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鉴赏练习 相见时难别亦难.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黄鹤楼送别 油小 杨思娟. 孟浩然 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Advertisements

1 、谁能说说什么是因数? 在整数范围内( 0 除外),如果甲数 能被乙数整除,我们就说甲数是乙数的 倍数,乙数是甲数的因数。 如: 12÷4=3 4 就是 12 的因数 2 、回顾一下,我们认识的自然数可以分 成几类? 3 、其实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你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
3 的倍数特征 抢三十
质数和合数 富县北教场小学 潘小娟 1 、什么叫因数? 2 、自然数分几类? 奇数和偶数. 3 、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 4 、写出 1—20 的因数。 前置性作业.
质数和合数 2 的因数( ) 6 的因数( ) 10 的因数 ( ) 12 的因数 ( ) 14 的因数 ( ) 11 的因数 ( ) 4 的因数( ) 9 的因数( ) 8 的因数( ) 7 的因数( ) 1 、 2 、 3 、 4 、 6 、 12 1 、 11 1 、 2 、 5 、 10.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第三課 絕句選 ( 一 ) 登鸛雀樓 ( 二 ) 黃鶴樓送孟浩然 之廣陵 ( 三 ) 楓橋夜泊. 第三課 絕句選 作者詩體主旨 文章作法 唐 王之渙 五言 絕句 勉人積極向上 在描繪景 物中寄託 情意 唐 李白 七言 絕句 抒發依依不捨的 離情 唐 張繼 七言 絕句 抒寫濃濃的鄉愁 ( 一 ) 登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 24 课 《散文诗两首》之 —— 荷叶 母亲 冰 心冰 心.
《光华好诗词》 大奖赛 光华中文学校 2014 年 11 月 第四组:成人组. 1 。抽签背诵 ( 10 分) 必答题.
东莞市寮步镇香市小学 2 、 5 、 3 的倍数 的特征 小船最初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 从北岸驶向南岸,不断往返。小船摆渡 11 次 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为什么?摆渡 100 次呢?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100 以内数的认识 10 个一是十 10 个十是一百 10 个一是十 10 个十是一百 数一数 从 35 数到 42 从 88 数到 100.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诗歌鉴赏之 表达技巧.
诗 歌 鉴 赏 ——离别诗 铜山中学 朱文婷.
高考诗歌鉴赏 答题模式归类.
诗歌鉴赏高考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诗五首 制作:桂林市奎光学校语文组.
以送别为主题的诗歌 六(8)班朱成浩、程心怡、刘旭楷、 李慧妍、王思媛、刘星翰 程心怡:图片编辑 刘旭楷:文字编辑 李慧妍:音乐编辑
阅读领航 便民生活 绿色科技 追风小队.
《秋词》 刘禹锡 可园学校 王国荣. 《秋词》 刘禹锡 可园学校 王国荣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歌鉴赏 第五讲 内容情感主旨.
诗配画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趣味语文 快乐无限.
高考专题辅导 古代诗歌鉴赏之三 制作:汪振学.
尽管这些生命的形式各不相同,但生命的本质和规律都是相同的,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笔下的《谈生命》,倾听她对生命的诠释。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安阳市第二十中学 路 鹏.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初一年级(1、2)班 制作:李淑芳.
唐诗的阅读与体会 (以送别为主题的诗歌) 六(3)班 盛友又.
关于送别诗你还知道哪些? 慰勉即将分手的友人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2011年高考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主讲教师:陈国全.
余角、补角.
初中数学 七年级(上册) 6.3 余角、补角、对顶角(1).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诗 歌 鉴 赏(三) 第一课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课文朗读 课题解说 课文简析 比较阅读.
冰心诗四首.
静 逸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Did you watch the Chinese Poetry Conference
 做一做   阅读思考 .
浪费 海浪 + 费用 = 浪费 费用 小费 学费 水电费 电话费 停车费 +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比大小.
语文园地二.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解方程(一) 马郎小学 陈伟.
2.6 直角三角形(二).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目 录 1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 3 学法设计 4 教法设计 5 教学过程 6 板书设计 7 教学反思.
⑴当∠MBN绕点B旋转到AE=CF时(如图1),比较A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4.2 证明⑶.
Rap in Chinese teaching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 --- “情”与“景”的关系
八年级 下册 16.1 二次根式(2) 湖北省通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袁观六.
第八章 总线技术 8.1 概述 8.2 局部总线 8.3 系统总线 8.4 通信总线.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Unit 1 Making New Friends
2、5、3的倍数的特征.
第5课 美妙的万花筒世界 ——如何实现LOGO重复命令的嵌套.
生词 คำศัพท์ 1. 楚辞 chǔcí บทกวีของรัฐฉู่ 2. 诞生 dànshēng กำเนิด ; เกิดขึ้น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位似.
使用Fragment 本讲大纲: 1、创建Fragment 2、在Activity中添加Fragment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授课者:章咏梅.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送别诗鉴赏练习 相见时难别亦难

送别诗 凄清感伤之别 内容 清新乐观之别 渗透身世际遇之别

凄清感伤之别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⑴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⑴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⑵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本诗借劳歌、秋景、日暮、醉酒、风雨、西楼等意象来抒发作者的离别之愁。 答: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

(1)《送魏二》全诗四句都有写景,一、二句和三、四句所写之景有何不同?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送魏二》全诗四句都有写景,一、二句和三、四句所写之景有何不同? (2)试比较分析两诗的作者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否相同。 凄清感伤之别 清新乐观之别 答:前两句写眼前的实景 ,后两句写分别后想像的虚景(未点明是分别后的想象之景,不得分)。 答:《送魏二》一诗表现了作者离别时的惆怅哀婉之情 ;《别董大》中的离别之情则于慰藉中寄希望,带有一种豪放健美、清新乐观的色彩 。

(1)一、二两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渗透身世际遇之别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一、二两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一片冰心在玉壶”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你认为写得好吗?请说出理由。 答: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楚山孤零零的伫立在江畔”的图景,增添苍茫萧瑟之意,渲染离别时悲凉、暗淡的气氛,凸显自己的孤独。 答:写得好。“冰心”“玉壶”都是纯净无暇,用它们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冰清玉洁的操守和志节。诗人以此告慰亲友,更表达了他对亲友的深情。

(1) 指出这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送杜十四之江西 孟浩然 荆楚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 指出这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之处。 (2) 李白这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中见志。在“画”“情”“志”中选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清新乐观之别 渗透身世际遇之别 答:这两首诗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李诗以眼前所见之景间接抒情,孟诗除了借想象间接抒情外,还有直接抒情。 答:结合诗的意境,言之成理即可。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洒慰离颜。 清新乐观之别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题目 送人东归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洒慰离颜。 (1) 请从现实与想象交融的角度,说说作者在尾联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 (2) 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起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对首联的理解和评价。 答:就要分别了,主人与归客开怀畅饮,期盼着别后再相逢。表现出思念友人的情感。 答:送友人东归,但见荒废的古堡,凋零的黄叶。这本是充满别愁离绪的场景。殊料,友人心志高远,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于是诗人便以“浩然离古关”奏响了昂扬的主旋律。起笔写深秋送别,却意气洋洋,确实格调不凡,正所谓“起调最高”。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凄清感伤之别 阅读下面王勃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江亭月夜送别(其一)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江亭月夜送别(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 王勃的这两首同题送别诗,在表达感情方面写法有何主要区别?请作简要分析。 (2)有人评点《江亭月夜送别(其二)》这首诗时,称赞“寒”字之妙:“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答:第一首用“谁见泣离群”直接抒情,表达离愁;第二首用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手法委婉(间接)地表达离情。 答:同意。作者感到此夜江山寒,一个“寒”字极写出友人离去后心情的沉重与冷寂。

第二,杨柳。“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 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有如下几种: 第一,长亭、谢亭、劳劳亭、灞陵亭、南浦。 第二,杨柳。“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 第三,夕阳、日暮。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 第四,酒。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 第五,秋。“自古逢秋悲寂寥” 第六,骊歌、“阳关三叠”、劳歌、离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