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为锥体外系疾病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刘铮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第二篇 外周神经系统药.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外周神经系统主要由传出神经与传入神经系 统组成。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局麻药.
药理 第十三章 抗癫痫药与抗惊厥药 第十三章 抗癫痫药与抗惊厥药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第 十 六 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第 一 节 抗 癫 痫 药 癫痫 : 大脑局部神经元异常 放电,并向周围正常组织 扩散,引起反复发作的慢 性脑疾病。
第六节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 Drugs for neurodegeneration disease 神经退行性疾病 概况及其分类 药物主要类型 神经退行性疾病( ND ) 是一组以原发性神经元变性为基础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由神经 元或其髓鞘的丧失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以导致功能障碍。
神 经 系 统 总 论 (2)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神经病学教研室吐尔逊. 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 ( Motor system) ( Motor system)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血管性眩晕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帕金森病的临床管理 和药物治疗进展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蔡增林.
帕金森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吉大二院神经内科 胡国华教授 博士生导师.
抗帕金森病药(antiparkinsonian)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 万新华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第九章 肝性脑病 (hepatic encephalopathy)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特征与治疗 滕军放 郑大一附院神经内科 郑大一附院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
第十三章 抗帕金森病药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
运动传导通路 The motor pathways
第十三章 抗怕金森病药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
第十七章 抗帕金森病药 帕金森氏病:慢性进行性运动障碍,属锥体外系疾病。多老年人发病。1817年,首次报道。1953年,肯定病变部位在黑质和纹状体。1960年,发现与黑质纹状体中DA含量显著降低。1961年,用L-Dopa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症状:骨骼肌张力增高、震颤、运动障碍。 病理:多巴胺能神经元发和胆碱能神经元处于平衡之中,共同调节运动机能。帕金森氏病患者黑质有病变,使多巴胺能神经元中多巴胺含量降低,神经功能减弱。产生帕金森氏病的张力增高的症状。
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陈彪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神经病学总论 第一临床学院神经神经病学教研室 陈吉相.
神经、体液因素及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河北大学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APA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APA(美国精神病学会)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此指南2010年5月批准,于2010年10月正式出版
抗震颤麻痹药 延安大学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侯延丽.
第四节——小脑 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分部 小脑的内部结构 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小脑的病变 作业.
帕金森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北京协和医院 万新华.
肺结核.
抗帕金森病药 Drugs of Anti-Parkinson’s disease
帕金森病治疗时机与药物选择对PD患者生活质量影响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实训项目一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实训 【高血压】.
武松打虎 脸色苍白  乏力瘫软   吓得尿裤子 副交感神经兴奋 交感神经兴奋 怒目圆睁 心跳加快 血管扩张 肌肉收缩.
Chater 17 Treatment of CNS degenerative diseases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 disease (WD).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PD)
抗帕金森病药 Drug used in Parkinson’s disease
第十七章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2017年3月21日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四).
抗帕金森病药 帕金森病(Pakinson’s disease, PD) 也称震颤麻痹。
Chapter 16 抗帕金森病药 Antiparkinsonism Drugs
消化功能调节药.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第一节 概 述 一、传出神经系统的解剖学分类 自主神经 运动神经 神 经 节 换 元 心肌 平滑肌 腺体
药理学 第 二 讲 pharmacology 主讲教师: 杨世杰 教 授 主讲单位: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 药理教研室 共 计: 48学时
四、基底神经节的功能 (一)结构 尾核 壳核 苍白球 丘脑底核 黑质 红核 } 新纹状体 } 纹状体 旧纹状体.
病例 特点: 男性,68岁,肢体不自主抖动 6 年;行动迟缓,行走困难1年 进行性加重 症状自左手开始,逐渐发展至右侧肢体
慢 性 阻 塞 肺 疾 病.
糖尿病流行病学.
帕 金 森 病 (Parkinson’s disease)
多系统萎缩 Multiple System Atrophy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帕金森病 中山三院神经科 伍爱民.
抗帕金森病药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又称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ts)是中枢神经系统锥体外系变性疾病。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随着社会老龄化,呈上升趋势。 原发性(帕金森病):病因尚未阐明。 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抗精神病药、脑炎、脑动脉硬化、CO、锰中毒、利血平等所致。
抗 精 神 失 常 药.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 退行性疾病药.
帕金森病 陈彪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第十七章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第17章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 退行性疾病药 Chapter 17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disease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锥体外系功能解剖.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消化系统药物 ——胃动力药 小组成员:杨陈筠、王秋人、周楚涵. 消化系统药物 ——胃动力药 小组成员:杨陈筠、王秋人、周楚涵.
慢性骨骼、软组织疼痛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部附属二院骨科.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第13章 治疗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药 主讲教师:裘军.
学习单元一 传出神经系统概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又称为锥体外系疾病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刘铮 运动障碍疾病 ——又称为锥体外系疾病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刘铮

概述 概念 运动障碍分类 病因

运动障碍疾病:是基底核(基底节)功能紊乱所致,主要表现为随意运动功能调节障碍,包括对伴随随意运动的不自主动作、姿势反射和下运动神经元反射的控制,而肌力、感觉及小脑功能不受影响。 尾状核 新纹状体 纹状体 豆状核 壳核 基底节 苍白球 状旧纹体 丘脑底核 黑质 动作减少—张力强直综合征 帕金森病 运动障碍分类 动作增多—张力不全综合征 舞蹈症

神经递质的平衡受到破坏 病因 突出后受体损害 相互拮抗的神经递质有: 乙酰胆碱——多巴胺 5羟色胺——组胺 去甲肾上腺素—— r-氨基丁酸

帕金森病 概念 病因 临床表现 诊断要点 治疗要点 常用护理诊断及目标、措施 预后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减少、肌强直和体位不稳为主要临床特征。 病因:未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加速老化 2、工、农业毒素 3、遗传因素 帕金森综合征:由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炎、外伤、中毒、基底节附近的肿瘤及吩噻嗪类药物等所产生的震颤、强直等症状。

诊断要点: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中老年发病,男性稍多,起病缓慢,进行性发展。首发症状多为动作不灵活与震颤。 1、静止性震颤 手常见,似“搓丸”样;可涉及下颌、唇、面、四肢。 2、肌强直、运动减少 “面具脸”,躯体前屈姿势,联合动作减少或消失,启动及终止困难,精细动作难完成,“小写症”。肌强直呈“铅管样、齿轮样”。 3、体位不稳 “ 慌张步态”,转身、起、坐、躺易失衡。 诊断要点:临床表现

治疗要点: 1、药物治疗 抗胆碱能药物 安坦、苯甲托品 促多巴胺释放药物 金刚烷胺 多巴胺替代药物 左旋多巴、美多巴、帕金宁 抗胆碱能药物 安坦、苯甲托品 促多巴胺释放药物 金刚烷胺 多巴胺替代药物 左旋多巴、美多巴、帕金宁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溴隐亭、倍高利特(协良行) 2、手术治疗 立体定向,r -刀治疗

多巴胺类药物常见副作用: 1、运动障碍(异动症) 不自主动作,与受体超敏有关;减量,或给受体阻滞剂如泰必利等可制止。 1、运动障碍(异动症) 不自主动作,与受体超敏有关;减量,或给受体阻滞剂如泰必利等可制止。 2、症状波动 开-关现象 与服药时间、血药浓度无关,改受体激动剂有效 剂末现象 与药物作用时间缩短有关,可增加剂量或服药数

常用护理诊断: 1、躯体移动障碍 2、自尊紊乱 3、知识缺乏 4、营养失调 5、便秘 6、语言障碍 7、潜在并发症 8、家庭应对无效

护理措施: 1、疾病知识指导 2、心理护理 3、生活护理 4、饮食护理 5、运动护理 6、用药指导

预后:慢性进行性疾病,一般不自动缓解。 疾病发展可暂时控制,亦可迅速进展。 晚期常死于各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