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入門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林文琪副教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67 美和科技大學 美和科技大學 社會工作系 社會工作系. 2/67 社工系基礎學程規劃 ( 四技 ) 一上一下二上二下三上 校訂必修校訂必修 英文 I 中文閱讀與寫作 I 計算機概論 I 體育 服務與學習教育 I 英文 II 中文閱讀與寫作 II 計算機概論 II 體育 服務與學習教育 II.
Advertisements

§ 3 格林公式 · 曲线积分 与路线的无关性 在计算定积分时, 牛顿 - 莱布尼茨公式反映 了区间上的定积分与其端点上的原函数值之 间的联系 ; 本节中的格林公式则反映了平面 区域上的二重积分与其边界上的第二型曲线 积分之间的联系. 一、格林公式 二、曲线积分与路线的无关性.
公司為社團法人 股東之人數 林宜慧 陳冠蓉. 公司之意義  根據公司法第一條規定 : 「本法所 稱公司,謂以營利為目的,依照 本法組織、登記、成立之社團法 人。」
專業科目必修 管理學概論、化 妝品行銷與管理、 專題討論、藥妝 品學、流行設計、 專題講座、時尚 創意造型與實務 專業科目必修 化妝品法規、生 理學、化妝品原 料學、化妝品有 效性評估、時尚 化妝品調製與實 務、藝術指甲、 生物化學概論、 美容經絡學、校 外實習 專業科目必修 應用色彩學、化 妝品概論、時尚.
聖若翰天主教小學 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歡迎各位家長蒞臨 自行分配中一學位家長會 自行分配中一學位家長會.
認識食品標示 東吳大學衛生保健組製作.
四福音合参 Harmony of the Gospels (Diatessaron)
急性支气管炎 蒋福家.
第二十三章 皮肤附属器疾病 主讲 朱姗姗.
地方自治團體之意義與組織 范文清 SS 2011.
焦點115 神經元.
颞下颌关节常见病.
「健康飲食在校園」運動 2008小學校長高峰會 講題:健康飲食政策個案分享 講者:啟基學校-莫鳳儀校長 日期:二零零八年五月六日(星期二)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法律學系 許宗力 教授
致理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 實習月開幕暨頒獎典禮
☆ 104學年度第1學期 活動藏寶圖 ☆ II III IV V 找到心方向-談壓力調適 陳佩雯諮商心理師
脊柱损伤固定搬运术 无锡市急救中心 林长春.
校園性平事件處理程序 講授人: 劉麗貞
福傳細胞團體 華人福傳基金會 艾立勤神父.
面試技巧-社會新鮮人 主講人:謝瑞蓉.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 一、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工业区位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2、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3、不同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
XXX分析室组长竞聘 演讲人: XXX
結腸直腸腫瘤的認知.
經歷復活的愛 約翰福音廿一1-23.
指導老師:謝妃涵 老師 學生:楊芷綺、林詩綺、林吟珊 黃鈺涵、林香湘、梁紜軒 撰 中華民國一○四年六月
Ch 02 研究的過程.
郭詩韻老師 (浸信會呂明才小學音樂科科主任)
解读《陕西省2015年中考说明》 简谈2015年英语学科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
第三章 建设项目采购与合同管理.
《政府采购非招标采购方式管理办法》的理解与适用
张玉臣 博士 研究员 同济大学 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
五大段 创世记 至 出埃及 过红海 至 士师时代 列王时代至 两约之间 耶稣降生 至 复活 耶稣升天 至 再来 圣经大纲:第二集 概观.
務要火熱服事主.
第六章 政策合法化 政策合法化是政策制定的最后阶段,也是政策决策过程的公开化阶段,因此这一过程吸引着媒体和大部分政治学者的关注。参与政策合法化过程的主体都是“最直接的决策者”,由于在这一阶段政策的目标和方向都已经确定,最直接的决策者也只能围绕决策的方法而不是公共政策的目标。和其之前的过程一样,合法化过程也是一个在利益集团和政府官员之间进行交易、竞争、说服和妥协的过程。(DYE,2004,P39)
富力地产销售一部 ——各项目广告策划案 ——
作业现场违章分析.
蒙福夫妻相处之道 经文:弗5:21-33.
四福音合参 Harmony of the Gospels (Diatessaron)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政策执行讲评与后续要求
2. 戰後的經濟重建與復興 A. 經濟重建的步驟與措施 1.
完成異象的人生 約一35-42.
好好學習 標點符號 (一) 保良局朱正賢小學上午校.
學生:蔡耀峻、許裕邦 座號:23號、21號 指導老師:黃耿凌 老師
4. 聯合國在解決國際衝突中扮演的角色 C. 聯合國解決國際衝突的個案研究.
6.5滑坡 一、概述 1.什么是滑坡? 是斜坡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某些滑动面(滑动带)作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行政處分6 – 行政執行 范文清 SS 2011.
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發行 第十九章 稅捐稽徵法 稅務法規-理論與應用 楊葉承、宋秀玲編著 稅捐稽徵程序.
破漏的囊袋.
民法第四章:權利主體 法人 楊智傑.
探討論文分享 組員: 6號 王佳驊 10號 吳育甄 40號 蘇小婷.
领导行为论(续) 密执安大学的研究: 由R•李克特及其同事在1947年开始进行,试图比较群体效率如何随领导者行为的变化而变化
四年級 中 文 科.
生鲜谈判.
MEMS製程 指導教授:徐祥禎 老師 助教:許峰瑞.
“玩”吸毒VS “反”吸毒 誰勝誰負 年度 中三級 通識科專題 進興組 組員:王英明(3E32) 徐栢熙 (3E06)
聖本篤堂 主日三分鐘 天主教教理重温 (94) (此簡報由聖本篤堂培育組製作).
威爾斯親王醫院 住院病人意見調查 2014年4月至6月 7號床.
聖公會聖匠堂長者地區中心 長者支援服務隊 香港房屋協會 家維邨義工隊
安慰能力測試 我感到非常孤單 為何要這麼痛苦?做人毫無價值,活著根本沒有意思。 我拖累了你。 假如我不在,情況會如何呢?
聖誕禮物 歌羅西書 2:6-7.
7-7 小三和弦/增三和弦/減三和弦.
「傳心傳意 2003」 工商機構創意義工服務計劃比賽 計劃主題 : ( I ) 減少廢物 ( II ) 節省能源 ( III ) 愛護大自然
圣依纳爵堂 主日三分钟 天主教教理重温 (95) (此简报由香港圣本笃堂培育组制作).
探討論文分享 組員: 6號 王佳驊 10號 吳育甄 40號 蘇小婷.
依撒意亞先知書 第一依撒意亞 公元前 740 – 700 (1 – 39 章) 天主是宇宙主宰,揀選以民立約,可惜他們犯罪遭
基督是更美的祭物 希伯來書 9:1-10:18.
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下一頁.
經文 : 創世紀一章1~2,26~28 創世紀二章7,三章6~9 主講 : 周淑慧牧師
圣经概論 09.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美學入門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林文琪副教授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本作品版權歸屬:林文琪

現代美學的範圍(劉昌元的歸納) 藝術家的創作活動 藝術品 審美欣賞 描述、解釋及評價藝術品有關 藝術品的社會功能 劉昌元, 1987, 《西方美學導論》 。台北市 : 聯經 。 全書共分四部: (1)論美 (2)審美態度、審美經驗與審美價值 (3)藝術論 (4)藝術的解釋、評 價與功能。 現代美學範圍 劉昌元指出的現代美學的範圍,與同學在課堂上討論的結果相似。 (1)研究藝術家的創作活動 (2)研究藝術品的問題 :比如說藝術品的風格,藝術品的構成要素是有哪些,藝術品的定義。 有關欣賞的問題:就是以藝術品為中心,除了創作的活動之外,我們也會討論欣賞者的活動。在美學上我們會討論這個欣賞的活動是怎麼進行的,亦即研究審美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活動。 藝術的社會功能:比如說我們會強調說,中國人特別強調藝術的社會功能,亦即重視藝術移風易俗的作用,這個就是藝術的社會功能,或者說像法蘭克福學派,認為藝術家或者藝術品必須具備社會批判的功能,藝術家不是關在象牙塔里面創作就好了,藝術家要去批判社會。這些都討論到藝術的社會功能之問題。 有關概念的分析的部分:比如說我在解釋藝術品、評論藝術、做藝術史研究時,會用到一些相關的重要字詞,如「美」、「藝術」、「表現」、「再現」、「風格」……等,對這些概念的分析,是現代美學的研究之一。

美學Aesthetics 美學是 美學的目標是感性認識的完善,亦即是美。 研究感性認識的學科 自由藝術的理論 低級認識論 美的思維的藝術 美學學科名稱是在1750年,由德國哲學家、西方美學之父鮑姆嘉滕(Alexander Baumgarten ,1714-62)首先提出 美學是 研究感性認識的學科 自由藝術的理論 低級認識論 美的思維的藝術 美學的目標是感性認識的完善,亦即是美。   鮑姆嘉滕著,簡明等譯, 1987, 《美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頁13、18。 美學是研究感性認識的學科 Aesthetics 是18世紀中葉才提出來的學科名稱,但並不是說那個時候才有美學,過去的哲學家也會討論美學問題,只是過去沒有這樣的學科名稱而已。美學作為研究感性認識的學科,是最標準的美學定義。 美學是低級的認識論 老師:說美學是低級的認識論,是什麼意思?A同學你要不要講一下? 學生A:你說低級的認識啊? 老師:對,低級的認識。 學生A:美學就是低級的認識論。 老師:對,想想看是什麼意思? 學生A:就是那個認識應該有分初級跟高級,他可能是比較初級,比較簡單的認識。 老師:對!很好!你是猜的,還是以前有看過這種說法? 學生:猜的。 老師:好,不錯。也就是說我們的認識有所為比較低階、比較高階的,美學所研究的感性認識被認為是比較初級,所以稱為低級的認識論。如果感性認識是初階的認識,那麼高階的認識是什麼?你覺得呢?[i] 學生A:理性。 老師:對,就是理性,理性被認為是比較高階的認識。你覺得什麼是感性,什麼叫做理性? 學生A:(很難回答) 老師:好,沒關係,我們待會兒進入到感性認識論的時候,再來討論。 美學是有關美的思維的藝術 老師:有關美學是「美的思維的藝術」,對於這個定義,你覺得他在講什麼?「美的思維的藝術」是什麼意思? 學生B:美的思維的藝術,應該是他的想法就是應該很感性吧。 老師:美學很感性,還是? 學生B:就是說他的思維。 老師:(老師感受到同學完全不能了解這個定義)我想你說說看對於這個定義,你有沒有看不懂的,你問問題好了,你覺得你看不懂的是什麼?[ii] 學生B:什麼是「美的思維」。[iii] 老師:對呀,什麼是「美的思維」,美是一種思維嗎?跟你的想法會不會不一樣?[iv] 學生B:對呀,覺得很奇怪。 老師:跟B同學一樣也覺得很奇怪的,有沒有?(等待同學回應)…方才說美是感性認,而現在又說這是一種「思維」的活動,通常我們以為思維是理性認識特有的,怎麼會說「美」是一種思維的活動,對不對?你是不是因為這樣而覺得很納悶? 學生B:對。 老師:有沒有人可以幫我們解釋的,為什麼他這樣講?(等待回應)…我們可以換一個方式問,是不是可以說美的思維與理性的思維不一樣,是另外一種思維的方式;或者說講審美活動是一種特別的思維的活動。對於這種說法,有沒有人覺得很難接受?還是你完全可以接受?這位同學你要不要說一下,你覺得審美活動作為一個思維活動,你可以接受嗎?他為什麼這樣講,是什麼意思? 學生C:針對思維嗎? 老師:對,為什麼審美活動是一個思維活動,會不會跟你的想法有點不同,你對這樣的定義有沒有疑惑? 學生C:因為你要去感覺,然後思維。 老師:先感覺之後才會有思維。 學生C:思維就是一種感覺呀! 老師:同學說思維就是一種感覺,同學可以接受嗎?(大部分同學作疑惑表情)… 老師:C同學的講法是對的,但我相信很多同學聽不懂。同學說感覺本身就是一種思維活動,你們可以接受嗎?我看你很疑惑,覺得好奇怪,對不對?感覺為什會是一種思維? 學生D:我認為思維是一種想法。 老師:你認為思維是一種想法。好,那「感覺」也是一種想法嗎?如果用C同學的意見,那麼你能接受「感覺是一種想法」這樣的說法嗎? 學生D:不懂。 老師:不懂,很好,沒關係,有沒有同學跟他一樣不懂的?還是有人懂了可以告訴我們為什麼感覺是一種思維?(等待回應)……有沒有同學發現我們的講義裏面有一篇文章,叫做<視覺思維>感覺是一種思維嗎?…… 學生F:我覺得感覺跟思維不一樣,感覺是直接的,然後我覺得思維可能是個人經驗。 老師:同學有不一樣的主張,同學說感覺跟思維是不一樣的,他覺得感覺是直接的,然後思維可能要進行一些推理的過程才能夠掌握到的,所以他主張感覺不是思維。那其他同學呢?來你來說說看。 學生G:我覺得思維是想法。 老師:那感覺呢? 學生G:感覺是感受吧,不用思考。 老師:G同學說感覺不用思考,但C同學說感覺就是一種思考,你們兩個可以對話一下。[v] 學生G:我不贊同。 老師:G同學不贊C同學的說法,C同學你覺得呢? 學生:思維跟想法,都有一個推移的過程,那其實那一瞬間的感覺,其實就是,因為你平常都是經過你的經驗,經過你平常的思考,因為你已經習慣化,所以你在那一瞬間感覺就是所有的眼睛就這樣過去,所以實際上他就是一種思維,可是他容易變成一種反射的行為而已。 老師:G同學你可以瞭解他這樣解釋?可接受嗎?還是不能接受,那你要怎麼去說服他?C同學說一般我們以為思維是推理的,但感覺是直接的,不需要的推理的,所以把它們當成二個不同的活動,但任何人類活動的完成都是一瞬間的,其實所謂的階段的過程區分是我們後來去反省時,人為所做的區分,但事實上當他活動的時候,他是瞬間就完成的,所以當你感覺時,你以為你用不到你的思維,但事實上已經用到了。其他同學以為呢? 學生H:我覺得兩個說的都很有道理。 老師:I那你覺得呢? 學生I:我覺得不知道。 老師:J你對「感覺」活動有什麼想法?[vi] 學生J:我覺得「感覺」是一瞬間的,可是思維好像比感覺就是時間比較久一點,有推理的過程的感覺。[vii] 老師:同學指出思維是需要推理的,而感覺是瞬間不需要推理的。有沒有人覺得感覺也有推理可言?或者我們可以說思維的推理是有邏輯的,有一種規則性,那我們的感覺活動本身有沒有一種規則性?如果有的話,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說感覺也有他自己的規則,所以我們也可以把他說成是一種種思維的活動,但是是與理性不同的思維的活動?可不可以這樣講?[viii](等待回應,感受到同學們聽不懂這一翻話)… 老師:J同學,你認為你所謂的「感覺」是什麼?你要用哪一個英文字。 學生J:feeling。 老師:feeling,一般我們把feeling翻譯成情感或感受。我們現在講的「感覺」大部分講的是sense,再具體一點就是講sensation和perception,就是說我們在認識事物的時候,先透過我們的感官,而後再形成理性的認識。感官有哪些?後面的同學你告訴我,你有哪些感官? 學生K:視覺,觸覺。 老師:很多嘛,對不對,那這些都叫做「感覺」,就是剛剛同學講的「感覺」。那你覺得作為視覺、聽覺、觸覺這些知覺,他有沒有所謂的規律性,他有沒有像我們的腦袋一樣他有一種法則,就是推理的法則,有沒有? 學生K:(搖頭) 老師:你覺得沒有,你為什麼覺得沒有,可以舉個例子告訴我們嗎? 學生K:就是很自然的看到一個東西,然後就覺得他是,不會去想說他到底為什麼。 老師:他覺得看就是直接看到了,不需要想太多,就完成了。有沒有人有不一樣的看法的?L你們有上過心理學?有上認知心理學? 學生L:對。 老師:你們上到sensation,perception這個階段的時候,有沒有講到他有沒有一種規律性?我們看東西是這樣一眼望去然後就看完了嗎? 學生L:我覺得比較像相機。 老師:你說眼睛對不對? 學生L:就是我們單純就感官的眼睛而講,當然其實他應該也是可以透過這部分的。 老師:那是處於sensation的部分,但是perception呢? 學生L:就像相機,所有相機都是你看到那個景物進框框裏面,然後你還要對焦,然後覺得那個對焦大概是我們大腦去感受的部分。 老師:對,很好,同學說對焦是大腦處理的,這樣的話,你覺得視覺活動有沒有思維。 學生L:我覺得有個階段性。 老師:好,認識的後面階段要用到思維,但你還是沒有回答我剛剛那個問題,視覺活動到底有沒有思維?你剛剛講對焦的例子很好哦,就是說如果我的眼睛是像照相機一樣,那我的眼睛一眼望去,要選擇什麼來作為焦點,對它對焦呢?我一眼看到你們那裡,對焦是什麼意思,就是我要選擇看誰嘛,對不對,我可以選擇看你,我也可以選擇看你後面的牆壁,那我為什麼要看你,為什麼不看後面的牆壁,這是一種選擇。 老師:對焦是一種選擇,那當他有選擇的時候,你覺得是不是思維? 學生L:就是可以去選擇啊,然後當下你會可能大腦之間反射,就是哪一個是主角這樣,可能每個人看的認定的主角不一樣,可能一個景物裏面他覺得蘋果是主角,然後有人覺得他是配角。 老師:對呀,所以那個觀看者可以任意的選擇,對不對?而且同一樣東西擺在那裏,我們每個人可以把它看成不一樣的。 學生L:是。 老師:差別是由觀看者的選擇造成的,對不對,問題是我們為什麼做這樣的選擇,我可能會根據一些個人的興趣作選擇,但有沒有一些選擇是根據視覺本來就有的一些原理,比如我們現在這裏突然發現嘭的一聲(教師擊地板),你會有什麼反應?你會被這個聲音吸引,而離開我們的討論。 學生L:刺激。 老師:對,刺激比較大,所以我就會注意到他。好,那比如說在黑暗中,突然在前方出現了個亮點,你會不會選擇去看這個亮點。比如這有個亮點正在那兒出現,你會不會把注意力轉向它?因為他太亮了,使得你的眼睛不自覺的去看它。總之,我們的視覺活動本身,其實是有在作選擇的,除了人的主觀的喜好之外,有一些是受他本身視覺條件的影響,如很亮的,很刺激的,或者比如說我們都知道下雨天穿雨衣要穿什麼顏色? 學生L:亮的。 老師:對,要穿亮一點,為什麼?讓別人比較容易看到你。有一些特殊的顏色是特別容易吸引我們的眼睛的。所以視覺本身他有這種強烈的選擇性哦,這種選擇性可能會受我的喜好影響,但也可能也會受到一些眼睛,視覺他本身的特殊性影響,所以從這裏來看的話,視覺有沒有規律在裡面? 學生L:有,包括這個規律可以去訓練。 老師:哎,也可以訓練。所以如果有一個人,他著手去研究我們視覺看的原理的時候,是可以發現其中隱含的原理,所以說視覺活動本身隱含著選擇與看的原理。這個部分如果你們想要進一步瞭解,可以去讀《視覺原理》的書。有關這個主題,我們將來會再討論。 有關審美認識是一種美的思維活動,對身處廿一世紀的我們是比較容易理解的,但在18、19世紀,那個時候,比如康得他就認為sense,我們感官接受就是一片雜多,沒有法則的,所以鮑姆嘉通在18世紀中葉就提出這個觀念,可以說是很進步的,在那時他就發現我們的感官好像有一些規則在,因此他才會認真的去研究所謂的「感性的認識」,企圖要在我們的感性認識裡面找到一點法則性。 美學作為「美的思維的藝術」,其中所謂的藝術就是技術,所以你會發現,鮑姆嘉通所謂的美學,不只是一種理論的體系,而且他把美學與實際的審美欣賞活動是相關,他把理論跟實踐是結合在一起講的。所以上個禮拜也有同學講到,讓你表現出美的一個活動出來。他稱他是一種美的思維的藝術。 美學是自由的藝術的理論 老師:美學作為有關「自由的藝術」的理論,什麼是「自由的藝術」?自由的藝術其實就是我們上個禮拜講的liberal art,即liberal education,鮑姆嘉通指出,美學的目標是「感性認識的完善」,所以美學作為一種「自由的藝術」的理論,它是,亦即一種幫助我們擺脫限制的學習,美學可以幫助我們那擺脫什麼限制呢?鮑姆嘉通指出,美學的目標是美,所謂的美是指「感性認識的完善」,所以美學作為一種有關「自由的藝術」的理論,所關心的是如何透過後天的訓練讓我們走出有限的感性認識,追求感性認識的完善之實踐與理論。 [i] 提問策略:引導同學有關認識論問題進一步的思考。 [ii] 提問策略:當同學回答不出問題時,會出現答非所問的情況,同學為什麼回答不出問題呢?教師評估是因為同學對題目本身不是很了解,所以應該要進一步去提問,以幫助同學了解這個問題。但如何進一步提問呢?要依情境而定,在這個脈絡中老師採取的策略是:要求同學對題目提出問題,以探索同學對題目本身理解。 [iii] 同學指出了完全不了解什麼是「美的思維」。 [iv] 提問策略:為了啟動大部分的同學一起思考這個問題,把這個問題給問題化,所以不急著回答問題,而從同學的角度把這個問題再做進一步一連串的提問,希望能喚起同學去思考這個問題。 [v] 提問策略:發現同學們的意見相左,直接讓不同意見的二人進行對話。 [vi] 提問策略:連問了二個你有什麼看法,從同學的回答,發現已有些失焦,所以把問題再聚焦,重新提問。 [vii] 問題重新以比較聚焦的方式去提問時,同學似乎會說得比較多。直接問:你們有什麼想法,有沒有意見,好像不是個好問題,而應該把問題再重述一遍,協助同學聚焦回答。 [viii] 提問策略:企圖把同學引向感覺的邏輯、視覺思維的討論,但失敗。同學們完全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