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 治疗概况. 肠易激综合症(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 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肠功 能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持续 存在间歇发作的腹胀、腹痛、排 便习惯及大便性状改变,而无器 质性疾病证 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肠功 能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持续 存在间歇发作的腹胀、腹痛、排.
Advertisements

儿科教研室. 概 述概 述概 述概 述 定义:小儿泄泻是由外感六淫,内伤乳 食,脾胃虚弱导致运化失常,引起大便 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特 征的病证。 发病情况:年龄、季节、转归、预后 范围:消化不良、小儿肠炎(秋季腹 泻)、肠功能紊乱、婴儿乳糖不耐受性 腹泻。
消化内科病证  胃痛  呃逆  便秘  泄泻. 胃痛 gastralgia 重点难点  掌握胃痛的辨证、针灸治疗  熟悉胃痛的病因病机  了解胃痛的鉴别、相关西医病证.
胃 痛 针灸学内科病证 针灸学内科病证. 一、概 念 针灸学内科病证 — 胃痛 3 胃 痛 胃痛, 又称胃脘痛, 是指上腹胃脘反复发作性疼 痛为主的症状。因其疼痛部位近心窝部, 又称 作 “ 心痛 ” 、 “ 胃心痛 ” 等。本病与 “ 真心痛 ” 有本质 不同,临床上应加以区别。多见于急慢性胃炎,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中医学 第八版 第四章 内科常见病证. 不 寐 【概念】不寐,即失眠,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 病证。主要由于机体阴阳不调,气血失和,使心神不安所 致。 【病因病机】 1. 心脾两虚 2. 阴虚火旺 3. 心虚胆怯 4. 情志所伤 5. 痰热扰心.
常用中成药 张雪亮 中国中医科学院. 常用中成药 “ 汤者荡也 ” 、 “ 丸者缓也 ” 。 中成药的剂型种类很多,常用的传统 剂型有丸、散、膏、丹、酒、露、锭 等,先带剂型有片剂、针剂、冲剂、 糖浆、胶囊、橡皮膏等。 中成药:对证又对病,效果才会好.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辨 证辨 证 辨 证辨 证. 辨 证 第二部分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 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 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机, 判断病位、病性、正邪盛衰状 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湖北省中医药适宜技术 痛 风. 痛风 — 定义 痛风为慢性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 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 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 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 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相当 于中医的痹证。
( 一 ) 八纲辨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Eight Principles.
第一节 感冒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学习目的 掌握外感风寒与外感风热的辨证论治。 熟悉感冒的病因病机。 了解感冒与伤风、时行感冒的区别;了解 感冒其它证型的辨证施治。 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芳香化湿药. 定义:凡气味芳香,具有化湿醒脾作 用的药物,称化湿药。 湿邪为患湿邪为患 湿邪化热 湿热证 清热燥湿药 苦寒 清热燥湿 暑湿湿温 湿阻中焦 芳香化湿药 辛温香燥 芳香化湿 水湿浸淫 水湿病证 利水渗湿药 甘淡平 渗利水湿 水湿积聚 水肿实证 峻下逐水药 多有毒 峻下逐水 风湿浸犯.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刘轲 肥 胖肥 胖. 肥胖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诊查要点 四、辨证论治 五、预防调护 六、结语.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第三章 中医临床护理概要 第二节 肺系病症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 一. 肺系病症 (一)护理评估 1. 病因发病 病邪犯肺,肺之宣降失常,肺气、肺阴耗伤,导致肺气上逆。 2. 四诊资料 咳嗽或干咳或咳痰,痰或稀或稠或多或少或白或黄,呼吸困难或呼吸不畅 。
月经不调 主要内容 概述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按语 概述 定义  广义 ---- 泛指一切月经病  狭义 ---- 指月经的周期、经色、经量、经质出 现异常改变,并伴有其他症状。 本节课主要以月经周期的异常作为本病 的主要特征介绍。
第十二章 内科病症护理.
痢疾.
泄 泻.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针灸教研室 姜桂美
针灸学内科病证 胃 痛.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节 腰痛 腰痛 返回目录.
腰 痛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张琳琪.
淋证水肿. 淋证水肿 (一)淋证的概念 淋证是因肾、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引起的以小便贫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哮 喘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教研室.
痛 经 概述 痛经又称“经行腹痛”,是指女性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的小腹疼痛等为主要症状一种临床表现;多见于未婚的青年女性 。
感 冒.
肥胖症.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五章 脾系病证 第五节 泄泻.
内科。脾胃.
46、 痹 证.
第十五章 祛湿剂.
小儿腹泻 第二临床医学院儿科教研室 廖若莎.
辨 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宗士群.
【定义】凡以固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用以治疗气、血、精、津耗散滑脱病证的方剂,统称为固涩剂。属“十剂”中“涩可去脱”范畴。
经 前 期 综 合 征 1、熟悉经前期综合征的定义、诊断、辨证 要点及辨证论治 2、了解经前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下篇:内科病证 第八节 不寐 第八节 不寐 返回目录.
经行感冒.
黄 疸.
胃 痛 三峡大学医学院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月经不调.
便秘.
常见急诊的针灸技术应用 主讲 熊芳丽.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乳衄.
胁痛 中 医 内 科 梁丽娟.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概 说 1、生理功能: 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腐熟,为“水谷之海”。 小肠为受盛之官,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 降气的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 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立法依据:
胃阴亏虚.
胁痛 胃脘痛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中 医 八 纲 辨 证 主讲人:副主任中医师古献民.
中医药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注意缺陷多动症 儿科教研室.
第 八 章 固涩剂.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三章 第九节 便秘.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三章 第七节 泄泻.
积 滞 儿科教研室.
积 滞 附属医院中医科 赵丽华.
消 食 剂.
胃痛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第五章 实 证 概 述.
浅表性胃炎什么症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泄泻

学习目的 掌握泄泻的定义及辨治要点。 熟悉泄泻的发生与脾运化功能的关系。 了解泄泻形成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

定义 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的病证。 泄:如水之泄,其势缓慢;泻:指暴注下迫,发病急骤,二者有缓急轻重之分,统称泄泻。 本病主要由于湿盛与脾胃功能失调,致清浊不分,水谷混杂,并走大肠而成。

病因病机 感受外邪 饮食所伤 情志失调 脾胃虚弱 肾阳虚衰

感受外邪 外邪挟湿犯体 困阻脾土 脾失健运 肠道清浊不分 水谷混杂而下 泄泻。

饮食所伤 饮食过量 停滞不化 泄泻; 或过食肥甘 脾失运化 泄泻; 或误食生冷不洁 损伤脾胃 泄泻。

情志失调 郁怒伤肝 肝气犯脾;或思虑伤脾 脾失运化 泄泻。

脾胃虚弱 饮食失调,劳倦内伤,久病缠绵 脾胃虚弱 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 清浊不分,混杂而下 泄泻。

肾阳虚衰 久病 损伤肾阳,或年老体衰 肾阳不足 脾失温煦 运化失常 泄泻。

辨证论治

辨治要点 一般粪便清稀的多虚寒;粪便黄褐秽臭,肛门灼热的多属热;病势急骤,腹部胀痛拒按,泻后痛减的多属实;病程长,腹痛隐隐而喜按的多属虚。 病变过程中可出现虚实兼挟,寒热互见。

辨治要点 实证治以祛邪为主,如风寒宜疏解,暑热宜清化,食滞宜消导,湿盛宜分利。 虚证治以扶正为主,如中阳虚衰宜温补,中气下陷宜升提,久泄不止宜固涩。 本病初起,慎用补涩,以免固闭邪气。 久泄缠绵,慎用分利,以免耗伤阴液。

一、感受外邪:风寒 [证候] 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来势较急,或兼寒热头痛,肢体酸楚,舌苔薄白或白,脉浮或濡缓。 [证候] 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来势较急,或兼寒热头痛,肢体酸楚,舌苔薄白或白,脉浮或濡缓。 [治法] 解表散寒、芳香化湿 。 [方药] 藿香正气散加减。 [针灸治疗] 可选用合谷、列缺、天枢、阴陵泉、上巨虚穴,用平补平泻法,可灸。

一、感受外邪:湿热(暑湿) [证 候] 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心烦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法] 清热燥湿。 [方药] 葛根芩连汤加味。 [针灸治疗] 可选用天枢、曲池、阴陵泉、内庭、上巨虚(泻)穴,用泻法。

二、食滞胃肠 [证候] 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痞满,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治法] 消食导滞。 [证候] 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痞满,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治法] 消食导滞。 [方药] 保和丸为主方。 [针灸治疗] 可选用中脘、璇机、天枢、足三里、气海、曲池穴,用泻法。

三、肝气乘脾 [证候] 腹痛即泻,泻后痛不减,每与情志有关,或兼嗳气食少,胸胁痞闷,舌质淡红,少苔,脉弦。 [治法] 抑肝扶脾。 [证候] 腹痛即泻,泻后痛不减,每与情志有关,或兼嗳气食少,胸胁痞闷,舌质淡红,少苔,脉弦。 [治法] 抑肝扶脾。 [方药] 痛泻要方加减。 [针灸治疗] 可选用中脘、天枢、阴陵泉、肝俞、行间、合谷穴,宜补泻兼施。

四、脾胃虚弱 [证候] 大便时溏时泄,夹有不消化食物,反复发作,腹胀或隐痛,食后脘闷不舒,神疲倦怠,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脉缓或弱。 [证候] 大便时溏时泄,夹有不消化食物,反复发作,腹胀或隐痛,食后脘闷不舒,神疲倦怠,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脉缓或弱。 [治法] 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方药] 参苓白术散加减。 [针灸治疗] 可选用脾俞、胃俞、中脘、天枢、关元俞穴,宜补法、可灸。

五、肾阳虚衰 [证候] 黎明之前,脐下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即安(又名五更泄)或兼腹部畏寒,腰背怕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证候] 黎明之前,脐下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即安(又名五更泄)或兼腹部畏寒,腰背怕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 温肾暖脾,固涩止泻。 [方药] 四神丸加减。 [针灸治疗] 可选用肾俞、命门、关元、中脘、天枢、足三里,用补法或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