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组学(metabolomics) 中英联合实验室.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假劣药 ←致残←致残 致死→致死→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主讲:李 莉 教研室:药物分析 QQ : Tle : 药物分析药物分析.
Advertisements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法規暨訴願審議委員會 102 年度原住民身分法實例演練講習: 原住民身分認定及救濟程序.
第二节 食品的香味 Flavor of foods 教学目的:掌握植物性食物的香气 及动物性 食物的香气。 教学重点:食品香气成分的复杂性,食品香 气成分的分析、代表性食物的主要香气成分。 教学难点:代表性食物的主要香气成分、香 气阈值 。
植物營養素植物營養素 紐崔萊 植物營養素的專家. 新版 (2000 大卡 ) 蔬菜 4 份 水果 3 份 共 7 份 舊版 (2000 卡 ) 蔬菜 3 份 水果 2 份 共 5 份 增加植物攝取量.
本校自民國 78 年於顏前校長世錫任內創設本系 設立鑑識科學學系大學部,專責鑑識人才之培養, 為目前國內唯一專門培育鑑識科學人才、研究鑑識 科學學術之大學學系,設系剛滿 20 年。自 85 年於姚 前校長高橋任內,設立鑑識科學研究所招收碩士生 ,民國 88 年於謝前校長瑞智任內先後獲內政部、教.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 什么叫做遗传? 2. 什么叫做性状? 3. 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
主题二 生命的基础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化学组成 功能 成分 结构 基质 细胞器 结构 功能.
E-living Pharmaceutical Beijing & ShenYang & Shanghai E-living Pharmaceutical Introduction.
第二十二章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选修3 现代生物技术专题第三节 蛋白质工程.
第二章:生物科學與食品 第三節:基因改造食品.
化学原料药的管理与技术评价要求 霍秀敏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药品审评中心 2010年3月.
分析化学 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三章 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
強制認領私生子首例 第十組組員:4970T012 劉柏宇 4970T013 黃偵泰 4970T035 陳建儒 4970T100 蔡維哲
基本要求与注意事项 《仪器分析实验》 实验室主任:林竹光 联 系 电 话: (O)
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意义 一、什么是生药鉴定 生药鉴定是依据国家药典、有关资料规定或有关专著对生药作真实性、纯度及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第21课时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考 点 聚 焦 专 项 突 破 1.
第十章 胺类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 芳胺类药物的分析.
國民中學 自然與生活科技 第二冊 第3章 生殖 3-1 細胞分裂 3-2 無性生殖 3-3 有性生殖.
第二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
第二节 -内酰胺类 抗生素药物的分析 Analysis of -lactam antibiotics
產品簡介(一) LIMS 實驗室 資訊管理系統
学校核心发展力 上海市建平中学 程红兵.
分 子 生 物 学 任课教师:宋方洲 马永平 易发平 刘智敏 卜友泉 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必修二 生物 (人教版).
想一想 议一议 P74 我们常吃的蘑菇有根、茎、叶吗? 它们的生长是否需要光? 为什么说它们是真菌而不是植物呢?
三次科技革命 学习目标: 1.知道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标志、发源地、理论基础、主要成就、主要特点及影响。 2.培养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第一章 基因工程 第二节 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
王永慶遺產分配 第三組民法報告 4970T011 劉昭妤 4970T037 吳品怡 4970T090 袁如意
台南在地美食文化介紹 台南市鳳凰城文史協會 理事長 歐財榮.
人类科学史上 三大工程 曼哈顿计划(原子弹) 阿波罗计划(登月) 人类基因组计划 了解人类自身,操纵生命 其意义比以上两个计划更为深远.
一、作者概說:    王壽來,民國三十八年生,山西省 五臺縣人,中興大學 法律系畢業,美國 喬治城大學碩士、臺灣師範大學 美術研究所碩博士。長期從事文化與外交工作,現任文建會 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主任。   王壽來靈感多取自生活經驗,善用中外名言,描繪人生百態。著有《公務員快意人生》、《藝術‧收藏‧我》、《公務員DNA》、《和世界偉人面對面》等書。
肾上腺素类药物及其分析.
导入新课 波能绕过障碍物产生衍射。既然光也是一种波,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观察到光的衍射现象呢?.
高中生物学必修Ⅰ 分子与细胞 前 言.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mRNA 转录、翻译和DNA复制的区别 细胞核 细胞核 转录 翻译 DNA复制 场所 模板 原料 信息传递 时间 产物 生长发育过程中
新世纪的分析化学 ——对几个前沿领域的接触与展望.
(High Performance Preparative Chromatography)
关注生物技术的 伦理问题.
2015年高考历史质量分析报告 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 杨彩玲.
肝功能正常的小三阳注意事项.
突變 突變是指遺傳物質發生改變, 而影響到性狀的表現 例:白化症.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徐沟中学.
基因突变 授课人:羊金华
同学们好 欢迎选修统计原理.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二课时) 高二年级(理) 教师姓名:葛红.
第一章 遗传的物质基础 高等动物的有性生殖 卵子 精子 遗传物质 子代(合子).
真菌多糖的生理 活性、研究技术.
司法机关.
Validate antibacterial mode and find main bioactive compon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quilegia oxysepala 生物系 任理.
TLC薄膜層析法分析果汁成分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juice
社福場所的實地學習體驗 (與傷殘人士共融)
生物五界的分類方式.
色谱联用技术 1. 概述 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3.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4. 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
費洛蒙的抽取與分離 賀孝雍.
功能基因组学 中英联合实验室.
代谢组学研究技术及应用 生物系 赵闯营.
第十六章 集群分析.
第十一章 动物基因组学 (Animal Genomics).
大義國中TLC語文組學生 七言絕句 及古詩作品.
人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 一个受精卵.
第17章 集群分析 本章的學習主題  1. 集群分析的概念 2. 相似性及最近距離的衡量 3. 階層分析法 4. 非階層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预测(Cluster Analysis)
特定DNA 片段甲基化检测方法 周慧敏.
非同源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
中药检验技术 主讲.
证据运用 第八章 证据的运用 第一节 证据体系的结构及运用规则.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 中英联合实验室

测序技术的进步,大规模基因组测序成为可能genomics 表达序列标签EST、微阵列、基因表达连续分析 SAGE,转录组学transcriptomics 生物体系中所有蛋白及其功能的蛋白组学proteomics 研究代谢产物的变化和代谢途径的代谢组学metabolomics 中英联合实验室

中英联合实验室

代谢组学的发展 结构基因组学:研究生物系统的基因结构组成,即DNA的序列及其表达 。 蛋白组学:研究由生物系统表达的蛋白质及由外部刺激引起的差异 。 代谢组学:研究生物体系(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受外部刺激所产生的所有代谢产物的变化,是结构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的延伸 。 中英联合实验室

代谢组学的发展 基因组的变化不一定能够得到表达,从而并不一定对系统产生影响; 某些蛋白的浓度会由于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升高,但由于这个蛋白可能不具备活性,从而也不对系统产生影响; 由于基因或蛋白的功能补偿作用,某个基因或蛋白的缺失会由于其他基因或蛋白的存在而得到补偿,最后反应的净结果为零; 小分子的产生和代谢才是这一系列事件的最终结果,它能够更准确的反映生物体系的状态。 中英联合实验室

代谢组学的发展历史 最早起源于代谢轮廓分析(Metabolic profiling)。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Baylor药学院就已经提出并发表了代谢轮廓分析的理论。 1975年,Thompson 和Markey利用气相色谱和质谱在代谢轮廓分析的定量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这种方法得到了广泛认同;;八十年代早期应用HPLC和NMR来对代谢物进行分析。 1986年,Joumal of Chromatography A出版了一期关于代谢轮廓分析的专辑。 随着基因组学的提出和迅速发展,Oliver于1997年提出了代谢组学(metabolomics)的概念,之后很多植物化学家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1999年Jeremy K. Nicholson等人提出metabonomics的概念。 中英联合实验室

Metabolomics:通过考察生物体系受刺激后代谢产物的变化,或研究随时间变化,生物体系的代谢途径的一种技术。模式生物和植物 Metabonomics:生物体对病理生理刺激或基因修饰产生的代谢物质的质和量的动态变化的研究。评价、监测这种变化的过程。 代谢组:一个细胞、组织或器官中,所有代谢组分的集合,尤其指小分子物质 代谢组学:在新陈代谢的动态进程中,系统研究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揭示机体生命活动代谢本质的科学。 中英联合实验室

代谢产物的分析层次 Oliver Fiehn 将对生物体系的代谢产物分析分为4个层次: 1)代谢物靶标分析(Metabolite target analysis):某个或某几个特定组分的分析; 2)代谢轮廓分析(Metabolic profiling):少数预设的一些代谢产物的定量分析,如某一类结构、性质相关的化合物或某一代谢途径的所有中间产物或多条代谢途径的标志性组分; 3)代谢组学(Metabolomics):限定条件下的特定生物样品中所有代谢组分的定性和定量; 4)代谢物指纹分析(Metabolic fingerprinting):不分离鉴定具体单一组分,而是对样品进行快速分类(如表型的快速鉴定); 中英联合实验室

代谢组学的内容和特点 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的局限性: 转录组学或蛋白组学上的变化不总能反映基因变更时在生化层面的表现型的改变。 现代技术对于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中mRNA以及蛋白质的识别是通过已知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的来实现的,因此识别和对比过程是间接的。 如果在缺乏某mRNA或蛋白质的数据信息时,以上的两种组学就只能为人们提供少量的信息。 中英联合实验室

代谢组学的内容和特点 代谢组学的优点: 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有效的微小变化会在代谢物上得到放大,从而使检测更容易; 2)代谢组学的技术不需建立全基因组测序及大量表达序列标签(EST)的数据库; 3)代谢物的种类要远小于基因和蛋白的数目,每个生物体中代谢产物大约在103数量级,细菌基因组中几千个基因; 4)因为代谢产物在各个生物体系中都是类似的,所以代谢组学研究中采用的技术更通用; 中英联合实验室

代谢组学的内容和特点 代谢组学的研究技术 核心技术是利用化学方法对不同状态下基因表达的不同代谢产物进行比较 代谢物群矩阵clique-metabolite matrices 单一代谢物首先被鉴定出来,然后在不同的代谢物组中寻找相关性; 这些既独立又相关的代谢物被用来鉴定代谢途径,寻找在已经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植物的代谢网络,而这些网络途径则用来测定和研究更加广泛的生物学反应和基因功能。 中英联合实验室

代谢组学的内容和特点 局限性: 技术难题:代谢组学中的主要技术难点在于分析物浓度的动态范围 ? 不能将生物体所有的代谢产物全面涵盖,活的生物体的内在生物学变化,大多实验仪器存在动力学局限性,导致代谢物的化学复杂性 技术难题:代谢组学中的主要技术难点在于分析物浓度的动态范围 ? 中英联合实验室

代谢组学的研究策略 A.代谢物靶标分析(Metabolite target analysis) 直接研究基因变化的初级影响,可对专有的底物或相应编码蛋白进行分析。 这个程序可以详细而精确的完成某个或某几个特定组分的分析。容易被其他相似的混合物所干扰。 为使分析准确,应用大量制备方法来清除样品中的杂质,并用灵敏度高的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 中英联合实验室

代谢组学的研究策略 代谢轮廓分析(Metabolic profiling): 代谢轮廓分析是少数预设的一些代谢产物的识别和定量分析,如某一类结构、性质相关的化合物(氨基酸、有机酸、顺二醇类)或某一代谢途径的所有中间产物或多条代谢途径的标志性组分。有时在代谢物分析中,不必分析生物样本中的所有化合物,只要分析所研究的特定生化代谢途径即可。因此,在样品制备过程中某一代谢途径的中间化合物时需要特别留意 中英联合实验室

代谢组学的研究策略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 代谢组学分析揭示了研究的生物学系统中对限定条件下的特定生物样品中所有代谢组分的全面的定性和定量变化。外界环境的变化总是诱导植物体产生交互式影响,有时这些影响会导致一些与之不相关的代谢途径发生改变。为了弄清所有的这些影响,代谢组学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分析过程中,精密的分析方法用来对一个样品种所有的化合物进行分析而不需要对样品进行纯化。 中英联合实验室

代谢组学的研究策略 代谢物指纹分析(Metabolic fingerprinting): 物图谱有其特质性,类似样品的“指纹”一样;对这种特质性进行区分、鉴定,被称为“代谢指纹分析”,帮助找出机体代谢的共性与个性。代谢物指纹分析的目的在于根据其来源和生物学相关性对样品进行快速分类。在工业和临床应用上,它有时不能在一个样品中测定所有代谢物,也不能分离鉴定具体单一组分,但是对于样品的快速分类是很合适的(如表型的快速鉴定)。 中英联合实验室

代谢组学的技术平台 红外线光谱技术(IR), 核磁共振技术(NMR), 稀薄气液色谱技术(TLC),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 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HPCE), 毛细管电泳与紫外线吸光率检测连用技术(CE/UV), 毛细管电泳与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连用技术(CE/LIF), 毛细管电泳与质谱连用技术(CE/MS), 气相色谱与质谱共用技术(GC/MS), 液相色谱与质谱共用技术(LC/MS), 液相色谱与质谱先后使用技术(LC/MS/MS), 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功用(LC/NMR/MS) 中英联合实验室

代谢组学的技术平台 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数学分析平台 在代谢组学的研究中,大多数情况是要从检测到的代谢产物信息中进行两类(如基因突变前后的响应)或多类(如杂交后各不同表型间代谢产物)的判别分类。因此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应用的技术也就集中在模式识别技术上。其中主要方法包括无监督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簇类分析和K法簇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HCA and K-means clustering)。 中英联合实验室

代谢组学在植物系统的应用 代谢组学的很多研究集中在植物的细胞代谢组学这个相对独立的分支 。在一些实例中,基因改造的突变导致了可测量的表现型的变化,利用代谢组学的方法可以描述生物化学引起的可观察的表现型结果。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领域来获得生物学信息: 1)物种和基因型的指纹识别(从分类学和生物化学方面分类) 2)检测特殊代谢物种类的行为(通过植物对外界的物理化学刺激的反应) 3)研究植物建立共生关系或果实成熟的发展过程 4)比较基因突变或转基因的植物与它们相对应的野生型的代谢物的异同。 因此应用代谢轮廓分析我们可以将所有“组学”技术相结合,来相成一个从基因组学到代谢组学再到植物表现型的包含全部方面信息的完整描述。 中英联合实验室

代谢组学在植物系统的应用 利用基于GC/MS的代谢轮廓分析研究了转基因土豆块茎中转化酵素的过量表达。分析数据证明由于糖酵解的作用,碳链被分割,导致了淀粉积聚物的减少。在后续的研究中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可以将转基因土豆转化酵素的过量表达与葡萄糖激酶和蔗糖磷酸化酶联系起来, 这是第一个报道代谢轮廓分析与统计学相结合分析植物表现型变化的例子。 中英联合实验室

代谢组学的前景 目前,代谢组学正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代谢组学必将在揭示基因功能的功能基因组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人们更好更深的了解生物体中各种复杂的相互作用及生物系统对环境和基因变化的响应,同时也提供了一个了解基因表型的独特途径。此外,代谢组学技术还用于植物表型的快速鉴定,以及知道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新兴代谢产物。 中英联合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