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机会共勉: 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去建设一流的代工生产线。.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口臭不苦惱 清新口氣大作戰 口臭不只破壞人際的互動,更是 身體發出的警訊,不能輕忽。 康健雜誌 89 期文. 梁煙純 攝影.邱瑞金.
Advertisements

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二) 上虞春晖中学数学组欢迎你! 1 本课件制作于 §10.5 等可能事件 的概率 ( 二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广元市零八一中学 化学备课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 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 验得到的。由此可见实验在化学学习过 程中的重要地位:学好了化学实验,就 为我们学好整个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引入】
清洗技術 ◆ 半導體元件的製造上,清洗的目的是為了去除基板表面的各 種污染。 ◆ 製造製程中,污染的發生可分為兩種,一在晶圓的處理過程 ( 搬運及保管 ) 中發生,另一則在製程過程中發生。 ◆ 如表歸納製程的種類,污染的種類,以及要以何種清洗去除 污染。
5 消毒与灭菌 5.1 常用医疗物品的消毒灭菌法 5.2 船舶常见传染病的消毒处理措施.
公務員申領小額款項專案法紀宣導 法務部廉政署 編製
月子保姆理论知识试卷.
第七章 肢体经络病证 第一节 痹 证 陈根成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第八章 光刻 8.1 简介 定义:光刻工艺是一种用来去掉晶圆表面层上所 规定的特定区域的基本操作。
3-1 食物中的養分與能量 趣味科學實驗:膨糖的製作 3-2 酵素 重要性 可改變代謝作用反應進行的快慢 成分 蛋白質 影響因素
沉痛悼念郭可信院士.
科學論文 鰂魚涌街的衛生情況 作者:廖梓芯 學校:北角官立上午小學 班級:P.5A.
复合材料工艺及设备 主讲人:董抒华.
湿法磷酸.
手太阳小肠经.
半導體産業的健康危害(二) 主講: 葉 志 中 醫師 前中華生命科學發展協會理事長 萬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游泳四式技術分析暨初級教法.
税收新政 -2008年度.
《成佛之道》序~第三章 圓融 /
生命關懷與服務學習 指導老師:胡翰平教授 指導助教: 鍾雅婷助教 組長:物二甲 姚烜鈞 組員:物一乙 何乃翔 物一乙 李昭蓉 物一乙 劉晏君
第一章 地壳及物质组成 第一节 地壳 第二节 矿物 第三节 岩石 1.
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 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 10级物理系 张羽菲
大气的受热过程 周南中学.
植物体的元素组成 必须营养元素及其判断标准 必须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 必须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 3 章 化學反應 3-1 化學式及百分組成 3-2 化學反應式與平衡 3-3 化學計量 3-4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小儿营养不良 第四篇第二章第二节小儿营养不良.
2016年莱芜市乡村医生在岗培训 启动会.
提升课堂质量 助推教师成长 促进教学改革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总结 河南省实验小学.
单元 SD 5 菜鸟学飞 附件二 想学飞的职场菜鸟.
青岛乾坤木业有限公司 业务流程设计咨询报告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二零零二年七月
四色UV滚印研究报告 为 名 牌 打 造 王 冠 海普制盖 烟台海普研发部
3.2 微分和求导法则 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微分与求导法则 反函数的微分与求导法则 复合函数的微分与求导法则 基本求导法则与导数公式
香港. 香港 cuǐ càn * 24 香港,璀璨的明珠 cuǐ càn * 24 香港,璀璨的明珠.
2.3 氧气.
麻疹的院内感染控制 敦煌市医院院感科 梁荣.
第二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4课时:离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友信不銹鋼工程有限公司 台北市康定路4號 工廠:台北縣三重市竹圍仔街22-3號
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取和预处理 上饶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高分子纳米材料的合成.
薄膜沉積技術 ◆ 半導體製程中所稱的薄膜,是指厚度在1μm以下的膜。例如層間絕緣膜或是電極金屬等。
物理学专业 光学实验绪论 主讲人:路莹 洛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2009年3月.
大安高工 電子科 張 洧 資料提供 臺灣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系 陳伯奇教授
§8.3 化学气相沉积(CVD) 化学气相沉积 ——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缩写为:CVD;
第6章 化学气相淀积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What is “the lightly doped drain transistor”? To explain and discuss.
半導體專題實驗 實驗五 氧化層之成長與厚度量測.
半導體專題實驗 實驗三 熱蒸鍍系統.
原子层淀积技术及应用发展概况 熊丝纬
90nm 標準MOS 元件製作流程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devices fabrication flow)
中國陶瓷史— 2013 , 01 Apr. 成 耆 仁.
例题 0.25微米CMOS工艺 Figure:Cross-sectional view of a self-aligned poly-silicon gate transistor with LOCOS isolation.
半导体 集成电路 学校:西安理工大学 院系:自动化学院电子工程系 专业:电子、微电 时间:秋季学期.
本学期工作计划 TFT&SOP 刘洋.
Group Meeting 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法浅谈 孙连荣 Dec.23, 2016.
第十四章鋁及鋁合金 改進教學計畫編號:教改進-97C-003 計畫主持人:楊慶彬.
實驗二 金屬薄膜沉積與四點探針方法 Metal deposition and 4 point probe method
半導體原理及應用 (II) 陳志方 國立成功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1/15/06.
第五章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MOS)场效应管
第12章 化学汽相沉积( CVD) 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是通过气相物质的化学反应在基材表面上沉积固态薄膜的一种工艺方法。 CVD的基本步骤与PVD不同的是:沉积粒子来源于化合物的气相分解反应。 CVD的实现必须提供气化反应物,这些物质在室温下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通过加热等方式使它们气化后导入反应室。
3-3 錐度車削方法 一、尾座偏置車削法 二、錐度附件車削法 三、複式刀座車削法.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維基夥伴獎學金成果報告書 學生:呂政憲 指導教授:陳冠能.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風能 主題:風能 班級:四環工一A 組員:林明哲 4980N047 江信宏 4980N079
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之製作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chottky MOSFETs
谭继廉 靳根明 李占奎 徐瑚珊 李海霞 韩励想 魏计房 戎欣娟 王秀华 卢子伟 张宏斌 王柱生 祖凯玲 鲍志勤 李春艳 龚伟
电缆附件技术 一、产品电压等级的划分及基本概念 二、电缆基本知识介绍 三、电缆附件基本种类 四、原材料介绍.
2.1 试验: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谨以此机会共勉: 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去建设一流的代工生产线。

1 个别工艺介绍 2产品制造工艺流程概要 1.1 Photo Lithograph(PR) 光刻 1.2 Etching 腐蚀技术 1.3 Ion Implant 离子注入 1.4 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化学气相沉积 1.5 Diffusion 扩散 1.6 Sputter 金属溅射 2产品制造工艺流程概要 2.1 硅基板的选择 2.2 Well的形成 2.3 器件隔离 2.4 源漏栅的形成 2.5 存储单元的形成 2.6 布线技术 2.7 Cover 层的形成

1.1 Photo Lithograph(PR) 光刻 在使用掩膜进行光或X线曝光时,将掩膜图形,或在使用不需要掩膜的电子束曝光时,将数据式图形复制在半导体硅片表面的光刻胶上,形成光刻胶像。在LSI制造过程中,一般需用20-30道光刻工序。现在的主流技术都采用紫外线(UV)为光源。 光源有 :水银灯 g线(波长:436nm) I线(波长:365nm) 激光 KrF (波长:248nm) 波长越短有助于形成更精细的图形。 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光刻胶的涂覆 2.预烘 3.曝光 4.显影 5.后烘 6.腐蚀(离子注入) 7.光刻胶的去除

腐蚀技术是利用化学腐蚀法把材料的某一部分去除的技术。通常,是用光刻工艺形成的光刻胶作掩膜对下层材料进行腐蚀。 1.2 Etching 腐蚀技术 腐蚀技术是利用化学腐蚀法把材料的某一部分去除的技术。通常,是用光刻工艺形成的光刻胶作掩膜对下层材料进行腐蚀。 腐蚀技术可分为两大类:湿法腐蚀-进行腐蚀的化学物质是溶液;干法腐蚀(一般称为刻蚀)-进行刻蚀的物质是气体。 1.2.1湿法腐蚀: 采用溶液进行的湿法腐蚀是一种各向同性腐蚀。如左图,一般适用于非精细图形的加工。典型的腐蚀液有: SiO2 (缓冲HF液,含NH4F); SiN (H3PO4 180c) ; Al H3PO4+CH3COOH+HNO3) 1.2.2干法腐蚀:干法腐蚀分为各向同性刻蚀和各向异性刻蚀两种。光刻胶去胶装置,氧的等离子体和光刻胶反应形成H2O和CO2气体,属于各向同性刻蚀。而精细图形的形成是靠纵方向的刻蚀,横方向不进行刻蚀的各向异性刻蚀法来实现的。如下图的反应型离子刻蚀(RIE:reactive ion etching),利用离子诱导化学反应进行各向异性刻蚀。 SiO2腐蚀断面 RIE刻蚀适用反应气体及生成物 RIE刻蚀装置

1.3 Ion Implant 离子注入 离子注入法通常是将掺入半导体中的杂质在离子源中离子化,然后将通过了质量分析磁极后选定了的离子进行加速,注入基片中去。杂质的注入量可通过测量流过基片的电流大小来正确地控制。离子由基片的表面到停止,形成近似的高斯分布。注入时通常采用光刻胶和SiO2作掩膜,掩膜的厚度以不使杂质穿透为原则,随杂质的种类、加速电压的大小及注入量的不同而异。离子束的注入角度通常偏离基片法线方向7度左右,以防止发生沟道效应。(离子直接进入基片的深层)。离子注入后,要在800c-1000c的高温下进行热处理,以使离子注入时产生的结晶晶格损伤得以恢复。

1.4 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化学气相沉积 化学气相沉积:利用化学反应法来形成薄膜的成膜技术。主要有硅外延生长法,热CVD法和等离子CVD法。 1.4.1 硅外延生长法(epitaxial growth)能生长出和单晶衬底的原子排列(A,B,C)同样的单晶薄膜。 1.4.2热CVD法:可分为常压CVD法和低压CVD法(LPCVD)。栅电极的多晶硅通常利用热CVD法,将SiH4或Si2H6气体热分解(约650c)淀积而成。作为层间绝缘膜TEOS形成的SiO2膜具有台阶侧面部被覆性能好的优点。而SiH4和PH3、BH3形成的BPSG在高温下有较好的流动性、广泛地被用来制作表面平坦性好的层间绝缘膜。 1.4.3等离子CVD 等离子CVD可在200c以下淀积形成层间绝缘膜、避免了铝布线后高温制膜对于金属线的损伤。在集成电路制造的最后一道工序的芯片保护膜的淀积方面得到了广泛地运用。 外延生长的原子排列

1.5 Diffusion 扩散 向半导体中掺杂的方法有扩散法和离子注入法。扩散法是将掺杂气体导入放有硅片的高温炉中,将杂质扩散到硅片内的一种方法。此方法适用于同时进行多枚硅片的掺杂(批量生产),同时容易获得高浓度掺杂硅片。杂质扩散有两道工序:预扩散和主扩散。 在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采用硼(B)作为p型杂质,而用磷(P)作为n型杂质。他们都具有比较高的固溶度,除此之外,还使用砷(As)和锑(Sb)等扩散系数较小的杂质,这对于不希望产生杂质再分布的场合是有效的。另外,根据炉芯管所通气体的不同,将有N2参与的热扩散作为一种离子注入后损伤恢复的退火过程。将有氢气参与的热氧化称作水蒸汽氧化,反之称作干法氧化。 1.6 Sputter 金属溅射 所谓溅射是用高速粒子(如氩离子等)撞击固体表面,将固体表面的原子撞击出来。利用这一现象来形成薄膜的技术。即使等离子体中的离子加速,撞击原料靶材,将撞击出的靶材原子淀积到对面的基片表面形成薄膜。溅射法与真空蒸发法相比有以下的特点:台阶部分的被覆性好,可形成大面积的均质薄膜,可获得和化合物靶材同一成分的薄膜,可获得良好的密接性能。因而,电极和布线用的铝合金(Al-Si,Al-Si-Cu)等都是利用溅射法形成的。最常用的溅射法是在平行平板电极间接上高频(13.56MHz)电源,是氩气(压力为1Pa)离子化,在靶材(例如,Al)一侧的电极上加上自偏压,使离子加速与之撞击。由靶材溅射出来的原子淀积在另一侧电极上的基片上,如图: 为提高成膜的速度,通常利用磁场来增加离子的密度,这种装置称为 磁控溅射装置

2产品制造工艺流程概要 2.1 硅基板的选择 我们为什么采用硅单晶作为集成电路的材料理由: 1)集成电路的基础工艺技术是平面技术,首先将硅表面氧化,然后根据各元器件图形用腐蚀法在二氧化硅上开设窗口,通过该窗口掺入杂质。多次实施这种平面工艺,在硅片表面形成各种平面的元器件。这种技术之所以能实施的关键在于:能比较容易地获得适应这些工艺的优质二氧化硅膜。 2)晶体管(特别是MOS晶体管)的特性很大程度上受硅和二氧化硅界面的缺陷、二氧化硅膜中移动电荷的影响。Si(100)/SiO2界面只有十万分之一的缺陷,用人工的方法是很难获得比此更为优质的界面的。 3)单晶硅和二氧化硅是由地球上存在数量占第1、2位的氧和硅所构成的。是一种储量大、安全、稳定和使用方便的工业材料。 2.2 Well的形成 作为CMOS晶体管形成的基台、我们分别在浓度为10E16-10E18、深度为1-5um的基板表面形成P和N型扩散区域(阱well) 。P型一般采用B、N型采用P。表面经浅层注入后采用高温热处理的方法将掺杂离子引入基板深层。如图所示。

2.3 器件隔离 器件隔离由两种方法。即使用pn结来进行隔离的pn结隔离法和利用绝缘物进行隔离的绝缘体隔离法。绝缘体隔离法通常用二氧化硅作为绝缘体、因而也称该二氧化硅为隔离墙。二氧化硅隔离使用于器件区域的侧面、器件区域底部的隔离则用pn结隔离来实现。用二氧化硅作为绝缘体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是硅的部分氧化工艺LOCOS(local oxidation of Si)如下图。在非绝缘领域覆以氮化硅,需绝缘领域利用光刻及干刻去除覆盖层,利用氧化速度快的湿法氧化形成厚度为0.5-1um的二氧化硅隔离墙。这一工艺可以将比较后的二氧化硅膜以半埋入式嵌入基板表面有利于减少表面的台阶高度。其缺点是氧化反应会潜入氮化膜边缘部分的下面。形成类似鸟的嘴部的形状,常称之为鸟嘴(bird’s beak)。难以使器件隔离区的宽度小于某一定值。另外,我们常用干法氧化的方法来制成优质的二氧化硅膜以避免晶体管阈值电压的变化和沟道中载流子迁移率的下降。

2.4 源漏栅的形成 2.4.1在讲源漏栅的形成之前有必要说一下阈值电压的如何控制。我们通过向基板注入杂质的方法来控制阈值电压Vt,我们以提高B的注入量来提高n腔Vt,反之以注入P或As来降低Vt。而对于P腔晶体管Vt的控制则以增加P或As的注入量来提高Vt,增加B的注入量来降低Vt。 2.4.2在栅极氧化膜形成后,我们在基板上用CVD的方法淀积无掺杂多晶硅,为了降低阻抗我们通常再加以P的热扩散。在接下来的栅电极光刻和干刻工艺之后形成栅极,最后n腔领域注入As,p腔领域注入BF2+,随后的热扩散在0.3um厚度区域内形成源(source)和漏(Drain),其浓度约为10E20/cm3。

2.4 源漏栅的形成 2.4.3 在此我想补充说明一下N腔晶体管的LDD(lightly doped drain)构造。为了缓和源漏极附近的高电位差延长晶体管的使用寿命,在源漏极附近形成浓度为10E17-10E18的n-扩散区域,如图所示:栅极形成之后为了形成n-区我们进行LDD P注入,而后在栅极两侧以二氧化硅形成侧墙,之后再进行SD(源漏)的As注入。在此n-,n+分别代表浓度的高低。

2.5 存储单元的形成 我们在这一节中以stack型电容单元为例。在晶体管形成之后,我们通过接触孔(Hole)将数线(digital)和扩散层连接,通过真空蒸溅射法表面淀积Wsi,光刻和干刻之后形成数线。其间我们在接触孔(Hole)中填入掺有P的多晶硅。随后,是绝缘膜的形成(BPSG)。连接stack电极和扩散层的容孔和stack多晶硅极图形也将在光刻和干刻后形成。为了提高电容的容量我们考虑以加大电极表面积的手段,因此,在NEC公司采用了半球状HSG(hemispherical grain)多晶硅来作为电极材料,使有效增大了1.5到2倍。 stack多晶硅极形成后在其表面生长一层氮化膜并加以氧化,如此氮化膜和氧化膜共存的2层结构我们称之为容量薄膜。最后,表面覆以容量多晶硅并刻出图形作为电容的另一电极。 Cylinder type 64MJ/128MA Stack type 64MB

2.6 布线技术 为了保证铝Al及钨W配线和下部图形的绝缘,我们以BPSG(硼磷掺杂硅玻璃)、PSG(磷掺杂硅玻璃)、NSG(无掺杂二氧化硅)等膜的CVD淀积的方法来实现。由于下部基板以完成存储器单元的构造、其表面的平坦程度将直接影响金属布线工艺的实现。因此、表面平坦化技术被提出,现在通常采用BPSG厚膜淀积后热处理回流后化学机械研磨的方法(CMP: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来实现。 层间绝缘膜形成之后,通过光刻和干刻形成接触孔。为了降低接触孔的接触电阻以及光刻工艺时的偏移,在开孔之后辅之以导电离子注入。至于铝线间的绝缘我们必须以较低温度环境下形成的有机硅(无机硅)涂层或等离子体二氧化硅作为层间绝缘膜。两层金属间的孔我们称为通孔(Via或Through Hole)

polyimide SiON VIA 1stHole 2.7 Cover 层的形成 为了防止水分及封装对于铝线的损伤,我们在金属层上加以特殊的保护膜。诸如SiON,PSG和SiN双层膜。由于封装所采用的塑料和保护膜具有不同的膨胀率,为了防止由此所带来的龟裂,我们再在保护膜之上覆以树脂予以隔离保护。 最后为了便于以后的的封装和测试,产品需进行背面减薄。一般可以在(180um-480um)范围内实施减薄。 polyimide SiON VIA 1stHole

不良解析实例有关SEM像

习题: 1.请简述光刻工艺的过程,HHNEC现有光刻光源有哪些?其波长为多少?(15points) 2.湿法刻蚀与干法刻蚀区别是什么? (10points) 3.请简述金属溅射原理。 (10points) 4.P型和N型杂质指哪些元素? (10points)

习题: 5.集成电路的制造为何采用硅作为半导体材料? (20points) 6.请画出LDD注入的过程简图。 (20points) 7.下图为HHNEC64MJ制品请标出有关结构名。 (15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