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 人琴俱亡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经过同学们近两周的笔袋制作材料搜集、 设计、制作,我们的作品终于完工啦!大家 迫不及待地展示并相互交流了自己的作品。 经过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参评和投票,我 们最终选出了一、二、三等奖作品。 下面就请随我们的镜头一起来看一看我们 的杰作吧! 自制环保笔袋交流评比.
Advertisements

原 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 子贡曰: “ 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 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 ”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词 语 是邦:任何国家。 与:语气词。 抑:还是、或者。 温、良、恭、检、让: 温和、善良、恭敬、 节俭、谦逊。
质数和合数 中心小学 顾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一、激趣导入 提示:密码是一个三位 数,它既是一个偶数, 又是 5 的倍数;最高位是 9 的最大因数;中间一位 是最小的质数。你能打 开密码锁吗?
1 、谁能说说什么是因数? 在整数范围内( 0 除外),如果甲数 能被乙数整除,我们就说甲数是乙数的 倍数,乙数是甲数的因数。 如: 12÷4=3 4 就是 12 的因数 2 、回顾一下,我们认识的自然数可以分 成几类? 3 、其实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你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质数和合数 2 的因数( ) 6 的因数( ) 10 的因数 ( ) 12 的因数 ( ) 14 的因数 ( ) 11 的因数 ( ) 4 的因数( ) 9 的因数( ) 8 的因数( ) 7 的因数( ) 1 、 2 、 3 、 4 、 6 、 12 1 、 11 1 、 2 、 5 、 10.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扶余市蔡家沟镇中心小学 雷可心.
钟培宁 观察和探究 活动一 : 观察同一植 物的 “ 相同 ” 叶子, 是否 完全一样 ?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词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 、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 返回返回 目录目录 前进前进.
学 弈 广东佛山南海狮山镇联表小学朱瑞仪 学 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 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 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 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 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 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 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同学录 六年<三>班 我们的家,我们的回忆.
什么是心里话? 心里话就是敞开心扉,毫不保留地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向对方诉说。.
本文的写作顺序 第一部分(1—5段)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 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同学们好! 希望这节课能带给你: 更 多 的 欢 乐! 更 多 的 收 获!
10.2 立方根.
古诗配画.
古诗配画.
Learning Goals Lesson1&2 To exchange basic greetings;
人 琴 俱 亡 灵宝市二中 八年级语文组 张建清.
人琴俱亡 刘义庆.
猜一猜 有个好朋友, 没有腿却会跑, 没有嘴却会响。 它会告诉我: 什么时候起床, 什么时候睡觉。 请你猜猜看, 好朋友是谁?
Unit 1 Hello!. Unit 1 Hello! Good afternoon 中午好;下午好 你学会了什么? Hello 你好 = Hi (同学,朋友之间打招呼) Good morning 早上好; 早晨好 (早晨起床---中午12:00前) Good afternoon 中午好;下午好.
第8课 运斤成风 李荧娇
执教:南山教育集团南头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 鲁建强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油画《书香女子》 文化传播网
孙中山破陋习.
余角、补角.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世说新语》六则.
补充材料 风雪夜归 (Part 2)
第三课:水 Leçon 3 水和土,活动一:地图 Activité 1, page 44
Do now – translate to Chinese
Cool Panda STORY Cool Panda的故事 ˇ.

ANYTHING,ANY TIME, ANYWHERE 无论何事,何时,何地
浪费 海浪 + 费用 = 浪费 费用 小费 学费 水电费 电话费 停车费 +
热烈欢迎 各位老师莅临指导.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18.1 平行四边形 (第2课时) 湖北省赤壁市教学研究室 郑新民
语文园地二.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解方程(一) 马郎小学 陈伟.
2011 SCRIPTURE READING 每周读经
EBNF与操作语义 请用扩展的 BNF 描述 javascript语言里语句的结构;并用操作语义的方法描述对应的语义规则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1)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 祝 辉.
分享者: 鄭雅文老師 Brisbane Queensland Australia 昆士蘭華語文數位學習中心
欢迎返校! 2016 返校之夜.
译林小学英语 三(上)系列课件 Unit 3 My Friends 第1课时 Story time.
复习.
八年级 下册 16.1 二次根式(2) 湖北省通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袁观六.
合而为一 Be ONE.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时间与数学(一).
荷叶圆圆.
1. 我_____ 我的舅舅不常_____ ,但是我跟他最亲。
这些是花.
画梦女孩,她的灵魂不属于这个世界 Akiane
找 因 数.
3.4 角的比较.
小学语文第三册 13 坐井观天 广州市越秀区雅荷塘小学 孙静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8、9的认识 一年级组 李 晶.
快乐学习, 天天进步!.
词:J.V.E 李以诺 曲:J.V.E 李以诺 石狮市湖滨基督教会欢迎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 人琴俱亡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刘义庆撰。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语言精练含蓄、隽永传神,作者善于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刘义庆,今江苏徐州人,南朝文学家。

王氏书法馆 王羲之《兰亭序》 王献之《洛神赋》 王徽之《新月帖》

人琴俱亡 高山流水声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世说新语》

知之为知之 一、请解释下列红色汉字的意思。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 ) 2、何以都不闻消息 ( )( ) 3、语时了不悲( )( )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 ) 2、何以都不闻消息 ( )( ) 3、语时了不悲( )( ) 4、子敬素好琴( )( )( ) 5、弦既不调 ( )( ) 6、因恸绝良久( )( ) 7、月余亦卒 ( ) ( ) 都 重 为什么 总、竟 说话 完全 平素 喜欢 弹琴 已经 协调 极度悲哀   很 也 死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 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亡。 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 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 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 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 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 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气息中止)昏过去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奇文共欣赏 合作探究: 连接3 1、课文中有哪些句子最能表达子猷和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的?作简要分析。 2、既然兄弟情深如此,为何子猷“了不悲”,“都不哭”?王子猷究竟以何种独特的方式来悼念子敬之死的? 3、结尾说:“(子猷)月余亦卒”,除了兄弟之间感情深厚之外,还有什么原因? 连接3

子猷独特形象 手足情深 4、了不悲、都不哭 5、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2、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3“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4、了不悲、都不哭 5、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子猷独特形象

庄子鼓盆而歌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奔丧,看见庄子正蹲在地上、敲着瓦盆唱歌。惠子说:“你妻子和你住了一辈子,为你生儿养女,现在老了、死了,你没有悲伤哭泣也就算了,竟然还敲着瓦盆唱歌,这不是太过分了?“ 庄子说:“不是这样的,你听我说:我妻子刚死的时候,我何尝不悲伤呢?只是后来一想,人本來是没有生命没有形体没有气息的,后来有了气息,有了形体,才有了生命。本来自于无,又回归于无。现在我的妻子去世了,这就像四季运行一样自然,她已安息在自然这个大环境中,如果我还为此悲伤痛苦,不是太不通达命理了吗?所以我才不哭的啊!” 连接16、17

疑义相与析 《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兄弟关系?比较《人琴俱亡》的手足情深,你有何感想?

成语一箩筐 人琴俱亡: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为“睹物思人,痛悼亡友”之典。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手足情深:比喻兄弟姐妹之间关系非常亲密。 情同手足:比喻朋友之间关系密切,如同亲兄弟姐妹。

诗词觅“知音”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晋]陶渊明《杂诗》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宋]岳飞《小重山》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唐]贾岛《送无可上人》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现代]鲁迅赠瞿秋白 士为知己者死。 [谚语]

因为生病和悲痛。子猷前面之所以不悲痛,是因为他自己也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 返回8

举例: 《伤逝· 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郎 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1知人论世: (为什么要强自抑制?这须从《世说新语》说起) 《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 举例: 《伤逝· 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郎 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 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 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平静,才是超脱的风度。 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 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为此,尽管子敬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

——琴不调 1、 那么是什么触发了他的情感呢? 2`琴不调说明了什么? ——原因一:主人病亡久已无人弹奏,弦松。原因二: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无论如何总无法调正音弦。而这种极为沉厚的悲情一旦触景伤怀,便无法再抑制,喷发而出,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由此更好地体现了王子猷、子敬的手足情深。 返回8

教学反思 本文在教学上的最大难点就是如何去理解子猷“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月余亦卒。应适当补充“魏晋风度”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