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 归有光.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xīn yuàn 心 愿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月亮.
Advertisements

27 《论语》二则.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学 弈》《学 弈》《学 弈》《学 弈》 三人行,必有我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 1. 你怎样理解这些警句? 2. 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 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 读一读.
《论语》 十则. 孔子 ( 前 551 —— 前 479) ,名丘,字仲 尼,春秋时期鲁国 人, 我国古代伟大 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誉为 “ 万世师表 ” 、 “ 千古圣人 ” 。
Xiao Fang An Quan Jiao Yu 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广州支队、深圳支队.
19. 谈礼貌.
学校秋季常见传染病的防控 武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防疫科.
初级综合(2) 第9课.
21教学资源网整理发布: 看图猜成语 守株待兔 21教学资源网整理发布:
父亲的菜园 莆田市第二实验小学 林淑芬.
庄暴见孟子 《孟子 》.
课外文言文阅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太阳照,背书包, 上学校,要准时, 见到老师同学要问好。 上学.
蘭亭集序 第一段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脩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脩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北京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猴王出世 作者:吴承恩.
第三单元 从两汉到南北朝得分合.
海市蜃楼 1788年,拿破仑率军进攻埃及。一天,法军行进在沙漠途中,突然看见前面有一片模糊的湖光山景。景物倒悬在空中,不一会儿,湖泊又消失得无影无踪。随后,他们又看到草叶变成了棕榈树丛。这种变幻莫测的景像使法军十分惊慌、不知所措。士兵们个个被吓得跪在地上祷告,企求上帝保佑。其实,这种现象就是人们所说的“海市蜃楼”。蒲松龄的《山市》也记载了这种情况。
大成殿孔子像. 大成殿孔子像 有关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孔子曾任鲁国司寇,治理鲁国三个月,便使强大的齐国畏惧。因身处乱世,他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后携弟子周游列国。入东周拜老子为师。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弟子多达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人教新课标版(2013修订)初中七上 《论语》十二章.
大语文课件 设计制作:张国生 《孟子》两章 大语文课件 导入 孟子 第一章 第二章 归纳 扩展.
第二十一课 猴王出世 R 五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 眼 镜 片 设 计.
一、学习目标 论语十则 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论语》分享 ——宋知晓.
《论语》十则 熊宏制片.
论语十则.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人书籍中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论语》八则.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高一语文组 庞瑛.
50年代 吳瀛濤 都市 這是衣服多彩的油畫 一曲豪華的樂章 且是現代產業的基地 今日文化的中心 甚至是罪惡的窩巢 冒險的樂園
泰山不辭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第九課   魏晉六朝小說選.
父亲的菜园 王树槐 引导者:江山市长台小学 朱丽云.
论语(侍坐章).
道德讲堂 级新疆预科班.
鸿门宴 制作yu.
在 路 上 --- 一个社会,真正起作用的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中的老师可以不是家,但不能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贵人。 乙未年冬 wang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第3章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强度准则是设计机械零件的最基本准则。强度问题分为静应力强度和变应力强度。绝大多数通用零件都是在变应力下工作的,各式各样的疲劳破坏是通用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本章讨论零件在变应力下的疲劳强度问题。 基本要求 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兩湖之旅 湖南張家界 金鞭溪大峽谷 Date: Photo By Howard Yu.
凤 凰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和龙一样为汉族的民族图腾。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总称为凤凰,常用来象征祥瑞。亦称为丹鸟、火鸟、威凤等。
師 說 By 慕慧老師 06/09/12.
正本清源话“老子” ----《道德经》究竟说了什么
孙悟空. 孙悟空 猴王出世 21* 本文选自我国古代杰出的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小说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到西天取经的故事,主要人物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
贴近教学 服务师生 方便老师.
《西游记》 猴王出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中国民族药物学概论 第二十一讲 壮医药 刘 圆 教授 主讲 西南民族大学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西南民族大学 青藏高原研究院 民族医药研究院
虬髯客傳 杜光庭.
重庆市万州区太安初级中学 制作、执教:张宗平.
西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21、小 雨 点 袁玉丽.
16 化石吟 上犹中学 罗诗孟.
新疆天鹅湖 西师大版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南宋著名的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 村居》。
爬天都峰.
Yu-Chen 嘉義市立北興國民中學 新校舍符合永續建築 廚房新建工程 忠孝、仁愛、中正、至善樓修繕工程.
一、只要內心平靜, 生活中到處都有樂趣, 不論是在庭院中觀賞花卉、在靜夜裡讀書,或者是在郊外欣賞黃昏的稻田風光,李慈銘的︿越縵堂日記﹀裡傳達了這樣的訊息。 二、而劉鶚的︿大明湖﹀,則是帶我們到風景勝地大明湖,去領略湖光山色之美。 兩篇文章都表現出生活中的閒情逸趣,也啟迪我們要沉澱心靈,多與大自然接觸。
西师大版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三个和尚 三个和尚.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特别的作业.
农业的变化 真大.
20 谈礼貌 合肥市螺岗小学 赵勋.
识字(一) 2 口耳目 微课二:主体 一年级 上册 陈如意.
【校本研修】 刘志臣 示范区贾寨镇杨八集小学《画》课件.
我國反傾銷案件之 產業損害調查及認定 主講人:調查組副組長 邱光勛 104年10月7日.
化石吟 张锋. 化石吟 张锋 什么是化石?   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叫化石。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 为政篇第二(共二十四章) 【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①,居其所 而众星共之②。”
究竟有多少個正多面體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项脊轩志 归有光

归有光简历 1506年(1岁) 生于江苏昆山 1510年(5岁) 开始读书 1513年(8岁) 丧母 1528年(23岁) 娶妻魏氏 1533年(28岁) 丧妻 1540年(35岁) 中举人。徙居嘉定读书、讲学 1565年(60岁) 中进士。任湖州府长兴县令 1568年(63岁) 任顺德府通判(管粮运、水利) 1570年(65岁) 任南京太仆寺丞(管皇家车马) 1571年(66岁) 去世 归有光 (1506—1571)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明代著名散文家 。 归有光散文源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语),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其散文不是以重大的题材反映他所处的时代,而是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有诗一般的意境。其风格“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其中《项脊轩志》可为代表,其他如《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也很感人。

桐城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姚鼐认为,归有光直承唐宋八大家之后,元明两代除归氏外别无他人,并把他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归有光的远祖归隆道曾在太仓(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含有追宗怀远之意。 《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正音: 断句: 婢女( ) bì 姊妹( ) zǐ 垣墙周庭( ) yuán 持笏( ) hù 呱呱而泣( ) gū 先妣( ) bǐ 婢女( ) bì 姊妹( ) zǐ 垣墙周庭( ) yuán  持笏( ) hù 呱呱而泣( ) gū 先妣( ) bǐ 断句: 顾视无可置者 庭中通南北为一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旧时栏 , 亦遂增胜。

屈原以兰桂喻美德,宋代人以竹喻志节,文中“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一句表明作者品格高洁,志趣高雅。 “万籁有声”乃是以动衬静笔法,因各种声音都能充盈于耳,反倒显得周围之寂静。深得唐人王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意境。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修缮前后的项脊轩 修缮前 修缮后 不漏 狭小 明亮 破漏 阴暗 幽雅 多可喜 鲜明对比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不漏 修 缮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日影反照, 室始洞然。 明亮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破漏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阴暗 杂植兰桂 庭阶寂寂 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 幽雅 多可喜 鲜明对比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归家已现衰败离析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幼年归有光的伤痛: 泣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某所,而母立于兹。”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 泣

思念、悼亡之情 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 诸父异爨 回忆母亲: 多可悲 回忆祖母: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庭。 回忆母亲: 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先妣尝一至 多可悲 回忆祖母: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可待乎!” 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自己闭门苦读 悲喜交加 多次遭火未焚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好学、静思、勤奋的好少年 少年归有光的形象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成年归有光的哀伤 余既为述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久卧病

悲 补记:怀念亡妻 生前 死后 室坏不修。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死后 室坏不修。

补记部分是写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主要表现丧妻前后的欢乐和悲伤,仍是紧扣了文眼。 两部分虽然写于不同时期,但都是围绕项脊轩写家庭生活琐事,抒发自己或喜或悲的感情,前后格调一致,情感贯通,可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项脊轩志 小、 破、 暗 ←前 小轩修葺 喜 与妻欢聚 亮、 雅、 静 ←后 多 家境败落 慈颜犹在 遗嘱尚存 妻亡、己病、复葺 枇杷如盖 悲 遭火未焚

写作特点 2.细节描写生动传神,人物栩栩 如生。 3. 语言清淡朴素,不事雕琢而蕴满深情。 1.善于选取生活中的琐事,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 2.细节描写生动传神,人物栩栩 如生。 3. 语言清淡朴素,不事雕琢而蕴满深情。

选取生活中的小事 母亲 慈爱 祖母 期望 亡妻 恩爱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秭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母亲 慈爱 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 祖母 期望 亡妻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恩爱

细节描写: 幽静 环境 殷切 人物 期望 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可待乎!” “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殷切 期望 人物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可待乎!” 祖母

语言委婉含蓄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小 结 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 ──清·梅曾亮 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言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小 结 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 ──清·梅曾亮 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言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明·王锡爵 文章以项脊轩为感情的触发点,以“多可喜,亦多可悲”的感触为主线,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琐细之事的叙述,表达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无论是结构上的精巧布局,还是表现手法的准确运用,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不事雕琢,自有风味”的朴素清淡的语言风格更是令人回味无穷,这一切都给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借鉴的典范。

一词多义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大行不顾细谨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回头看、看 拜访 考虑、顾虑 反而 顾视无可置者 内外多置小门 沛公则置车骑 安放、放置 设置 放弃、丢下

公家细的粮食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稍出近之 余稍为修葺 逐渐、渐渐 稍微、略微 后五年,吾妻来归 田园将芜胡不归 江表英豪嫌归附之 完璧归赵 女子出嫁 回来(去) 归附(依) 归还

不能得日 得不焚 室始洞然 冥然兀坐 然余居于此 凡再变矣 轩凡四遭火 不能得日 得不焚 室始洞然 冥然兀坐 然余居于此 凡再变矣 轩凡四遭火 得到、获得    能够、 可以 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然而、但是 总共、一共

指出词类活用情况 1、内外多置小门 4、垣墙周庭 2、东犬西吠 5、乳二世 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6、雨泽下注 使不上漏 n—状语,在内外 n—v, “砌上垣墙” 2、东犬西吠 5、乳二世 n—状语,向西面 n—v,哺乳,喂养 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n—状语 ,亲手 n—状语, 向下 从上面 6、雨泽下注 使不上漏

古今异义 词语 古义 今义 方丈 往往 学书 一丈见方 寺院主持 到处 常常 学习写字 学习读书

特殊句式 判断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 省略句 省略句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3、使不上漏 使之不上漏 4、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省略句 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 介词结构后置句

文言文中,数词常直接修饰名词或动词,不用量词。如: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顷之,持一象笏至   直接修饰名词,无物量词 凡再变矣   先妣尝一至   轩凡四遭 直接修饰动词,无表示动量的量词

文言文中,第二人称代词常有:“尔、乃、汝、若、而”等,如: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本文有: 1.某所,而母立于兹   2.吾儿,久不见若影  3.他日汝当用之

文体知识 1.归有光字熙甫,号 ,别号 ,世称 ,明朝后期著名散文家,著有《 文集》,代表作除《项脊轩志》外,有《 》、《 》、《 》。其文风后人评价曰:“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具体而言,选材上多着眼于 ,以此表现母子、夫妻、兄弟等之间的深情,文笔 、 ,感情 ,细节 。其散文对清代的 派影响很大。 震川 项脊生 震川先生 震川 先妣事略 思子亭记 寒花葬志 家庭琐事 清淡朴素 自然亲切 真挚深沉 生动传神 桐城 叙事 抒情 2.“志”即“记”,是古代一种 、 的文体.本文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篇,即借写 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日常生活 , 和 ,表达 、 的感慨以及对 、 和 的深切怀念。 项脊轩 物在人亡 三世变迁 家庭琐事 祖母 母亲 妻子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珊珊可爱。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试翻译下列句子: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珊珊可爱。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每月十五的夜晚,明月悬,映照半边墙,桂影疏密、交杂错落,微风吹拂,花影轻摇,真是美丽可爱极了。 借来的书摆满书架,我安居室内,长啸高歌,有时又静静地端坐,倾听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声音。 我的妻子嫁到我家,经常来到轩中,问我一些古代的事,有时伏在桌案上写字。

A B 阅读上文并同《项脊轩志》的最后两段比较,完成下题。 ⒈解释下列句中红色词的意义: ①室坏不修 ②其制稍异于前 ③事我而不卒 ④曳深绿布裳 ⒉下列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后六年(那) 其制稍异于前(它) B予入自外,取食之(代荸荠) 魏孺人笑之(代她,即寒花) C然自后余多在外(可是) 冥然兀坐(……的样子) D或凭几学书(有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或者) ⒊下列句式同“予入自外”相同的一项是( ) A婢,魏孺人媵也 B其制稍异于前 C今已亭亭如盖也 D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虎丘 A B

C ⒋下列句中与“婢初媵时”用法一致的是( ) A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B予入自外,取食之 C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 D事我而不卒 ⒌翻译句子: ⒋下列句中与“婢初媵时”用法一致的是( ) A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B予入自外,取食之 C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 D事我而不卒 ⒌翻译句子: ①一日,天寒, ③ 热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 ②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目眶冉冉动。 ⒍请写出《寒花葬志》中的两处细节描写,并简析人物形象。 C 细节:削荸荠,持去不与,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 寒花: 天真可爱,不拘于世故 魏孺人:和蔼可亲

江城子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