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發展(moral development)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03 學年度社工系生涯規劃課程 國考秘笈分享及學職涯多元開展 講座活動記錄. 活動日期: 102 年 11 月 25 日 活動地點:慈濟大學 2C108 主辦單位:慈濟大學 講師 : 刑志彬 花蓮縣社會處社工師 參與人數: 53 人.
Advertisements

第八章 土地行政管理.
第五章 中山先生思想與台灣經驗 第一節 孫中山先生與台灣的關係
个人简介 姓名:杜清玲 手机:
創意幼兒品德故事繪本與教學研究 研究目的 倡導道德兩難故事討論教學法 提升兒童的道德發展與觀點取替能力 增進兒童解決社會人際衝突問題的能力
「互联网金融2.0时代」与房地产的融合 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广州e贷总裁 方颂.
企业会计学(三) 人大版本 吕 昌.
*客體關係理論* (Object Relations Theory)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李小寒 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道德、性格、價值觀.
第九講 一生的發展 (life-span development)
本投影片僅供教學使用 請勿做商業或其他用途用
西方哲學人文經典選讀 課程網頁:
據點考核與評鑑 報告人:臺南市政府 照顧服務管理中心.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台灣小學中年級綜合活動領域教科書融入品德教育之內容分析
第三章 视域论.
特殊族群運動健康訓練(I).
依据教材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 《西方行政学说史》, 竺乾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日期: 100年7月12日 指導老師:詹惠雪教授 導讀組員: 口頭發表、 彙整--羅君玲、黃婉琪 資料整理、彙整--黃淑利、林盈昀
第二章 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 齐 欣 文 法 学 院.
生涯規劃 第七組 鄭惇伊 汪靜姿 莊雅婷 黃馨玫.
正 信 讀 書 會 主 持 群 : 姚 永 錩 、 鄭 健 、 陳 淑 珍 佛法的生活應用 2008/07/23.
非法集资典型案例评析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蔡道通 2016年1月.
社區醫學相關選修~ 社區醫療實務 課程介紹.
清雲科技大學組織行為期末報告 人力資源甄選方法【面談】
专题(二) 交往沟通 掌握技能 命 题 解 读 背 景 材 料 新 题 演 练 考 点 链 接 1.
現代社會中的品德教育.
松竹梅岁寒三友 步入建交 桃李杏村暖一家 迈进职教 活出精彩.
关于在宝钢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 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的 实施方案
《民法学》第七讲 债权法(下):合同法 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 李雅云教授.
第八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 严守法律 温州四中 蒋莉青.
医学伦理学 欢 迎 各 位 同 学!.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陈海华.
高级财务会计.
默写基础知识: 1、家庭是由 关系、 关系或 关系而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里有 ,家中有 。
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社會化.
台首大幼教系104(上)教學大綱 學科名稱:教育心理學 授課教師:曾火城.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課程大綱 企業倫理 管理哲學與殯葬 殯葬業的職業道德 倫理與法律 講師 王福星
中三生物報告:基因工程.
公務人員退休法、撫卹法 法制與實務講習 銓敘部退撫司 中華民國99年8月.
成人發展與適應-參訪門諾醫院長期照護部:居家照服工作、日間照顧中心、 護理之家
《傅雷家书》 学 科:语文 年 级:九年级 授课教师:王宁宁.
皮亞傑認知心理學 數位課程規劃與設計 指導老師:支紹慈 老師 班級:資訊傳播系 三A 學生:4970C001 陳亞琳
第一節 行政裁量與不確定法律概念 第二節 行政裁量
第 教案 35 小组工作实训课程 (17).
本课设置5个环节 一、限时秒杀--5分钟 二、摩拳擦掌--9分钟 三、刀锋相见--20分钟 四、现炒现卖--5分钟 五、相约课后--1分钟.
从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演进 看联合国的产生与发展
重庆地区从业人员跨文化交际 能力研究 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 黄赟琳 孙蒙.
一、《家》中的人物分析—觉新 高觉新是觉民弟兄所称为“大哥”的人。他和觉民、觉慧虽然是同一个母亲所生,而且生活在同一个家庭里,可是他们的处境并不相同。觉新在这一房里是长子,在这个大家庭里又是长房的长孙。就因为这个缘故,在他出世的时候,他的命运便决定了。
道德推理 課程網頁: 第二週:論「道德」 談道德就是說教?
自閉症嚴重行為與情緒問題 的評量與處理工作坊 賴銘次 臨床心理博士 美國俄亥俄州臨床心理執照醫師 November Part 2
社會發展與教育 社會發展是指個體從小到大,在社會化的歷程中,人格發展的過程。也就是個體從一個自然人,經由與社會環境中人、事、物之間的互動,學習合乎社會規範的態度、觀念與行為,而成為一個社會人的發展歷程。 教育在社會發展上的意義:配合兒童社會發展的心理原則,實施社會規範教學,培養兒童推己及人的德育、群育基本精神。
第 2 課 道德與個人發展.
Kohlberg’s Stages of Moral Development 道德發展的階段論
嬰幼兒認知發展與保育.
Chapter 5 青少年的自我發展.
1、蔡淑桂(2001)、幼兒保育專業倫理、永大出版社 2、曾火成等12名合著(2009) 、幼兒教保專業倫理、華格納出版
兒童與青少年發展概述.
道德發展.
Chapter5 個人與員工資訊倫理.
追求教學卓越: 大學教授的教學專業發展 黃坤錦教授 中原大學人文與教育學院院長.
中学生常见的行为问题.
加減法文字題 國小低年級學生對加減法文字題的瞭解 小組成員 陳育娟 羅珠綾 侯宜孜
飛行器製作與飛行 講師:劉修建.
因果性:一个形而上学的预设 赵敦华 2008年5月.
應用倫理學 第3週 道德理論 結果主義與非結果主義的理論.
幼兒教保專業倫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道德發展(moral development) 第十二章 道德發展(moral development)

一、研究道德發展的面向 (一)情感(Affective aspect): Superego (二)行為(Behavioral aspect): modeling (三)認知(Cognitive aspect): moral reasoning

二、情感(Affective aspect): superego( pp.477) 心理分析理論(Psychoanalytic theory) 3-6歲 戀母情結(Oedipus complex) /戀父情結(Electra complex) 認同(identification) 內化(internalization) Moral development 5-6歲完成,於兒童中期superego加強

三、行為(Behavioral aspect): resist temptation (p.480) 社會學習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 (一) resist temptation研究設計 呈現一系列二個玩具,一個明顯的比另一個來的有吸引力 孩子被要求選擇一個來談談,並告知有些選擇不被允許 假如孩子選擇較有吸引力的,通常被指責 完成所有選擇後,研究者離開,並觀察孩子是否會玩或摸較有吸引力的玩具

(二) 行為學習的原則 (1) 增強與處罰 (2) 示範學習(modeling) 注意歷程 保留歷程 動作重作歷程 動機歷程(外在增強、替代性增強、自我增強)

四、認知(Cognitive aspect): moral reasoning (p.485-486) (一)Piaget’s 道德發展理論(pp.485- 486) 5-13歲彈珠遊戲和故事 他律道德或道德現實觀(heteronomous morality or moral realism)(5-10歲) 自律道德或合作道德(autonomous morality or morality of cooperation) (10歲—)

他律 自律 規則 來自權威 來自協議 不可改變 可改變 違規會有懲罰 違規不一定會有懲罰 結果/意圖 結果 意圖

(二)Kohlberg的道德發展理論 (pp. 485-486,489-491) 1. 道德兩難情境(Moral dilemmas)(p.488)

2. 時期 (pp.489-491) Level 1: 前成規期(Preconventional morality) Stage 1: 處罰與服從取向(Punishment-and-obedience orientation) Stage 2: 工具目的取向(The instrument purpose orientation)

Level 2: 成規時期 (Conventional morality) Stage 3: 乖男巧女取向(Good boy” or “good girl” orientation) Stage 4: 維持社會秩序(Social –order-maintaining morality)

Level 3: 後成規期(Postconventional morality) Stage 5: 社會契約取向(The social-contract orientation) Stage 6: 世界倫理、個人良心原則(The universal ethical principle orientation)

3.評論 (1) 理論是否有偏誤? 文化偏誤 性別偏誤 (2) 理論完整嗎?? (3) 低估兒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