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戰後的經濟重建與復興 A. 經濟重建的步驟與措施 1
二次大戰後,世界出現資本主義及共產主義兩大陣營。 一幅於戰後出版的漫畫,描繪美、蘇分別指導西歐和東歐重建經濟。 西歐屬於資本主義陣營,東歐則屬於共產主義陣營。 它們重建經濟的方法並不相同。 2
向戰爭受害者發放物資及經濟補助。 i 以外來援助作為經濟重建的推動力 西歐:接受美國等援助 聯合國善後救援總署﹙聯總﹚ 一幅出版於1946年的漫畫。當時聯總正面對甚麼難題? 戰爭受害者人數眾多,聯總缺乏足夠資源為所有人提供人道救援。 3
同學可到以下網站,觀看一段有關聯總在二次大戰後運送糧食援助的短片。﹙建議播映時間:00:00 – 00:4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cCkKSIPoMg 影片焦點: 1946 年8 月,聯總運送一批糧食到南斯拉夫,援助奧地利和南斯拉夫人民。但是港口工人發動罷工,一群來自意大利的學生義務為聯總從船上卸下救援物資。 4
同學可再到聯合國的官方網站,內有大量聯總於二次大戰結束後到歐亞各國進行人道救援的珍貴圖片,有助加深同學對聯總工作的認識。 http://archives.un.org/unarms/en/photogallery.html 5
世界銀行 國際貨幣基金 國際貨幣基金及世界銀行 維護國際貨幣的穩定; 貸款給部分有需要的國家。 6
美國向西歐提供130億美元經濟援助,協助它們重建經濟; 促使英、法等國組成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分配援助資金。 美國的馬歇爾計劃 美國向西歐提供130億美元經濟援助,協助它們重建經濟; 促使英、法等國組成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分配援助資金。 一幅於1947年出版的英國漫畫。根據漫畫指出美國推行馬歇爾計劃的原因。 它分配資金予歐洲各國,協助重建因戰爭而殘破不堪的歐洲。 7
漫畫家對蘇聯及美國在戰後歐洲經濟復甦所擔當的角色有甚麼看法? 以下是一幅比利時漫畫,描繪戰後歐洲經濟復甦的情況。 指出圖中三人所代表的國家/地區。 ﹙由左至右﹚蘇聯、歐洲、美國。 漫畫家對蘇聯及美國在戰後歐洲經濟復甦所擔當的角色有甚麼看法? 他認為蘇聯希望歐洲經濟持續不振,而美國則積極協助歐洲復興經濟。 8
為了回應美國的馬歇爾計劃,蘇聯採取了以下的措施: 東歐:接受蘇聯支援 為了回應美國的馬歇爾計劃,蘇聯採取了以下的措施: 一幅出版於1948年的漫畫,顯示蘇聯推出莫洛托夫計劃以抗衡美國的馬歇爾計劃。 阻止共產主義陣營內的成員接受美國援助; 於1948年推出莫洛托夫計劃,以促進陣營內的經濟合作。 9
西歐各國加強合作,成立不同的經濟合作組織,以: 西歐各國代表出席經濟會議的情形 西歐各國代表出席經濟會議的情形 進行經濟合作 ii 西歐:建立多個經濟合作組織 西歐各國加強合作,成立不同的經濟合作組織,以: 促進歐洲經濟的自由化; 減少關稅壁壘; 加快物品、資金的自由流動。 10
這些經濟合作組織包括: 比荷盧聯盟﹙1948﹚; 比荷盧聯盟的首次會議 11
歐洲煤鋼共同體﹙1952﹚; 歐洲煤鋼共同體的簽署儀式 12
歐洲經濟共同體﹙1958﹚; 歐洲經濟共同體的簽署儀式 13
歐洲自由貿易聯盟﹙1960﹚等。 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的簽署儀式 14
1949年,蘇聯與東歐國家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以協調彼此的經濟活動。 東歐:建立經濟互助委員會 一幅宣傳經互會的蘇聯海報 1949年,蘇聯與東歐國家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以協調彼此的經濟活動。 15
1956年,經互會實施經濟分工計劃,統籌各成員國的原料、人工、技術、設備等的運用。 經濟互助委員會開會的情況 1956年,經互會實施經濟分工計劃,統籌各成員國的原料、人工、技術、設備等的運用。 16
二次大戰後,西歐國家採取積極干預的經濟政策,包括: 採取不同的經濟發展模式振興經濟 iii 西歐:政府加強干預 英國在戰後把煤礦業收歸國營 二次大戰後,西歐國家採取積極干預的經濟政策,包括: 控制物資及薪金水平,避免通貨膨脹; 增加稅收,建立更大規模的社會福利制度; 煤炭工業、鐵路、銀行、航空公司等試行國營。 17
取消財產私有制,充公所有工、農業生產工具; 建立國營企業及集體農場。 一幅名為「權力-在集體農場上的婦女」的蘇聯 海報,向婦女宣傳計劃經濟的好處。 一幅名為「權力-在集體農場上的婦女」的蘇聯 海報,向婦女宣傳計劃經濟的好處。 東歐:實施共產主義計劃經濟 戰後東歐經濟發展模式基本上以蘇聯為師: 推行計劃經濟; 取消財產私有制,充公所有工、農業生產工具; 建立國營企業及集體農場。 這些措施反映了政府在經濟發展方面擔當了重要角色。 18
政府制定一系列五年計劃,優先考慮推動工業發展。 一幅有關油田業的五年計劃的宣傳海報 19
工業化的重點放在重工業上,主要生產大型機器及軍備。 軍備成為東歐工業化發展的主要項目 20
政府又推動農業集體化和機械化,合併私人土地,以提高農產量,支援工業城市的糧食需求。 一幅宣傳農業機械化的蘇聯海報 政府又推動農業集體化和機械化,合併私人土地,以提高農產量,支援工業城市的糧食需求。 21
總 結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