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脉要精微论》 《素问• 平人气象论》 《素问•五脏别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LOGO 第十课 看中医 (Part 1). 1.A 不如 B (那么) adj. (那麼) adj. 2. 上医医国、其次医人、其次医病 上醫醫國、其次醫人、其次醫病 3. 癌症、糖尿病、艾滋病 愛滋病
Advertisements

第四节 切 诊 (一)脉 诊. (一)脉象的形成、脉诊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二)脉诊的部位 独取寸口 1. 分部 2. 分候脏腑 寸、关、尺分候不同的脏腑 左寸候心,左关候肝,左尺候肾 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 (命门) 3. 脉诊独取寸口的原理.
足 少阴 肾经 Kidney Meridian of Foot-Shaoyin, KI.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小趾下,斜走足心, 循内踝,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 经胸腹第一侧线,止于锁骨下。 体内:属肾,络膀胱,贯肝入肺, 循咽挟舌。支脉从肺联络心脏, 流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 接。
心 肺 肝 脾 肾 中 医 藏 象 学中 医 藏 象 学 五脏 系统. 第一节 脏腑 五脏 -- 心、肝、脾、肺、肾的合称 六脏 -- 经络学说 … + 心包络 【主要内容】: 1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2 五脏与形体官窍及情志、五液、五时等 的关系.
 “ 生 ” ---- 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  “ 养 ”---- 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 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 之了解 中医文化 一品中医 古韵出版社 定价: 4 : 00. 作为中国人,中国的 “ 宝贝 ”—— 中医,怎么能不了解它呢?中医药学 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 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 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也是打开中 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中医算得上从大浪里淘出的珍珠、
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  元气论 元气论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  1. 识记掌握  ⑴掌握精的基本概念、分类、代谢和功能。  ⑵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和分类。  ⑶掌握血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和功能。  ⑷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代谢和功能。  ⑸掌握人体神的基本概念、生成和作用。  ⑹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二节 六 腑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受盛和传化水谷。
《内经选读Ⅱ》重要原文.
第八单元 脉要精微 脉,切脉,这里泛指诊法。要,要领。精微,精湛微妙。 《 素问 》 有“脉要精微论”篇名,本单元主要讨论疾病诊法,包括诊病原理、原则及具体方法等内容,其中对脉诊和色诊的阐述尤为详细。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脾 与 胃 中医学教研室.
基础知识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第五章 脉诊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灵枢·五色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湖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内经》)教研室
第一章 经络总论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径路。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 长春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
第三章 藏象学说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中医科 张二力.
脉 诊 切而知之谓之巧。 脉诊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五世纪著名医家扁鹊擅长候脉诊病。
素问·六节藏象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第三章 脏象学说.
一、经络学说概论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 经络养生.
中 医 诊 疗 技 术.
上篇 经络与腧穴 第一章 经络总论.
素问·平人气象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人体呼吸运动的描记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章精气血津液神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精的基本概念、分类、代谢及功能。
素问·厥论 主讲人 王洪京.
第一章 精气、阴阳、五行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精气学说 第二节 阴阳学说 第三节 五行学说.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绪 论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诊—诊察了解; 断—分析判断。 (一)诊法 (二)辨证 (三)辨病 (四)病案 诊 第一章、望诊 断 记录.
灵枢·本神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第一节 精 第二节 气 第三节 血 第四节 津液 第五节 神.
第四单元 血气精神.
精、气、血、津液、神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学教研室 尹德海.
第二篇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主要内容: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脏腑 经络 形体官窍 体质.
素问·经脉别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10.2 立方根.
第五章 经络.
LOGO.
1.1.2四种命题 1.1.3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教学目标 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了解: 骨盆;邻近器官、血管、 淋巴神经;骨盆底的解 剖。 熟悉: 外生殖的解剖。
TDS检测穴位 解 说 手 册 北京人人健康预防保健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制.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二章 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陈达理 教授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第五章 诊法述要 诊法: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种,简称“四诊”。
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 主讲人 王洪京.
概述 心的解剖位置 心的形态结构 主要功能 联属功能 心的特性. 概述 心的解剖位置 心的形态结构 主要功能 联属功能 心的特性.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中医诊断学 许家佗.
X-射线荧光分析.
经络概念及运用 Concept and Utility of Meridian
第四章 气、血、津液.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第十七讲 密码执行(1).
1.4.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素问•脉要精微论》 《素问• 平人气象论》 《素问•五脏别论》 第八单元 脉要精微 《素问•脉要精微论》 《素问• 平人气象论》 《素问•五脏别论》 长春中医药大学

《素问•脉要精微论》

篇解 脉,脉诊。这里泛指诊法。 要,要领、大要之意。 精微,精湛微妙。 本篇讨论了望、闻、问、切的四种诊察方法,其中以脉诊为重点,故篇名冠以“脉要”,加之论理精确入微,所以称为《脉要精微论》。 长春中医药大学

主要内容 1、论述了脉诊的最佳时间。 2、论述了脉诊与其他各种诊法相配合。 3、论述了脉象与四时的关系。 4、论述了脉象主病和脉色合参。 5、论述了尺肤诊法。

要求 “黄帝问曰:诊法何如?┉┉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一级) “夫脉者,血之府也。” (一级) “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一级) “五脏者,中之守也。┉┉得守则生,失守则死。” “夫五脏者,身之强也,┉┉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一级) “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 (一级) “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一级) 长春中医药大学

原文 黄帝问曰:诊法何如?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藏有余不足,六府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注释 1、诊法:诊病的原则和方法。按原文“诊法常以平旦┉┉”,诊法在此当指诊脉。 2、平旦:太阳刚升出地平线之时,即清晨、早晨。 长春中医药大学

3、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阴气、阳气,指运行于阴经与阳经之气。平旦是气由阴出阳的交接时刻,此时人刚刚苏醒,尚未劳作,阴气未扰动,阳气未耗散,皆处于相对平静状态。 4、气血未乱:指体内气血未受到疾病以外因素的干扰,其盛衰状态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来。 5、有过之脉:指有病变的脉象。 过,过失、异常。

7、视精明:精明,指眼睛、眼神。眼神,是脏腑精气上注于目的表现。张介宾注:“视目之精明,诊神气也。” 6、动静:指脉象的变化。 ☆切脉动静:切脉,脉诊。动静。脉搏的变化。动——阳脉。静——阴脉。如浮数为阳;迟沉为阴。由脉的动静变化,察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情况,即《阴阳应象大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7、视精明:精明,指眼睛、眼神。眼神,是脏腑精气上注于目的表现。张介宾注:“视目之精明,诊神气也。” 长春中医药大学

8、察五色:色,指面部颜色,五色与五脏相配。脾——黄;肝——青;肺——白;肾——黑;心——赤。 面色润泽明亮——内脏精气充足。 枯槁不润——内脏精气衰败。 9、参伍:彼此相参互证之意。张介宾:“参伍之义,以三相较谓之参,以五相类谓之伍。盖彼此反观,异同互证,而必欲搜其隐微之谓。”

黄帝问曰:诊法何如?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藏有余不足,六府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长春中医药大学

分析 一、本节原文指出了脉诊以“平旦”为最佳。 《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说:“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此段原文明确指出诊病的时间以平旦为宜。因为平旦之时,病人未做剧烈的运动,未进饮食,气血平静,脉象不受环境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因而能如实地反映出脏腑经络气血的盛衰状况,此时诊病有利于对疾病的正确诊断。但从临床实际来看,诊病都要求平旦是不可能的。因此其精神实质在于强调诊脉时必须让病人安静,尽量排除非疾病因素对患者的影响,以获得准确的病情资料,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学习指要P219)

二、本节还强调脉诊必须与望诊相结合,同时根据病人具体症状表现,即四诊合参,综合分析,才能正确诊断疾病,认知病情轻重及预后。 长春中医药大学

原文 “夫脉者,血之府也。” 脉,指脉道,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因为气血在脉道中运行,所以说脉为血之府。李中梓注云:“营行脉中故为血府,然行是血者,是气为之司也。”因此,全身气血的盛衰情况,可以在脉象上表现出来。(学习指要P214)

原文 “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提示了望神色的理论依据。精明,指眼目的神色。五色,指面色。气,这里包括了血。本文用精明五色为气之华这一形象的比喻,说明了眼神、面色是气血集中表现的地方,故通过神色的改变,可测知人体气血阴阳的盛衰,从而预测疾病的顺逆。 长春中医药大学

原文 五藏者,中之守也。中盛藏满,气胜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仓廩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注释 1、五脏者,中之守也:守,指五脏藏精、藏神的功能。全句意为五脏主藏精、藏神,藏而不泻,宜守而不宜失。得守则生,失守则死。本句原文强调了五脏藏精、气、神的重要性。(学习指要P215) ☆又《新校正》按《甲乙经》、《太素》:“守”作“府” 2、中盛藏满:中,体内、内脏。盛,邪气壅盛。藏满,气机壅滞。即体内邪气壅盛,脏腑气机壅滞的脘腹痞闷胀满。

3、气胜伤恐者:意指脾脏功能失调而善伤于恐。气胜,指上句内脏之气 胀满。恐为肾之志,取土克水之意。另一说衍文。 4、声如从室中言:湿阻中焦而致语声重浊不清。 5、中气之湿:中气,指脾胃。即脾胃中焦之气壅滞,水湿不运,湿邪内蕴。

6、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语声低微,气不接续,很长时间才能说下句,是气被劫夺所致。(这是正气大衰的表现) 7、夺气:正气被劫夺、耗伤。 8、衣被不敛:衣冠不整。(不敛盖衣被) 9、仓廪不藏:仓廪,指肠胃。即指泄泻、大便失禁等。 长春中医药大学

10、门户不要:门户,指幽门、阑门、魄门等仓廪之门户。要,通约。门户不要,即指泄利不禁,是由于脾藏失守所致。 11、水泉不止:水泉,指小便。即指遗尿、小便失禁等。 ☆“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水泉,指小便。水泉不止,即指遗尿、小便失禁。膀胱主藏津液,与肾互为表里,肾主封藏,职司气化。膀胱对水液的贮藏和排泄,与肾气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肾气衰弱,膀胱约束无力,则遗尿、小便失禁,故曰膀胱不藏。(学习指要P216)

五藏者,中之守也。中盛藏满,气胜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仓廩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长春中医药大学

分析 一、本段原文论述了闻诊和问诊,即从语言和声音的异常来判断疾病的性质;从二便的异常来判断五脏六腑失守的表现,并指出五脏内守的重要性。

1、从语言和声音的异常判断疾病的性质(闻诊) 中盛脏满——脘腹痞闷胀满 中气之湿也 声如从室中言——语声重浊不清 (湿阻中焦) 中盛脏满——脘腹痞闷胀满 中气之湿也 声如从室中言——语声重浊不清 (湿阻中焦) 言而微——语声低微无力 夺气也 终日乃复言——语不接续、半日一语 (脏气内夺正气大衰) 衣被不敛——不知敛盖衣被 神明之乱也 语言善恶不避亲疏——言语错乱、不知远近亲疏(心神被扰、神识错乱) 长春中医药大学

2 从二便异常来阐述五脏(脾肾)失守的表现(问诊) 仓廪不藏——脾胃藏纳失司 大便泻痢不禁 门户不要——肛门失于约束 (脾胃失守) 2 从二便异常来阐述五脏(脾肾)失守的表现(问诊) 仓廪不藏——脾胃藏纳失司 大便泻痢不禁 门户不要——肛门失于约束 (脾胃失守) 水泉不止——肾虚封藏不固 小便失禁 膀胱不藏——膀胱失去正常的启闭功能 (肾{膀胱}失守 )

即《素问•五脏别论》: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3、指出五脏内守的重要性。 二、本段以脏象学说为理论基础。 即《素问•五脏别论》: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长春中医药大学

小结 一、原文指出了脉诊以“平旦”为最佳。 二、强调脉诊必须与望诊相结合,同时根据病人具体症状表现,即四诊合参,综合分析,才能正确诊断疾病,认知病情轻重及预后。 三、“夫脉者,血之府也。” 四、 “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五、本段原文论述了闻诊和问诊,即从语言和声音的异常来判断疾病的性质;从二便的异常来判断五脏六腑失守的表现,并指出五脏内守的重要性。

原文 夫五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 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长春中医药大学

注释 1、五脏者,身之强也:身,指形体。全句意为五脏是身形强健的基础。说明五脏是身形的根本,五脏精气旺盛,身体各部分得到滋养则健康强壮。 2、精明:精气神明。一说指目。 3、头倾视深:即头低垂不能举,目深陷而无光。是髓海不足,神气衰微的表现。

4、背者,胸中之府:张志聪:“心肺居于胸中,而俞在肩背,故背为胸中之府。” 5、背曲肩随:随,下垂之意。即背屈曲不能直,肩下垂不能举。是脏气精微不能营于肩背,心肺失强的败坏之象。 6、惫:音义同败,衰竭之意。 长春中医药大学

7、偻附:指身体弯曲不能直立,需依附于他物而行。 8、振掉:振颤摇摆。 9、得强则生,失强则死:五脏精气旺盛,则身体强健,谓之“得强”,故生。若五脏精气衰败,则身形败坏,谓之“失强”则死。

分析 本段主要论述了望形态的异常来测知内脏的病变,并指出五脏是形体强健的根本。 一、五脏内藏精气,外养形体,所以脏气充盛,则形体强健。 长春中医药大学

二、从望形态的异常测知内脏的病变。(望形态) 头倾视深(头为精明之府)——精神将夺也 (五脏精气衰败) 背屈肩随(背为胸中之府)——府将坏矣 (心肺之气衰败) 转摇不能(腰者,肾之府)——肾将惫矣 (肾气衰败) 屈伸不能 (膝者,筋之府)——筋将败矣 (肾气将夺) 行则偻附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为髓之府,肾主骨)——骨将败矣 (肾气将败)

原文 “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 四变之动,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动。上下,指脉象的浮沉变化。此言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人体脉象也随之有春弦、夏洪、秋毛、冬石的变化。说明了人体脉象受四时的影响,如原文云:“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原文从天人相应的观点出发,阐明了人体脉象的变化与四时阴阳变化相应的道理。 长春中医药大学

原文 “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虚静,清虚安静。保,通宝,重要。此句言诊脉时保持清虚宁静的状态是至关重要的法则。说明两方面含义:一是诊脉时医生应清虚安静,排除杂念,全神贯注,这样才能辨别出复杂的脉象;二是诊脉时患者应清虚安静,避免外界刺激对患者的干扰,这样才能反映出真实的脉象。

尺肤诊:尺肤指前臂内侧从腕横纹至肘横纹间的皮肤。尺肤诊法主要是通过观察、触按尺肤皮肉的大小、缓急、滑 涩、坚脆及温度变化,了解疾病的寒热、虚实、表里及脏腑身形的病变,尤其是津液盈亏等。 长春中医药大学

[小结] 一、论述了望形态的异常来测知内脏的病变,并指出五脏是形体强健的根本。 二、原文从天人相应的观点出发,阐明了人体脉象的变化与四时阴阳变化相应的道理。 三、论述了“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四、论述了尺肤诊。

[思考题] 1、“平旦诊病”的主要精神是什么? 2、如何理解“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3、举例说明“五脏者中之守”、“五脏者身之强”的诊法意义? 长春中医药大学

《素问• 平人气象论》

[篇解] 平人,健康无病之人。 气象:气,指经脉之气;象,乃是脉体形象。 本篇从“平人之常气禀于胃”的道理出发,强调脉以胃气为本,进而对脉息动数变化和四时五脏的平脉、病脉、死脉的脉象予以对比分析,作为诊断疾病,推断预后的依据,因此取名《平人气象论》。 长春中医药大学

[学习要求] 1、掌握掌握健康人的脉象。 2、了解“脉以胃气为本”和“虚里”诊的原理及意义。 3、了解脉诊、尺肤诊及脉尺合参诊法的意义。 4、了解水肿、黄疸、胃疸的病机和妊娠脉的特点。

原文810(一级) 黄帝问曰:平人何如?岐伯对日: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人一呼脉一动, 一吸脉一动,曰少气。人一吸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日死,乍疏乍数曰死。 长春中医药大学

注释 1、平人:健康无病之人。 2、再动:搏动两次。再,两次。 3、呼吸定息:一呼一吸及两次呼吸中之间息。 4、闰以太息:闰,余也。指人在正常呼吸时,每伴有一次较长的呼吸。 5、常以不病调病人:常法是以健康人的呼吸来衡量病人的脉息。

[分析] 论述了诊脉方法。 1、掌握健康人的脉象。 2、以健康人的脉象为标准。 3、平调呼吸。 长春中医药大学

原文811(一级) “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注释 1、胃者,平人之常气:胃气是健康人的正常脉气。 长春中医药大学

[分析] 本节论述了脉以胃气为本。

原文811—814(三级)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 …………脉尺粗常热者,谓之热中。 长春中医药大学

[注释] 1、虚里:位于左乳下,心尖搏动处,为足阳明胃经又一络脉,其脉从胃贯穿膈膜联络于肺。

分析 一、“虚里”及“虚里”诊法:虚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又一大络,不在十五络之内,循行部位是“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 二、虚里诊法内容:原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虚里诊法”的内容。①定病位 ②定病性 ③辨预后 长春中医药大学

原文815(一级) 颈脉动疾咳,曰水;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已食如饥者,胃疸;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目黄者,曰黄疸;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

注释 1、颈脉动喘疾咳,曰水:颈脉,即人迎脉,属足阳明胃经。张介宾注“水气上逆,反侵阳明则颈脉动。水溢于肺,则喘急而疾咳。” 2、目裹:上下眼睑。 3、溺黄赤安卧者,黄疸:黄疸多由湿热或寒湿内阻中焦,迫使胆汁不循常道所致。湿热下注,尿黄赤;湿困肌肉,故安卧。 4、已食如饥者,胃疸:王冰注:“是则胃热也。热则消谷,故食已如饥也。”疸,通瘅,热也。 长春中医药大学

5、面肿曰风:吴昆注:“六阳之气聚于面,风之伤人也,阳先受之,故面肿曰风。” 6、 足胫肿曰水:吴昆注:“脾胃主湿,肾与膀胱主水,其脉皆行于足胫,故足胫肿者为水。” 7、手少阴脉:指神门穴部位。王冰注:“手少阴脉,谓掌后陷者中,当小指动而应手者也。”

[分析] 一、本段阐述了水肿、黄疸等病证的诊察要点。 二、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 手少阴脉, 指神门穴部位。 长春中医药大学

原文817(一级)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藏脉,不得胃气也,所谓脉不得胃气者,肝不弦,肾不石也。

注释 1、真藏脉:是脉无胃气而真藏之气独见的脉象,如但弦无胃等之类。 2、肝不弦,肾不石:不,通丕。丕,通“大”。肝不弦,肾不石:是指肝大弦,肾大石。即无胃气的真脏脉。 长春中医药大学

分析 本节强调脉以胃气为本的重要性,脉无胃气则死。脉无胃气又称为真脏脉。

《素问•五脏别论》 长春中医药大学

[原文] “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注释 1、气口:指腕部桡骨内侧脉动之处,切脉的部位,又称脉口、寸口。 2、必察其下:必须察问二便情况。 3、至德:医学道理至真至善,是为至德。 4、至巧:言针石治病最为巧妙。 长春中医药大学

[分析] 本段原文,论述了诊脉独取寸口的道理。 (1)从寸口与胃气的密切关系 (2)从寸口与肺脉的关系

《素问• 疏无过论》 要求掌握的名词: 1、气内为宝:气内,体内精气;宝,重要、关键。即诊治疾病,要重视体内精气强弱。 2、明堂:面部诊法以鼻为明堂,此泛指面部色诊。 3、消瘅:瘅,热也。消瘅即消渴,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 4、出黄如糜:糜,如粥样物也。指粪便如黄色的稀粥样。 长春中医药大学

小结 一、本节强调脉以胃气为本的重要性,脉无胃气则死。 脉无胃气又称为真脏脉。 二、本段阐述了水肿、黄疸等病证的诊察要点。 三、论述了诊脉独取寸口的道理。

[单元小结] 一、诊脉的时间。 “诊法常以平旦。” 二、诊脉的根据。 1、“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2、“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 3、“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 三、强调诊察疾病,必须四诊合参。 “切脉动静┉┉┉决死生之分” 长春中医药大学

四、原文论述了闻诊和问诊,即从语言和声音的异常来判断疾病的性质;从二便的异常来判断五脏六腑失守的表现,并指出五脏内守的重要性。 五、从望形态的异常测知内脏的病变。 六、本节强调脉以胃气为本的重要性,脉无胃气则死。 脉无胃气又称为真脏脉。 七、本段阐述了水肿、黄疸等病证的诊察要点。 八、论述了诊脉独取寸口的道理。

思考题: 1、如何理解“脉以胃气为本”?其脉象特点是什么? 2、虚里诊病的原理如何? 举例说明其宗气盛衰诊法。 3、何谓真脏脉? 长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