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光纤及光纤通信系统的测量 5.1 光纤参数的测量 5.2 光端机的测量.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1.2 信号的描述和分类.
实验四 利用中规模芯片设计时序电路(二).
§5.1 幅度调制(线性调制)的原理 一般模型 边带滤波器.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公式及积分法则 四、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五、小结
第四章 函数的积分学 第六节 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一、变上限定积分 二、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光时域反射(OTDR)实验 中国计量学院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 制作人:余向东.
光学谐振腔的损耗.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 边缘分布 边缘分布函数 边缘分布律 边缘概率密度.
第2期 第1讲 电源设计 电子科技大学.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4.11 RC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
时序逻辑电路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熟悉集成计数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利用集成计数器设计任意进制计数器。 二、实验原理
第十章 方差分析.
实验六 积分器、微分器.
SATT 系列300MHz~3.5GHz数控衰减器 仪器级的性能,极富竞争力的价格
SATT 系列10MHz~4GHz数控衰减器 仪器级的性能,极富竞争力的价格
第五章 频率特性法 在工程实际中,人们常运用频率特性法来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性能。
第二章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BJT).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从物理角度浅谈 集成电路 中的几个最小尺寸 赖凯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本科2001级.
线段的有关计算.
10.2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 稳压电源质量指标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工作原理 三端集成稳压器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Three stability circuits analysis with TINA-TI
一、驻波的产生 1、现象.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激光器的速率方程.
PowerPoint 电子科技大学 R、C、L的相位关系的测量.
实验二 射极跟随器 图2-2 射极跟随器实验电路.
长春理工大学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数字电路实验 数字电路实验室.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函 数 连 续 的 概 念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4课时 绝对值.
集成与非门在脉冲电路中的应用 实验目的 1. 了解集成与非门在脉冲电路中 的某些应用及其原理。 2. 学习用示波器观测波形参数与
学习任务三 偏导数 结合一元函数的导数学习二元函数的偏导数是非常有用的. 要求了解二元函数的偏导数的定义, 掌握二元函数偏导数的计算.
HSC高速输出例程 HORNER APG.
第二章 光纤和光缆 2.1光纤的结构和类型 光纤(optical fiber):光导纤维的简称,是一种圆柱介质光波导,它能够约束并引导光波在其内部或表面附近沿其轴线方向向前传播。 1.光纤的结构.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调幅与检波的研究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 注意事项.
例题2-15讲解 主讲人 束美其.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实验一 单级放大电路 一、 实验内容 1. 熟悉电子元件及实验箱 2. 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模拟电路调试方法及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第三节 函数的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LCS之自由电子激光方案 吴钢
信号发生电路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第十七讲 密码执行(1).
位似.
2.5.3 功率三角形与功率因数 1.瞬时功率.
9.6.2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1. 无输出变压器(OTL)的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UCC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学习目标 1、什么是列类型 2、列类型之数值类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五章 光纤及光纤通信系统的测量 5.1 光纤参数的测量 5.2 光端机的测量

第五章 光纤及光纤通信系统的测量 本章主要讲述光纤参数的测量、光端机光接口和电接口的指标测量、光纤通信系统的指标测量.本章还介绍了各种参数及指标的有关概念和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主要包括测量原理、测试方框图和测试步骤.

5.1 光纤参数的测量 光纤需要测试的参数有许多,主要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5.1 光纤参数的测量 光纤需要测试的参数有许多,主要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1.几何特性参数 包括光纤的纤芯直径、包层直径、纤芯不圆度、包层不圆度、芯包同心误差等. 2.光学特性参数 包括单模光纤的模场直径、截止波长等,多模光纤的折射率分布、数值孔径等. 3.传输特性参数 包括衰减系数、单模光纤的色散系数、多模光纤的带宽等. 4.机械特性参数 包括光纤的抗拉强度、疲劳因子等. 5.温度特性参数 包括衰减的温度附加损耗、时延温度等,

5.1 光纤参数的测量 光纤作为光纤通信的传输媒介,它的传输特性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系统的传输距离和通信容量.我们知道,传输特性主要涉及损耗和色散,因此,对于光纤参数的测量,主要介绍光纤的损耗和色散的测量.原CCITT给出了光纤不同特性参数的测量方法,分为基准法和替代法.基准法是严格按照定义进行的测量方法;替代法是在某种意义上与定义相一致的测量方法.当两者测量结果有争议时,应以基准法为准.

5.1.1 光纤测量的注入条件 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注入条件是不同的,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1.多模光纤的注入条件 当光耦合进多模光纤时,会激励起很多模式,这些模式所携带的能量各不相同,传输时损耗也不相同,而且由于光纤的弯曲及结构的不均匀性等原因,使得各模式之间发生能量转换,经过相当长一段距离后,最终损耗较小的低阶模将携带较大光功率,而损耗较大的高阶模将携带较小光功率,于是各个模式携带和传送的光功率达到稳定,此时称为稳态模分布,因此对于多模光纤各参数的测量,只有在它达到稳态模分布之后才有意义。 能使多模光纤达到稳态模分布的注入条件有两种方式,分别为满注入和限制注入.所谓满注入就是要均匀地激励起所有的传导模式,而限制注入就是只激励起较低损耗的低阶模,而适当的抑制损耗较大的高阶模. 当测量光纤的损耗时,采用限制注入方式,因为损耗较大的高阶模的注入,会由于被测光纤长度不同而使输出光功率不同,从而产生测量误差;当测量光纤的色散时,则采用满注入方式,因为色散的测量是由光脉冲通过光纤传输后脉冲时间的展宽来确定的,如果采用限制注入,会使功率在不同模式上的分布产生较大变化,致使光脉冲的展宽程度不同,测量结果就不准确. 无论以上哪种注入方式,要达到稳态模分布需要配置的设备有:扰模器、滤模器和包模剥除器.

5.1 光纤参数的测量 ①扰模器 要达到稳态模分布,需要在光纤中传输很长距离之后才行,这给测量带来很多麻烦。根据模耦合原理,采用强烈的几何扰动的方法,就能使多模光纤中各模式迅速达到稳态分布,这种器件称为扰模器.常用的扰模器有多种,图5-1(a)示出了其中一种.图中圆柱的直径和彼此的间距要通过实验确定.

5.1 光纤参数的测量 ②滤模器 当光耦合进光纤时,会激起瞬态模或其他不需耍的传导模,为了测量准确,要抑制掉这些模式,那么用来滤除这些模的器件称为滤模器.通常这些需滤去的模损耗都较大,如对光纤稍加弯曲,这些模很块就会衰减掉.图5-l(b)为滤模器示意图,它是在光纤注入端,将光纤绕在一根圆柱上,圆柱的直径及所绕的圈数要由实验确定.

5.1 光纤参数的测量 ③包层模剥除器 当光耦合进光纤时,不仅会激起传导模,还会激起非传导的辐射模辐射到包层中。当光纤的涂敷层的折射率比包层的折射率低时,辐射模会在包层与涂敷层界面上发生全反射,从而在包层中传输,形成包层模.因为包层模会对测量产生严重影响,所以需要除去.用来消除包层模的器件称为包层模剥除器,图5-l(c)为包层模剥除器示意图,它是在光纤注入端,将一段光纤的涂敷层去掉后,浸在折射率稍大于包层折射率的匹配液中,需说明的是,当光纤的涂敷层的折射率高于包层的折射率时,就不会产生包层模,也就不需要包层模剥除器了.

5.1 光纤参数的测量 2.单模光纤的注入条件 单模光纤只传输基模一个模式,没有多模光纤中的稳态模分布的问题,所以它的注入条件只需能够激励起基模就行,所以它不需要扰模器,但是要用滤模器滤除光耦合进光纤时激励起的高阶模,还要用包层模剥除器除去包层模.

5.1.2 损耗的测量 1.光纤损耗的含义 如前所述,所谓光纤损耗,它是指光功率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按指数规律衰减。通常用衰减系数来表示,即单位长度光纤引起的光功率衰减称为衰减系数,符号为α。严格说来,在光纤的不同位置,α不同,即应表示为α (z)。若P(z1)和P(z2)分别为光纤在z1和z2处的光功率(光由z1传向z2),则它们的关系为 (5-1) 但是,对于单模光纤或达到稳态模分布的多模光纤来说,可以认为α(z)与z无关.因此光纤的衰减系数定义为 (5-2) 式中,L=z2-z1 衰减系数越大,光纤的损耗越大,反之亦然.

5.1.2 损耗的测量 2.光纤损耗的测量方法 根据原CCITT规定,衰减系数的测量方法以截断法为基准法,插入法和后向散射法为替代法. 5.1.2 损耗的测量 2.光纤损耗的测量方法 根据原CCITT规定,衰减系数的测量方法以截断法为基准法,插入法和后向散射法为替代法. (1)截断法 截断法是一种测量精度最好的方法,但其缺点是要截断光纤.截斯法的测量方框图如图5-2所示.

5.1.2 损耗的测量 测量步骤如下: 取一条被测的长光纤接人测量系统中,并在图中“2"点位置用光功率计测出该点的光功率P(z2).然后,保持光源的输入状态不变,在离被测光纤输入端2m的“1"点处,将光纤截断,测量“1”点处的光功率P(z1).知道了“1”,“2”点间的距离z2-z1,将它以及P( Zl),P(z2)值代入式(5-2)中,即可算出这段光纤的平均衰减系数.

5.1.2 损耗的测量 (2)插入法 插入法具有非破坏性和使用简便的特点.插入法的测量方框图如图5-3所示. 测量步骤如下: 5.1.2 损耗的测量 (2)插入法 插入法具有非破坏性和使用简便的特点.插入法的测量方框图如图5-3所示. 测量步骤如下: 先将1,2两点用一短光纤相连,短路光纤损耗可近似为0,此时测出功率P1就相当于是发送部分的入纤光功率.然后再将被测光纤连到“l",“2"之间,此时测出功率P2就是被测光纤的出纤光功率,如果被测光纤总长为Lkm,则全长光纤的平均衰减系数为 (5-3) 需要说明的是,测试中活动连接器的质量可能会影响测试精度

5.1.2 损耗的测量 (3)后向散射法 后向散射法具有非破坏性和可单端测试的特点. ①测量原理 5.1.2 损耗的测量 (3)后向散射法 后向散射法具有非破坏性和可单端测试的特点. ①测量原理 如果在光纤的输入端射入一个强的光窄脉冲,这个光窄脉冲在光纤内传输时,由于光纤内部的不均匀性将产生瑞利散射(当然,遇到光纤的接头,甚至于断点也要产生散射).这种散射光有一部分沿光纤返回,向输入端传输,这种连续不断向输入端传输的散射光称为后向散射光.靠近输入端的光波传输损耗少,散射回来的信号就强,离输入端远的地方光波传输损耗大,散射回来的信号就弱.

5.1.2 损耗的测量 下面具体推导如何从后向散射光中提取出衰减信号. 5.1.2 损耗的测量 下面具体推导如何从后向散射光中提取出衰减信号. 设光波由光纤的输入端传到z点,再由z点散射后,部分光波返回输入端。严格说来,由于光纤轴向的非均匀性,光纤各点对光波的损耗不同,因而衰减系数应是z的函数.设正向传输时的衰减系数为αi(z),反向传输时的衰减系数为αs(z).如果令输入光纤的光功率为P0,传到z点时,由于损耗光功率变为P(z),则有 (5-4) 在z点发生散射后,一部分光返回成为后向散射光,这部分光功率与P(Z)的比值成为后向散射系数,用s表示.后向散射光传输到光纤输入端,由于反向衰减,此时的光功率变为Ps(z),它表示的是在z点的散射光返回到输入端的光功率.它的表示式为 (5-5)

5.1.2 损耗的测量 将式(5-4)代人式(5-5),则有 如果取光纤从0→z的平均衰减系数为α(z),则有 (5-6) (5-7) 5.1.2 损耗的测量 将式(5-4)代人式(5-5),则有 (5-6) 如果取光纤从0→z的平均衰减系数为α(z),则有 (5-7) 将式(5-7)代人式(5-6),则有 ((5-8) 由此可以得出被测光纤中任意两点z1,z2间的平均衰减系数为 (5-9)

5.1.2 损耗的测量 由式(5-9)可知道,只要能测出z1,z2点散射光返回的光功率以及z1,z2间的距离,就可算出平均衰减系数α(z1,z2).通常依据这种原理进行的损耗测量是由光时域反射计来完成.

5.1.2 损耗的测量 ②光时域反射计原理方框图 光时域反射计简写为OTDR,它的原理方框图如图5-4所示. 图5-4 0TDR原理方框图

5.1.2 损耗的测量 图中的主时钟产生标准时钟信号;脉冲发生器根据这个时钟产生符合要求的窄脉冲,并用它来调制光源;光方向耦合器将光源发出的光,耦合到被测光纤,同时将散射和反射信号耦合进光电检测器,再经放大及信号处理后送人示波器显示输出波形及在数据输出系统输出有关数据。其中要进行信号处理的原因是,后向散射光非常微弱,淹没在一片噪声中,因此,要用取样积分器,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对微弱的散射光波取样并求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噪声是随机的,在求和时抵消掉了,从而将散射信号取出。

5.1.2 损耗的测量 一条有代表性的测量曲线如图5-5所示.下面以它为例,说明光纤中可能出现的衰减情况。 5.1.2 损耗的测量 一条有代表性的测量曲线如图5-5所示.下面以它为例,说明光纤中可能出现的衰减情况。 图中,A点为光纤输入端,在此端面上光发生菲涅尔反射,而且信号最强;曲线在B点有一突降,说明光纤在此处有一个接头或其他缺陷,引起对光波的大幅度衰减;曲线在c点突然上升,说明光纤在此处有一个断裂面或其他缺陷引起菲涅尔反射;D点为光纤输出端,在此端面上同样发生菲涅尔反射,之后信号消失. A-B段与B-C段的曲线都是逐渐降低且近乎直线,说明这两段光纤的轴向衰减是均匀的.只是B-C段曲线下降更平缓一些,说明这段光纤比前段光纤衰减系数要小.C-D段曲线不是直线,说明这段光纤轴向结构不太均匀. 由上所知,用光时域反射计可以很方便地测出光纤的损耗情况.

5.1.3 色散的测量 1.光纤色散的含义 数字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是由不同的频率成分或不同的模式成分来携带的.这些不同的频率成分或模式成分有不同的传输速度,当它们在光纤中传输一段距离后将互相散开,于是光脉冲展宽,这种现象称为色散. 光纤的色散可以从光纤的时域特性和频域特性两方面来描述.光脉冲波形在时间上发生了展宽实际上是从时域特性来描述了光纤的色散效应.而光纤的频域特性,则是把光纤看作一个传输“网络”,由于网络总是有一定带宽的(不是无穷宽),所以就用光纤的频带宽度来从频域特性描述光纤的色散效应.

5.1.3 色散的测量 2.多模光纤的带宽及测量方法 由上可知,光纤带宽与脉冲展宽在实质上是一致的,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5.1.3 色散的测量 2.多模光纤的带宽及测量方法 由上可知,光纤带宽与脉冲展宽在实质上是一致的,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假设光纤输入、输出端脉冲波形都近似为高斯分布,如图5-6所示,图中(a)是输入光脉冲波形,幅度为A1,A1/2对应的宽度△τ1为此脉冲波形宽度.(b)是输出光脉冲波形,幅度为A2,A2/2对应的宽度△τ2为此脉冲波形宽度,经证明,脉冲通过光纤后的展宽△τ与其输入、输出波形宽度△τ1, △τ2的关系为 (5-10) 图5-6光纤输入、输出端光脉冲波形

5.1.3 色散的测量 如果与图5-6(a)对应的频谱函数为Pin(f),(b)对应的频谱函数为Pout(f),则光纤的频率响应特性H(f)为 当上式等于1/2时对应的频率称为光纤的带宽,用fc表示,即 所以fc是光纤的3dB光带宽。也称为光纤的6dB电带宽 (5-11) (5-12)

5.1.3 色散的测量 系统设计经常用到的光纤的基带带宽B既是fc。带宽B和脉冲展宽△τ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5.1.3 色散的测量 系统设计经常用到的光纤的基带带宽B既是fc。带宽B和脉冲展宽△τ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5-13) 式中,B的单位为MHz,△τ的单位为ns。可见,知道△τ后,根据上式即可求得光纤带宽。 根据以上对光纤带宽的分析,可以从时域和频域两个角度来对它进行测量,对应的方法分别是时域法和频域法。这两种测量方法也是原ITU-T规定的基准测试方法。

5.1.3 色散的测量 (1)时域法 时域法是通过测量光纤中的脉冲展宽进而计算出光纤带宽的一种测量方法。它的测试方框图如图5-8所示。测试步骤如下: 先用一脉冲发生器去调制光源,使光源发出极窄光脉冲信号,且使其波形尽量接近高斯分布。注入系统采用“满注入”方式,将符合要求的光信号耦合进光纤。首先用一根短光纤将“1”,“2"两点相连,即用短光纤的输出信号来代替被测光纤的输入信号,这时从示波器中得到的波形相当于Pin(t),并测量它的宽度△τ1。然后再将被测光纤连到1”,“2"两点之间,此时从示波器中得到的波形为Pout(t),并测量它的宽度△τ2。将△τ1,△τ2代入式(5-10)和式(5-13),即可算出带宽B。 图5-8时域法光纤带宽测试方框图

5.1.3 色散的测量 (2)频域法 频域法是指当光纤传输已调制的光波时,在光纤输出端经光电检测器转换,并用频谱分析仪读出电信号幅值,当信号幅值的电平值下降6 dB时所对应的频率即是光纤带宽.它的测试方框图如图5-9所示. 图5-9频域法光纤带宽测试方框图

5.1.3 色散的测量 由扫频信号发生器输出一个幅度不变而频率连续可调的正弦电信号,用它对光源进行强度调制,得到幅度相同而频率变化的光正弦信号,注入系统采用“满注入”方式,将符合要求的信号耦合进光纤.先将“1",“2"两点用短光纤相连,用短光纤的输出信号代替被测光纤的输入信号.此信号经光电检测器变为电信号,送给频谱分析仪,得到随不同调制频率变化而变化的输入功率PI1(f).再将“1”,“2"两点用被测光纤相连,此时从频谱分析仪中得到随不同调制频率变化而变化的输出功率PI2(f).将PI2(f)- PI1(f)得到被测光纤的幅频特性曲线如图5-7所示.曲线上的一6dB所对应的频率即为光纤的带宽.

5.1.3 色散的测量 3.单模光纤的色散系数及测量方法 5.1.3 色散的测量 3.单模光纤的色散系数及测量方法 由于单模光纤中只存在频率色散,所以此时的色散与光源谱宽密切相关,光源的谱宽越窄,光纤的色散越小,带宽越宽,传输的信息量越大.通常我们用色散系数来反映单模光纤色散大小。 色散系数D通常用单位波长间隔内的光波,走过单位长度光纤后产生的平均时延差来表示。其定义是,在波长λ下,若经过单位长度光纤后产生的时延差为τ(λ),则 (5-14) 它的单位表示光源谱宽为lnm时,经过1 km单位长度光纤的脉冲展宽值是多少ps.

5.1.3 色散的测量 即然色散系数与光纤带宽都能描述光纤色散,则由式(5-13)可得出它们的关系为 5.1.3 色散的测量 即然色散系数与光纤带宽都能描述光纤色散,则由式(5-13)可得出它们的关系为 式中,B为单位光纤带宽,单位为GHz.km;D为色散系数,单位为pS/nm.km,△λ为光源的谱线宽度,单位为nm。

5.1.3 色散的测量 (1)相移法 不同波长的信号经过相同光纤传输后,因时延不同而表现出相位移动的不同.相移法就是通过测量经同一正弦信号调制后的不同波长的光信号,经光纤传输后产生的相移差别来确定群时延与波长的关系,进而导出色散系数的一种方法.

5.1.3 色散的测量 ①测量原理 设正弦调制信号的频率为f(MHz),被测光纤长度为L(km),输入信号的不同波长分别为λ1,λ2,…λn,又记为λi(i=1,2,…,n).为了测量方便,设一个参考光波长为λf,则对于输入不同波长的信号经过光纤传输后产生的相移差都是相对于参考波长而言.设λi和λf间经光纤传输后的时延差为△ti,相移差为△φi.通过测量,得到△φi,又因为 于是,每公里的平均时延差为 这样,通过测量不同波长λi下的△φi,根据上式计算出一组τi~λi值,然后按不同光纤的群时延公式τ(λ)进行曲线拟合,从而求出公式中的有关系数,进而求得该光纤的色散系数D.

5.1.3 色散的测量 ②测量装置 图5-10示出了用相移法测量色散系数的一种装置

5.1.3 色散的测量 (2)脉冲时延法 脉冲时延法就是通过测量经同一窄脉冲调制后的不同波长的光信号,经光纤传输后产生的时延差,然后直接按定义计算出色散系数,由于信号经光纤传输后会发生脉冲展宽,所以只有用足够窄的窄脉冲调制信号,在接收端才能把两个不同波长的信号区分开.

5.1.3 色散的测量 ①测量原理 设被测光纤长度为L(km),输入信号的不同波长分别为λ1,λ2,…λn,记为λi(i=1,2,…,n)..为了测量的需要,找一个参考光波长λf,这样,输入不同波长的信号经过光纤传输后产生的时延差都是相对于参考波长而言.设入i和λf间经光纤传输后的时延差为△ti,则通过示波器观测到的△ti,如图5-11所示.于是,单位长度的平均时延差为 到此之后可与相移法一样,求得色散系数.

5.1.3 色散的测量 ②测量装置 图5-12示出了用脉冲时延法测量色散系数的一种装置

5.2 光端机的测量 一个完整的光纤通信系统的具体组成如图5-13所示 光端机的测试指标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光接口指标,另一类是电接口指标.

5.2.1 光接口指标与测试 1.平均发送光功率 (1)平均发送光功率的含义 5.2.1 光接口指标与测试 1.平均发送光功率 (1)平均发送光功率的含义 平均发送光功率是指在光端机正常工作条件下输出的平均光功率,即光源尾纤输出的平均光功率.平均发送光功率的功率值用PT(μW)表示,电平值用LT( dBm)表示,光功率值与电平值之间的关系是: (5-18) 一般把dBm作为平均发送光功率的单位. 平均发送光功率与光源类型、标称波长、传输容量、光纤类型有关. 对于一个实际的光纤通信系统,平均发送光功率并不是越大越好.虽然,从理论上讲,发送光功率越大,通信距离就越长,但光功率太大会使光纤工作在非线性状态,这种非线性效应会对光纤产生不良影响,所以PT应有合适的数值.

5.2.1 光接口指标与测试 (2)测试方法 平均发送光功率的测试方框图如图5-14所示.

5.2.1 光接口指标与测试 具体测试步骤如下: ①如图5-14所示,将误码仪、光功率计与光端机连接.其中光纤测试线将光端机输出活动连接器与光功率计输入活动连接器相连. ②误码仪发送符合要求的伪随机测试信号. ③读取光功率计上的数值即是平均发送光功率, 说明: ①平均发送光功率与注入光源的电流大小有关,测试时的注入电流应是系统正常工作时的注入电流, ②平均发送光功率与PCM信号的码型有关,就目前的NRZ码和50%占空比的RZ码相比,前者比后者的平均发送光功率大3 dB。

5.2.1 光接口指标与测试 (l)消光比的含义 消光比是指输入光端机的信号为全“0”码时与全“l”码时,光端机的平均发送光功率之比,用EXT表示,即 (5-19) 我们知道输入光端机的信号一般是伪随机码,它的“0”码和“1”码是等概率的,因此,一般光端机的平均发送光功率PT(μW)应是全“1”码时光端机的平均发送光功率P1(μW)的1/2,故式(5-19)可写成 (5-20)

5.2.1 光接口指标与测试 (2)测试方法 消光比的测试方框图与图5-14一样. 5.2.1 光接口指标与测试 (2)测试方法 消光比的测试方框图与图5-14一样. 前三项的测试步骤与平均发送光功率的测试步骤一致,再接着测量全“0"码时光端机的平均发送光功率.但是由于光端机中有扰码电路,若直接向光端机输入全“0”测试信号,实际上调制光源的信号并不是全“0”码.所以测试时,要将光端机的输入信号断掉,以使调制光源的信号为全“0”.一般是将光端机中的编码盘拨出,此时光功率计上的读数即是全“0”码时光端机的平均发送光功率P0(μw),再根据式(5-20)计算,即得消光比值.

5.2.1 光接口指标与测试 3.接收机灵敏度 (l)接收机灵敏度的含义 5.2.1 光接口指标与测试 3.接收机灵敏度 (l)接收机灵敏度的含义 接收机灵敏度是指在满足给定误码率条件下,光端机能够接收到的最小平均光功率.接收机灵敏度的功率值用Pmin(μW)表示,电平值用LR(dBm)表示,一般把dBm作为接收机灵敏度的单位.

5.2.1 光接口指标与测试 (2)测试方法 接收机灵敏度的测试方框图如图5-15所示.

5.2.1 光接口指标与测试 具体测试步骤如下: ①按图5-15所示连接电路. 5.2.1 光接口指标与测试 具体测试步骤如下: ①按图5-15所示连接电路. ②逐渐加大光可变衰减器的衰减量,即表示光端机接收到的光功率逐渐减小,这时码仪检测到的误码率逐渐增加,直到出现规定的误码率, ③从R点断开光端机的连接器,用光纤测试线将光功率计接到光衰减器的输出端,读 取光功率计上的数值,即是光端机能接收的最小光功率. 说明: ①不同系统对误码率BER的要求不同,所以测试不同系统的光接收机灵敏度时的BER应符合各个系统对BER指标的要求. ②误码率的观测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因为误码率是一个统计平均值,只有当测试时间足够长时,测试结果才能准确,且测试时间与系统码速及误码率有关,码速越高,BER越大,所需测试时间越短, ③测试中的光可变衰减器代替了实际系统中的长光纤,从而忽略了光纤色散对灵敏度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系统中,应估算光纤色散对灵敏度的影响.

5.2.1 光接口指标与测试 4.动态范围 (1)动态范围的含义 5.2.1 光接口指标与测试 4.动态范围 (1)动态范围的含义 是在满足给定误码率条件下,光端机能接收到的最大光功率电平值与最小光功率电平值之差.若最大光功率的功率值用Pmax(μW)表示,电平值用LR(dBm) 表示,则动态范围D用公式表示为 (5-21) 或 (5-22)

5.2.1 光接口指标与测试 (2)测试方法 动态范围的测试方框图与图5-15一样. 5.2.1 光接口指标与测试 (2)测试方法 动态范围的测试方框图与图5-15一样. 前三项的测试步骤与接收机灵敏度的测试步骤一致,再接着测量光端机的最大接收光功率.具体步骤如下: ④将光可变衰减器的输出端接回到光端机的R点,逐渐减小光衰减量,使光端机接机接收到的光功率逐渐增大,光功率过大,同样会产生误码,这时误码率开始增大,继续减小光衰减量,使误码率增大到规定的误码率值,并维持一段时间. ⑤再将光功率计接回到光衰减器的输出端,读取光功率计上的数值,即是光端机能够接收到的最大光功率, ⑥根据光功率计上的数值单位是dBm或μW,按式(5-21)或式(5-22)计算,即得动态范围值.

5.2.2 电接口指标与测试 电接口的指标应符合ITU-T的有关建议要求 1.一般指标与测试 (1)比特率及容差 ①比特率及容差的含义 5.2.2 电接口指标与测试 电接口的指标应符合ITU-T的有关建议要求 1.一般指标与测试 (1)比特率及容差 ①比特率及容差的含义 比特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常为1s)传送的比特数,由于信号衰减、抖动及其他影响,实际传送数字信号的比特率与标称比特率之间会有些差别.当差别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光端机仍能正确接收传输信号而不产生误码,这种差别的允许范围即为容差.表5-1给出了数字信号标称比特率及容差. 表 5-1 各级电接口标称比特率及容差

5.2.2 电接口指标与测试 ②测试方法 先以输人口比特率及容差的测试为例,测试方框图如图5-16所示,测试时,需测出输入口所能承受的比特率的正偏和反偏的极限.具体测试步骤如下: a.按图5-16所示连接电路,其中光可变衰减器用以代替长光纤. b.码型发生器发出规定标称比特率的测试信号. c.调高码型发生器的比特率,直到在误码检测器上出现误码,此时的比特率为b1. d.调低码型发生器的比特率,直到在误码检测器上出现误码,此时的比特率为b2. e.b1,b2分别与标称比特率之间的差值就是正、负方向的容差. 图5 - 16输人口比特率及容差测试方框图

5.2.2 电接口指标与测试 (2)反射损耗 ①反射损耗的含义 5.2.2 电接口指标与测试 (2)反射损耗 ①反射损耗的含义 当传输电缆与光端机相连时,若连接点处阻抗不匹配,就会产生反射损耗.即当传输电缆的特性阻抗Zc与光端机接口处的阻抗ZX不相等时,就会在光端机接口处产生反射.反射信号与入射信号叠加,使光端机接口处的信号失真,以致造成误码.这里用bp来表示反射损耗,它的定义式为 (5-23) 其中 一般ZC=75 Q.由上式可知,当ZX=ZC时,ρ=0,表示没有反射信号;当ZX≠ZC时,则将 引起反射.若反射功率为Pr(μW),入射功率为P0(μW),则式(5-23)也可写为 (5-24)

5.2.2 电接口指标与测试 对于实际的光端机,电接口不可能完全阻抗匹配,为了保证系统正常工作,反射衰减应达到规定值.表5-2给出了一、二、三次群电接口对输入口提出的反射损耗,四次群电接口对输入和输出口提出的反射损耗的要求. 表 5-2 电接口反射损耗指标

5.2.2 电接口指标与测试 ②测试方法 光端机输人口与输出口反射损耗的测试方法相同.现以输人口为例测试反射损耗.它的测试方框图如图5-17所示.具体测试步骤如下: a.按图5-17所示连接电路,其中,振荡器发出测试所需的电信号,75 Ω反射电桥提供标准75 Ω阻抗,选频表用来测试某一频率下的电信号功率电平值. b.先断开ZX,调整振荡器输出,此时选频表的指示电平即入射功率Lo(dBm). c.将ZX接在反射电桥上,此时电平表指示电平即为反射功率Lr(dBm). d.计算反射损耗bp= Lo一Lr(dB). 图5-17电接口反射损耗测试方框图

5.2.2 电接口指标与测试 2.输入口指标与测试 (l)输人口允许衰减 ①输人口允许衰减的含义 5.2.2 电接口指标与测试 2.输入口指标与测试 (l)输人口允许衰减 ①输人口允许衰减的含义 信号由电端机经过一段电缆送人光端机时,电缆对信号有一定的衰减,这就要求光端机在接收这种信号时仍不会发生误码,这种光端机输人口能承受一定传输衰减的特性,用允许衰减来表示.

5.2.2 电接口指标与测试 ②测试方法 输入口允许衰减的测试方框图如图5-18所示,具体测试步骤如下: 5.2.2 电接口指标与测试 ②测试方法 输入口允许衰减的测试方框图如图5-18所示,具体测试步骤如下: a.按图5-18所示连接电路.其中,输入口连接电缆对信号的衰减符合 衰减规律.长光纤可用光可变衰减器代替. b.误码仪发送规定测试信号. c.使连接电缆的衰减按表5-3所要求的允许衰减范围内变化,以误码检测器检测不到误码时的衰减值为测试结果. 图5一18输人口允许衰减测试方框图

5.2.2 电接口指标与测试 表5-3 输入口允许的连线衰减和抗干扰能力

5.2.2 电接口指标与测试 (2)输入口抗干扰能力 ①输入口抗干扰能力的含义 5.2.2 电接口指标与测试 (2)输入口抗干扰能力 ①输入口抗干扰能力的含义 对光端机而言,由于数字配线架和上游设备输出口阻抗的不均匀性,会在接口处产生信号反射,反射信号对有用信号来说是个干扰信号.通常把光端机在接收被干扰的有用信号后仍不会产生误码的能力称为输入口的抗干扰能力,因此,常用有用信号功率与干扰信号功率之比表示抗干扰能力的大小.

5.2.2 电接口指标与测试 ②测试方法 输入口抗干扰能力的测试方框图如图5-19所示,具体测试步骤如下: 5.2.2 电接口指标与测试 ②测试方法 输入口抗干扰能力的测试方框图如图5-19所示,具体测试步骤如下: a.按图5-19所示连接电路.其中,混合网络将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合并起来,光端机输入口处符合 衰减规律的电缆的衰减范围按表5-3选取,长光纤可用光可变衰减器代替。 b.误码仪的码型发生器发出规定的测试信号作为有用信号,干扰源发出干扰信号. c.调节干扰支路的衰减嚣,使信号/干扰比的取值如表5-3所列,那么以误码检测器检测不到误码为测试结果. 图5一19输人口抗干扰能力测试方框图

5.2.2 电接口指标与测试 3.输出口指标与测试 (1)输出口脉冲波形 ①脉冲波形样板 5.2.2 电接口指标与测试 3.输出口指标与测试 (1)输出口脉冲波形 ①脉冲波形样板 为使各厂家生产的不同型号的设备能彼此相连,就要求这些设备的接口波形必须符合ITU-T提出的要求,即符合G.703建议中的脉冲波形样板,其图形如图5-20~图5-23所示。 可见,接口码速不同,对脉冲波形的要求不同,每种波形的脉冲宽度及幅度、上升、下降时间、过冲程度等都有严格规定.但只要设备的接口波形在样板斜线范围内,则同一码速的不同型号的设备就能互连.

5.2.2 电接口指标与测试 图5-20 2048kbit/s接口脉冲样板 图5-21 8448kbit/s接口脉冲样板 5.2.2 电接口指标与测试 图5-20 2048kbit/s接口脉冲样板 图5-21 8448kbit/s接口脉冲样板 图5-22 34368kbit/s接口脉冲样板 图5-23 139264kbit/s接口脉冲样板 (a)对应于二进制“0”的脉冲样板

5.2.2 电接口指标与测试 图5-23 139264kbit/s接口脉冲样板 (b)对应于二进制“1”的脉冲样板

5.2.2 电接口指标与测试 ②测试方法 输出口脉冲波形的测试方框图如图5-24所示,具体测试步骤如下: 5.2.2 电接口指标与测试 ②测试方法 输出口脉冲波形的测试方框图如图5-24所示,具体测试步骤如下: a.按图5-24所示连接电路,其中示波器与光端机输出口连接时,要用75 Ω电阻匹配,带宽要足够大,尤其是当系统码速为139. 26 Mlbit/s时,还要用一个电容作交流耦合. b.断开输入信号,此时示波器的水平扫描线作为波形样板的标称零电位, c.再接上码型发生器,并使之产生规定的伪随机码测试信号,此时示波器的波形应满足规定的脉冲样板波形. 光端机 误码仪 图5-24输出口样板波形测试方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