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周作霞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血液系统常见症状和体征的 护理.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病毒、放射、遗传 白血病 再障 贫血贫血 感染 出血 缺铁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贫血 溶血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I T P 药物和化学物质 物理和生物因素 感染因素、免疫因素、 脾脏因素 骨髓.
Advertisements

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说出妊娠、分娩、产褥对心脏病的影响。 2. 简要说出心脏病心功能分级和早期心力衰竭的诊断。 3. 简要说出心脏病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法。 4. 详述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的重点评估内容、常见的护理问题、护理 措施。 二、技能目标 5. 能对模拟病人实施评估、提出具体的护理问题及实施护理。
玉田三中 化学组. 生活中的这些物质 …… 酸的 食醋、酸奶和某些水果都是 酸的,你是如何知道的?
贫血病人的护理 第六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复习回顾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第六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运动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和循环系统 运动生理学 人体在安静状态下,大部分 的血液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动, 这部分血量称为循环血量。 还有一部分血量潴留在肝、 肺、腹腔静脉以及皮下静脉丛 等处,流动缓慢,血浆较少, 红细胞较多,这部分血量称为 贮存血量。由于这些器官起到 贮存血液的作用,故称为贮血 库。
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第七章 溶液. 剛加入時振蕩靜置 粉筆粉 + 水 粉筆粉沉降到試 管底部,混合物 分為上下兩層。 振蕩後,液 體出現渾濁。 靜置後混 合物再次 分為上下 兩層。 植物油 + 水 植物油出現在水 層之上,混合物 分上下兩層。 振蕩後,液 體出現渾濁。 靜置後混 合物再次 分為上下 兩層。 實驗一 第一節.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Respiratory Regulation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 一 ) 呼吸中枢 1.基本节律中枢 -延髓 2.呼吸调整中枢 -脑桥上部 3.呼吸随意控制 -高位脑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Respiratory Regulation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生 理 学 PHYSIOLOGY 蔡文杰 肺容积 潮气量 (TV) 潮气量 (TV) ml ml 肺通气功能基本指标 肺通气功能基本指标 补吸气量 (IRV) 补吸气量 (IRV) ml ml 吸气储备能力.
探讨重度( >40mg/kg )百草枯中毒 患者的程序化、目标化治疗 武警浙江总队医院重症监护室 杨彦楠.
肠 梗 阻. 定 义 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 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 通过肠道,称肠梗阻 病因和分类 按基本病因分为三类 机械性肠梗阻 临床最常见 常有下列三种原因.
药物溶媒 生理盐水还是葡萄糖?.
合理选择饮食 平衡膳食禁止偏食和暴食。 2. 平衡膳食的一般搭配原则:①主食和副食搭配;②干食和稀食搭配; ③粗粮和细粮搭配 ④荤菜和蔬菜搭配;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思考 1、图1和图2中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生存环境有何异同?
焦點 1 動物的排泄作用.
第11章 健康教育与保健措施.
答: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病例讨论.
Structure -function relationship
安徽省级精品课程 汪思应主持 缺 氧 Hypoxia.
台中縣立大里高中 理化科實習教師 曹佑民 老師
缺氧 长春中医药大学 病理学教研室 于兰英.
第五章 呼 吸.
缺 氧 (Hypoxia).
内容纲要: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低张性缺氧 血液性缺氧 循环性缺氧 组织性缺氧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缺氧的防治原则
缺氧(hypoxia).
缺氧 HYPOXIA.
患者氧饱和度下降: 你如何处理? 综合ICU 陆真
第五章 缺 氧 Hypoxia.
第9章 缺 氧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主要特点 缺氧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缺氧的治疗原则.
流动的组织 血液 岳阳市第十中学 王瑕.
第四章 血 液.
第 九 章 缺 氧 主讲:杜标炎.
第十章 酶工程技术 第一节 酶的发酵生产 第二节 酶的分离纯化 第三节 酶分子的改造.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第五章 缺 氧.
全球暖化、水污染、空氣污染.
月经血量的临床计量方法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金哲
第二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Pulmonary Ventilation and Tissues Ventilation.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中枢兴奋药-酰胺类及其他类.
软骨和骨.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 克拉玛依市第九中学 李峰之
动脉血气分析 呼吸科 崔艳芝.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何侃教授.
呕 血 与 便 血 授课教师:朱佩琼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iabetic Ketoacidosis
必修三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三章 外科病人 的体液失调 Fluids and Electrolytes Disorder
产后护理 刘俊梅
洗手消毒液(优威) 1.杀菌力卓越,第一个获得中国卫生部“卫消字”批准文号的洗手液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莆田十三中 张碧霞 生物 必修2 人教版 下学期.
缺 氧 (hypoxia).
项目八 呼吸(2) 赵红岗教授
血气分析 重症医学科急救中心 单仁飞.
§3 缺 氧 尤家騄.
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 王绍斌.
第三节 Gas Transport in the blood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 一、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 肺泡 血液 组织
缺氧 (Hypoxia).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药物的跨膜转运.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 一. 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 肺泡 血液 组织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贾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临床案例 患女,25岁,用燃气热水器淋浴,同室人员下班后呼唤患者不醒,立即送入医院,查体: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脉快,张口呼吸,节律不齐,瞳孔对光反射迟钝,脑电图见弥漫性慢波,查血:HbCO35%。 1.诊断、诊断依据及发病机理? 2.O2是怎样在血液运输的,氧解离曲线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3.面对该中毒者,你应该采取哪些急救措施?

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 1、物理溶解: 气体直接溶解于血浆中 2、化学结合: 气体与某些物质进行化学结合 物理溶解 化学结合 特征: ①量小,起桥梁作用; ②溶解量与分压呈正比 2、化学结合: 气体与某些物质进行化学结合 特征: 量大,主要运输形式 动态平衡 物理溶解 化学结合

一、氧的运输 物理溶解 : 1.5% 化学结合 : 98.5% (主要运输形式) 结合形式: 氧合血红蛋白(HbO2) 动脉血O2分压力为13.3kP(100mmHg)时, 每100ml仅溶解0.3mlO2(0.3ml%) 化学结合 : 98.5% (主要运输形式) 结合形式: 氧合血红蛋白(HbO2)

(一)Hb的分子结构

(二) Hb与O2结合的特征 1、快速性与可逆性 + O2 PO2高 HbO2 PO2低 Hb 去氧Hb 氧合Hb

(二) Hb与O2结合的特征 2、是氧合而非氧化 Fe2+与O2结合后仍为二价铁 3、结合量:1分子Hb可以结合4分子的O2

几 个 概 念 Hb的氧容量(oxygen capacity): 又称为血氧容量 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 Hb的氧含量(oxygen content): 又称为血氧含量 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实际结合O2的量 Hb的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又称为血氧饱和度 Hb的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数

HbO2呈鲜红色, 去氧Hb呈紫蓝色 发绀(cyanosis):当表浅毛细血管床血液中去氧Hb达5g/100ml以上时, 皮肤、粘膜呈暗紫色 (一般是缺O2的标志,但也有例外)

临床所见的几种缺氧表现与鉴别 鉴别内容 去氧Hb含量 紫绀有无 缺O2否 (或因由) (或另色) (或因由) (或另色) 正常状态下 >5g/100ml动脉血 有 缺 寒冷 可因寒冷浅表血管血流↓ 有 不 异常状态下 红细胞增多症 >5g/100ml动脉血 有 不 严重贫血 <5g/100ml动脉血 不 缺 CO中毒 Hb+CO HbCO 樱桃红 缺 亚硝酸盐 Hb中Fe2+ Fe3+ 有 缺 或苯胺中毒 临床所见的几种缺氧表现与鉴别

4、Hb与O2的结合或解离曲线呈S形, 与Hb的变构效应有关。 氧合Hb 为疏松型(R型) 去氧Hb 为紧密型(T型) ∵当O2与Hb的Fe2+结合后 ↓ Hb4个亚基间的盐键逐步断裂 Hb分子由T型→R型 (即对O2的亲和力逐步↑) R型的亲O2力为T型的500倍 当Hb某亚基与O2结合或解离后→Hb变构→其他亚基的亲O2力↑or↓→Hb 4个亚基的协同效应便呈现S形的氧离曲线特征。

(三)氧解离曲线(oxygen dissociation curve) 或称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 表示血液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呈S形,可反映Hb与O2的解离或结合关系

氧解离曲线各段特点及生理意义 1.上段(右段): 坡度较平坦,反映Hb与O2的结合部分 Po28.0 ~ 13.3kPa(60~100mmHg) 表明: Po2变化大时,血氧饱和度变化小 (Hb%:97.4%→90%) (HbO2:19.4→18ml)

上段意义: 保证低氧分压时的高载氧能力 血O2分压较大变动,血液仍可携带足够O2 对位处高空、高原或患呼吸系统疾病时 抗低氧血症有利

2.中段: 坡度较陡,反映HbO2释放O2的部分 Po2 8.0 ~ 5.3kPa(60 ~ 40mmHg) 表明: (HbO2:19.4→14.4ml) 氧利用系数:血液流经组织时释放的O2占动脉血氧含 量的百分数(安静25%)

中段意义: 维持机体安静正常时组织的氧供 (1)利于安静时血中HbO2的释放O2与组织活动水 平相适应,其实每100ml血液流经组织可释O25ml (2)可利用曲线中段所启示的只要增加少量O2,即可明显提高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含量这一特征, 采用持续低压吸O2方法治疗低氧血症

3.下段(左段): 坡度最陡,也反映HbO2与O2解离的部分,也可反映血液中O2的贮备 Po2 5.3~ 2.0kPa(40 ~15 mmHg) 表明: Po2稍有下降,血氧饱和度就急剧下降 (HbO2:14.4→4.4ml)

意义: 维持活动时组织的氧供 此时每100ml血液能释放15ml O2供给组织,氧利用系数提高到75%,为安静时的3倍,满足组织活动增加的需要

(四)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 P50: 指使Hb氧饱和度达50%时的Po2 正常情况下,P50=3.52kPa(26.5mmHg) ●P50↑:表明Hb对o2的亲和力↓(氧离易),需更高的Po2才能使Hb氧饱和度达到50%,即曲线右移 。 ●P50↓:表明Hb对o2的亲和力↑(氧离难),较低的Po2便能使Hb氧饱和度达到50%,即曲线左移

1、pH和Pco2的影响 波尔效应(Bohr effect): Pco2以及酸度对Hb与o2亲和力的影响 CO2+ H2O→HCO3-+ H+→[H+]↑ pH↓或Pco2↑→氧离曲线右移 pH↑或Pco2↓→氧离曲线左移

[H+]↑→促进Hb盐键形成→Hb构型变为T型 波尔效应意义: (1)在组织促进氧离: [H+]↑→促进Hb盐键形成→Hb构型变为T型 →Hb与o2亲和力↓→氧离曲线右移→氧离易 (2)在肺脏促进氧合: [H+]↓→促进Hb盐键断裂→Hb构型变为R型 →Hb与02亲和力↑→氧离曲线左移→氧合易

2、温度的影响 T↑→氧离曲线右移 T↓→氧离曲线左移 (1) T↑→H+的活度↑→Hb与O2亲和力↓→Hb释放02→Hb构型变为R型→氧离曲线右移→氧离易 如:组织代谢↑→局部 T↑+[CO2]↑[H+]↑ →曲线右移→氧离易 (2)T↓→H+的活度↓→Hb与O2亲和力↑→Hb结合02 →Hb构型变为T型→氧离曲线左移→氧离难 如:低温麻醉时,应防组织缺o2 冬天,末梢循环↓+氧离难→局部红、易冻伤

3、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 2,3-DPG是红细胞无氧酵解的产物 2,3-DPG↑→氧离曲线右移 ① 2,3-DPG能与Hb结合形成盐键→Hb构型变为T型 ②2,3-DPG→[H+]↑→波尔效应

(1)高原缺氧→ RBC无氧代谢↑→ 2,3-DPG↑ →氧离曲线右移→氧离易 注: ①这一效应是机体对低O2适应的重要机制; ②但此时肺泡Po2↓,RBC无氧代谢产生过多的 2,3-DPG ,也防碍了在肺部的氧合,故是否对 机体有利尚无定论 (2)大量输入冷冻血→ 2,3-DPG ↓→氧离曲线左移→氧离难。 (∵冷冻血3周后,RBC无氧代谢停止→2,3-DPG ↓) 故:应注意缺氧

4、其他因素 (1)Hb本身的性质 Hb的Fe2+→Fe3+,Hb失去运O2的能力 异常Hb:Hb的运O2能力↓ 胎儿Hb:胎儿Hb的4条肽链为α2γ2(成人为α2β2)构成,其Hb与O2亲和力>成人,这与胎儿所处的低氧环境是相适应的

(2)CO与Hb的结合: Pco↑→曲线左移→氧离难 ①CO与Hb亲和力 > O2与Hb亲和力 250 倍

临床案例 患女,25岁,用燃气热水器淋浴,同室人员下班后呼唤患者不醒,立即送入医院,查体: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脉快,张口呼吸,节律不齐,瞳孔对光反射迟钝,脑电图见弥漫性慢波,查血:HbCO35%。 1. 诊断、诊断依据及发病机理? 2. O2是怎样在血液运输的,氧解离曲线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3. 面对该中毒者,你应该采取哪些急救措施?

小 结: 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及作用和生理意义的说明 生理意义: 与组织境态相适应,可促进O2的解离 影响因素 生理意义: 小 结: 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及作用和生理意义的说明 生理意义: pH↓ 曲线右移,利于 O2的释放 Pco2↑ 与组织境态相适应,可促进O2的解离 温度↑ 2,3-DPG↑  影响因素 生理意义: pH↑ Pco2↓ 曲线左移,利于 O2和Hb的结合 与肺中的境态相适应,可促进O2的结合 温度↓ 2,3-DPG↓ 

三、二氧化碳的运输 (一)CO2的运输形式 物理溶解:5% 碳酸氢盐(88%) 氨基甲酰血红蛋白(7%) 化学结合:95%

1、碳酸氢盐

(1)反应过程: 在组织 H2CO3 HCO3-+H+ HCO3- 碳酸酐酶 CO2+H2O 在RBC中与K+结合 顺浓度梯度通过RBC膜扩 散进入血浆,与血浆中 Na+结合 碳酸氢盐 RBC膜上特异性HCO3--Cl-载体 ∵RBC膜不允许正离子自由通过 补充RBC内的负离子 Cl-转移

在肺部 反应向左进行 CO2从RBC扩散入血浆,血浆中的HCO3-进入RBC以补充消耗的HCO3-, Cl-则扩散出RBC ∵肺泡气的Pco2比静脉的低 CO2从RBC扩散入血浆,血浆中的HCO3-进入RBC以补充消耗的HCO3-, Cl-则扩散出RBC 以HCO3-形式运输的CO2在肺部被释放出来

(2)反应特征: ①反应速极快且可逆,反应方向取决Pco2差; ②RBC膜上有Cl-和HCO3-特异转运载体,Cl-转移维持电平衡,促进CO2化学结合的运输; ③需酶催化:碳酸酐酶加速反应5000倍,双向作用; ④在RBC内反应, 在血浆内运输

⒉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1)反应过程: 在组织 HbNH2O2+H++CO2 HHbNHCOOH+O2 在肺脏

(2)反应特征: ①反应迅速且可逆,无需酶催化; ②CO2与Hb的结合较为松散; ③反应方向主要受氧合作用的调节: HbO2的酸性高,难与CO2结合,反应向左进行 HHb的酸性低,易与CO2结合,反应向右进行 ④虽不是主要运输形式,却是高效率运输形式, 因肺部排出的CO2有17.5%是此释放的 ⑤带满O2的Hb仍可带CO2

(二)CO2解离曲线(自学) CO2解离曲线是表示血液中CO2含量与Pco2间关系的曲线。 从图中可见: ①血液中CO2含量随Pco2的↑而↑,几乎成线性关系(非S形曲线),且无饱和点 ②静脉血A点CO2的含量为52ml/100ml,而动脉血B点CO2的含量降为48ml/100ml,说明血液流经肺脏时,每100ml血液释放出4mlCO2 。 ③当血Po2↑时,CO2解离曲线下移。

(三)O2与Hb的结合对CO2运输的影响(自学) 何尔登效应(Haldane effect): O2与Hb的结合可促使CO2的释放,而去氧Hb则容易与CO2结合的现象 在相同的Pco2下,动脉血携带的CO2比静脉血少

CO2通过波尔效应影响O2与Hb的结合和释放, O2又通过何尔登效应影响CO2与Hb的结合和释放 去氧Hb 酸性弱与CO2的亲和力高,易与CO2结合,生成HHbNHCOOH,也容易与H+结合,使H2CO3解离过程中产生的H+被及时移去,有利于反应向右进行,提高CO2运输的量。 CO2通过波尔效应影响O2与Hb的结合和释放, O2又通过何尔登效应影响CO2与Hb的结合和释放

小结: O2和CO2的化学结合运输的相互关系: 血液经过该处时, 红细胞内大量释放CO2, 致[H+]↓,而利其Hb与O2结合 肺泡处 而氧合血红蛋白的增多又使红细胞内[H+]↑而利其CO2释放 血液经过该处时, 红细胞内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释O2,血红蛋白与H+结合, 使红细胞内[H+]↓,利其CO2经血液向红细胞内扩散 组织处 CO2在红细胞内生成碳酸, 致[H+]↑和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释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