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的功能 理論可幫助我們「瞭解」現象, 理論可用來「解釋」現象之間的關係。 (1) 預測性的瞭解、經驗主義的瞭解,它是站在客觀的立場加以觀察所獲得的瞭解 (客觀的、旁觀的瞭解) (2) 同理心 (empathic) 的瞭解、詮釋主義的瞭解,是主觀的、參與式的瞭解。 理論可用來「解釋」現象之間的關係。 理論可用來預測行為:「先前發生的事情」(antecedent) 與「結果」(consequences) 兩者之間的關係是透過理論來描述。
研究與理論的關係
理論的建構 理 論 建構功 能性理論 建構演 繹性理論 歸納性邏輯 演繹性邏輯 實證性基礎 理論基礎 實證性歸納 假 設 建構以模式 理 論 建構功 能性理論 建構演 繹性理論 歸納性邏輯 演繹性邏輯 實證性基礎 理論基礎 實證性歸納 假 設 建構以模式 為基礎的理論 建構歸 納性理論 觀 察 理論的建構方式
科學研究的程序 (科學之輪)
理論與研究的先後關係 (一)理論先於研究 (二)研究先於理論 此屬於驗證性研究、研究過程採演繹法。 Karl Cooper (1968) 認為科學的知識開始於想法∕創意,然後再經過研究予以拒絕承認 (而不能支持),想法是內心的意象 (picture),然後拿經驗的事實來驗證此意象。 (二)研究先於理論 此屬於探索性研究、研究過程採歸納法。Robert Merton(1968) 認為研究的角色不只是為了被動的驗證理論,反之,研究可以扮演積極的角色來建構理論。 在實務上,上述2種主張應可折衷使用,研究可先有初步的理論,亦可理論指導著研究的進行。易言之,我們可採用驗證性研究,亦可採用探索性研究,或者兩者混合一起採用。
三種研究設計之比較 研究設計 研究目的 研究特色 研究問題實例 探索性研究 探討問題或變數 之細節或考慮之 相關變數。 1.缺乏先前知識可以引用。 2.研究缺乏結構性。 3.定性方式之觀察研究。 4.研究方法與過程有彈性。 5.屬歸納性研究。 1.企業的體驗價值創造力是什麼? 2.競合學習中發生了哪些知識活動。 描述性研究 探討變數與變數 之相互關係。 1.通常以調查之方法進行。 2.詳細探討既存資料與現象,並探討變 數間之相互關係。 3.屬粗放性研究。 4.資料之數量較多。 5.尋找趨勢。 1.那種身份及生活型態的 人購買本公司之產品。 2.知識策略與競爭優勢之關係。 因果性研究 間之因果關係。 1.通常以實驗設計之方法進行。 2.實驗之過程追求嚴謹。 3.尋找導致某事件之充分與必要條件。 4.重視實驗組與控制組之比對。 5.強調變數與變數間之交互作用。 6.探究共變律、時間律及排他律之符合程度。 1.不同教育訓練方式與服務品質有何關係? 2.增加員工福利會提高獲 利能力嗎?
量化研究 vs. 質性研究
量化研究 vs. 質性研究
量化研究 vs. 質性研究
量化研究的主要模式 傳統的研究設計模式 (如量的研究) 通常採取的是一種線性結構 按照一定的前後步驟逐步 地進行研究。 10
主要的量化研究設計
證明因果關係的三個條件 變數X與變數Y具有共變性 (covariation):即兩個以上變數之間的現象一起發生。常用的統計有:相關分析 (Pearson 值或典型相關)、關聯性 (值)、迴歸分析、時間序列分析 (例如,ARIMA)。 具有時序性 (time order):即變數X要發生在變數Y之前。 要能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變數 (外生變數):驗證所觀察到的共變性是「非虛假」),換句話說,這兩個變數之間的關係,並非由第三個以外的變數所引起的。
質化研究背後的哲學思維與研究理論策略 知識哲學觀 研究典範 研究方法 研究觀點 研究策略 本體論:什麼是知識 認識論:如何去發掘知識 價值論:知識的主觀與客觀價值 知識哲學觀 形成 研究典範 實證主義 建構主義 批判主義 形成 研究方法 質化 量化 選擇 人類學民俗誌研究學派 心理學現象學研究學派 社會心理學符號互動研究學派 文學詮釋研究學派 政治學、組織行為 研究觀點 選擇 研究策略
質性研究的根基 質性研究 經濟學 Economics 心理學 Psychology 社會學 Sociology 符號語言學 Research methods 質性研究的根基 心理學 Psychology 人類學 Anthropology 傳播學 Communication 社會學 Sociology 符號語言學 Semiotics 經濟學 Economics 質性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ologies have roots in a variety of disciplines. These are named in the slide. Some believe that qualitative data are too subjective and susceptible to human error and bias in data colle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The fact that results cannot be generalized from a qualitative study to a larger population is considered a fundamental weakness. Despite these limitations, managers are returning to these techniques as quantitative techniques fall short of providing the insights needed to make those ever-more-expensive decisions. Managers must deal with the issue of trustworthiness of qualitative data using the following techniques: Using literature searches to build probing questions, Justifying the method chosen, Using a field setting, Choosing sample participants for relevance rather than representation of target population, Using questions that will find the exception to the rule, Carefully structuring the data analysis, Comparing data across multiple sources and contexts, And conducting peer-researcher debriefing on results for added clarity, insights, and reduced bias. www.themegallery.com 14
質性研究方法論的類型 研究目的 主要方法論 主要研究(資料蒐集)方法 一、 文化描述 (description) 俗民誌(Ethnography) 參與觀察、訪談、文件分析 二、現象理解 (understanding) 現象學(Phenomenology) 深度訪談、生命故事訪談 觀察、文本分析 三、意義詮釋 (interpretation) 符號互動論(Interactionism) 詮釋學(Hermeneutics) 非參與觀察、文本分析、訪談 四、理論建立 (theory building) 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 觀察、訪談、文件、問卷調查、其他資料蒐集方法 五、批判行動 (action) 批判理論(critical theory) 女性主義(feminism) 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 文本分析、生活史訪談、觀察多元方法(質性和量化) 六、建構改變 (change) 建構論(constructivism) 社會建構論(social constructionism) 敘事論(narratology) 敘事訪談、建構方格、觀察 多元方法(質性和量化)
建構主義的研究模式 但研究有告一段 落(飽和)的時 候。 質性研究的循環過程表現為一個建構主義的探究 循環。在這個循環中所有組成部分都在流動之中,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 但研究有告一段 落(飽和)的時 候。
批判理論的研究模式 整個研究過程是一個由經驗到發明、 發現、解釋和 理解的循環。
理論觸覺 理論觸覺指的是研究者的一種個人特質,一種能察覺資料內涵意精妙之處的能力。針對某一特定現象,由於先前的閱讀和經驗不一,會對相同的研究情境會有不同的理論觸覺。雖然如此,研究過程亦能培養出理論觸覺。理論觸覺就是指研究者有能力去賦予資料意義,能了解,能區分相關和無相關事物,並且有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