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资本积累 第一节 简单再生产 第二节 扩大再生产 第三节 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 第四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三节 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Advertisements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政治经济学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冒佩华 主讲.
导论 政治经济学述要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方法
第四章 农业生产要素.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源泉与资本的属性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第一节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 第二节 所有制与产权 第三节 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 第四节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 陈 琳.
关于汇率计算.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第 四 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0个常用财务指标 判断短期偿债能力的两大财务指标: 1,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
第四章 资本积累 一、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结论;简单再生产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资本价值的再生产、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Note1:把剩余价值的生产从一次性的事件推向不断 重复的连续过程。这里隐含的前提假设是什么: a.剩余价值的实现没有问题;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p31.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第五篇 绝对剩余价值和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政治经济学 主讲:刘爱文.
第六章 职能资本与平均利润 从本章开始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进行考察,运用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考察剩余价值在现实经济中的各种具体形式
《政治经济学原理》串讲 (财经类).
《资本论》选读 第三讲:资本积累理论 主讲人: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张燕喜.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 其本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教学要点 资本原始积累 价值规律 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政治经济学原理 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初三政治第二课 资本主义社会是最 后一个阶级社会 广外外校政史地组 创意 制作 魏日辉.
第七章 固定资产 本章结构 固定资产的性质与分类 固定资产的增加 固定资产的折旧 固定资产的修理 固定资产的减少
第二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教师:武科 副教授.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走势分析.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财务绩效评价计分方法 1、基本指标计分 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的基本指标计分是按照功效系数法计分原理,将评价指标实际值对照相应行业标准值,按照规定的计分公式计算各项基本指标得分。    (1)单项指标得分= 本档基础分 调整分 + 本档基础分=指标权数×本档标准系数 功效 系数 实际值-本档标准值 调整分=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资本论》选读 第五讲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 中央党校经济部 教授 石 霞.
《资本论》选读 第五讲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 中央党校经济部 教授 石 霞.
第二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1、问题的提出 2、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3、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4、小结.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 四 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 四 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第三篇 组织工作.
《政治经济学原理》串讲 (财经类) 主讲:李玉峰.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AC-田田老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Harvard ManageMentor®
口腔1班1小组(1-13号) 马克思热点讨论.
第九章 资本主义地租 第一节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第二节 地租的两种形式 第三节 土地价格 课时:3 作业题
1、某项目变动对总资产的影响是用某项目本年
第七章 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 第一节 产业利润的平均化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课时:3 作业题.
第6章 社会资本再生产及其周期性.
第五章 个别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主讲:.
专题四:资本主义及其演变趋势(一) 教学内容:资本剥削的秘密所在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第二十四章 所谓原始积累 一、概述 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 原始积累的秘密 第二节 对农村居民土地的剥夺
第二十四章 所谓原始积累 主要内容: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发展和结局,揭示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在前面考察资本积累的过程中,曾涉及到究竟最初的资本原始积累是怎样发生的问题。在那里,马克思说:“这种积累本身是怎样发生的,我们还用不着在这里研究。只要知道它是起点就行了”(第685页)。现在当把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积累的实质揭示出来,从而把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剥削的秘密完全暴露出来之后,自然就会进一步提出这样的问题:究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怎样确立起来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怎样形成的?资本主义积累和阶级矛
第一章 自由资本主义 下编: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具体考察.
政治经济学 第五章 个别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江西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Seminar 【Speaker】 Feng Shuaizhang, assistant professor of the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专题: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胡南.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资本积累 第一节 简单再生产 第二节 扩大再生产 第三节 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 第四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背景资料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再生产都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资本价值的再生产和经济关系的再生产三者的统一;认识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以及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理解资本有机构成的内涵与相对人口过剩的成因;了解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不同的历史作用,以及中外反贫困问题。

第一节 简单再生产 一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二 资本价值的再生产 三 经济关系的再生产

一、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再生产: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分为简单再生 简单再生产:按照原有的生产规模不断重复进行的再生产。 产和扩大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按照原有的生产规模不断重复进行的再生产。 内容包括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资本价值的再 生产和经济关系的再生产三者的统一。 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存在的意义: 1、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是社会再生产的手段。

二、资本价值的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是生产出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全部消费掉,不 存在积累。 从简单再生产可以看出社会生产过程的特征: 例如:投资100,剩余价值率为100%。 第一年 100 80C+20V+20M=120 第二年 100 80C+20V+20M=120 第三年 100 80C+20V+20M=120 ………….. 从简单再生产可以看出社会生产过程的特征: 可变资本的价值是由工人创造的。 第一年 100 80C+20V+20M=120 第二年 100 80C+20V+20M=120

二、资本价值的再生产 全部资本的价值都是由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来的。 第一年 100 80C+20V+20M=120 资本家消费 100M M的积累 从简单再生产过程看,工人不仅创造了剩余价值,而且创造 了可变资本;不仅创造了可变资本,而且创造了全部资本。

三、经济关系的再生产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方式决定社会形态: 资本主义制度体现的经济关系: 社会主义制度体现的经济关系: 资本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与劳动者间接结合 社会主义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劳动者直接结合 资本主义制度体现的经济关系: 生产和再生产资本家 生产和再生产雇佣劳动者 社会主义制度体现的经济关系: 体现劳动者在再生产过程中摆脱剥削和贫困地位,走向共同富裕的经济关系。

第二节 扩大再生产 一 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二 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的转变 三 资本积累量的决定因素

一、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扩大再生产: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使生产在扩大规模上重复进行。是再生产的主要形式和特征。 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第一年 100 80C + 20V + 20M = 120 第二年 110 88C + 22V + 22M = 132 10 8△C 2△V 11 8.8△C 2.2△V ……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基本特点都是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二、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的转变 商品所有权规律:按等价交换原则实行商品交换的商品经济规律。 资本主义占有权规律:即剩余价值规律,资本家无偿占有他人劳动产品的权利。特点是以等价交换的形式掩盖无偿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内容。 关系:所有权规律转变为占有权规律没有破坏等价交换规律。占有权规律是在所有权规律基础上生成,是对所有权规律的应用。 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占有权规律转变为公有制企业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的规律。

三、资本积累量的决定因素 资本积累的动因:剩余价值规律;竞争规律。 资本积累量的决定因素: 所用资本:投入生产中的全部资本; 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2、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3、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的大小 4、预付资本的多少 5、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或积累率的大小) 所用资本:投入生产中的全部资本; 所费资本:在生产中实际耗费掉的资本; 积累率:积累量与总剩余价值的比率,公式表示为:

第三节 资本有机构成与相对过剩人口 一 相对人口过剩的形成 二 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及其现代特点

一、相对人口的形成 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技术构成: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资本价值构成: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 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 本价值构成。用公式表示为: 讨论:1、单个资本的构成和社会总资本的构成。 2、技术构成与价值构成的关系。

一、相对人口的形成 资本构成 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技术构成 资本价值构成 物质形态 价值形态 基础、决定 反映 密切联合、有机结合 决定 表现

一、相对人口的形成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1、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前提下,资本积累会导致对劳动力 的需求增加,工资水平会提高。但这一过程存在界限。 2、资本积累将促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改进技术,提高生产 率),进而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降低。 资本积累 有机构成提高 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 3、劳动力的供给在资本积累的进程中将增加。 妇女儿童、破产者、农民成为雇佣劳动者 劳动力供给绝对增加

一、相对人口的形成 相对人口过剩 就是指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 相对人口过剩是由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带来的, 而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都是工人创造出来的, 也就是说,工人自己创造了相对过剩人口,这就是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

一、相对人口的形成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流动的过剩人口、潜在的过剩人口、 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流动的过剩人口、潜在的过剩人口、 停滞的过剩人口。 产业后备军

课堂练习 某企业原预付资本总额为10万美元,有机构成(c : v)为9 : 1。工人平均周工资为50美元,这周按19 : 1追加资本5万元;原来资本进行更新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为19 : 1。 试计算:该企业这周就业人口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就业人口造成工人失业,数量若干?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LOGO设计方案

课堂练习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题解: 按原资本有机构成9 : 1, 10万美元可雇佣工人=10000/50=200名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到19 : 1后, 原资本有机构成变为95000 : 5000 追加资本40000美元资本的有机构成为38000 : 2000 因此,本周可变资本=5000+2000=7000美元 可雇佣的工人数=7000 / 50=140人 本周失业人数为:200人-140人=60人 答:该企业在本周就业人数减少,失业人数为60人。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LOGO设计方案

一、相对人口的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失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存在失业) 我国失业的现实原因:人口多、人均生产资料少、二元经济、经济体制转换、资源和技术约束、结构性相对人口过剩。 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结构性失业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导致的失业 企业经营不善导致失业 经济波动导致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等 原因

二、资本积聚和集中及其现代特点 资本积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资本积聚:个别资本依靠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总量。 资本积累与积聚的关系:积累是积聚的基础,积聚是积累的直 接结果。 资本积聚的限制:1、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财富的限制 2、社会资本分散程度的限制 资本集中:个别资本通过合并而形成的较大的资本。 途径:兼并和联合。 杠杆:竞争和信用。

二、资本积聚和集中及其现代特点 并购:一家企业利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资产或股份的方式来 资本积累和资本集聚的关系: 实现对另一家企业的控制或两家企业相互联合的行为。 资本积累和资本集聚的关系: 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主要是从价值角度来考 察的资本量的增大;而资本积聚,主要是从生产资料和 劳动力角度来考察的个别资本总量的增大。可见,资本 积累是资本积聚的前提,而资本积聚则是资本积累的结 果。

二、资本积聚和集中及其现代特点 资本集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 二者之间的区别是: (1)资本积聚使社会资本总额增加,而资本集中是现有资本重 新组合,社会资本总额没有增加; (2)资本积聚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其速度较慢,而资本集 中不受这一限制,其速度很快。 二者之间的联系是: (1)资本积聚使个别资本扩大,从而可促进资本集中; (2)而资本集中同样为加快资本积累和资本积聚创造了有利条 件。

第四节 资本积累一般规律与历史趋势 一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及其当代效应 二 中外原始资本的积累 三 资本积累的不同历史作用

一、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与当代效应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是指由资本积累引起的资产阶级的财富积累和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的内在必然联系。 资本积累造成社会阶级的两极分化: 一极:资本积累,伴随资本集聚和集中,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 一极: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产业后备军的形成和 扩大,社会财富创造者无产阶级的逐渐贫困化。 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的基本内容: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由于失业和贫困而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

一、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与当代效应 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 无产阶级的工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即 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 在无产阶级创造的价值中,无产阶级的工资所占的比重越来 越小。 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 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的经济生活状况的绝对恶化。 表现:1、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2、实际工资下降 3、大量工人生活在贫困线下

二、原始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大批雇佣劳动者队伍的形成和少数人拥有大量货币财富。 资本的原始积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确立之前、通过暴力手段迫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把生产资料和财富集中到资本家手里的历史过程。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实质:暴力剥夺 社会主义原始积累三个阶段: 1、消灭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国有和集体所有制; 2、苏联的援助; 3、国家基本建设投资。

三、资本积累的不同历史作用 资本积累的作用: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的规模迅速扩大,社 资本主义积累作用: 会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获得广泛发展,社会产品得到成倍增 长。 资本主义积累作用: 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却日益集中 在少数大资本家手中,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 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三、资本积累的不同历史作用 中国社会主义积累的作用: 实现了“剥夺者被剥夺”,即把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社会主义积累的目的: 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劳动人民的共 同富裕。 社会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专题讨论二:资本关系与贫富差距问题 1、中外贫富差距的历史与现实 2、中外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 3、贫富差距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 4、世界贫富差距的发展趋势 5、贫富差距扩大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后果 6、我国缩小贫富差距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