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孔子提出: 和为贵
傅立叶在《全世界和谐》中提出: 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的,必将为“和谐制度”所代替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明确提出: 要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重申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思想,还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强调应该从经济社会、人民内部矛盾、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方面,促进社会的更加和谐。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十六届六中全会,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
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经济建设的成就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民主法治 社会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 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公平正义的好法官宋鱼水
诚信友爱 全社会互相帮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青少年创造发明活动与环境因素的影响
安定有序 社会组织机构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淮河沿岸居民水大心不慌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正确把握和谐社会的性质
二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关系。 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二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关系。
三是要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三是要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开放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 第二,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开放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 第三,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所在
第四,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 第四,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 目标和主要任务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完善,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确实尊重和保障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 目标和主要任务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 目标和主要任务 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 目标和主要任务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 目标和主要任务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 目标和主要任务 全社会创造活力明显增强,创造型国家基本建成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 目标和主要任务 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 目标和主要任务 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 目标和主要任务 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共处的局面。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 基本思路和努力方向 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 基本思路和努力方向 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 基本思路和努力方向 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 基本思路和努力方向 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 基本思路和努力方向 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