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 一、概述 1.定义 致病微生物侵入尿路引起尿路非特 异性炎症,简称尿感。 2.分类 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盂肾炎 1.定义 致病微生物侵入尿路引起尿路非特 异性炎症,简称尿感。 2.分类 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盂肾炎 下尿路感染:主要是膀胱炎 3.发病率 女性多见,尤其是生育年龄的已 婚女性。
尿路感染 二、病因 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 以大肠杆菌最常见,占70%以上。 绿脓杆菌——尿路器械检查后 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尿路结石 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性生活活跃 厌氧菌——罕见
尿路感染 三、发病机制 1.感染途径:常为上行感染(细菌经尿道上行至膀 胱、输尿管及肾脏)。 2.机体抗病能力: a.尿液冲洗; b.男性前列腺液排泄于后尿道可杀菌; c.尿道粘膜分泌有机酸、IgG、IgA及通过吞噬细胞作用杀菌; d.尿PH低,高浓度尿素及有机酸,高、低张力不利于细菌生长。
尿路感染 3. 易感因素: a.尿流不通畅,最主要。 尿路有复杂情况时称复杂性尿感。如尿路器质性或功能性梗阻,异物存在,肾实质病变。 3. 易感因素: a.尿流不通畅,最主要。 尿路有复杂情况时称复杂性尿感。如尿路器质性或功能性梗阻,异物存在,肾实质病变。 b.泌尿系畸形和结构异常。如肾发育不良、肾盂-输尿管畸形。 c.尿路器械的使用。可带入细菌、损伤粘膜。 d.尿道内或尿道口周围炎症。如前列腺炎、妇科炎症。 e.机体抵抗力差:慢性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f.遗传关系致尿路粘膜防御能力缺陷。上皮细胞菌毛受体增加。
尿路感染 4.细菌致病力:细菌对尿路上皮细胞吸附 能力增加,致病力增强。
尿路感染 四、病理 1.急性膀胱炎: 粘膜充血、潮红,粘膜溃疡。上皮细胞肿胀、粘膜下组织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 2.急性肾盂肾炎: 粘膜充血水肿,表面脓性分泌物,粘膜下小脓肿。肾小管:腔内脓性分泌物,上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间质:白细胞浸润,小脓肿形成,出血。肾小球:无形态改变。
尿路感染 五、临床表现 1.膀胱炎:占60%,表现为尿路刺激征,无全身感染症状,检查示白细胞尿,血尿。 2.急性肾盂肾炎:表现为尿路刺激征+腰痛、肋脊点压痛、叩痛+全身感染症状,检查示 血白细胞升高,白细胞尿,血尿,管形尿。 3.无症状细菌尿:属隐匿型尿感。
尿路感染 六、辅助检查 1.尿常规:白细胞增加,红细胞可增加,蛋白阴性或少量。白细胞尿即脓尿指尿沉渣白细胞大于或等于5个/HP。 提示:尿感;白带污染;泌尿生殖系非感染性炎症如间质性肾炎;其他致病原如结核菌、真菌、衣原体感染等。 发现白细胞管型考虑肾盂肾炎。
尿路感染 2.尿细菌学检查: 化学性检查:亚硝酸盐试验。特异性99.5%, 敏感性70.4%。 细菌使硝酸盐 变为亚硝酸盐。但肠球菌可致 假阴性。
尿路感染 尿涂片镜检细菌: 未沉淀的清洁中段尿1滴涂片行革兰氏 染色后在油镜下找细菌,发现每视野有1 个及以上细菌为有意义菌尿。
尿路感染 尿细菌定量培养: 尿含菌量>10万/ml——有意义菌尿; 尿含菌量1—10万/ml——可疑阳性,需复查;
尿路感染 尿标本收集:分清洁中段尿、导尿和膀胱穿刺尿。前二者需定量培养,后者可作定性培养。 假阳性:标本被白带污染;标本在室温放置超过1小时才接种和检查;检查技术有误。 假阴性:近7天用过抗菌素;尿液在膀胱内停留不足6小时;消毒剂混入尿标本。
尿路感染 3.其他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B超:了解双肾大小,有无结石、畸形、肿瘤、积水等。 静脉肾盂造影:急性期不宜作。目的是寻找能否用外科手术纠正的易感因素。 逆行肾盂造影 排尿期膀胱-输尿管反流检查
尿路感染 七、诊断 (一)、尿感的诊断:真性菌尿。 真性菌尿指在排除假阳性的前提下,1) 膀胱穿刺尿定性培养有菌生长; 2) 清洁中段尿定量培养细菌超过10万个/ml。无尿感症状者需2次培养均超过10万个/ml,且为同一菌种。
尿路感染 临床上若女性患者明显尿路刺激征,尿白细胞增加时疑尿感。尿细菌培养超过100个/ ml,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变形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时拟诊尿感。
尿路感染 (二)、定位诊断: 膀胱冲洗后尿培养法、免疫荧光技术检查尿沉渣中抗体包裹细菌、尿渗透压、尿微球蛋白、白细胞管型检查等。 临床上全身感染症状明显;发热>38OC,肋脊角压痛、叩痛;血白细胞升高者可诊断肾盂肾炎。下尿路症状明显者,3天抗菌疗法复发者为肾盂肾炎。
尿路感染 (三)鉴别诊断: 1. 慢性肾盂肾炎:影像学检查发现有局灶粗糙的肾皮质瘢痕,伴有相应的肾盏变形才能诊断慢性肾盂肾炎。 2. 肾结核:尿路刺激征更突出,普通细菌培养阴性,一般抗菌治疗无效,常有肾外结核,结核菌素试验、血清结核菌抗体、尿抗酸杆菌检查阳性。静脉肾盂造影有结核X征。
尿路感染 3.尿道综合征:有尿路刺激征,但无真性菌 尿。 3.尿道综合征:有尿路刺激征,但无真性菌 尿。 感染性尿道综合征:占75%,白细胞尿,尿检衣原体、支原体阳性,有不洁性交史,是一种性病,治疗:米诺环素0.1, Bid,用两周。 非感染性尿道综合征:占25%,无白细胞尿,病原体检测阴性。精神焦虑。
尿路感染 八、治疗 应选用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效的抗菌素,如:磺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甙类、头孢类、半合成青霉素及呋喃类。
尿路感染 1.急性膀胱炎:最常见。 抗菌素短期疗法: 单剂疗法:SMZ Co 6片,st,或氧氟沙星 0.6, st。 3天疗法:SMZ Co 2片,Bid,用3天或氧氟沙星 0.2,Bid,用3天。 停药1周后复查尿细菌定量培养。 男性患者、孕妇、复杂性尿感或拟诊为肾盂肾炎者不宜短程疗法。
尿路感染 复查后结果: 无症状且培养阴性者——细菌性膀胱炎治愈,1月后复诊。 无症状但培养阳性且同一菌种者——尿感复发、隐匿性肾盂肾炎,药敏抗菌治疗14天。 有症状且有白细胞尿和菌尿者——症状性肾盂肾炎,抗菌治疗14天,仍菌尿则药敏药口服6周行IVP。 有症状且有白细胞尿但无菌尿者——感染性尿路刺激征。 有症状但无白细胞尿和菌尿者——非感染性尿路刺激征。
尿路感染 2.急性肾盂肾炎: 轻型:轻度发热肋脊角叩痛的肾盂肾炎或短程疗法失败的尿感。口服药物14天疗程,用药72小时无显效应按药敏换药。 较严重的:体温超过38.5OC,血白细胞升高者,即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明显者。先肌注或静脉给氨基甙类或头孢类,退热3天后改口服,共2周。 重症:严重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疑败血症者。 联合半合成广谱青霉素(哌拉西林)+氨基甙类+头孢三代(先锋铋、头孢曲松)。 常半合成青霉素+氨基甙类或氨基甙类+头孢三代。
尿路感染 3.再发性尿感的处理: 再发性尿感指治疗后菌尿转阴,但以后再次发生真性菌尿。 复发:常停药1个月内发生,为同一种细菌血清型。 重新感染:停药1个月后发生,为另一种新致病菌感染,药敏试验抗菌谱不同于上次。
尿路感染 先短程抗菌疗法,停药1周后复查,症状消失,无白细胞尿及菌尿,示治疗成功,为重新感染,可长程低剂量抑菌疗法作预防性治疗。(复方新诺明半片或1片,或呋喃旦啶半片,或氧氟沙星1片,每晚1次,睡前排尿后服半年至2年。) 若治疗失败,换原敏感药短程疗法,有效为重新感染;仍失败,为复发,肾盂肾炎,据药敏试验选药治疗6周,仍不成功则延长疗程或改注射药物。
尿路感染 4.其它: 妊娠期:积极治疗,选毒性小的药物如呋喃旦啶、阿莫西林、头孢类,不宜用四环素、氯霉素类,慎用喹诺酮类、磺胺、氨基甙类。 男性尿感:50岁以前,常伴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可予复方新诺明或环丙沙星治疗12——18周或长程低剂量抑菌疗法。 50岁以后,前列腺增生。治疗同前。 留置导尿管:院内感染的最常见原因。 有尿感症状时,更换导尿管,抗菌治疗。 无尿感症状时,拔除导尿管后抗菌治疗。 无症状菌尿:妊娠妇女和学前儿童需治疗,非妊娠妇女、老年人、尿路复杂情况者不需治疗。
尿路感染 九、并发症 1. 肾乳头坏死:严重的肾盂肾炎伴糖尿病或尿路梗阻时,可有败血症或肾衰。 1. 肾乳头坏死:严重的肾盂肾炎伴糖尿病或尿路梗阻时,可有败血症或肾衰。 表现:高热、剧烈腰痛和血尿,坏死组织从尿排出,静脉肾盂造影见肾乳头区有“环形征”。 治疗:加强抗感染,解除梗阻。 2.肾周围脓肿:由严重肾盂肾炎发展而来。 表现:肾盂肾炎症状+单侧腰痛,活动时明显。B超、腹平片、CT可提示。 治疗:抗菌+支持疗法+必要时手术引流。
尿路感染 十、预后 1.治愈。 2.持续菌尿,常复发。 3.慢性肾盂肾炎。
尿路感染 十一、预防 1.多饮水,勤排尿。 2.保持阴部清洁。 3.尽可能避免尿路器械使用。 4.性交后排尿并常用量服1次抗菌药。 5.膀胱-输尿管反流者可“二次排尿”。既排尿后数分钟再重复排尿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