜

最新研究与进展 尽管这些尿管的改进方法具有理论基础,但还远未能证实它们能有效降低泌尿道感染的发生 包括下列措施 全身预防抗生素的应用 膀胱冲洗 灭菌生理盐水或抗生素滴注 引流袋中加入抗生素 抗生素包裹导尿管 每天应用抗菌剂清洗会阴 均未能表明可以降低长期留置尿管的感染率

泌尿道感染预后 大部分泌尿道感染病例临床上呈良性经过。通常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在导尿管拔除后即可自然痊愈 在高危病人中持续的感染可导致前列腺炎、附睾炎、膀胱炎、肾盂肾炎和革兰阴性菌血症等 反复的尿道损伤和感染,可导致尿道严重长段器质性狭窄 膀胱的反复感染可导致严重的腺性与间质性膀胱炎,并最终导致癌变

结束语 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已证明最有效的措施 限制导尿管留置的时间 采用严格规范的导尿技术 维护无菌密闭引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