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操作指南 主讲人:陈清宇
涉及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 执行前涉及的制度与准则: 行业会计制度——13个行业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 特殊行业会计核算办法 特殊业务会计处理的问题解答和暂行规定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小企业会计制度 2005年之前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
涉及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 应执行的相关规定: 基本准则——基本纲要 具体准则 应用指南——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应用指南 目标、假设、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等 具体准则 通用业务准则(20个)、特殊业务准则(3个)、特殊行业准则(4个)、报告披露准则(10个)、衔接准则(1个) 应用指南——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同准则具有同等效力 其他相关规定
前期准备工作 管理层理念转变 消除畏难情绪 全面系统培训 管理层制定符合自身的会计政策 模拟测试 注册会计师的参与 改造会计信息系统
新旧转换的相关规定 适用范围 实施步骤(P223) 确定首次执行日 2007年上市公司全面采用 2011年上海市所有非上市大中型企业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第一套年度财务报表中列报的比较信息最早期间的期初。 例如:2011年1月1日执行,可比期间为一年,则首次执行日为2010年1月1日
新旧转换的相关规定 重分类 重确认——终止确认和新确认 重计量——对原确定金额进行重新确定 适用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 直接转入法 分解转入法 合并转入法 重确认——终止确认和新确认 重计量——对原确定金额进行重新确定 适用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
企业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 一、核算范围 二、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三、成本法、权益法核算范围 四、权益法核算的有关问题 五、衔接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 核算范围 能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子公司 与其他方共同控制被投资企业——合营企业 能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联营企业 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企业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企业合并以外其他方式 按享有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份额计量 实际支付与份额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按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企业合并以外其他方式 按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入账 投资成本中包含的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都应作为应收项目单独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 2010年5月1日,甲公司以一项专利权和银行存款200万元向丙公司投资,占丙公司注册资本的70%,该专利权的账面原价为5000万元,已摊销600万元,已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200万元,公允价值为4000万元。同日乙企业账面净资产总额为5500万元,公允价值为6500万元。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A公司拥有甲公司70%的股权,B公司拥有丙公司60%的股权,甲公司对丙公司的投资入账价值是4200万。 A公司拥有甲公司70%的股权,拥有丙公司60%的股权,甲公司对丙公司的投资入账价值是3850万。
企业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 后续计量 成本法核算范围 权益法核算范围 子公司核算 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 权益法核算范围 共同控制的合营企业 重大影响的联营企业 子公司核算 合并财务报表--权益法 单独财务报表--成本法
企业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法核算 取得时,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 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 投资年度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 投资以后年度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确认为投资收益 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
企业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核算 初始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 比较投资成本与投资时占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投资成本大:商誉,不调整投资成本 投资成本小: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损益调整 按应享有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并调整账面价值 应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净利润调整后确认
企业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 例:A公司以2000万元取得B公司30%的股权,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 20000000 贷:银行存款等 20000000
企业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 如投资时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7000万 元,则A公司应进行的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2000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 1000000 贷:营业外收入 1000000
企业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 与原权益法对投资成本调整的比较: 比较基础不同:账面价值VS公允价值 投资成本大:股权投资差额借方差VS商誉
企业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 主要关注两方面调整: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折旧额或摊销额 减值损失金额——投资单位与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内部交易损失
企业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 例 某投资企业于20×6年1月1日取得联营企 业30%的股权,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的固定资 产公允价值为1200万元,账面价值为600万元,固 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按照 直线法计提折旧。被投资单位20×6年度利润表中 净利润为500万元。
企业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 例:被投资单位当期利润表中已按其账面价值计算扣除的固定资 产折旧费用为60万元,按照取得投资时点上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 计算确定的折旧费用为120万元,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影响,按照 被投资单位的账面净利润计算确定的投资收益应为150(500×30 %)万元。如按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计算的净利润为440(500 -60)万元,投资企业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确认的当期投资收益 为132(440×30%)万元。
企业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 例:甲企业持有乙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20%,能够对乙公司生产经营施加重大影响。2009年11月,甲企业将其账面价值为1200万元的商品以1800万元出售给乙公司,至2009年末,该批商品尚未对外部第三方下手。假定公允值与账面值相同,以前未发生过内部交易。乙公司2009年实现净利润2000万元。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 (2000-600)*20%=28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280 贷:投资收益 280
企业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 衔接规定 1.原产生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的长期股权投资, 在首次执行日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额,无论借方 还是贷方,全额冲销,调整留存收益 注意:不包括原计入资本公积的贷方差额
企业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 衔接规定 制下的企业合并, 股权投资差额的借方差为600万元. 借:盈余公积 600000 例:A企业持有的某项长期股权投资,原产生于同一控 制下的企业合并, 股权投资差额的借方差为600万元. 借:盈余公积 600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4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 6000000
企业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 衔接规定 2.其他情况下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首次执行日的股权 投资差额,借方差保持不变,贷方差冲销,同时调整留存收 益.
企业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 衔接规定 例:A企业持有的某项长期股权投资, 股权投资差额的 贷方差为60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 6000000 贷:盈余公积 600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400000
企业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 衔接规定 3.原产生于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项目冲减期初留存收益,长期股权投资准备冲减资本公积项目。
企业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 衔接规定 例:A企业持有的某项长期股权投资, 股权投资准备提取200万,损益调整余额为300万. 借:资本公积 20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准备 2000000 借:盈余公积 300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7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2700000
企业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 衔接规定 4.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但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权益性资产,应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 交易性金融资产首次执行日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并将账面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调整留存收益。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在首次执行日应当追溯调整,计入资本公积
企业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 衔接规定 例:A企业持有的某上市公司限售股权,账面成本200万元,公允价值为300万元。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30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000000 资本公积 1000000 借:资本公积 2500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50000
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已出租土地使用权; 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已出租建筑物。 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自用房地产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销售的房产
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分为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 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计量模式 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成本可转为公允,而公允不得转为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 成本模式 公允价值模式 按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有关规定计量 按期计提折旧或摊销 存在减值,按资产减值的规定处理 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才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 按公允价值调整账面价值 不计提折旧或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 自用转为投资; 在成本模式下,按账面价值直接转换 在公允模式下,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作为资本公积,计入所有者权益。 投资转为自用 在公允模式下,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记入当期损益。
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的首次确认 成本模式下,直接按账面成本由原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相关账户转入投资性房地产相关账户。 公允模式下,将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留存收益。
投资性房地产 例:某公司将其房产对外出租,每年收取租金收入。固定资产原值30万,已提折旧10万。该房产公允价值为25万。首次执行时: 借:投资性房地产 250000 累计折旧 100000 贷:固定资产 300000 利润分配 50000 借:利润分配 125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2500 借:利润分配 3750 贷:盈余公积 3750
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 构成工资总额的各组成部分:与国家统计局口径一致 职工福利费 “五险一金”:医疗、养老、工伤、失业、生育和住房公积金 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 构成工资总额的各组成部分:与国家统计局口径一致 职工福利费 “五险一金”:医疗、养老、工伤、失业、生育和住房公积金 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非货币性福利:如以产品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 解除劳动关系补偿:辞退福利
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 与企业订立正式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 职工的范围 与企业订立正式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 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如董事会、监事会和内部审计委员会成员等); 虽未订立正式劳动合同或企业未正式任命、但在企业的计划、领导和控制下提供类似服务的人员。
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 在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受益对象,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全部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辞退福利除外 确认和计量原则 在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受益对象,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全部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辞退福利除外 有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按照规定标准计提 没有明确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企业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自身实际情况计算确定应付职工薪酬金额
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 非货币性福利的处理方法 以自己生产的产品作为福利:按成本确定计入成本或费用的金额,销售成本的结转、相关税费等视同正常销售;以外购商品作为福利的,按照公允价值根据受益对象计入成本或费用 无偿向职工提供住房或租赁固定资产:根据应计提折旧或应支付租金,计入资产成本或费用 提供给职工整体的非货币性福利,根据受益对象计入成本或费用,难以认定受益对象的,计入管理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 假定200名职工中170名为直接参加生产的职工,30名为总部管理人员。 示例:已公司为一家彩电生产企业,共有职工200名,20×9年2月,公司以其生产的成本为10000元的液晶彩电和外购的每台不含税价格为1000元的电暖气作为福利发放给公司每名职工。该型号液晶彩电的售价为每台14000元,已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已公司购买的电暖气也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率为17%。 假定200名职工中170名为直接参加生产的职工,30名为总部管理人员。
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 彩电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14000×17%+30×14000×17%=404600+71400=476000元 借:生产成本 2104600(1700000+404600) 管理费用 371400(300000+71400) 贷:库存商品 2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76 000
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 电暖气的进项税额=170×1000×17%+30×1000×17%=28900+5100 =34000元 借:生产成本 198 900(170×1000+28900) 管理费用 35 100(30×1000+5100) 贷:银行存款 234 000
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 示例:丙公司为总部部门经理级别以上职工每人提供一辆桑塔纳汽车免费使用,该公司总部共有部门经理以上职工20名,假定每辆桑塔纳汽车每月计提折旧1000元;该公司还为其5名副总裁以上高级管理人员每人租赁一套公寓免费使用,月租金为每套8000元(假定上述人员发生的费用无法认定受益对象)。
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 借:管理费用 60 000 贷:累计折旧 20 000 其他应付款 40 000 借:管理费用 60 000 贷:累计折旧 20 000 其他应付款 40 000 附注中应当披露企业每月为部门经理无偿提供用车、为副总裁以上高级管理人员租赁公寓免费使用等非货币性福利60000元。
辞退福利概念、确认和计量 概念 在职工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前,企业决定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职工没有选择继续在职的权利 在职工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前,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的补偿,职工有权选择继续在职或接受补偿离职
辞退福利概念、确认和计量 确认 符合准则第六条规定确认为预计负债的辞退福利,应当计入当期费用(不再带来经济利益,产生义务的事项是辞退不是提供的服务) : 1.企业已经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辞退计划),并即将实施。 正式计划是指已经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 实质性辞退工作一般应当在一年内实施完毕,但因付款程序推迟到一年后付款的,视同符合确认条件 2.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自愿裁减建议
辞退福利概念、确认和计量 计量 1.对于职工没有选择权的辞退计划,应当根据计划规定的拟辞退职工数量、每一职位的辞退补偿等计提辞退福利负债。 2.对于自愿接受裁减的建议,应当按照或有事项准则预计将接受裁减建议的职工数量,根据预计的职工数量和每一职位的辞退补偿等计提辞退福利负债。 实质性辞退工作在一年内完成,但部分付款推迟到一年后支付的,应当选择与预计支付期相同期限的银行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对辞退福利进行折现后计量。
辞退福利概念、确认和计量 首次执行 首次执行日存在的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计划,且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充而产生的负债,并调整留存收益。 案例P221
企业会计准则——股份支付 涵义: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 分类 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对职工或其他方最终要授予股份或认股权等 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对职工或其他方最终要支付现金
企业会计准则——股份支付 重点要关注以下时点的处理: (一)授予日:股份支付协议获得批准的日期 “获得批准”是指企业与职工(或其他方)双方就股份支付交易的协议条款和条件已达成一致,该协议获得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批准。 除了立即可行权的股份支付外,无论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还是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企业在授予日均不做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股份支付 等待期:从授予日至可行权日之间的期间 1.处理原则 可行权条件:服务年限或业绩条件。业绩条件分为: 市场条件:如目标股价 非市场条件:如产品销售增长率 1.处理原则 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将取得职工或其他方提供的服务计入成本费用,同时确认所有者权益或负债。
企业会计准则——股份支付 对职工股份支付的价值确定 (1)权益结算股份支付,应按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不确认其后续公允价值变动。 (2)现金结算股份支付,应按资产负债表日当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确认成本费用和相应的应付职工薪酬,每期权益工具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会计准则——股份支付 可行权日及之后 1.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不再对已确认的成本费用和所有者权益总额进行调整;全部或部分权益工具未被行权而失效或作废的,应在行权有效期截止日在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不冲减成本费用。 2.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可行权日之后、负债结算日之前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会计准则——股份支付 首次执行 首次执行时,企业应当按照权益工具、其他服务或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计算确定的负债的公允价值,将应计入首次执行日之前等待期的成本费用金额调整留存收益,相应增加所有者权益或负债。 借:留存收益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应付职工薪酬
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 或有事项包括:预计负债、或有负债、或有资产 发生的可能性: 基本确定 很可能 可能 极小可能
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 预计负债确认的条件 重组 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该义务的金额能可靠的计量 重组 企业制定和控制的,将显著改变企业组织形式、经营范围或经营方式的计划实施行为。
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 重组预计负债确认的条件 按照与重组有关的直接支出确定预计负债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因重组而承担了重组义务 有详细、正式的重组计划 该重组计划已对外公告 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 按照与重组有关的直接支出确定预计负债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首次执行时,应将满足条件的重组义务确认为负债,并调整留存收益。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基本核算要求 时点: 一般在资产负债表日 基本核算程序: 特殊交易或事项--确认资产、负债时 1.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 2.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3.比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暂时性差异 4.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 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一)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即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固定资产 会计:实际成本-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税收:实际成本-累计折旧 例:某项环保设备,原价为10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会计处理时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收处理允许加速折旧,企业在计税时对该项资产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列折旧,净残值为0。计提了2年的折旧后,会计期末,企业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了8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账面价值=1000-100-100-80=720万元 计税基础=1000-200-160=640万元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无形资产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累计摊销-减值准备 但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实际成本-减值准备 税收: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累计摊销 例:某项无形资产取得成本为160万元,因其使用寿命无法合理估计,会计上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予摊销,但税法规定按不短于10年的期限摊销。取得该项无形资产1年后。 账面价值=160万元 计税基础=144万元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无形资产 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 会计处理:符合资本化条件后发生的支出构成无形资产成本 税法:盈利企业的研发支出可加计扣除 例:企业当期发生研发支出1000万元,其中资本化形成无形资产的为600万元。 无形资产成本:600万 计税基础:0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交易性金融资产 会计: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损益 税法:成本 例:企业支付800万元取得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当期期末市价为860万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860万元 计税基础:800万元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可能存在差异的情况: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 其他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负债的计税基础,指其账面价值减去该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列支的金额,即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一般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 差异主要是因自费用中提取的负债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预计负债 例: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于当期确认了100万元的预计负债。税法规定,有关产品售后服务等与取得经营收入直接相关的费用于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列支。假定企业在确认预计负债的当期未发生售后服务费用。 预计负债账面价值=100万元 预计负债计税基础=账面价值100万-可从未来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100万=0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预计负债 例:假如企业因债务担保确认了预计负债1000万元,但担保发生在关联方之间,担保方并未就该项担保收取与相应责任相关的费用。 会计:按照或有事项准则规定,确认预计负债 税收:与该预计负债相关的费用不允许税前扣除 账面价值=1000万元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1000万元-可从未来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0=1000万元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暂时性差异:在资产负债表内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视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所得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将导致未来期间应税所得和应交所得税的增加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将导致未来期间应税所得和应交所得税的减少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可抵扣暂性差异: 将导致在销售或使 用资产或偿付负债 的未来期间内减少 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将导致在销售或使用 资产或偿付负债的未 来期间内增加应纳税 所得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暂时性差异: 资产 负债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时间性差异 资产 负债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时间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 <计税基础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资产的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 例: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00万元 计税基础为150万元 未来纳税义务增加--负债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资产的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 例: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50万元 计税基础为200万元 未来纳税义务减少--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 (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原则:对于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某些特殊情况除外 例:企业于2004年1月1日购入某项环保设备,会计上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允许采用加速折旧,其取得成本为2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计税时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列折旧。不考虑中期报告的影响,企业在2004年资产负债表日,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提的折旧额为20万元,计税时允许扣除的折旧额为40万元,则该时点上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8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160万元的差额构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如其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应确认6.6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原则: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预计将获得的应税所得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估计未来期间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税所得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未来期间的正常生产经营所得 二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 确认可抵扣亏损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需提供相关证据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例:企业将应计税产品保修成本100万元确认为一项负债。该产品保修成本需于该企业支付索赔时才能抵扣税款。 该负债的计税基础为0 该负债的账面基础为100万 应确认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 所得税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部分,其中: 当期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当期适用税率 递延所得税=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减少)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费用的确认: 一般情况下 利润表 企业合并 调整商誉 确认时记入权益的交易 记入权益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综合举例: 甲企业2009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部分项目情况如下: 项目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差异 应纳税 可抵扣 交易性金融资产 2600000 2000000 600000 存货 20000000 22000000 2000000 预计负债 1000000 0 1000000 总计 600000 3000000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综合举例: 假定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09年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万元。预计该企业会持续盈利,能够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300万×25%=75万元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60万×25%=15万元 应交所得税=1000万×25%=250万元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2009年: 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 借:所得税费用 1900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750000 借:所得税费用 1900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75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500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150000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2010年资产负债表中部分项目情况如下: 项目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差异 应纳税 可抵扣 项目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差异 应纳税 可抵扣 交易性金融资产 2800000 3800000 1000000 存货 26000000 26000000 预计负债 600000 0 600000无形资产 2000000 0 2000000 总计 2000000 1600000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分析: 1.期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200万 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200×25%) 50 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 15 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200×25%) 50 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 15 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 35 2.期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60万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160×25%) 40 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75 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 35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假定20×7年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000万元,则: 应交所得税=2000×25%=500万 确认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时: 借:所得税 570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5000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350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350000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首次执行 1.原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的企业,首次执行 日,应首先调整有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然后 计算确定计税基础,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影响, 同时调整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例:某企业首次执行日有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 及计税基础如下表所示: 项目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差异 应纳税 可抵扣 项目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差异 应纳税 可抵扣 交易性金融资产 14000000 12000000 2000000 固定资产 42000000 36000000 6000000 无形资产 3000000 4200000 1200000 预计负债 1000000 0 1000000 总计 8000000 2200000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例:假定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按10%提取盈余公积,则: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5000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50000 盈余公积 145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3050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000000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2.原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企业,按调整后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比较,确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冲减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借项或贷项,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例: 项目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差异 应纳税 可抵扣 项目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差异 应纳税 可抵扣 交易性金融资产 14000000 12000000 2000000 固定资产 42000000 36000000 6000000 无形资产 3000000 4200000 1200000 预计负债 1000000 0 1000000 递延所得税贷项 264000 总计 8000000 2200000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例: 借:递延所得税贷项 264000 贷:盈余公积 26400 未分配利润 237600 借:递延所得税贷项 264000 贷:盈余公积 26400 未分配利润 23760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50000 盈余公积 145000 未分配利润 13050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000000
采用未来适用法的部分事项 内部研发项目 首次执行日前已费用化的开发支出,不应追溯调整; 首次执行日及以后发生的开发支出,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予以资本化。
采用未来适用法的部分事项 借款费用 对于处在开发阶段的内部研发项目、处于生产过程中的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如飞机和船舶)等 首次执行日前未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不应追溯调整; 首次执行日及以后发生的借款费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予以资本化。
采用未来适用法的部分事项 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付款(或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购销业务 1.首次执行日处于收款过程中采用递延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入,首次执行日前已确认的收入和结转的成本不追溯调整。 2.首次执行日前购买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超过正常信用条件的期限内延期付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首次执行日前已计提折旧或摊销额,不再追溯调整。
采用未来适用法的部分事项 在首次执行日后的第一个会计期间,应当将合同或协议剩余价款作为长期应收款,尚未收取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即现值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两者的差额作为未实现融资收益,在剩余收款期限内按照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相应结转商品成本。 借:长期应收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未实现融资收益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采用未来适用法的部分事项 在首次执行日,企业应当以尚未支付的款项折现后的现值与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减少资产的账面价值,增加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未确认融资费用(作为”长期应付款”的抵减项目) 贷:固定资产 首次执行日后,企业应当以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作为认定成本并以此为基础计提折旧,未确认融资费用按照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采用未来适用法的部分事项 按准则不再摊销、只进行减值测试的资产 以账面价值/余额作为认定成本: 判断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除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外的、其他按照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借方差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