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镜台本创作 一 蒙太奇理论 二 分镜语言 1.景别 2.镜头与运动 3.镜头角度 4.机位与轴线 5.镜头光学转换
一 蒙太奇理论 “蒙太齐”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是法语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意为构成和装配。后被借用过来,引申用在电影上就是剪辑和组合,表示镜头的组接。 简要地说,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 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蒙太奇”是电影语言最独特的基础,任何涉及电影的定义都不可能没有蒙太奇一说。动画片在分镜构思处理上也少不了涉及到“叙事蒙太奇”与“表现蒙太奇”范畴。
蒙太奇的种类 叙事蒙太奇 1.平行蒙太奇 2.交叉蒙太奇 3.颠倒蒙太奇 4.连续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 1、抒情蒙太奇 2.心理蒙太奇 3.隐喻蒙太奇 4.对比蒙太奇 理性蒙太奇 1、杂耍蒙太奇 2.反射蒙太奇 3.思想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 蒙太奇最简单、最直接的表现,意味着将许多镜头按逻辑或时间顺序分段集在一起,其作用是从观众对剧情的理解去推动剧情发展。 《宝莲灯》、《哪吒闹海》 表现蒙太奇 它是以镜头的并列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两个画面的冲击来产生一种直接而明确的效果。 如,表现怒火中烧,将某一火焰的画面组接在一起 表现两个的爱情,接入并蒂莲等画面。 这种并列不等于简单的相加,而应该成为一个新的意义的镜头。 镜头A+镜头B≠A+B或AB A+B=C(一个新的意义)
镜头组接1: 表现蒙太奇
镜头组接2: 表现蒙太奇
镜头组接1: 人在大笑 一把枪指着他 一脸惊恐 表现了一个人被枪指着呈现出的惊恐状。 镜头组接2: 一脸惊恐 一把枪指着他 人在大笑 突然被枪指着有点惊恐,但很快平静下来,并大笑,表现了大义凛然。
二 分镜语言 1. 景别 什么是景别? 我们先尝试描绘一下这个古老的故事: 从前有座山, 山上有座庙, 庙里有两个和尚, 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从前有座山, 山上有座庙, 庙里有两个和尚, 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远景 全景 中全景 中景
景别 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景别的划分,没有严格的界限,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为丰富构图,也有大全景、中全景、大特写等提法。
a 远景 --摄影机远距离拍摄事物的镜头。 b 全景 --出现人物全身形象或场景全貌的镜头。 c 中景 --显示人物膝盖以上部分形象的镜头。 d 近景 --表现人物的腰部或胸部以上形象的镜头。 e 特写 --表现人物肩部以上部位或有关物体、景致的细微特征的镜头。
远景 摄影机远距离拍摄事物的镜头。镜头离拍摄对象比较远,画面就开阔,景深悠远。此种景别,能充分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空间,可以用来抒发感情,渲染气氛,创造某种意境。 优点:概统全局,大气,展示环境、风格、基调,表现情感。 缺点:难以表现被摄主题的细节。 摄影机远距离拍摄事物的镜头。
摄影机远距离拍摄事物的镜头。
全景 出现人物全身形象或场景全貌的镜头。此种景别的视野相对小些,既能看清人物又可看清环境,故可以表现人物的整体动作以及人物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展示一定空间中人物的活动过程。 它常常用来拍摄人物在会场、课堂、集市、商场等一定区域范围中的动作,是塑环境中的人或物的主要手段。 优点:看清角色的表演,确定角色与场景、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关系。 缺点:较为生硬、呆板,不能强调角色的细致活动。 出现人物全身形象或场景全貌的镜头
出现人物全身形象或场景全貌的镜头
中景 显示人物膝盖以上部分形象的镜头。此种景别的人物占有空间的比例增大,观众能看清人物的形体动作,并比较清楚地观察到人物的神态表情,从而反映出人物的内心情绪。 在影视作品中是使用较多的基本景别。一部影视镜头的成功一与否,主要看中景的运用处理。 优点:清晰展现角色的肢体动作,叙事性强。 缺点:在要表现角色细腻表情和心理活动时较为乏力。 显示人物膝盖以上部分形象的镜头。
显示人物膝盖以上部分形象的镜头。
表现人物的腰部或胸部以上的镜头 近景 表现人物的腰部或胸部以上形象的镜头。 近景 表现人物的腰部或胸部以上形象的镜头。 观众已难于看全人物的动作,注意中心往往在人物的肖像和面部表情上。所以常用来表现人物的感情、心理活动,它的作用相当于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适宜于对人物音容笑貌、仪表神态、衣着服饰的刻画,突出人物的神情和重要的动作,也可用来突出相当的景物,是影视作品中大量运用的景别。 优点:能反映角色的表情、对话、情绪、性格等。 缺点:环境支离破碎,不适合用来交代角色与环境间的关系。 表现人物的腰部或胸部以上的镜头
表现人物的腰部或胸部以上形象的镜头
特写 表现人物肩部以上部位或有关物体、景致的细微特征的镜头。它是视距最近的一种景别,能把表现的对象从周围环境中强调、突出出来,使观众去注意某关键性细节,诸如惊愕的眼睛、欲滴的泪水、颤抖的睫毛、抽搐的肌肉等等,造成强烈而清晰的视觉形象。当视距特近时,就称为大特写。 特写镜头不宜毫不无节制的滥用,一般应和全景结合起来使用。
大特写
2.镜头与运动 运动镜头 主要是指镜头自身的运动,就是用运动摄影的方法拍摄的镜头。在影视作品中,处于静止状态的画面镜头是不多见的。大量的是运动的镜头。 (静止的镜头称为“定镜”)
被摄对象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摄影机向前缓缓移动或急速推进的镜头。 2.镜头与运动 推镜头: 被摄对象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摄影机向前缓缓移动或急速推进的镜头。 在景别上也由远景变为全、中、近景甚或特写。此种镜头的主要作用是突出主体,使观众的视觉注意力相对集中,视觉感受得到加强,造成一种审视的状态。 它符合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由远而近、从整体到局部、由全貌到细节的观察事物的视觉心理。 《幻想曲2000 - 火鸟组曲开篇》
1.2.3 在“内容”栏填写有关说明 推镜头绘制表现方式
2.镜头与运动 拉镜头: 与推镜头的运动方向相反,摄影由近而远向后移动离开被摄对象;取景范围由小变大,被摄对象由大变小,与观众的距离也逐步加大。画面的形象由少变多,由局部变化为整体。 在景别上,由特写或近、中景拉成全景、远景。拉镜头的主要作用是交代人物所处的环境。(拉镜头飞屋环游记)
1.2.4 在“处理”栏填写有关说明 拉镜头绘制表现方式
2.镜头与运动 摇镜头: 摄影机不作移动,借助于活动底盘使摄影镜头上下、左右、甚至周围的旋转拍摄,有如人的目光顺着一定的方向对被摄对象巡视。 《功夫熊猫》片段 摇镜头能代表人物的眼睛,看待周围的一切。它在描述空间、介绍环境方面有独到的功用。左右摇常用来介绍大场面,上下直摇又常用来展示高大物体的雄伟、险峻。
2.镜头与运动 移镜头: 移镜头是机器自行移动。它类似生活中的人们边看走的状态。实拍影视作品的移动镜头是真正意义上的“移动”。 二维动画片的“移动镜头”是通过“移动背景”作横向、竖向等运动来实现的。所以与其说是移动镜头倒不如说是“移动背景”或“人景移动”更为确切。(《哆啦A梦》《千与千寻》《移镜头001》) 三维片基本达到甚至超越了真实的电影拍摄。
移镜头绘制表现方式
1.2.4 在“处理”栏填写有关说明
2.镜头与运动 移镜头: 巡视式移动:拍摄对象呈静态,被摄物体呈横向、纵向或斜向移动。 《多啦A梦》《堕落的艺术》 跟镜式移动(习惯称为“跟镜头”): 摄影机跟随被摄对象保持等距离运动的移动镜头。跟镜头始终跟随运动着的主体,有特别强的穿越空间的感觉,适宜于连续表现人物的动作、表情或细部的变化。 《跟镜头埃及王子》《移(跟)镜头功夫熊猫》 为区分方便,我们就将两者称之为“移镜头”和“跟镜头”
2.镜头与运动 移镜头与跟镜头的区别: 简单区别,前者拍摄对象呈静态,后者为动态,摄影机跟随被摄对象保持等距离运动。
2.镜头与运动 移镜头
2.镜头与运动 摇镜头与移镜头的区别: 摄影机位 透视变化 实例比对 摇镜头 不作移动 有变化 功夫熊猫片段 移镜头 移动 无变化 2.镜头与运动 摇镜头与移镜头的区别: 摄影机位 透视变化 实例比对 摇镜头 不作移动 有变化 功夫熊猫片段 移镜头 移动 无变化 哆啦A梦片段
2。镜头与运动 其它运动镜头 升镜头:移镜头的一种,镜头上移 降镜头:与升镜头相反 2。镜头与运动 其它运动镜头 升镜头:移镜头的一种,镜头上移 降镜头:与升镜头相反 旋转镜头:在同样画面中心的情况下,镜头作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有一定幅度限制的转动。如从悬崖摔下俯冲下去的情景。 晃镜头:镜头在一定幅度内的震动。如表现人物在坐船、车内的动态。人或物摔在地上产生的晃动。 《升降推镜头功夫熊猫》
3.镜头角度 角度可理解为摄影机的取景角度。常用平拍、俯拍、仰拍三种。在动画片创作中,相当于对构图与透视提出了要求。
平拍与被摄主题中心高度大概一致。如果是拍人,摄像机则处于人眼的高度。平拍是使用率最多的拍摄角度。 优点:呈现出正常的透视关系,让观众容易接受。 缺点:表现力不强,构图较平,运用过多会让角色的表演乏味。
俯拍角度比较高,一般用作表现场景整体感,展现空间的全貌。 优点:表现宏大的场面,渲染气氛,交代空间关系。 缺点:不能交代画面角色的动作细节。
俯拍角度比较低,可强调主体的存在。 优点:强调作用,表现角色的气势和形象。 缺点:难以表现场面中的空间关系。
平拍 仰拍 俯拍
其它镜头相关知识 主观客观镜头: 从镜头给观众的印象而言,又有客观镜头和主观镜头两种。从导演(也是观众)的视角出发来叙述的镜头叫客观镜头。从剧中人物的视点 出发来叙述的镜头叫主观镜头。 客观镜头,即镜头对于被拍摄对象的展示完全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其语言功能在于交代和客观叙述。在一般影片中,大部分镜头都是客观镜头。(埃及王子) 主观镜头把摄影机的镜头当作剧中人的眼睛,直接“目击”生活其他人、事、物的情景。它因代表了剧中人物对人或物的主观印象,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效果,进而使观众和人物进行情绪交流,获得共同的感受。(摇镜头功夫熊猫、苍蝇) 单镜头:一镜到底,多出现在短片中(奥斯卡《苍蝇》) 多镜头:相对于单镜头的名词,正常动画都是多镜头(《埃及王子》)
机位是实拍中摄像机所处的空间位置。对于影视动画片来说“机位”一词是模拟的。它由拍摄距离、拍摄高度和拍摄方向三个因素所决定。 4.机位与轴线 机位 机位是实拍中摄像机所处的空间位置。对于影视动画片来说“机位”一词是模拟的。它由拍摄距离、拍摄高度和拍摄方向三个因素所决定。 拍摄距离—拍摄点至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产生远景、全景等不同景别。 拍摄高度—拍摄距离、拍摄方向不变,由于高度的变化产生平、仰、俯拍 效果。 拍摄方向—以拍摄主题为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围绕被摄体360度选择拍摄点,由于拍摄方向的不同,将呈现不同的构图变化。 方向的选择,机位的选择并非随心所欲,而是有规律可循—“轴线规律”
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以及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所构成的一条无形的直线。这也是镜头转换中,制约视觉变换范围的界线。 4.机位与轴线 轴线: 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以及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所构成的一条无形的直线。这也是镜头转换中,制约视觉变换范围的界线。 被摄对象 关系线 三角形原理:轴线两侧都可设机位,但只能选两侧中的其中一侧,而排斥另一侧。
被摄对象 关系线 单人的视线方向或行进方向决定了他的轴线
被摄对象 关系线 双人画面处理:外反拍、内反拍、平行位置等镜头处理
三角形底边的两个摄影机位都是在两个演员的背后,靠近关系线。 两个人物互为前后关系,这种镜头始于1910年,称为“双人过肩镜头”。 A.外反拍角度 三角形底边的两个摄影机位都是在两个演员的背后,靠近关系线。 两个人物互为前后关系,这种镜头始于1910年,称为“双人过肩镜头”。 (拍摄轴外反拍(过肩拍)功夫熊猫)
在轴线一侧的底边,摄影机在两个演员之间,从底边向外拍。通常用来作为主观镜头的表现。 B.内反拍角度 在轴线一侧的底边,摄影机在两个演员之间,从底边向外拍。通常用来作为主观镜头的表现。 (拍摄轴内反拍跟镜头等功夫熊猫)
三角形底边与视轴平行的摄影角度,各拍一个演员,带有客观同等评价的含义。(上图) 被摄对象 关系线 C.平行位置 三角形底边与视轴平行的摄影角度,各拍一个演员,带有客观同等评价的含义。(上图) 也可以摄影机平行地背对背拍摄,表达主观视点。(下图) 关系线
三角形机位布局平面图
D.越轴的方法 采用无明确方向的中性镜头作为过渡,完成由一侧到另一侧的跳跃。 注意景别是有区别的。 两镜头相连产生跳轴错误
D.越轴的方法 采用无明确方向的中性镜头作为过渡,完成由一侧到另一侧的跳跃。 注意景别是有区别的。 用中性镜头间隔完成合理越轴
D.越轴的方法 采用插入镜头来改变方向。 空景或其它与之有关的但不在机位拍摄范围内的物体。
D.越轴的方法 通过拍摄对象的运动来改变机位并越过轴线。 通过摄影机本身的运动来越过轴线。 (越轴埃及王子)
5.镜头光学转换 A.淡入淡出 B.叠入叠出(奥斯卡《种树人》) C.圈入圈出(《猫和老鼠》) D.划出划入 E.翻转、翻页 F.多画面分隔
1.2.4 在“处理”栏填写有关说明
短片欣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