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左传》简介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它是继《春秋》之后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 它的核心思想是民本思想,如民重于天、民重于君、民为邦本的思想,主要艺术成就:长于叙事,尤其出色的是描写战争;善于写人,工于记言。
背景介绍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郑有两事得罪了晋国:其一,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其二,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帮的是楚国,而此役楚国失败。
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他的夫人是晋献公的女儿;晋献公的儿子晋文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他的夫人文嬴,便是秦穆公的女儿。 所以,秦、晋两国尽管互有矛盾,而彼此一再联姻这一点,在各国关系中也还是比较突出的。 由于秦、晋两国世为婚姻,后人称两家联姻,就叫“互结秦晋”,或称为“秦晋之好”。
预习检测 fán 佚之狐( ) zhuì páng 秦军氾( )南 夫( )晋何厌之有 fÚ 无能为( )也矣 wéi 失其所与,不知( ) 秦军氾( )南 fán 夫( )晋何厌之有 fÚ 无能为( )也矣 wéi 失其所与,不知( ) zhì 共( )其乏困 gōng 秦伯说( ),与郑人盟 yuè 若不阙( )秦 quē 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 fÚ 佚之狐( ) 夜缒( )而出 yì zhuì 使杞( )子、逢( )孙 戍( )之 qǐ páng shù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结 构 说退秦师 晋师撤离
秦国和晋国出兵攻打郑国的理由: 1 以其无理于晋 (晋文公逃亡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 2 郑贰于楚 (郑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1 以其无理于晋 秦郑无矛盾冲突,晋师出有名,秦既是友情出演,也为图利益。 (晋文公逃亡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 2 郑贰于楚 (郑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退师的原因----晋、秦围郑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晋军(于)函陵, 秦军(于)氾南。 以:因为 名→动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驻军。 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晋军(于)函陵, 秦军(于)氾南。 翻译
退师的原因---郑伯躬请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师:军队 辞:推辞 用:重用子:您 而:才 是:这 过:过错 补充省略句 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
1、秦晋联盟,大兵压境,郑国命运危在旦夕,请问“秦晋出兵围郑”,理由是什么?(用书上的话回答。) 回顾上节课内容 1、秦晋联盟,大兵压境,郑国命运危在旦夕,请问“秦晋出兵围郑”,理由是什么?(用书上的话回答。) 明确:“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为什么郑国要游说秦国?有什么有利条件? 明确:出兵的两条理由与秦国关系不大,秦国可以争取。 两军分开驻扎,郑有机会与秦单独接触。
3、重点字词 以其无礼于晋 晋军氾南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是寡人之过也 无能为也已
晋 秦 晋 军 函陵 氾水 秦 军 新郑 郑 公元前630年
秦 晋 围 郑 形 势 图 晋 秦 军 秦 晋 军 函 陵 郑 氾 南
思考讨论: 如果你是郑国大臣烛之武,你将通过什么样的方法保全郑国?
坦言知亡 避其锐气 以退为进 一、以退为进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既:已经;亡:使……亡;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既:已经;亡:使……亡; 有益于君的正常语序:于君有益。 坦言知亡 避其锐气 以退为进 劝说技 巧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二、亡郑对秦不利: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把……当做边邑。 焉:何 用:介词,表原因。 陪:增加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劝说技巧二: 阐明利害 动摇秦军 反面说理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三、存郑对秦有利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行李:出使的人 今义:行装 共:通“供”,供给 劝说技 巧三: 诱之以利 拉拢关系 正面说理
揭示矛盾 瓦解同盟 明事寓理 四、援史:晋对秦不讲信用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赐:恩惠 劝说技 揭示矛盾 瓦解同盟 明事寓理 劝说技 巧四:
五、图今:对秦不利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 厌:通“餍”,满足。 何厌之有:“有何厌” 宾语前置句 封:把……当做疆界 名词活用作动词 阙:侵损、削减
(表面为秦-----实质为郑) 分析利弊,层层深入 对秦 亡郑 无利,有小害 对秦 存郑 无害,有小利 对秦 不利,有矛盾 援史 对秦 图今 不利,要谨慎 (表面为秦-----实质为郑)
劝说技巧五: 推测未来 劝秦谨慎 析事推理
“妙在其辞愈委婉,其说愈晓畅”。 ----清 金圣叹 “烛之武为国起见,说秦之词,句句悚动,有回天之力,其中无限层折,犹短兵接战,不虑秦伯不落其彀中也”。 ----清 林云铭
劝说的关键: 利
巧妙游说的艺术: 1、切中要害----“有利” 2、援古例今----“有理” 3、逻辑清晰----“有节” 4、语言适当 ----“有体” 古人云: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劝说的结果: 一、秦师撤兵 二、晋师撤离
思考: 在现代,语言也是很锋利的武器,试着学习烛之武设计一段谈话,劝说你的一位喜欢带手机进学校的好友,思考怎样才能最大限度打动他。
复习小结 一、重点字词 1.吾不能早用子 用:重用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以之为,把(郑国)当作 厌:满足 3.何厌之有? 既:已经 4.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5.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用:重用 以为:以之为,把(郑国)当作 厌:满足 既:已经 东:在东边 名词活用作状 语 西:西边的 阙:侵损、削减
二、通假字 1.“已”通”矣” 如: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说”通”悦”,高兴 如:秦伯说 3.”共”通”供”,供应 4.”知”通”智”,明智 如: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如:秦伯说 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如:失其所与,不知
三、词类活用 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数做动 从属二主 数做动 从属二主 名词做动词,驻军 动词使动用法,使…亡 名词活用作动词,把…当作边境 形容词做名词,远方的国家 动词活用作名词 恩惠 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词类活用 厚:形做动 增加,变雄厚 邻之厚,君之薄也 薄:形做动 削弱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形容词做名词,缺乏的物资 薄:形做动 削弱 形容词做名词,缺乏的物资 朝:在早上 夕:在晚上 名做状语,在东面 名做动 把---作为疆界 盟:订盟约 邻之厚,君之薄也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朝济而夕设版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与郑人盟
四、古今异义 古义:东边 道上招待客人的主人 1.东道主 今义:主人 古义:外交使节 今义:行装 2.行李 古义:缺少的物资 今义:疲惫 古义:外交使节 今义:行装 古义:缺少的物资 今义:疲惫 古义:那个人 今义:妻子 1.东道主 2.行李 3.乏困 4.夫人
五、文言虚词 以:1.以其无礼于晋 2.若亡郑以陪邻,敢以烦执事 于:1.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且: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因为,表原因 连词,来 对,表对象 连词,又 连词,况且
其: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失其所与,不知 4.吾其还也 代词,它郑国 代词 ,这件事 自己的 副词,还是
六、特殊句式 1、公从之.(烛之武)辞曰 省略句 2、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4、敢以烦执事 5、夫晋,何厌之有? 6、以其无礼于晋。 亡郑而有益于君 佚之狐言于郑伯 省略句 判断句 省略句 敢以(之)烦执事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