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第二节 静脉滴注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习题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测验题. 求 导 法 则求 导 法 则 求 导 法 则求 导 法 则 基本公式 导 数 导 数 微 分微 分 微 分微 分 高阶导数 高阶微分 一、主要内容.
第八章 第四节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一个方程所确定的隐函数 及其导数 隐函数的微分法.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内科护理学. 第四节 肝硬化病人的护理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李玉环 案例 李先生, 54 岁。因腹胀、乏力及食欲下降 1 年,意识不清 2 小时入院。既往乙肝病史 20 年。 查体:意识模糊,面色灰暗、巩膜黄染、腹部膨隆, 肝未触及、脾大,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 凹陷性水肿。 血液检查:
常见鱼病的诊断与防治 主讲:黄志秋.
第二十章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施爱明
第十三章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 张娜.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蛋白质与维生素.
临床治疗药物监测原理及应用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 苏薇.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碰撞分类 一般情况碰撞 1 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2 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Transformation Free Systemic Circulation Bound drug Free drug Metabolites Locus of Action “receptors” Bound Free Tissue.
第三章 猪的生物学特性和一般饲养管理原则.
一、能线性化的多元非线性回归 二、多元多项式回归(线性化)
第2章 临床药代动力学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2015年北京协和医院检验 科生物安全培训.
第四章 经典房室模型理论 第一节 房室模型及其基本原理
药物制剂生物利用度 与生物等效性的评价.
单室模型药代动力学 参数计算(1) ——静脉注射 中国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
第二章 药物代动力学.
第3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模块一 药物应用基础 药物应用技术.
第12章 给药方案的拟订.
第二章 单室模型 根据取样的不同,可分为 血药浓度法 尿药浓度法
药物动力学 双室模型.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研究药物在体内的量变)。
托幼机构 消毒隔离知识培训 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消毒科
第四节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线性微分方程 伯努利方程 小结、作业 1/17.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习 题 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拜城县人民医院护理部 张伟伟 护士群号: 欢迎新护士加入我们的“天使之声”群
专题3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制作:宋晓红.
第九章 多室模型 第一节 二室模型血管内给药 第二节 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 第三节 隔室模型的判别.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 边缘分布 边缘分布函数 边缘分布律 边缘概率密度.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第3章 临床药物动力学基础.
第十二章 统计矩原理 在药物动力学中的应用 张娜.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第九章 多室模型 黄桂华.
本节内容 平行线的性质 4.3.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线段的有关计算.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第四章 一次函数 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
第十一章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方程 第三节 非线性消除过程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及参数计算.
第十章 重复给药 黄桂华.
§1体积求法 一、旋转体的体积 二、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的体积 三、小结.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徐志浩 遗传与基因工程教研室 院系楼西侧一楼 2016年.
第15章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初步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嘉兴市秀洲现代实验学校 沈丹英.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四、标准加入法 (Q=0) 序 号 测定液浓度 c c c 测定液体积 V V V 标液浓度 cS cS cS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LOGO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药理学 第 五 讲 pharmacology 主讲教师: 杨世杰 教 授 主讲单位: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 药理教研室 共 计: 48学时
数学模型实验课(二) 最小二乘法与直线拟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第二节 静脉滴注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1. 模型建立 K X X0 ***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2. 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拉普拉斯变换法 两边除V 两边取对数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2. 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lgC0 lgC C t/h t/h 第一节 静脉注射 12 10 8 6 4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2. 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2 4 6 8 10 12 t/h C t/h 2 4 6 8 10 12 lgC lgC0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3. 基本参数的计算 图解法 以lgC对t作图,可得一条直线。根据直线斜率和截距求出k和C0。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3. 基本参数的计算 图解法 以lgC对t作图,可得一条直线。根据直线斜率和截距求出k和C0。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b = -k/2.303 a = lgC0 3. 基本参数的计算 线性回归 Y = bt + a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3. 基本参数的计算 线性回归 Y = bt + a b = -k/2.303 a = lgC0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3. 基本参数的计算 线性回归 第一节 静脉注射 n ti Ci ti2 Yi tiYi 1 t1 C1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3. 基本参数的计算 线性回归 n ti Ci ti2 Yi tiYi 1 t1 C1 t12 Y1 t1Y1 2 t2 C2 t22 Y2 t2Y2 3 t3 C3 t32 Y3 t3Y3 … tn Cn tn2 Yn tnYn  tn Cn tn2 Yn tnYn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基本参数计算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生物半衰期 4. 其它参数的计算 (1) 半衰期 (t1/2): 药物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4. 其它参数的计算 (1) 半衰期 (t1/2): 药物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t = t1/2  C = C0/2 药物本身的特性 患者的机体条件 生物半衰期 ***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4. 其它参数的计算 (1) 半衰期 (t1/2): 药物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第一节 静脉注射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4. 其它参数的计算 (1) 半衰期 (t1/2): 药物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消除某一百分数所需的时间(半衰期个数) 半衰期个数 剩余(%) 消除(%) 100 4 6.25 93.75 1 50 5 3.12 96.88 2 25 75 6 1.56 98.44 3 12.5 87.5 7 0.78 99.22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4. 其它参数的计算 (2) 表观分布容积 (V) 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一个比例常数。 X0 :静注剂量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4. 其它参数的计算 (2) 表观分布容积 (V) 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一个比例常数。 X0 :静注剂量 C0 :初始浓度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4. 其它参数的计算 (3) 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下面积 (AUC)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4. 其它参数的计算 (4) 体内总清除率 (TBCl)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4. 其它参数的计算 (4) 体内总清除率 (TBCl) 机体在单位时间内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流经血液中的药物。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例1 给某患者静脉注射一单室模型药物, 剂量1050mg, 测得不同时刻血药浓度数据。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例1 给某患者静脉注射一单室模型药物, 剂量1050mg, 测得不同时刻血药浓度数据。 求该药的 k, t1/2, V, TBCl, AUC以及12h 的血药浓度。 t (h) 1.0 2.0 3.0 4.0 6.0 8.0 10.0 C (mg/ml) 109.78 80.35 58.81 43.04 23.05 12.35 6.61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1) 图解法 第一节 静脉注射 t = 0  直线的截距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1) 图解法 t = 0  直线的截距 lg C0 = 2.176, C0 = 150 (mg/ml) lg C = -0.1335t + 2.176 K = -2.303×(-0.1355) = 0.312 h-1 t1/2 = 0.693/k = 2.22 h V = X0 / C0 = 7 L TBCl = kV = 0.312×7=2.184 L.h-1 AUC =C0/k = 480.7 mg.ml-1.h C12h = -0.1355t+2.176=0.55 mg.ml-1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2) 线性回归法 第一节 静脉注射 ti ti2 Yi tiYi 1 2.0405 2 1.9049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2) 线性回归法 ti ti2 Yi tiYi 1 2.0405 2 1.9049 3.8089 3 9 1.7694 5.3083 4 16 1.6338 6.5354 5 6 36 1.3626 8.1760 8 64 1.0916 8.7333 7 10 100 0.8220 8.2020  34 230 10.6223 42.8057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lg C = -0.1355t + 2.176 (2) 线性回归法 第一节 静脉注射 = -0.1355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2) 线性回归法 lg C = -0.1355t + 2.176 = -0.1355 = 2.176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2) 线性回归法 (Excel处理) 第一节 静脉注射 Time(h) lg C 1 2.1 2 1.8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2) 线性回归法 (Excel处理) Time(h) lg C 1 2.1 2 1.8 3 1.7 4 1.6 6 1.35 8 1.1 10 0.9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1. 静脉某药1000mg,在不同时间测血浆药物浓度,求V,K? 时间(h) 1 2 3 4 6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1. 静脉某药1000mg,在不同时间测血浆药物浓度,求V,K? 时间(h) 1 2 3 4 6 浓度(ug/ml) 1.22 0.95 0.86 0.67 0.45 2. 一病人静脉注射某药10mg,求半小时后的血药浓度?(已知t1/2=4h;V=60L) 习题: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3. 某药物静注50mg,药时曲线为: logC=-0.0739t+0.933,求消除速度常数,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习题: 3. 某药物静注50mg,药时曲线为: logC=-0.0739t+0.933,求消除速度常数, 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 4. 单室模型药物,单次静注消除速度常数为0.2 h-1,问清除99%需要多少时间? 5. 某药静脉注射300 mg后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为:C=78e-0.46t,式中C的单位是mg/L,t为小时。求t1/2,V及4 小时的血药浓度。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习题: 6. 静脉注射某药物1000 mg后,在10 min和15 min测得的体内血浆药物浓度分别为3.8 mg/100ml和2.05 mg/100ml,已知该药属单室模型,试估算该药的表观分布容积V和消除速率常数K。 7. 某药符合单室模型,今静注100 mg后1 h测得血药浓度为20 mg/L,10 h后为2 mg/L,求该药的生物半衰期?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尿药排泄数据 没有血药浓度(无法测定?)时药动学参数如何计算?  药物本身缺乏精密度较高的含量测定方法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二、尿药排泄数据  药物本身缺乏精密度较高的含量测定方法  某些剧毒或高效药物,用量太小或体内表观分布容积太大,血药浓度过低,难以准确检出  血液中干扰性物质使血药浓度无法测定;  缺乏严密的医护条件,不便进行多次采血。 没有血药浓度(无法测定?)时药动学参数如何计算?

第八章 单室模型 X Xu Xnr ke knr 二、尿药排泄数据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后药物排泄示意图 第一节 静脉注射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二、尿药排泄数据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后药物排泄示意图 X Xu Xnr ke knr X: 体内药量; Ke: 表观一级肾排泄速度常数; Knr: 表观一级非肾排泄速度常数; Xu: 尿中原形药物量; Xnr: 通过非肾途径排泄的药物量。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尿药排泄数据 (一) 尿排泄速率与时间关系(速率法) 第一节 静脉注射 dXu/dt: 原形药物经肾排泄速度;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二、尿药排泄数据 (一) 尿排泄速率与时间关系(速率法) dXu/dt: 原形药物经肾排泄速度; Xu : t 时间排泄于尿中原形药物累计量 X: t 时间体内药物量; Ke: 一级肾排泄速度常数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尿药排泄数据 (一) 尿排泄速率与时间关系(速率法) 第一节 静脉注射 Point 求出:k总,而非 Ke。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二、尿药排泄数据 (一) 尿排泄速率与时间关系(速率法) Point 求出:k总,而非 Ke。 作图法  最小二乘法 收集尿样间隔: t1/2 代替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尿药排泄数据 (二) 尿排泄量与时间的关系(亏量法) 第一节 静脉注射 拉普拉斯变换法 拉变,求解 t = 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二、尿药排泄数据 (二) 尿排泄量与时间的关系(亏量法) 拉普拉斯变换法 拉变,求解 t =  两边取对数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二、尿药排泄数据 (二) 尿排泄量与时间的关系(亏量法) ke

第八章 单室模型 - 二、尿药排泄数据 lg C  t 斜率: -K/2.303 准确性: k亏量法> k速度法 收集尿样时间: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二、尿药排泄数据 (二) 尿排泄量与时间的关系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斜率: -K/2.303 准确性: k亏量法> k速度法 收集尿样时间: T亏量法  7t1/2(不能丢失) T速度法  3~4t1/2 lg C  t -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尿药排泄数据 (三)肾清除率 (Clr) 单位时间内从肾中萃取或排泄掉的所有药物相当于占据血液的体积数。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二、尿药排泄数据 (三)肾清除率 (Clr) 单位时间内从肾中萃取或排泄掉的所有药物相当于占据血液的体积数。 肾清除率与肾排泄速度常数均反映药物尿排泄动力学特征。 药物动力学:肾清除率系指尿药排泄速度对血药浓度的比值。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尿药排泄数据 (三)肾清除率 (Clr)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二、尿药排泄数据 (三)肾清除率 (Clr) 例3:某药物静脉注射1000mg后,定时收集尿液,已知平均尿药排泄速度与中点时间的关系式为,lgDXu/Dt = -0.0299tc+0.6211, 该药属于单室模型,分布容积30L, 求该药的t1/2, ke, Clr, 以及80h的累计尿药量。 解: (1) 根据已知条件,可得: k = -2.303 × (-0.0299) = 0.07 h-1; t1/2=0.693/k=9.9 h (2) I0=KeX0=log –1 0.6211=4.179; Ke = I0/X0 = 0.0042 h-1 (3) Clr = KeV= 0.0042 × 30 = 0.126 L/h (4) Xu = KeX0(1-e-kt)/K = 4.2/0.07 × (1-e-0.07 ×80)=59.7 mg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尿药排泄数据 习题 1: 静注1.5mg地高辛后,测得的尿药浓度数据如下:求K,Ke,t1/2 ?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二、尿药排泄数据 习题 1: 静注1.5mg地高辛后,测得的尿药浓度数据如下:求K,Ke,t1/2 ? 时间(h) 0-1 1-2 2-3 3-5 尿容积(ml) 1000 1200 1400 2500 尿药浓度(g/ml) 0.014 0.008 0.005 0.003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尿药排泄数据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习题2: 静注500mg药物,尿药数据如下:求K,Ke,Kb。(其它为生物转化)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二、尿药排泄数据 习题2: 静注500mg药物,尿药数据如下:求K,Ke,Kb。(其它为生物转化) 时间间隔 (h) 排泄的药量(mg) 0-0.5 75 0.5-1.0 55 1.0-1.5 40 1.5-2.0 30 2.0-3.0 40 3.0-6.0 40 6.0-12.0 10 12.0-24.0 0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尿药排泄数据 习题3: 某药静注100mg,尿排泄数据及血药浓度如下: 求Clr = ?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二、尿药排泄数据 习题3: 某药静注100mg,尿排泄数据及血药浓度如下: 求Clr = ? 时间间隔(h) 0-2 2-4 4-6 6-12 12-24 尿药排泄量(mg) 75 40 30 10 0 时间(h) 2 4 6 8 12 24 血药浓度(g/ml) 41 32 28 16 3 0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二节 静脉滴注 一、血药浓度 1.模型的建立 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示意图 K X K0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二节 静脉滴注 一、血药浓度 2. 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拉普拉斯变换 拉变解表 整理 X = VC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二节 静脉滴注 一、血药浓度 3. 稳态血药浓度 t = 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4. 达稳态所需时间 达坪分数: 第二节 静脉滴注 半衰期个数(n) 达坪分数(Css%) 1 50 5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二节 静脉滴注 一、血药浓度 4. 达稳态所需时间 达坪分数: 半衰期个数(n) 达坪分数(Css%) 1 50 5 96.88 2 75 6 98.44 3 87.5 6.64 99 3.32 90 7 99.22 4 93.75 8 99.61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4. 达稳态所需时间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二节 静脉滴注 一、血药浓度 4. 达稳态所需时间 例4:某一单室模型药物,生物半衰期为5h, 静脉滴注达稳态血药浓度的95%, 需要多少时间?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1.稳态后停滴 拉普拉斯变换 逆拉普拉斯变换 两边取对数 第二节 静脉滴注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二节 静脉滴注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1.稳态后停滴 拉普拉斯变换 逆拉普拉斯变换 两边取对数 t`为滴注结束后的时间;C为达稳态停止滴注给药时间t`时的血药浓度;k0/kV 即Css (相当于C0)。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二节 静脉滴注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1.稳态后停滴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二节 静脉滴注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2. 稳态前停滴 两边取对数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2. 稳态前停滴 第二节 静脉滴注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二节 静脉滴注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2. 稳态前停滴 例7:某药物生物半衰期为3.0h, 表观分布容积为10L, 今以每小时30mg速度给某患者静脉滴注,8h即停止滴注,问停药后2h体内血药浓度是多少? 停止时的血药浓度为: = 10.94 (mg/L) = 10.94 (mg/ml) 故,停滴后2h的血药浓度为: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t1/2 > 0.5h 95% Css (2.16h) C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二节 静脉滴注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3.负荷剂量(loading dose) t1/2 > 0.5h 95% Css (2.16h) C 例题:某单室模型药物静脉恒速输注给药,体内血药浓度达稳态浓度的90%需要几个t1/2? C= K0(1-e-kt)/KV=90%K0/KV 解得:t=-(ln0.1)/K=(ln10)t1/2/0.693=3.32t1/2 负荷剂量:静脉滴注时,静注某一剂量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或接近Css的95%或99%, 继之以静脉滴注来维持浓度。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3.负荷剂量(loading dose) 静注负荷剂量后体内药量的经时变化: 第二节 静脉滴注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二节 静脉滴注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3.负荷剂量(loading dose) 静注负荷剂量后体内药量的经时变化: 静脉滴注负荷剂量并同时静脉滴注,从0时间至停止滴注的时间内体内药量恒定不变。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3.负荷剂量(loading dose) 第二节 静脉滴注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二节 静脉滴注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3.负荷剂量(loading dose) 例8:给某患者静脉注射某药20mg,同时以20mg/h速度滴注该药,问经过4h体内血药浓度?已知: t1/2=40h, V=50L 已知:X0=20mg, k0=20mg/h, t1/2=40h, t=4h, V=50L 静脉注射该药4h剩余浓度为: 静脉滴注经4h血药浓度为: 经4h体内血药浓度: C = C1+C2= 0.373+1.546 = 1.919 (mg/ml)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3.负荷剂量(loading dose) 第二节 静脉滴注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二节 静脉滴注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3.负荷剂量(loading dose) 例9:安定治疗癫痫发作所需血药浓度为0.5~2.5mg/ml,已知 t1/2= 55h, V=60L. 给某患者静脉注射10mg,半小时后以10mg/h速度滴注,试问经2.5h是否会达到治疗所需浓度? 静注30分钟后的血药浓度: 静滴2.5小时的血药浓度: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习题1: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二节 静脉滴注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习题1: 肝素t1/2=0.83h,Css=0.3 μg/ml,V=4.5L,问恒速输注K0取值多少? 习题2: 某病对A药的表现分布容积为20L,t1/2=10h,该病人给予快速静注剂量250mg。a.试 算初浓度C0 ;b.欲维持血药浓度为8 μg/ml ,恒速滴注速率为多少?c.试制订一种给药方案,快速静注后,欲维持血药浓度在8 μg/ml。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习题3: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二节 静脉滴注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习题3: 某患者体重50 kg,以每分钟20 mg的速度静脉滴注普鲁卡因,问稳态血药浓度是多少?滴注经历10小时的血药浓度是多少?(已知该药属于单室模型,t1/2=3.5 h,V=2 L/kg) 习题4: 某一单室模型药物,生物半衰期为3.0 h,表观分布容积为10 L,今以每小时30 mg速度给某患者静脉滴注,8 h即停止滴注,问停药后2 h体内血药浓度是多少?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习题 5: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二节 静脉滴注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习题 5: 某药有效血药浓度为5 mg/L,表观分布容积为20 L,生物半衰期为2.0小时,如想给药后体内立即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维持该水平,求应静注的剂量和静脉滴注的速度是多少?(已知该药符合单室模型) 习题 6: 某药的有效治疗浓度为2~6 mg/L,已知V= 2 L/Kg,t1/2=3.5 h,对一位体重为50 Kg的病人,以每分钟20mg速度滴注,问滴注时间不能超过多久?停注后能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维持多久?

第八章 单室模型 X0 Xa X F ka k 一、血药浓度 1.模型的建立 X0:给药剂量; F:吸收率; Xa:吸收部位的药量;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1.模型的建立 X0 Xa X F ka k X0:给药剂量; F:吸收率; Xa:吸收部位的药量; Ka:一级吸收速度常数; X:体内药量; K: 一级消除速度常数。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2. 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吸收部位药物浓度的变化 体内药物的变化速度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2. 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吸收部位药物浓度的变化 体内药物的变化速度 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体内药量X与时间t的关系式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2. 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F: 吸收分数 两边除V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2. 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F: 吸收分数 两边除V 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药物浓度C与时间t的关系式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3.达峰时、峰浓度与曲线下面积 达峰时(tmax)和峰浓度(Cmax)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吸收相 分布相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3.达峰时、峰浓度与曲线下面积 达峰时(tmax)和峰浓度(Cmax) 吸收相 分布相 吸收相:Ka > K 分布相:Ka < K Cmax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3.达峰时、峰浓度与曲线下面积 达峰时(tmax)和峰浓度(Cmax)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对时间取微分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3.达峰时、峰浓度与曲线下面积 达峰时(tmax)和峰浓度(Cmax) 对时间取微分 tmax Cmax, dC/dt=0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3.达峰时、峰浓度与曲线下面积 达峰时(tmax)和峰浓度(Cmax) 简化 取对数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3.达峰时、峰浓度与曲线下面积 达峰时(tmax)和峰浓度(Cmax) t  tmax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3.达峰时、峰浓度与曲线下面积 达峰时(tmax)和峰浓度(Cmax)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3.达峰时、峰浓度与曲线下面积 (2)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3.达峰时、峰浓度与曲线下面积 (2)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AUC的计算:实验数据梯形法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3.达峰时、峰浓度与曲线下面积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3.达峰时、峰浓度与曲线下面积 例11:已知大鼠口服蒿本酯的 ka=1.905h-1,k=0.182h-1, V=4.25L, F=0.80, 如口服剂量为150mg, 试计算 tmax、Cmax及 AUC。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4. 残数法求k和ka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4. 残数法求k和ka 药物动力学中把一条曲线分解成若干指数成分的一种常用法。血药浓度曲线由多项指数式表示时, 均可用残数法逐个求出各指数项的参数。 假设:Ka>K t充分大 两端取对数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4. 残数法求k和ka 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参数浓度曲线图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4. 残数法求k和ka 移项 取对数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4. 残数法求k和ka 残数浓度 求ka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4. 残数法求k和ka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4. 残数法求k和ka 例:口服某药100mg的溶液剂后,测得一系列血药浓度值如下。假定该药V=30L, 试求该药的k, ka, t1/2,t1/2(a)及F值。 t (h) 0.2 0.4 0.6 0.8 1.0 1.5 2.5 4.0 5.0 C (mg/ml) 1.65 2.33 2.55 2.51 2.40 2.00 1.27 0.66 0.39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4. 残数法求k和ka 时间 (h) 血药浓度 (mg/ml) 末端直线外推线 浓度(mg/ml)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4. 残数法求k和ka 时间 (h) 血药浓度 (mg/ml) 末端直线外推线 浓度(mg/ml) 残数浓度 (mg/ml) 0.2 1.65 3.36 1.95 0.4 2.33 3.30 0.97 0.6 2.55 3.00 0.45 0.8 2.51 2.74 0.23 1.0 2.40 2.50 0.10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4. 残数法求k和ka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lgC lgCr t lgC=-0.2t+0.606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4. 残数法求k和ka lgC lgCr t lgC=-0.2t+0.606 lgCr=-1.505t+0.59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4. 残数法求k和ka (BA=1)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4. 残数法求k和ka 残数法计算药动学参数的方法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作lgC –t 图;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4. 残数法求k和ka 残数法计算药动学参数的方法 作lgC –t 图; 用消除相(曲线尾段)几个点作直线求k; 将直线外推得外推线,求吸收相各时间C1, C2, C3…在外线相应处的外推浓度C1外,C2外,C3外…; 残数浓度(Cr) = Ct外推浓度-C实测浓度; 作lgCr - t 图得残数线,从残数线的斜率求出ka。 前提: ka  k,符合大部分药物。(缓释制剂除外) 吸收相多取点(n  3)。(否则误差大)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6. 滞后时间 (lag time, t0, Tlag) 系指给药开始至血液中开始出现药物的时间。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6. 滞后时间 (lag time, t0, Tlag) 系指给药开始至血液中开始出现药物的时间。 吸收时间 = 取样时间 - 滞后时间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6. 滞后时间 (lag time, t0, Tlag)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6. 滞后时间 (lag time, t0, Tlag) 时滞求法:图解法 ,可从末端直线外推线与残数线的交点求得。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某药口服,Xo=1000mg (F=0.698)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习题1: 某药口服,Xo=1000mg (F=0.698) 时间(h):0.25 0.5 1.0 2.0 3.0 5.0 8.0 12.0 C(ug/ml ): 12.5 23.8 37.0 50.0 61.0 50.0 37.8 26.0 图解法求K 、Ka 、Tmax 、Cmax、V、AUC、Cl。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解: t(h) 0.25 0.5 1.0 2.0 3.0 5.0 8.0 12.0 c实测 12.5 23.8 37.0 50.0 61.0 50.0 37.8 26.0 c外推线 80 78 74 67 c残数 67.5 54.2 37 17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血药浓度 ① 末端4点作直线(回归) 斜率= - 0.0416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① 末端4点作直线(回归) 斜率= - 0.0416 K= -2.303×(-0.0416)=0.0957(h-1) ② 求残数,作直线回归

第八章 单室模型 截矩 = KaFXo/V(Ka – K) 一、血药浓度 ③ 从图中求出截矩 V = KaFXo /截矩(Ka – K)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③ 从图中求出截矩 截矩 = KaFXo/V(Ka – K) V = KaFXo /截矩(Ka – K) ④ 求Tmax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⑤ 求 Cmax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⑥ AUC ⑦ 总清除率CLS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习题2. 已知大鼠口服蒿苯酯的Ka=1.905 h-1,K=0.182 h-1,V=4.25 L,F=0.80,如口服剂量为150 mg,试计算tmax,Cmax及AUC。 习题3. 已知某药口服后体内药时过程符合单室模型,口服后有80%可被吸收进入体循环,Ka=1 h-1,K=0.1 h-1,V=10 L,某患者今服用该药250mg,求服药后5小时的血药浓度。 习题4. 某药口服后有80%可被吸收进入体循环,其一级吸收速度常数为0.15,表观一级消除速度常数为0.01 h-1,表观分布容积为50 L,今口服给药100mg,求药物的达峰时间、峰浓度和药-时曲线下面积。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二、尿药排泄数据 (一)速度法 X Xa Xu Y Ke Kne Ka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二、尿药排泄数据 (一)速度法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二、尿药排泄数据 (一)速度法 当 t很大时e-Kat中 0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二、尿药排泄数据 (二)亏量法 当t ∞时,e-Kt 0, e-Kat 0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二、尿药排泄数据 (二)亏量法 一般Ka>K, 当t充分大时,e –Kat 0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尿药排泄数据 口服2g药物,尿中药量(mg)如图: 时间(h) 1 3 5 7 10 24 36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二、尿药排泄数据 习题1: 口服2g药物,尿中药量(mg)如图: 时间(h) 1 3 5 7 10 24 36 尿中药量 25.22 66.09 49.39 32.06 36.80 36.34 0 求K,t1/2。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二、尿药排泄数据 习题1: 解: 集尿间隔时间 1 2 3 14 12 中点时间 0.5 4 6 8.5 17 30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二、尿药排泄数据 习题1: 解: 集尿间隔时间 1 2 3 14 12 中点时间 0.5 4 6 8.5 17 30 末端四点作图(线性回归) 亦可由末端两点求斜率(-0.03)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二、尿药排泄数据 习题2: 口服药物已知F=1,X0=500,Xu∞=50mg, 求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