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概念 Ⅱ 戰爭的根源 型態與演變 價值與實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歷史二 第一篇 第二章 三代的興衰與文化 第一節 三代興衰與封建體制 第二節 時代劇變與學術教育的發達.
Advertisements

知道什么是遗传 能够分辨什么是相对性状 知道基因、 DNA 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掌握基因的传递过程 课堂总结与课后延伸.
—— 以洞庭湖区为例. 河 流河 流 沼 泽 沼 泽 滩 涂滩 涂 湖泊 这些美丽的风景图片反映的是什么景观?
财务管理 利 润 分 配 利 润 分 配 嘉善中专 杨晓燕. 二、利润分配的项目及顺序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三、利润分配政策及影响因素.
波斯希腊 波斯钱币 ( 绵羊 ) 马其顿钱币 ( 山羊 ). 波斯希腊 波斯希腊 亚历山大击败波斯王大利乌三世 (333BC)
                                                 伊朗 的今生 与前世 (2)
导 游 基 础 知 识.
第三章及第四章資產負債表的重點整理 取材自1.課本 2.鄭丁旺中會第九版 3.營業員題庫重點.
传道书 12种虚空 9处不可知 23样价值观 7个小结论 人生是虚空的虚空! (没有神的人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 经验交流与心得体会
客家文化的內涵與傳播 潘朝陽 臺灣師大國際與僑教學院院長 臺灣師大東亞系、地理系教授 臺灣師大全球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桃園國際機場 通行證規定教育訓練簡報.
第一节 两者之间的差异分析 第二节 总体内部的差异分析 第三节 计算器的使用
高考主题讲座 高考语文 董 腾.
3.《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填写
─視覺藝術的元素.
第五单元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课时 衡量变化的尺子 ——— 时间和纪年 新围初中 王济洪.
新帝國主義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新帝國主義國家的擴張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過 巴黎和會與國際聯盟 20世紀初期的社會文化
高等教育創新轉型方案 教育部
第四章 從分裂到統一 第一節 漢唐之際的大變動
第四章 從分裂到統一 第一節 漢唐之際的大變動
〝奇異恩典〞~陳進成 『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 以為大喜樂;因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 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
耐人尋味的耶穌基督.
外国小说话题突破系列之七 情感.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 纳税申报表填写指引 白银高新区国税局 纳税服务科 2016年5月.
第三章 帝國體制與天下秩序 第一節 大一統帝國的出現與皇帝制度的確立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背景)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内容)
内 容 ●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实务操作 ● 项目会计核算中注意事项 ● 社会组织年检报告的填列 ● 社会组织评估中财务资产指标的解释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三、教师专业化及其标准 (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兴起 (二)教师专业发展 (三)专业化教师的个人品质.
初探逻辑推理 提高思维水平 ——《逻辑和语文学习》
列王紀下8章 啟示錄12章 書念婦人 婦人 死裡復活的兒子 被提的男孩子 七年饑荒 三年半大災難 非利士地 曠野 歸還房屋田地
佛教既是外來宗教, 為何盛行於中國?.
港澳信義會明道小學 天地有情 分享者:徐燦麗老師、 蘇娟玉老師 日期:2005年12月3日 P.1.
第二章 三代的興衰與文化 第二節 時代劇變與學術教育的發達
江苏衡鼎律师事务所苏州分所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湖北省,简称“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湖北在中国中部、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为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5%,居全国第13位。省会是中部地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武汉市。
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压力症,是人们身心疾患 发生的根源。在学习企业管理培训课程的时候, 明白了当人们遇上"压力"时,最初的反应便是"
桃園縣龜山鄉文欣國小 校園植物簡介 內庭區.
「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
耶利米书.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志愿服务个案 张田吉
拟动力试验 伪动力试验,计算机加载器联机试验 地震发生和传播的随机性 周期性加载的加载历程是假定的,与实际地震的非周期反应有很大差别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第二框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欢迎再次走进 思想政治的课堂.
新时代的劳动者 杜蒙绮.
从2008年度时尚先生看我们的时代精神方向.
學習行為觀察與評估 講 師:陳怡華.
第七單元 大眾運輸好方便 凡事小心才安全.
罗湖区第二届智慧杯中学政治学科小课题研究
淺談中國繪畫藝術 美術科教學媒體製作: 陳美滿 老師.
如何提高研训教师职业素养 阜新市教师进修学院 王晓秋
新約概論 台中生命之道靈糧堂 2007年3月4日.
早期的阿拉伯半島 地理環境: 生活情形 (一)三面環海,大多為荒涼貧瘠的沙漠,不利農耕
高雄醫學大學個人申請不分系招生(薪火A~D組) 助學措施說明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亞伯拉罕 摩西 猶太教徒 割禮 + 律法 成為神子民 的記號 神子民的 行為規範 結婚戒指 婚姻守則.
保羅在腓立比的宣教 使徒行傳16:9-34.
第八單元 清晨摸黑騎鐵馬 反光配件要加碼.
高等教育創新轉型方案 教育部
新约拱门 1 提前 提后 多 门 教牧书信 帖后 帖前 西 腓 弗 加 林后 林前 罗 启 犹 约叁 约贰 约壹 彼后 彼前 雅 来 希伯来
埃及永生之旅 報告者:陳菱霙.
新約拱門 1 提前 提後 多 門 教牧書信 帖後 帖前 西 腓 弗 加 林後 林前 羅 啟 猶 約叁 約貳 約壹 彼後 彼前 雅 來 希伯來
春雨 (晚雨) 秋雨 (早雨) 雨季 旱季 雨季 陽曆 逾 越 節 五 旬 節 住 棚
緒論:印度佛學源流略講 第一節:原始佛教概論 一、佛陀生平 二、原始佛學 第二節:佛教的發展與傳播 一、部派佛教略說 二、大乘佛教的發展
第二节 海水的运动.
「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
「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
保羅的臨別贈言 使徒行傳20:16 – 21:14.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戰爭概念 Ⅱ 戰爭的根源 型態與演變 價值與實踐

戰爭的根源 戰爭根源的研究,主要在問一個問題: 「為何有戰爭?」 這是一個古老的問題。從哲學的觀點看,是希望在下列問題上得到解答: 戰爭的發生是否有一個總原因? 是否有一個可供分析戰爭發生的系統? 戰爭原因是否終歸會消失?

戰爭的發生是否有一個總原因 總原因即共同的原因或根本的原因 總原因只能有一個,兩個就不是總原因 生命必須戰鬥以求生存? 生命必須戰鬥以求榮耀? 生命必須戰鬥以求理想? 生命必須戰鬥以求利益? 生命必須戰鬥以求同意? 對本頁各個問題,其答案應該皆為否定。因為沒有一個問題能夠證明其自身必然成立,總可以找到不必戰鬥即可獲得價值的例外。是以,總原因基本上不存在!對嗎? 事實上,總原因實質上是應該是存在的,雖然不一定必須戰鬥以獲得價值是肯定的,但亦未必代表各種戰鬥的背後沒有共同的因子。 佛家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與空基本上是同件事,差別在於心,也就是慾。 (佛印說蘇東坡像尊佛,蘇東坡說佛印說佛印像一陀屎) 各問題中,何者無欲?

戰爭起因 二千四百年前 東方觀點 吳起 (前440~前381),戰國時衛人 吳子兵法: 凡兵之所以起者有五: 戰爭起因 二千四百年前 東方觀點 吳起 (前440~前381),戰國時衛人 吳子兵法: 凡兵之所以起者有五: 一曰爭名 二曰爭利 三曰積惡 四曰內亂 五曰因饑

戰爭起因(類型) 19世紀 西方觀點 約米尼 侵略性的戰爭 為了收回權利的攻勢戰爭 思想的戰爭 政治上採守勢而軍事上採攻勢的戰爭 戰爭起因(類型) 19世紀 西方觀點 約米尼 為了收回權利的攻勢戰爭 政治上採守勢而軍事上採攻勢的戰爭 爭權奪利的戰爭 干涉性的戰爭 侵略性的戰爭 思想的戰爭 民族性的戰爭 內戰 宗教戰爭 雙重戰爭

是否存在可供分析戰爭發生的系統 戰爭的發生是否存在一些模式? 循一定或相似的步驟? 沒有固定的模式? 有跡可尋 可以預測 能夠掌握 模式太多 有跡可尋 可以預測 能夠掌握 沒有固定的模式? 模式太多 或根本沒有模式 克勞塞維茨基本上反對戰爭存在任何規則或公式。因為: 它們是絕對無用的, 它們是以固定價值為目標, 但在戰爭中一切事情都是不確定的, 而且一切計算都必須以變量為之。 它們的研究是完全指向物質量, 而所有一切軍事行動與心理力量及其效果交織在一起。 它們只考慮片面的行動, 而戰爭卻是由相對雙方的一種連續交互作用所構成。

戰爭爆發的指標 戰爭成形的心理因素 戰爭是一種集體性的暴力行為 暴力是違反正常人性的,非因不滿、仇恨而產生敵意的心理狀態,應該不會被使用 集體的暴力行為,非出於共同的不滿、仇恨與敵意,並形成輿論,原則上是無法啟動的 參見軍事學導論第41~42頁

戰爭爆發的指標 反過來說,當下列三個條件發生時,集體性的暴力行為(戰爭)可能會被啟動: 共同的仇恨:社會普遍對某個國家(團體)的某種或所有行為存有不滿或仇視的情緒 強化的敵意:這種仇視的情緒嚴重到被認為應該要採取反制的措施以解除問題 輿論的壓制:不贊成採取反制措施(發動戰爭)的輿論被壓制

2004.12.01  中國時報 稱台灣是國家 台商徵才學生走人 大陸新聞中心/台北報導、楊珮玲/東京十一月卅日報導     據南京「揚子晚報」報導,日前台灣一家科技有限公司在南京東南大學一場招聘報告會上,宣稱台灣為「本國」遭到學生抗議,一位同學指出其錯誤後,該企業負責人依然不改,在場的三百多名大學生集體憤然退場。     報導說,東南大學電子工程系大四學生房某說,當日下午二時,連展科技有限公司在該校群賢樓三樓報告廳舉辦報告會(招聘會),事先得知消息的該校大四學生三百多人來到現場欲找工作。公司給到場的學生發放了宣傳材料,幾位負責人先後上臺講話。拿著材料看了幾分鐘,房某就發現了問題,材料上稱該企業「專利核准件數榮獲本國企業排行第二十三名」,並有「於本國企業排行中名列前茅」字樣。這時,臺上宣講的一位負責人也在講話中提到「專利排名在臺灣全國排名第二十三位」,聽到這裏,台下的許多同學議論起來。  房姓學生說,當時他站起來大聲說,「有個問題我要提一下,你們材料上有本國字樣,剛才你講話中也提到全國,我認為這是不正確的。台灣是不能稱為國家的,因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位同學的話一講完,報告廳裏坐滿的同學都鼓起掌來。這位負責人卻這樣答覆:「各人觀點不同,你們這麼想,我們也無能為力。」     氣憤的同學忍不住了,有同學高聲說,我們走吧。這樣,在場的三百多同學紛紛退場,不一會,報告廳裏就空空蕩蕩,剩下該企業三個負責人尷尬地站在那裏。     日本「朝日新聞」今天在頭版刊出新設廣州支局的啟事,其中將台北支局列為「中國取材網」之下,此用法引起在日部分台僑的不滿,還要發起退報等抗議活動。我駐日代表處也向朝日新聞編輯部聯絡,表示這樣的表達方法並不恰當,希望朝日方面能更正。朝日新聞方面則解釋他們的原意是「中國語圈」,至於是否更正則在檢討中。     這篇「開設廣州支局」的啟事原意是昭告朝日新聞讀者,其從十二月一日起在廣州開設新支局。在內文中提到,加上新的廣州支局後,朝日新聞海外總局和支局擴充到卅二處,「中國取材網則包括中國總局(北京)、上海支局、廣州支局、香港支局和台北支局等五處」。     發起抗議的台僑團體如「在日台灣同鄉會」等認為,這個寫法是將台北支局所在地視為中國的一部分,他們要提出抗議。 戰爭的根源 戰爭爆發的指標

這件事的重要性 學生為了國家主權,集體放棄了民生需求。他們對主權問題的共同心理狀態,已無庸置疑。 大陸的大學生,是社會的菁英份子,也是引領社會輿論的重要部分! 這種心理狀態將如何變化?

戰爭原因是否終歸會消失 你覺得呢? 從歷史驗證 從人性推測 從文明差異的角度來看 好,那要怎麼辦?

刺激反應             愛意? 接觸誤解情緒慾念仇恨敵意行動      沒感覺? 影片「英雄」場景,欲看詳細,請自行租購!

戰爭的型態演變 戰爭型態,指戰爭規則、部隊組織、訓練、後勤、理論、戰術、戰略等一切與戰爭及社會的關係。 歷史上的型態 演變的原因 如何斷代 艾文.托佛勒《新戰爭論》 歷史上的型態 演變的原因 如何斷代 戰爭的規則:決鬥 影片「英雄」場景,欲看詳細,請自行租購!

戰爭型態 分析類型 分析類型係指分析時,採用何種觀點作為主要觀察分類依據。 研究戰爭型態,可用許多不同分析類型如戰爭規則、部隊組織…等,而依其性質,可切分為下列二類: 科技類型:科技的進展、兵器的改變 文化類型:政、經、社會、思想等 戰爭型態,指戰爭規則、部隊組織、訓練、後勤、理論、戰術、戰略等一切與戰爭及社會的關係。

歷史上的戰爭型態 科技類型 文化類型 好戰傾向分析 四次軍事革命說 四世代說 六世代說 十次軍事革命說 Wave論(新戰爭論) 工具、機械、系統、自動化時代說 兵器演進說 文化類型 好戰傾向分析 防衛性 社會戰爭 經濟(掠奪)戰爭 政治戰爭 Wave論(新戰爭論) 農業社會 工業社會 資訊社會 科技類型 四次軍事革命說:美.Martin van Creveld, 一、1648滑膛槍槍革命;二、1815來福槍和鐵絲網革命;三、1918坦克無線電革命;四、當前各項新科技 四世代說:美.William S. Lind, 一、無膛線步兵戰術時代;二、來福槍步兵、後膛裝填槍砲、機槍與間接火力時代;三、火力強化時代;四、當前面臨的時代 六世代說:俄.V. Slipchenko, 一、無槍砲步砲兵時代;二、無膛線槍砲步砲兵時代;三、來福槍與口徑砲;四、自動武器、航空器兵;五、核武器;六、先進資料處理指管通情時代 十次軍事革命說:美.Andrew F. Krepinevich, 步兵革命、火砲革命、帆船與艦砲革命、堡壘革命、火藥革命、拿破崙革命、陸戰革命、兩次大戰的機械化、飛行革命、核武革命 工具、機械、系統、自動化時代說:美.Martin Van Creveld, Technology and War: From 2000B.C. to the Present: 遠古至1500AD 15001830A.D. 18301945A.D. 1945AD ~ 兵器演進說:東吳大學.張彥之教官;冷兵器、火器、核武器、精準武器 文化類型 依好戰傾向分析,可將戰爭型態分為: 防衛性 社會戰爭(儀式化,非為政治或濟目的、宗教戰爭) 經濟(掠奪)戰爭 政治戰爭 Wave論,人類經濟活動的手段會反映在他們戰爭的方式上。故可區分為 農業社會工業社會資訊社會

戰爭型態演變的原因 多元複雜的原因 人 武器 文化 文明演進 創意 科技 討論戰爭型態演進的原因,追根究底,人、知識、工具的交織(實際上此三者的融合,即為「科技」)。 戰爭工具不能完全說明戰爭型態為何(Why)演進,也不能完全說明如何演進(How),但至少具有指標作用,顯示時代已經改變。 此外,工具的發展是結合了人、知識與技術三者而來,亦是經濟發展、科技發展、文明發展的象徵及動力。由其演進觀察戰爭型態,不失為暸解其演進的好方法。

科技的定義 科 技 科學 科學 / / 知識 知識 明理 明理 (TECHNOLOGY) 工 工 ( ( 器 器 ) ) 具 具 人 人 (SCIENCE/KNOWLEDGE) (SCIENCE/KNOWLEDGE) 新知的研發 新知的研發 (Develop New) (Develop New) 演繹法 演繹法 ( Algorithms) 程序 程序 ( Procedures) 明理 明理 規則、要訣 規則、要訣 ( ( Rules,Recipes) ( KNOW - - WHY) WHY) 工 工 法 法 ( ( Processes) Processes) 科 技 已知的教導 已知的教導 (TECHNOLOGY) (Teach Existing) (Teach Existing) 本圖引自「軍事學導論」國防科技篇 工 工 ( ( 器 器 ) ) 具 具 人 人 ( ( TOOLS) TOOLS) 知作 知作 材料、機器 材料、機器 ( ( PEOPLE) PEOPLE) ( ( Materials,Machines) (KNOW (KNOW - - HOW) HOW) 自然工法 自然工法 ( Physical Processes) 技巧、程序 技巧、程序 設備 設備 ( ( Facilities) Facilities) (Skill, Process) (Skill, Process) 技藝 技藝 (Craftsmanship) (Craftsmanship)

兵器演進的斷代 戰爭型態與戰爭工具 的關係密切,而戰爭 工具的重點又在兵器 的發展。所以,研究 戰爭型態,如不研究兵器的演進與戰爭型態間的關係,將失之空泛。 但兵器演進的代別又如何斷代? 兵器演進的斷代,一直是一個具有爭議性的重要問題。 爭議在各家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最簡單的斷代方式,只有二代--現代和古代。當然也有複雜到從石器時代開始,遍數各種不同的兵器到現代的精準武器,細細地斷了十幾二十代的。較新的方式,是從能源角度、生產工具角度、自動化稱度來分析,至今尚無定論。 雖無定論,但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因為從代別的角度,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看到戰爭勝負的原因中,物的因素以及人與物間結合的因素,佔了多重的百分比。這也讓我們能夠明白兵法所云「兵貴精、不貴多」的深層道理,和什麼才是「精」的要素。掌握了「精」的要素,自然能花費低,而戰力強。

兵器演進的斷代 兵器的演進代別,在不同的國家或依不同的參考點,有不同的區分方式,並無普遍的標準。 例如: 從「能量」的觀點可劃分為: 肌肉能時代化學能時代核能時代 此為台灣軍界慣用觀點 亦有以 化學能機械能資訊能 劃分

兵器演進的斷代 又如 由重要兵器元素的發展劃分: 依自動化的程度,分為: 冷兵器時代火器(熱兵器)時代核兵器時代 此為中共的劃分方法 工具時代機器時代系統時代自動時代 軍事家 Martin Van Creveld提出 兵器元素:構成兵器的要素,殺傷機構、驅動能量等等。 冷兵器,指單純以肌肉能或將肌肉能能轉化為機械能而產生推進力或殺傷力的作戰用工具(武器)。在火藥發明並運用到軍事之前的長久時間,是冷兵器的光輝歲月。 火器,泛指運用火藥爆炸之能量以為殺傷力之兵器。火器與冷兵器相比,在性能上是一個跳躍,但早期火器雖有性能不足以與技術已臻成熟的冷兵器相比,但卻為必然是發展的重點,終將取代冷兵器而成為戰爭工具中的主要角色。 核武器是利用爆炸性核反應造成殺傷破壞效果的武器。爆炸性核反應,是利用原子核連鎖的分裂反應或融合反應,在瞬間產生巨大能量而爆炸,是為「核爆」。非爆炸性連鎖反應是在受控制的情形下,將能量慢慢釋出,與核爆的瞬間釋放不可類比。

兵器演進的斷代 兵器演進的代別劃分雖無定論,但卻有共識──大多數學者同意其演進有代別之分 現在我們要問: 為何斷代? 如何斷代? 對於為何和如何斷代這兩個問題,我們先思考「為何」的問題:   戰爭的歷史已不斷證明,兵器是戰勝的重要因素,雖不是最重要的,卻是舉足輕重的。刀與槍間的比拼,優劣立判。兵器的演進有其歷程,當   效能產生突破性進展,前代兵器立居劣勢。是以,區分的兵器代別可令明白戰爭型態改變及勝負因素,在戰爭研究上非常重要。 至於要如何斷代呢?這個問題見人見智。檢視現今已提出的各種代別劃分法,發現並無內在清楚的理則,是以造成邏輯上混亂的問題,並未能清楚劃分。例如,由能量型式劃分為:化學能機械能資訊能的方法,受到下列問題質疑: 弓弩發明後至蒸汽機發明前,是屬化學能還是機械能的時代?若我們視蒸汽機為「機械」的始祖,而將以後的時代劃為機械能時代,則「弓弩勢必不為機械的一種」。說弓弩不是「機械」,在認定上會有些奇怪,而弓弩必然就落入「化學能」的範疇…這個問題,足夠吵100年(應該可以和那兩顆神奇子彈相比) 。   此外,機械能是何種能?機械基本上是利用其他物質或動力產生的能量來驅動,利如內燃機(引擎)要燒油料,蒸汽機,是燒媒或重油、水力則   需要水的位能等。   機械,本身是不會具有能量的!更遑論資訊能,又是另一個有爭議的「能」了。   所以,化學能、機械能、資訊能的斷代法,從「能量型式」的觀點斷代,卻不符合物理、化學上的能量型式。  又如,以肌肉能時代化學能時代核能時代來劃分的問題:   肌肉能,是否是化學能的一種?肌肉的能量來自燃燒葡萄糖等物質,此種生物化學所產生的能量,算是肌肉的能量還是化學的能量?  是以,在劃分代別之前,我們應先律定好內在清楚的劃分理則。

兵器演進的斷代 能清楚劃分兵器代別的兩個觀點 前所未有 明顯改變 這兩個觀點必需同時符合 指兵器的型態與原有的型態無繼承關係,並非僅為小部分的改進,而在本質上差異巨大。 明顯改變 指兵器在效能上產生跳躍,對戰爭型態、軍事組織、作戰方式造成明顯重大改變。 這兩個觀點必需同時符合 精準武器(Precision-Guided Stand-off Weapons) 精準武器泛指使用高精確度導引系統,於遠距投射,直接命中目標機率很高的導彈、炮彈和炸彈等武器;美國稱為PGM (Precision-Guided Munitions),中共則以「精確制導武器」稱之。 相較於以往僅有裝藥和引信的炸彈等無法準確命中目標的武器,這些武器顯得比較「聰明」或「智慧」,因此也有人以「智慧型」武器稱之。 精準武器的本質有三:一、精密;二、遠距;三、準確。 第一項本質引起了軍隊組成、組織型態與人才需求方面的重大改變。 後二項本質在對敵戰力殺傷方面,產生了「效率」與「人道」二種效應,加速了戰果的取得與確認。 精準武器的發展,賦予了戰爭者全新的能力。   (相對於準頭不佳的漫射濫炸與核子武器的毀天滅地,精準武器具有不濫殺的人道性)

兵器演進的斷代 根據前述兩個理則,採用下列的斷代方式是適當的 冷兵器火器核武器精準武器 火藥的發明導致運用火藥爆炸性能的兵器出現,與之前的手持揮舞或肌力猝發的兵器並無繼承關係,而火器更造成了軍隊的重大變革。 核武運用核能、精準武器採用精細的電子技術,亦更是如此!

什麼是戰爭的價值 爭奪生存利益 軍事:生存的防衛力量 生存利益基本上可分為三類 基本的生存利益是道德的,也是私慾的 當基本的生存利益不滿足時… 軍事:生存的防衛力量 評價涉及道德判斷 談論任何標的的價值,是在道德的層面以及私慾層面作判斷,其中牽涉到了個人的、社會的、以及國家的道德及私慾的拉扯。 生存利益基本上可分為三類: 生命:要存在,(Survival),自衛與覓食為重心。 生活:要滿足,精神上的慰藉與滿足,以覓食與自衛為起點。 生育:要延續(Extention),以交配為指標。 由此三者生存的基本利益,延伸出幾個價值的哲學思考: 對基本的生存利益追求,是人的權利,但人是複雜的心智動物,當基本生存利益不

戰爭價值延伸所及 684B.C.,宋楚爭霸戰於泓水,楚軍強勢兵力渡河。宋襄公不聽其將建議擊敵半渡與半陣,堅持「君子不重傷、不擒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 生與死 仁與忍 常與變 戰爭與和平 義利之辨 宋襄公之仁: 684B.C.,宋楚爭霸戰於泓水,楚軍強勢兵力渡河。宋襄公不聽其將建議擊敵半渡與半陣,堅持「君子不重傷、不擒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 以下摘自羅吉甫先生所著《謀略春秋》序言 什麼叫「不知用謀」?另一則故事,為我們做了很好的詮釋,那就是著名的「宋襄公之仁」的典故出處。 事情是這樣的:   宋襄公號稱「春秋五霸」,卻是五霸中最名不副實的一位。他自不量力,想和楚國爭霸,於是故意去攻打親附楚國的鄭國,引來楚國的攻擊。兩軍在泓水打了一仗,宋國慘敗,宋襄公負傷,次年因傷而死。 宋襄公為何敗北?當時天寒地凍,宋襄公不採納大司馬子魚的勸告,執意出兵,和楚國在泓水展開戰鬥。宋國已先擺開陣勢,而楚軍尚未完全渡過河。子魚說:「敵眾我寡,請在敵人還沒全部渡河時攻打。」 但宋襄公不願意。等楚軍渡河完畢,正準備擺開陣勢,子魚又勸請宋襄公出擊。宋襄公還是不願意。 直到楚軍擺好陣勢,完全準備妥當了,宋襄公才下令攻打。結果,當然寡不敵眾,宋軍大敗,宋襄公的大腿也受了重傷。 宋襄公回國後,聽到國人對他普遍不滿,他解釋說:「君子不攻擊受傷的人,不擒捉頭髮斑白的人。古人用兵,不依靠險阻取勝,不進攻還沒擺好陣勢的人。」 抱著古代作戰時並不趁人之危的教條,以道德為掛帥,反置全國軍民安危於不顧,宋襄公的迂腐令子魚搖頭嘆氣。 子魚反駁道:「君王您不知作戰的道理。作戰的目的在求勝,怎可死守一般禮儀?」 換句話說,用兵應把握有利的時機,否則無異於飛蛾撲火,又何必打這一仗呢? 幸好宋襄公這樣的領導人不多,我們才有幸讀到一則則精彩的鬥智故事。從領導者到謀臣武將,從貴族到庶民,各種趨吉避凶法則,各種察言觀色竅門,乃至形象的塑造,未來的研判,情報的解讀,都在字裡行間活靈活現。

義戰或包裝 正義與權力必須合而為一,如此正義方有行使之權力,權力也方能符合正義之要求。 ~Pascal 誰能參透--海珊自稱的「信仰」? 誰能理解--布希自命的「解放」? 沙塵捲走了一切大招牌--聖戰與義戰, 激戰在走裸裸的油田之上 ~高大鵬<浩歌>

戰爭價值的實踐 戰爭價值的實踐以軍事力量的建立為中心 軍事力量的重點在整體暴力的信度與效度 信度與效度則建立在精神(武德與信仰)、知識、與物質(戰爭工具)之上

戰爭概念 Ⅱ 戰爭的根源-為何有戰爭? 型態與演變 價值與實踐 戰爭的發生是否有一個總原因? 是否有一個可供分析戰爭發生的系統? 總原因存在否? 戰爭起因東方觀點、西方觀點 是否有一個可供分析戰爭發生的系統? 戰爭爆發的指標 戰爭原因是否終歸會消失 刺激反應 型態與演變 戰爭型態 分析類型、 歷史上的戰爭型態、 戰爭型態演變的原因 科技的定義、兵器演進的斷代、 價值與實踐 什麼是戰爭的價值 戰爭價值延伸所及 義戰或包裝 戰爭價值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