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醫學 劉士永
宗旨與目標 宗旨:說明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以來西方醫學在殖民地的發展,探討熱帶醫學與殖民地醫療及公衛制度間的關係 目標 西方殖民經驗與當代熱帶醫學間的歷史關聯 西方醫學知識全球化 當前台灣醫療與公衛的現象,是日本殖民醫療經驗、文化想像、技術演變等多重力量形塑下的產物
1945年以前的全球殖民地
殖民醫學的三層意涵 第一道意義:疾病交流 第二道意義:破壞、救贖、與新生 第三道意義:作為醫學試驗室的殖民地 哥倫布大交換 隨著航路而四溢的疾病 第二道意義:破壞、救贖、與新生 傳教醫學 VS. 殖民醫學 救贖的對象與救贖的目的 第三道意義:作為醫學試驗室的殖民地 新藥物的發掘:奎寧 新知識的形成:熱帶醫學與寄生蟲學
個案 日本殖民醫學下的台灣 日本現代醫學的轉折: 霍亂:日本近代公共衛生之母—日本近代醫療與公衛的疾病經驗。 鼠疫:1894年的香港鼠疫和1895的台灣割讓;台灣殖民地防疫機制的啟動者。 實驗醫學與臨床醫學:日本殖民醫學裡的帝國主義現象,從「蠻煙荒瘴」的小島到細菌菌孳生的熱帶環境 台灣風土病的定義與傳染病調查。 惡風土下的疾病與行為:病類個案討論(瘧疾、吸蟲症、寄生蟲症,與鴉片吸食 )
問題討論 殖民運動與西方科學醫學(scientific medicine) 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關係 殖民醫學是一個歷史名詞?時代現象?還是特定知識脈絡下的「科學」? 如何界定殖民醫學(colonial medicine)與傳道醫學(missionary medicine) ? 該如何判斷殖民醫療的價值? 二十世紀中期後殖民醫學一詞漸漸退潮,但熱帶醫學依然是一門醫學專業知識,具有怎樣的現實意義? 台灣醫學的殖民經驗 失去了殖民警覺的現代熱帶醫學與旅遊醫學 1995年北榮院內瘧疾感染事件、外勞/配寄生蟲檢出率高於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