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系疾病---感冒 感 冒.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中医系 陈良金 三峡大学医学院 1 、了解外感发热的概念、范围、病因病 机。 2 、熟悉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及特点、诊 断和鉴别诊断。 3 、熟悉外感发热各型的证治方药,高热 证的急救处理。 4 、了解外感发热的调护、预后 目的要求.
第2章第2章 — 解表药. 概述 常用单味药 常用中成药 概述 1. 表证的定义 2. 表证的分类 外邪 ( 外界致病因素 ) 侵犯人体 浅表部位所出现的症候群, 相当 于上呼吸道感染及传染病初期 的症状. 风寒表证(风寒感冒) : 恶寒重, 发热轻, 清涕, 咽痒, 痰稀, 无汗,口不渴或渴 喜热饮.
河南中医学院内科学科 感 冒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高志卿. 河南中医学院内科学科 西班牙流感 1000 万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思考 1 、你生活中有无患感冒的经历? 有何表现?病程多长? 2 、患感冒的病因有哪些?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普通高等教育 “ 十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
第十三章 秋燥 辽宁中医药大学 温病学教研室. 一、概述 (一)定义 秋燥是秋季感受燥热病邪所引起的,以肺经 为病变重心,初起邪在肺卫,并具有津气干燥特 征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 一般较少传变,病程较 短,易于痊愈。
咳嗽 喘证 中医教研室 李宗信. 咳 嗽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 要证候 有声无痰为咳 有痰无声为嗽 痰声并见 咳嗽并称 概述.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 凡具有轻宣燥邪或滋阴润燥作用, 治疗燥证的方剂, 统称为治燥剂.
常用中成药 张雪亮 中国中医科学院. 常用中成药 “ 汤者荡也 ” 、 “ 丸者缓也 ” 。 中成药的剂型种类很多,常用的传统 剂型有丸、散、膏、丹、酒、露、锭 等,先带剂型有片剂、针剂、冲剂、 糖浆、胶囊、橡皮膏等。 中成药:对证又对病,效果才会好.
概述 因风邪侵袭人体而引起的以头痛、项强、 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及周身 酸痛不舒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外感常 见病,其症轻者一般称 “ 伤风 ” ,症重者 称 “ 重伤风 ”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秋 冬两季多见。 感 冒.
第八章 解 表 药解 表 药.  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表证的 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一. 含义 :
感 冒 三峡大学医学院 中医系 陈良金 一、概述 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 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 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 现的一种外感疾病。 (一)定义: 病情严重,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传染迅速 ---- 时行感冒.
感 冒 ( 急 性 上 呼 吸 道 感 染 ). 目的要求 : 1. 熟悉感冒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2. 掌握小儿感冒与成人有其不同特点 及治疗法则.
中医内科学. 感 冒感 冒  概述  病因病机  诊查要点  辨证论治  预防调护  临证体会.
外感发热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教学目的 了解外感发热的概念、范围、病因病机。 熟悉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及特点,诊断 和鉴别诊断。 掌握外感发热各型的证治方药。
( 一 ) 八纲辨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Eight Principles.
辨证论治概述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定义 1、辨证 —— 就是将四诊所得到的患 者的症状、体征、患病过程等有关 资料,运用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 析,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 以及正邪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和 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
第四章 卫气营血辨证 辽宁中医药大学 温病学教研室. ( 1 )概念: 温邪初袭人体,引起以卫外功能失调为主 要表现的一类证候。 属于外感病表证的范畴。 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机 1. 卫分证.
张佳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 AURI.
第一节 感冒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学习目的 掌握外感风寒与外感风热的辨证论治。 熟悉感冒的病因病机。 了解感冒与伤风、时行感冒的区别;了解 感冒其它证型的辨证施治。 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温 病 学. 回 顾 — 绪 论 温病四大家(清)代表著作学术成就 叶天士《温热论》 创立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 阐明温病病因病机 发展温病诊断方法 薛生白《湿热病篇》 立湿热病专论 丰富温病理论及证治 吴鞠通《温病条辨》 倡导三焦辨证 规范四时温病证治 王孟英《温热经纬》 以经典为经,以后世名著为纬,系.
咳 嗽. 一、定义: 咳嗽是由六淫之邪侵袭肺系,或脏 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失宣降,肺 气上逆所致,临床以咳嗽,咳吐痰液为 主症的疾病。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概 说 概 说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2 、病因:
解 表 剂.
预防猪流感.
解表剂 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证的方剂,称为解表剂。
温 病 学.
风 温.
暑 温.
感冒中成药合理使用 德胜中心 刘桂伶.
病因辨证 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杨爱萍.
第三章 热 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二、伤寒表实证 (一)   麻黄汤证 论太阳伤寒的主要证候与治疗.
定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为解表剂。
第一章 解表剂.
感 冒.
非典型肺炎的常见问题解答 上海市青浦区财政局 报告人:朱 蕾 二00三年四月二十五日.
温 病 学 病 例 分 析 长 春 中 医 学 院 温 病 教 研 室.
第九章 其他辨证方法.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王 付 制作.
第六单元 解表药.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汗 证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秋 燥 主讲人 王洪京.
咳嗽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第七章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
急性上呼吸道炎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许尤佳.
经行感冒.
汗 证.
感 冒.
第二节 不 寐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中 医 八 纲 辨 证 主讲人:副主任中医师古献民.
第十章第三节咳 嗽.
第十章 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急性支气管炎 (acute bronchitis).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病因辨证.
清瘟解毒丸仿单木刻印版 【简介】:此为双面木刻印版,一面为“清瘟解毒丸”,一面为“参苏理肺丸”,内容分别如下: A:清瘟解毒丸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2018年流感中医辨证论治方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刘清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肺系疾病---感冒 感 冒

基本框架 感冒 结 语 预 防 调 护 辩 证 论 治 诊 查 要 点 病 因 机 概 述

【概 述】 一、定义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 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 【概 述】 一、定义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 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 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 征。

二、   文献摘要 病名及分类: 感冒病名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篇,该书 在“伤风方论”中引用《和剂局方参苏饮时谓其“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 病因及临床表现: 《素问·风论》:“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 辨证论治: 汉代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论述太阳病时为感冒的辨证治疗奠定了基础。

三、范围 普通感冒(伤风) 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表现感冒特征者

【病因病机】 一、 病因 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 风与寒合—风寒证 言其常 常以风 风与热合—风热证 1.六淫之邪 为先导 一、   病因 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 风与寒合—风寒证 风与热合—风热证 暑多夹湿—风暑夹湿证 常以风 为先导 言其常 1.六淫之邪 重、变(病情) 传(染 )、流(行 ) 季节 (不限 ) 流行性 传染性 2.时行病毒

二、病机 寒 风邪外袭—夹· 热 平素体虚 气候突变 起居失当 劳累过度 肺有宿疾 卫表不和 暑 侵 袭 肺 卫 感 冒 卫外功能减弱 肺卫调节疏懈 时行病毒 肺失宣肃

三、病因病机小结 (一)、病位及涉及脏腑—肺卫 (二)、病性—外感表实证 (三)、病机关键—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四)、病势---风寒、风热、暑湿及时行感冒 (五)、预后---一般而言预后良好

【诊查要点】 一、 诊断依据 依据症状、病程、发病季节可作 出诊断。 1.感冒风寒证与风热证的区别 二、 病症鉴别 一、 诊断依据 依据症状、病程、发病季节可作 出诊断。 1.感冒风寒证与风热证的区别 二、 病症鉴别 2. 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区别 3.感冒与温病(风温初起)的鉴别 1. 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查: 三、 相关检查 2. 胸部x线检查:

主症 恶寒 感冒风寒证与风热证的区别 病因病机 相同点 不同点 风寒证 感风寒之邪 发热 鼻塞 流涕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证 感风热之邪 发热重,恶寒轻,有汗,鼻流浊涕,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

风温初起,每多类似感冒的症状,尤与风热感冒更为相似。 感冒与温病(风温初起)的鉴别 风温初起,每多类似感冒的症状,尤与风热感冒更为相似。 病因 主症 传变情况 发病季节 病程 感冒 风邪为主 发热不高或不发热 多不传变 四时皆可 短,预后良好 温病 温邪为主 高热,甚则神昏、惊厥、谵妄 有传变,由卫而气,入营入血 有明显季节性 长短不一,重者难于治愈

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区别 病因 发病季节 流行情况 症状 传变情况 普通感冒 风邪为主 冬春季多发 常呈散发性 发热不高或不发热,全身症状轻浅 病情较轻,少有传变 时行感冒 时行病毒 不限季节 广泛的传染性和流行性 高热,全身症状显著 病情较重,发病急,可发生传变,化热入里

【辨证论治】 一、 辨证要点 二、 治疗原则 解表达邪 本病邪在肺卫,辨证属表实证。 但应根据证情,区别风寒、风热和暑湿兼夹之证。 一、      辨证要点 本病邪在肺卫,辨证属表实证。 但应根据证情,区别风寒、风热和暑湿兼夹之证。 还需注意虚体感冒者的特殊性。 二、       治疗原则 风寒证治以辛温发汗; 风热证治以辛凉清解; 暑湿杂感者,又当清暑祛湿解表。 解表达邪

三、证治分类 (一)、风寒束表证 主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 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咳嗽 . 主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                  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咳嗽 . 兼证: 咽痒,痰吐稀薄色白,口不 渴或渴喜热饮, 1、证 候 舌脉: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2、证机概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3、治 法:辛温解表。 4、代 表 方: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二方有何区别?侧重点?)

(二)、风热犯表证 主证: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 胀痛 鼻塞,流黄浊涕,咳嗽. 1、证 候: 1、证 候: 兼证: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痰黏或黄,    面赤,口干欲饮. 舌脉: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2、证机概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 3、治 法:辛凉解表。 4、代 表 方: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区别,侧重点?)

【时行感冒】 1、证 候: 突然起病, 壮热恶寒,头痛身痛,周身疲乏无 力,咽喉肿痛,咳嗽气粗.并具有传染性. 1、证 候: 突然起病, 壮热恶寒,头痛身痛,周身疲乏无              力,咽喉肿痛,咳嗽气粗.并具有传染性. 2、证机概要:风热犯表,热毒较盛。 3、治 法: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4、代 表 方 药:银翘散加减,配大青叶、蒲公 英、草河车等。

(三)、暑湿伤表证 主证: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 昏重胀痛,鼻流浊涕,咳嗽痰粘. 兼证: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 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 1、证 候: 舌脉: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2、证机概要: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3、治 法:清暑祛湿解表。 4、代 表 方:新加香薷饮加减。

附:虚体感冒 病因病机:体虚之人,卫外不固,感受外邪,常缠绵难愈,或反复 不已。 病性与演变:其病邪属性仍不外感受四时六淫 阳气虚者,感邪多从寒化,且易感受风寒之邪; 阴血虚者,感邪多从热化、燥化,且易感受燥热之邪。 临床表现:肺卫不和与正虚症状并见。 治疗原则:扶正达邪.      治疗不可过于辛散,单纯祛邪,强发其汗,重伤正气,当 扶正达邪,在疏散药中酌加补正之品。

(一)、气虚感冒 1、证 候: 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咯痰 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 1、证 候: 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咯痰 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 脉浮而无力。 2、证机概要:阳气虚者,感邪易从寒化,且易感受风寒之邪.        即表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 3、治 法: 益气解表。 4、代 表 方:参苏饮加减。

(二)阴虚感冒 1、证 候: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 舌红少苔,脉细数。 2、证机概要:阴血虚者,感邪多从热化燥化,且易感受燥热之邪.       即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 3、治 法:滋阴解表. 4、代 表 方:加减葳蕤汤化裁。

【预防调护】(略) 【结语】 【临证备要及前沿动态】(略)

辨证论治简表 证型 主症 兼症 舌 脉 治 法 方 药 风寒 束表证 风热犯表证 暑湿伤表证 气虚感冒证 阴虚感冒证

定义概述 病因 感受触冒风邪,包括六淫之邪、时行病毒。 病机 邪犯卫表,导致卫表不和、肺失宣素。 病性 常见外感疾病。 临床特征 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 发病季节 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冬两季为多。 病情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称为伤风、冒风、冒寒; 病情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 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病情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

疾病演变及走势 感受时行病毒—病情多重,甚或有 感受风寒湿邪—皮毛闭塞,邪郁于肺, 肺气失宣; 由于四时六气不同, 以及体质的差异 故有风寒、风热、 暑湿及时行感冒等证 感受风热暑燥—皮毛疏泄不畅, 邪热犯肺,肺失清肃; 感受时行病毒—病情多重,甚或有 变生它病者。

诊查要点---诊断依据 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病程 发病季节 主症 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   病程 发病季节 主症 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 恶风或恶寒,或有发热等卫表及鼻咽症状。 兼症 由于风邪有夹暑、夹湿、夹燥的不同,还可见相 关症状。 时行感冒 多呈流行性,在同一时期发病人数剧增,且病 证相似,多突然起病,恶寒、 发热(多为高热) 、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为重。 病程较短,3~7日即可痊愈。普通感冒多不传变,时行感冒少数可传变人里,变生它病。 四季皆可发病,而以冬、春两季为多。

【结语】 临床特征: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 发热、全身不适、脉浮。 病 因:外感六淫、时行病毒,在人体卫外功能减   病 因:外感六淫、时行病毒,在人体卫外功能减 弱,不能调节应变之时发病。 感邪途径:从皮毛、口鼻而入。 病 机: 邪犯肺卫,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病 性:外感表实证,有风寒、风热、暑湿兼夹不同。 治 则:解表发汗为主,分别以辛温解表、辛凉解表、 清暑祛湿。此外,时行感冒当清热解毒,虚体感冒当      扶正达邪.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