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理论流行病学 (Theoretical Epidemiology)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06/06 e 2007 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 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7 年 12 月 数据来自《 2008 年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 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Advertisement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00003-E-1 – December 2005 《 2005 年艾滋病流行最新报告》部分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5 年 11 月 21 日 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习题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测验题. 求 导 法 则求 导 法 则 求 导 法 则求 导 法 则 基本公式 导 数 导 数 微 分微 分 微 分微 分 高阶导数 高阶微分 一、主要内容.
第九章 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1 、引言. 微分方程的数值解:设方程问题的解 y(x) 的存在区间是 [a,b] ,令 a= x 0 < x 1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二、 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一、 微分的定义 2.3 微 分.
第三节 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阻塞操作. 在 linux 里,一个等待队列由一个 wait_queue_head_t 类型的结构来描述 等待队列的初始化: static wait_queue_head_t testqueue; init_waitqueue_head(&testqueue);
一、能线性化的多元非线性回归 二、多元多项式回归(线性化)
初级会计电算化 (用友T3) 制作人:张爱红.
《高等数学》(理学)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袁安锋
糖尿病流行病学.
量化视角下的豆粕投资机会分析 格林期货研发培训中心 郭坤龙.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习 题 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三篇 组织工作.
常見的傳染病.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C++中的声音处理 在传统Turbo C环境中,如果想用C语言控制电脑发声,可以用Sound函数。在VC6.6环境中如果想控制电脑发声则采用Beep函数。原型为: Beep(频率,持续时间) , 单位毫秒 暂停程序执行使用Sleep函数 Sleep(持续时间), 单位毫秒 引用这两个函数时,必须包含头文件
程序的形式验证 - 简介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张文辉 1.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 边缘分布 边缘分布函数 边缘分布律 边缘概率密度.
§3.7 热力学基本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式 热力学状态函数 H, A, G 组合辅助函数 U, H → 能量计算
计算机数学基础 主讲老师: 邓辉文.
第一章 函数 函数 — 研究对象—第一章 分析基础 极限 — 研究方法—第二章 连续 — 研究桥梁—第二章.
第十章 方差分析.
数据挖掘工具性能比较.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4.5 约束最优化方法 2019/4/6 山东大学 软件学院.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抽样和抽样分布 基本计算 Sampling & Sampling distribution
概 率 统 计 主讲教师 叶宏 山东大学数学院.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第四章 一次函数 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
5.2 常用统计分布 一、常见分布 二、概率分布的分位数 三、小结.
6.4 你有信心吗?.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概 率 统 计 主讲教师 叶宏 山东大学数学院.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表 四、不定积分的性质 五、小结 思考题.
第六节 用频率特性法分析系统性能举例 一、单闭环有静差调速系统的性能分析 二、单闭环无静差调速系统的性能分析
多层循环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i As Integer, j As Integer
学习任务三 偏导数 结合一元函数的导数学习二元函数的偏导数是非常有用的. 要求了解二元函数的偏导数的定义, 掌握二元函数偏导数的计算.
魏新宇 MATLAB/Simulink 与控制系统仿真 魏新宇
April, Beijing 全局接种与个体保护对流行病传播的影响 许新建 上海大学数学系 上海大学系统科学研究所.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6×3= 6×30= 60×30= 14×2= 14×20= 140×2= 25×2= 25×20= 250×20= 算一算 18 28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5月12日4时19分 / 45.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第三节 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总平方和可以分解为三项: (10.10).
第三节 函数的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集中保管有價證券 提存帳簿劃撥作業介紹 (發行人版)
我们能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第三章 从概率分布函数的抽样 (Sampling from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s)
教学大纲(甲型,54学时 ) 教学大纲(乙型, 36学时 )
Volterra-Lotka方程 1925年, A. Lotka(美)和V. Volterra(意)给出了第一个两物种间的捕食模型。
FH实验中电子能量分布的测定 乐永康,陈亮 2008年10月7日.
第十七讲 密码执行(1).
混沌保密通讯 实验人 郝洪辰( ) 李 鑫( ).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一章 理论流行病学 (Theoretical Epidemiology)

描述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 分析流行病学 实验法 实验流行病学 数理法 理论流行病学、

第一节 概述 一、理论流行病学的概念

理论流行病学(theoretical epidemiology) 又称数学流行病学,是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疾病流行的规律、人群的健康状况以及卫生事件的分布,从理论上探讨防治措施及其效果的方法。

信息简化、数学提炼和理论概括 。 必须扎根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土壤。 数学模型是理论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工具。

二、理论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

理论流行病学的发展 第一阶段(1940年以前), 理论流行病学发展的最初阶段。其特点是以确定性模型(deterministic model)研究为主流,采用的数学模型较简单。 第二阶段(1940年~1957年) 理论流行病学发展的中期。其特点是确定性模型与随机性模型同时发展。 第三阶段(1957年以后) 理论流行病学的近期发展阶段。其特点是多种新理论和新模型的产生,实用性增强。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新的数理方法的不断引入,近年来相继出现了多等级(多状态)模型、时间序列模型、时空聚集性模型等等。非线性理论发展推动了混沌论、协同论、奇异点理论、灰色模型等方法的研究。数学模型模拟和计算机使用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手段和工具,理论流行病学在阐释疾病分布、评价防制措施效果、制定疾病控制策略等方面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 流行病学数学模型的建立 一、模型的构建过程

数学建模 (mathematical modeling) 明确目的,收集准确的数据和资料 提出假设,选择适当的数学模型结构 估计参数,建造流行病学数学模型 反复修正,直至获得满意的模型

二、模型的假设条件 (以Reed-Frost模型为例 )

1. 感染通过有效接触,直接由感染者传播给易感者 2. 在疾病流行期间,人群中任何两个个体都以相同的概率进行有效接触 3. 人群中的易感者与感染者充分接触后,按一定的概率被感染,并在其后一定时间内传染给他人,然后获得完全免疫 4. 所研究的人群与外界完全隔离 5. 以上条件在流行期间保持不变

三、模型的结构与参数

“有效接触率”指的是因接触而受传染的概率。 Reed—Frost模型中最主要的参数 “有效接触率”指的是因接触而受传染的概率。 假设单位时间内一个病例平均同K个人发生有效接触为P0,则: P0 = K / ( N – 1 ) N:该人群人口总数 N – 1:总人口数减去同其他人接触的病例本人。 有效接触率是易感者数和病例数的函数, 可表示为:C(t+1)= P0•C(t)•S(t)

当S(t)个易感者与C(t)个病例接触时,第(t+1)代的新病例数应为: C(t+1) = S(t)(1 – q C (t)) 即下一代的病例数取决于上一代的病例数、易感者人数和有效接触率。

流程图中各参数与变量的关系可转换成数学表达式: C(t+1) = S(t)(1 – q C (t) ) S(t+1) = S(t) - C(t+1) I(t+1) = I(t) + C(t)

实例:上海市某全托儿所发生水痘流行 流行期间儿童人数 196人 过去患过水痘而此次未感染者 40人 流行期间儿童人数 196人 过去患过水痘而此次未感染者 40人 查不出水痘感染史,而在此次流行期间感染水痘 96人 过去既无明确的水痘史,而此次又显然没有感染史 60人 全部流行期间 79天

表11-1 1950年某托儿所水痘流行过程的观察值 代数(t) 高峰日期 高峰间隔时间(天) 病例数 累积 1 10月 9日 2 10月24日 15 3 11月 8日 14 17 4 11月25日 38 55 5 12月8日 34 89 其后零星出现的病例数 7 96

表11-2 Reed-Frost模型拟合 (有效接触率(P) = 0.03) 代数 观察值 理论值 各代新病例数 C(t+1) = S(t)(1 - qC t) 病例数 易感者数 1 155 1(初例) 2 153 4.7 150.3 155(1 – 0.97 1) = 4.7 3 14 139 20.0 130.3 150.3(1 – 0.97 4.7) = 20.0 4 38 101 59.4 70.9 130.3(1 – 0.97 20.0) = 59.4 5 34 67 59.3 11.6 70.9(1 – 0.97 59.4) = 59.3 6 7 60 9.7 1.9 11.6(1 – 0.97 59.3) = 9.7 0.5 1.4 1.9(1 – 0.97 9.7) = 0.5 χ2 = 22.6, ν= 4, P < 0.01

表11-3 各代预期病例数与观察值的比较 χ2(3) P 各代病例数 代数(t) 1 2 3 4 5 实际观察值 14 38 34 表11-3 各代预期病例数与观察值的比较 各代病例数 χ2(3) P 代数(t) 1 2 3 4 5 实际观察值 14 38 34 理论值(P = 0.02) 3.1 9.2 24.2 45.8 13.7 < 0.005 (P = 0.023) 3.6 12.2 34.4 57.7 10.9 0.01< P <0.025 (P = 0.0231) 34.5 58.0 11.1 (P = 0.024) 3.7 13.0 37.5 60.3 < 0.01 (P = 0.025) 3.9 14.2 41.3 62.0 13.6

随机性Reed-Frost模型 以γ 代表St到0之间的某一整数值(γ= 0,1,2 ……,St),则在(t+1)时发生γ 个病例的概率可用下述公式计算。

例:在5个易感者的群体中发生了1个病例,假定P = 0.2, 那么, 下一代发生病例的人数是 0,1,2 的概率分别是:

四、模型的拟合与修正

假设每增加1个免疫者可保护1个易感者,即易感者的阈值为50%,低于此阈值,流行就停息,则: 水痘实例中共有156例易感者,在流行结束时尚有60人未患水痘,即剩余的易感者为38.46%,虽低于易感者的阈值50%,但以P=0.0232拟合,算得的各代理论病例数与观察值十分逼近。

假设每增加2个免疫者可保护1个易感者,即易感者的阈值为33%,低于此阈值,流行就终止,则: 式中∑I / 2是上一代累积的免疫者在易感者中起的免疫屏障作用。[St -(∑I /2)] 表示易感者中除去受免疫者保护的易感者外,还剩下的可能发生有效接触的易感人数。该实例在流行结束时易感者为38%,略高于理论值33%。以有效接触率P=0.0279代入模型,拟合度颇佳(P=0.65)。

引入隐性感染的概念。设定β为流行过程中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的比例常数,β∑Ci 为第t代时已累积的隐性感染者数,则: 由于隐性感染者的传染力一般低于或远低于显性感染的病例,故在此修正公式中将其忽略不计。 用此模型对水痘流行实例进行模拟(P=0.0245,隐性感染比例β=0.54),经统计检验,效果甚佳。

表11-4 修正模型的拟合比较 各代病例数 χ2(3) P 代 数(t) 1 2 3 4 5 实际观察值 14 38 34 表11-4 修正模型的拟合比较 各代病例数 χ2(3) P 代 数(t) 1 2 3 4 5 实际观察值 14 38 34 理论值(式11.6模型) 37 1.04 >0.05 (式11.7模型) 45 3.52 (式11.8模型) 13 43 3.23

第三节 流行病学数学模型的 抽象研究 一、变动有效接触率对流行过程 的影响

假设易感者总数为500,当发生1名病例后,各代新病例数C(t+1)计算如下, 表11-5 各代新病例数的计算(有效接触率P =0.05) 代数 病例 易感者 累积免疫者 新病例 C(t+1)的算式 1 499 (499 – 0)(1 – 0.951) = 24.95 2 25 474 (474 – 1)(1 – 0.9525)=341.79 3 342 132 26 (132 – 26)(1 – 0.95342)= 106 4 106 368 26 – 368 < 0

表11-6 不同的有效接触率对流行过程的影响 流行代数 P=0.005 P=0.01 P=0.05 (t) 病例数 易感者 1 499 2 表11-6 不同的有效接触率对流行过程的影响 流行代数 P=0.005 P=0.01 P=0.05 (t) 病例数 易感者 1 499 2 497 5 494 25 474 3 492 24 470 342 132 4 12 480 99 371 106 26 28 452 215 156 6 57 395 7 86 309 8 71 238 9 14 224

二、隔离对流行过程的影响

表11-7 各代新病例数的计算 (P=0.05,每代隔离1/5新病例)   代数 病例 易感者 累积免疫者 新病例 C(t+1)的算式 1 499 2 25 474 (499 – 0)(1 – 0.951)= 24.95 3 303 171 26 (474 – 1)(1 – 0.9520)=303.43 4 145 329 (171 – 26)(1 – 0.95242)= 145

表11-8 不同的隔离率对流行过程的影响 P P = 0.005 P = 0.01 P = 0.05 50% 20% 33% 代数 C S 表11-8 不同的隔离率对流行过程的影响 P P = 0.005 P = 0.01 P = 0.05 隔离率 50% 20% 33% 代数 C S 1 499 2 497 5 494 25 474 3 495 492 15 479 19 475 275 199 303 171 4 493 10 482 45 434 66 409 173 26 145 491 463 108 326 159 250 6 489 32 431 134 192 115 135 7 487 48 383 11 181 … 合计 201 233 319 365

三、预防接种对流行过程的 影响

假设条件 流行代数 病例 易感者 累积免疫者 表11-9 不同的预防接种率对流行过程的影响 S→I P =0.05 1/5 S→I 1 表11-9 不同的预防接种率对流行过程的影响 假设条件 流行代数 病例 易感者 S→I 累积免疫者 P =0.05 1/5 S→I 1 499 2 25 374 100 101 3 270 102 75 201 1/3 S→I 308 166 167 103 295 P =0.01 5 394 14 301 79 185 4 15 226 60 259 P =0.005 397 315 182 250 63 248

第四节 流行病学数学模型 实例简介

一、催化模型 催化模型的假设条件 催化模型的主要类型 1.简单催化模型 2.可逆催化模型 3.两极催化模型 二、流行病学阈模型

催化模型假设条件 所研究的人群为一封闭人群 所有个体在初始阶段都是易感者 感染力恒定,以单位时间内有效接触率表示 有明确的测定受到感染的指征

简单催化模型 适用于描述能产生持久免疫力的疾病流行过程 Y = K(I – e–rt),式中e为自然对数底, r为有效接触率,t为时间,K为显性感染率(取值为0~1)。

可逆催化模型 免疫持续时间较短的疾病 式中C为一常数。

两极催化模型 假设人群中易感者在任何时间t,以有效接触率a转变为“感染者”X,其感染指征为阳性,同时,原来的被感染者又以b频率失去感染指征,这部分人以Z表示,他们虽失去感染指征,但因已获得免疫力而不再受感染,故“经常保持显性感染者”Y=X – Z,通式:

催化模型是一种确定性模型。 所描述的是患病率同年龄的函数关系,用于对沙眼、麻疹、腮腺炎等疾病年龄分布的研究。 近来Schenzle等发展了一种传染力依赖于时间的催化模型,用于解释在不同地区观察到的甲型肝炎抗体阳性率年龄分布的差异。

关于模型的类型 确定性和随机性 确定性模型:初级阶段,直观、丰富、复杂、简捷 随机性模型:在确定性模型对重要流行因素参数准确估计的基础上,少、灵活、实际

第五节 理论流行病学研究 的应用

解析流行过程,预测流行趋势 定量研究流行过程中各因素 的作用 设计和评价控制疾病的方案 检验病因假设 应用于教学和培训

展望 理论流行病学研究,促进了新的数学理论和方法的产生 非传染病及健康现象的理论流行病学研究的发展,导致了新的研究方法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