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理工学院欢迎你!.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精品课程《解析几何》 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
Advertisements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八章 向量代数 空间解析几何 第五节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一、空间直线的点向式方程 和参数方程 二、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 三、空间两直线的夹角.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校 招生录取办法 常熟理工学院学生处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福慧学校 执教者 :和兆星.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3)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一次函数的图象复习课 南华实验学校 初二(10)班 教师:朱中萍.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第三章 点 §3-1 两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3-2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3-3 两点的相对位置 §3-4 重影点 例题1 例题2
INTERIOR DESIGN ENGINEERING DRAWING
第2章 投影的基本知识 2.1 投影的概述 2.2 正投影的特征 2.3 三面投影图 2.4 点的投影 2.5 直线的投影
第一章 投影法和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1-1 投影法 §1-2 多面正投影和点的投影 §1-3 直线的投影 §1-4 平面的投影
机械制图 第一节 制图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投影的基本知识 第三节 三视图及其投影规律 第四节 基本体的三视图 第五节 组合体的三视图
机 械 制 图 万婧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机械制图 电大泾川县工作站 教者:杜红伟.
第 2 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 2.1 投影法及其分类  2.2 点的投影  2.3 直线的投影  2.4 平面的投影
第2章 多 面 正 投 影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机械制图 仝基斌 1、掌握正投影法原理和三视图的形成; 2、掌握点的投影规律;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2-1 投影的基本知识 2-2 点的投影 2-3 直线的投影 2-4 平面的投影.
第2章 正投影的基本理论 知识点 1.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2.点的投影 3.直线的投影 4.平面的投影 要求
第三章 投影法基础 §3.1 投影法的基本概念 §3.2 点的投影 §3.3 直线的投影 §3.4 平面的投影
3-2 直线的投影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上两点的投影用直线连接,就得到直线的投影。
第2章 正投影基础 2.1 投影基本知识 2.2 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3 点的投影 2.4 直线的投影 2.5 平面的投影.
第2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 2.1 投影法及其分类  2.2 点的投影  2.3 直线的投影  2.4 平面的投影
§7.2 直线的方程(1) 1、经过两点P1(x1,y1),P2(x2,y2)的斜率公式: 2、什么是直线的方程?什么是方程的直线?
第三章 直线 基本要求 §3-1 直线的投影 §3-2 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3-3 一般位置线段的实长及它与投影面的夹角
4.8 平行线 海南华侨中学 王应寿.
本节内容 平行线的性质 4.3.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灵寿县第二初级中学 栗 彦.
工程图学基础 归纳与总结.
第二章 投影的基本知识.
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2.5 直线与平面及两平面的相对位置 相对位置包括平行、相交和垂直。 一、平行问题 直线与平面平行 平面与平面平行 ⒈ 直线与平面平行
实数与向量的积.
线段的有关计算.
2.6 直角三角形(二).
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第三章 直线与平面、 平面 与平面的相对位置 内 容 提 要 §3-1 直线与平面平行 • 平面与平面平行
工程制图与CAD-2.
3.3 垂径定理 第2课时 垂径定理的逆定理.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高中数学课件) 伯阳双语数学科组 张馥雅.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夹角 曾伟波 江门江海中学.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3.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工程制图基础》 第四讲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
辅助线巧添加 八年级数学专项特训: ——倍长中线法.
13.3 等腰三角形 (第3课时).
§ 正方形练习⑵ 正方形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O x y i j O x y i j a A(x, y) y x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2.4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一) 高三数学组 李 蕾.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 位置关系.
《工程制图基础》 第五讲 投影变换.
轴对称在几何证明及计算中的应用(1) ———角平分线中的轴对称.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3.1.2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九年级 下册 投影和视图 珠海市金海岸中学 杜家堡 电话:
高中数学必修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2-2 点的投影 一、点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 二、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三、空间二点的相对位置 四、重影点 五、例题 例1 例2 例3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9.5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2.共线向量与共面向量 淮北矿业集团公司中学 纪迎春.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2.3 直线的投影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将两点的同名投影用直线连接,就得到直线的同名投影。 一、直线的投影特性 ⒈ 直线对一个投影面的投影特性
2014年3月识图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郭远方
5.1 相交线 (5.1.2 垂线).
正方形的性质.
§2.3.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武昌理工学院欢迎你!

热烈欢迎 来自祖国各地的新同学! 武昌理工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祝愿同学们学习好!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目的 1-2 投影的方法

1-1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任务、学习方法 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1.画法几何 2.投影制图 二、本课程的任务 1-1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任务、学习方法 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1.画法几何 2.投影制图 二、本课程的任务 1.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 2.培养绘制工程图样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 3.培养 踏实,细致,耐心的工程技术人员素质。 三、学习方法 1.着重研究各种图样,注重作图这一实践环节。 2.养成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绘图仪器的习惯。 3.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1-2 投影的方法 一、投影的方法 二、投影的分类 1. 中心投影法 2. 平行投影法 (1)斜投影法 (2)正投影法 三、工程上常用用的几种投影图 1. 多面正投影图 (1) 问题的提出 (2) 多面正投影图 2. 轴测投影图 3. 标高投影图 4. 透视投影图

一、投影的方法 b a 投影 投射线

二、投影的分类 1.中心投影法 S 投射中心 投射线 形体 物体的中心投影 a b

90° 2.平行投影法 (1)斜投影法 投射线方向 a b c

90° 投射线方向 (2)正投影法 a b c

三、工程上常用用的几种投影图 1. 多面正投影图

(2)多面正投影图

2.轴测投影图 S Z X O Y

3. 标高投影图 15 20 25 25 20 15 15 20 25

4.透视投影图

第2章 点 和 直线 2-1 两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2-2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2-3 两点的相对位置 2-4 直线的投影 第2章 点 和 直线 2-1 两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2-2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2-3 两点的相对位置 2-4 直线的投影 2-5 属于直线上的点 2-6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2-7 直角投影定理

2-1 两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一、两投影面体系的建立 二 、两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三、点的两个投影能唯一确定该点的空间位置 四、两面投影图的画法 五、两面投影图的性质

一、两投影面体系的建立 V O X 水平投影面 —— H 正面投影面 —— V 投 影 轴 —— OX

二、两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a A Z X Y a 点A的水平投影 —— a 点A的正面投影 —— a

三、点的两个投影能唯一确定该点的空间位置

四、两面投影图的画法 X H V O a a ax x z y a H

1) aaOX 2) aax =Aa , aax =Aa 五、两面投影图的性质 1) aaOX 2) aax =Aa , aax =Aa

通常不画出投影面的边界

2-2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一、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 二、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三、点的直角坐标与三面投影的关系 四、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规律 五、特殊点的投影

一、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 水平投影面 ---- H H∩V ---- OX 正面投影面 ---- V V ∩W ---- OZ Y 水平投影面 ---- H H∩V ---- OX 正面投影面 ---- V V ∩W ---- OZ 侧面投影面 ---- W H∩W ---- OY

二、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H a a a V W X O Z YW YH a a a A O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1. aaz = aay =Aa = xA 2. aax = aaz =Aa =yA 3. aax =aa y = Aa=zA 三、点的直角坐标与三面投影的关系 V X Z Y W O ay ax az x y z a a a A 1. aaz = aay =Aa = xA 2. aax = aaz =Aa =yA 3. aax =aa y = Aa=zA

2. aaZ轴, aax =aa y = ZA 3. aax = aaz =YA 四、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规律 1. aa X轴,aaz = aay = XA 2. aaZ轴, aax =aa y = ZA 3. aax = aaz =YA

H V O X 五、特殊点的投影 b b a a Bb c c b a Cc c Aa

2-3 两点的相对位置 两点中x值大的点 —— 在左 两点中y 值大的点 —— 在前 两点中z 值大的点 —— 在上 a a A b

重影点的投影 c d(c) d a(b) a b A B C D

[例题1] 已知点A的正面与侧面投影,求点A的水平投影。

注:因为平面是无限大的,所 以一般不画出平面边框。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 右8毫米,求点A的投影。

2-4 直 线 的 投 影 基本要求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a b c(d)

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一、特殊位置直线 1.直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3.从属于投影面的直线 (1)从属于投影面的直线 (2)从属于投影轴的直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1) 水平线 — 只平行于水平投影面的直线 a b a b b a z a a b a b b   (1) 水平线 — 只平行于水平投影面的直线 X a b a b b a O z YH YW a a b a b b A B    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2)正平线—只平行于正面投影面的直线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YH YW a a b a b b   A B  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侧平线—只平行于侧面投影面的直线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X Z a b b b a O YH YW a a a b a b b   A B  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1)铅垂线— 垂直于水平投影面的直线 Z b X a b a(b) O YH YW a b a(b) a a b A B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2)正垂线— 垂直于正投影面的直线 z ab a b ab A a b X O YW B a a b b YH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3)侧垂线— 垂直于侧投影面的直线 Z ab a b a b ab X YW O A B b a YH a b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从属于V 面的直线 B b b a b a A a Z X a b a O YH YW a b b

从属于V 投影面的铅垂线 Z YW b X a b a(b) O YH a

从属于OX轴的直线 Z X a b a O YH YW ab b

二、一般位置直线 Z X a b a O Y a b b A B b b a b a a   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一般位置线段的实长及其与投影面的夹角 四、作图 1.求直线的实长及对水平投影面的夹角角 2.求直线的实长及对正面投影面的夹角角 四、作图 1.求直线的实长及对水平投影面的夹角角 2.求直线的实长及对正面投影面的夹角角 3.求直线的实长及对侧面投影面的夹角角 例题1

1. 求直线的实长及对水平投影面的夹角 角  AB |zA-zB| ab |zA-zB|   |zA-zB | AB  AB ab |zA-zB|

2. 求直线的实长及对正面投影面的夹角  角 a X a b b AB  |yA-yB|  ab AB  |yA-yB| |yA-yB| AB  ab |yA-yB|

3. 求直线的实长及对侧面投影面的夹角  角 |xA-xB|  A B b b a b a a  |xA-xB|

[例题1] 已知 线段的实长AB,求它的水平投影。 |zA-zB| ab AB |zA-zB| a  ab

A C: C B = a c : c b= ac : cb = ac : c b 2-5 属于直线的点 直线上的点具有两个特性: 1.从属性 若点在直线上,则点的各个投影必在直线的各同面投影上。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在直线上找点,或判断已知点是否在直线上。 2.定比性 属于线段上的点分割线段之比等于其投影之比。即 A C: C B = a c : c b= ac : cb = ac : c b 利用这一特性,在不作侧面投影的情况下,可以在侧平线上找点或判断已知点是否在侧平线上。 例题2 例题3 例题4

[例题2] 已知线段AB的投影图,试将AB分成2﹕1两段,求分点C的投影c、c 。

[例题3] 已知点C在线段AB上,求点C 的正面投影。

[例题4] 已知线段AB的投影,试定出属于线段AB的点C的投影, 使BC 的实长等于已知长度L。 zA-zB ab c

2-6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一、平行两直线 二、相交两直线 三、交叉两直线 四、交叉两直线重影点投影的可见性判断 例题5 例题6 例题7

一、平行两直线 d b d b c c a a X d b b c c a a 1.若空间两直线相互平行,则它们的同名投影必然相互平行。反之,如果两直线的各个同名投影相互平行,则此两直线在空间也一定相互平行。 2.平行两线段之比等于其投影之比。

二、相交两直线 d b k a c X c b k a d 当两直线相交时,它们在各投影面上的同名投影也必然相交,且交点符合空间一点的投影规律。反之亦然。

b X a a b c d d c 1 1(2) 2 三、 交叉两直线 凡不满足平行和相交条件的直线为交叉两直线。

四、交叉两直线重影点投影的可见性判断 1 2 (3)4 1 2 3 4 1(2) 4 3

[例题5] 判断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o YW YH z d a c b

[例题6] 判断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1 1 1d c 1

[例题7] 判断两直线重影点的可见性 1 2 1(2) 3(4) 3 4

2-7 直角投影定理 一、垂直相交的两直线的投影 2-7 直角投影定理 一、垂直相交的两直线的投影 定理一 垂直相交的两直线,其中有一条直线平行于投影面时,则两直线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仍反映直角。 定理二 相交两直线在同一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直角,且有一条直线平行于该投影面,则空间两直线的夹角必是直角。 二、交叉垂直的两直线的投影 定理三 相互垂直的两直线,其中有一条直线平行于投影面时,则两直线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仍反映直角。 定理四 两直线在同一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直角,且有一条直线平行于该投影面,则空间两直线的夹角必是直角。 例题8 例题9 例题10

AB垂直于AC,且AB平行于H面,则有ab  ac 一、垂直相交的两直线的投影 c X b a c b a AB垂直于AC,且AB平行于H面,则有ab  ac

AB垂直于AC,且AB平行于H面,则有ab  ac 二、交叉垂直的两直线的投影 AB垂直于AC,且AB平行于H面,则有ab  ac

[例题8] 过点A作线段EF的垂线AB,并使AB平行于V 面。

[例题9] 过点E作线段AB、CD的公垂线EF。

[例题10] 作三角形ABC,ABC为直角,使BC在MN上,且BCAB =23。 |yA-yB| c b c 本章结束

第3章 平面 §3-1 平面的表示法 §3-2 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3-3 属于平面的点和直线

3-1 平面的表示法 一、用几何元素表示平面 用几何元素表示平面有五种形式:不在一直线上的三个点;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相交二直线;平行二直线;任意平面图形。 二、平面的迹线表示法 平面的迹线为平面与投影面的交线。特殊位置平面可以用在它们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迹线来表示。

一、用几何元素表示平面 b a a c b c b a a c b c a a b c b c a b c a b d d

二、 平面的迹线表示法 P PV PH PV PH QV QH QH QV Q

3-2 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一、投影面的垂直面 1.铅垂面 2.正垂面 3.侧垂面 二、投影面的平行面 1.水平面 2.正平面 3-2 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一、投影面的垂直面 1.铅垂面 2.正垂面 3.侧垂面 二、投影面的平行面 1.水平面 2.正平面 3.侧平面 三、一般位置平面

1.铅垂面 a' b' a" b" b a   c c" c' P PH A B C a c b 投影特性 (1) abc积聚为一条线 (2)  abc、  abc为ABC的类似形 (3) abc与OX、 OY的夹角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1、 铅垂面 x o z y a’ b’ a’’ b’’ b a c’ c’’  c  投影特性:1、 abc积聚为一条线 2 、 a’b’c’、 a’’b’’c’’为ABC的类似形 3 、 abc与OX、 OY的夹角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铅垂面迹线表示法   PH P PH

2.正垂面 b b' b" QV  a" a' a A  c' B c" c Q a C c b 投影特性 (1) abc 积聚为一条线 (2)  abc、  abc为 ABC的类似形 (3) abc与OX、 OZ的夹角反映α、 角的真实大小

正垂面的迹线表示法 Q QV α γ QV

3.侧垂面 b" β  a' b' a" b a c" c' c SW S C a" b" A B c" (2)  abc、  abc为 ABC的类似形 (3) abc与OZ、 OY的夹角反映α、β角的真实大小

侧垂面的迹线表示法 Z X O Y Sw α β V W Sw S

1.水平面 c a b' b" b a a" c c" a" b" c' b a c a' b' c" C A B 投影特性: (1) abc、 abc积聚为一条线,具有积聚性 (2) 水平投影 abc反映 ABC实形

2.正平面 b' a' c' a" b" c" b c a C B A c" a" b" b' a' c' b c a 投影特性: (1) abc 、 abc 积聚为一条线,具有积聚性 (2) 正平面投影 abc反映 ABC实形

3.侧平面 c' b" b' b" B a" a' b' a' a" A c" c' a C c" a b b c c 投影特性: (1) abc 、 abc 积聚为一条线,具有积聚性 (2) 侧平面投影 abc 反映 ABC实形

(1)  abc 、  abc 、  abc 均为 ABC的类似形 (2) 不反映、、 的真实角度 三、一般位置平面 a" b" c" c a' b' b a a" a' b' b" c' c" b a c A B C 投影特性 (1)  abc 、  abc 、  abc 均为 ABC的类似形 (2) 不反映、、 的真实角度

3-3 属于平面的点和直线 一、属于一般位置平面的点和直线 二、属于特殊位置平面的点和直线 三、属于平面的投影面平行线 3-3 属于平面的点和直线 一、属于一般位置平面的点和直线 二、属于特殊位置平面的点和直线 三、属于平面的投影面平行线 四、属于平面的最大斜度线

一、属于一般位置平面的点和直线 1.平面上的直线 直线在平面上的几何条件是:①通过平面上的两点;②通过平面上的一点且平行于平面上的一条直线。 2.平面上的点 点在平面上的几何条件是:点在平面内的某一直线上。 在平面上取点、直线的作图,实质上就是在平面内作辅助线的问题。利用在平面上取点、直线的作图,可以解决三类问题:判别已知点、线是否属于已知平面;完成已知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完成多边形的投影。 例题1 例题2 例题3

取属于定平面的直线,要经过属于该平面的已知两点;或经过属于该平面的一已知点,且平行于属于该平面的一已知直线。 1.取属于平面的直线 f ' e' e d' d F E D f 取属于定平面的直线,要经过属于该平面的已知两点;或经过属于该平面的一已知点,且平行于属于该平面的一已知直线。

取属于平面的点,要取自属于该平面的已知直线 2.取属于平面的点 e' e d' d E D 取属于平面的点,要取自属于该平面的已知直线

[例题1] 已知 ABC给定一平面,试判断点D是否属于该平面。 e' e

[例题2] 已知点D在 ABC上,试求点D的水平投影 。

[例题3] 已知点E在 ABC上,试求点E的正面投影 。

二、属于特殊位置平面的点和直线 1.取属于投影面垂直面的点和直线 2.过一般位置直线总可作投影面的垂直面 (1) 几何元素表示法 (2) 迹线表示法 3.过特殊位置直线作平面 (1) 过正垂线作平面 (2) 过正平线作平面

1. 取属于投影面垂直面的点和直线 b b e f f e a a

2.过一般位置直线总可作投影面的垂直面 SV a b b a b a a b S P A B A B PH 过一般位置直线AB作正垂面SV

(1) 过一般位置直线作投影面的垂直面 (几何元素表示法) (1) 过一般位置直线作投影面的垂直面 (几何元素表示法) (n') m' n (m)

(2) 过一般位置直线作投影面的垂直面 (迹线表示法) (2) 过一般位置直线作投影面的垂直面 (迹线表示法) SV QW b" a" PH

(1) 过正垂线作平面 (迹线表示法) PV QV RV SV (a )给题 ( b)作正平面 (c)作侧垂面 (d)作正垂面(有无穷多个)

(2) 过正平线作平面 SH g g PH (a ) 给题 ( b) 作正平面 (c) 作正垂面 (d) 作一般位置平面 (有无穷多个)

三、属于平面的投影面平行线 属于平面的水平线和正平线 例题4 例题5

属于平面的水平线和正平线 PV P PH

[例题4] 已知 ABC给定一平面,试过点C作属于该平面的正平线,过点A作属于该平面 的水平线。 m n' n m

[例题5] 已知点E 在ABC平面上,且点E距离H面15,距离V 面10,试求点E的投影。 r' s' e' m' n' 15 10 m n r s e

四、属于平面的最大斜度线 1.平面上的投影面最大斜度线—平面上对某个投影面倾角最大的直线。它与投影面的倾角反映该平面与投影面的倾角。 2.平面上对某投影面的最大斜度线与该平面上对某投影面的平行线相互垂直。 3.平面上的投影面最大斜度线有三组,即分别对正面投影面、水平投影面及侧面投影面三组最大斜度线。 (1)平面上对水平投影面的最大斜度线 (2)平面上对正面投影面的最大斜度线 (3)平面上对侧面投影面的最大斜度线

P C D A E S  E1   a

(1)平面上对水平投影面的最大斜度线 EF P E F B A AB平行于 H, EF垂直于 AB

(2)平面上对正面投影面的最大斜度线 CD P C D B A AB平行于V, CD垂直于 AB

(3) 平面上对侧面投影面的最大斜度线 MN P B A M N AB 平行于W, MN垂直于AB

[例题6] 求作 ABC平面上对水平面的最大斜度线BE 。 d' d e' e b

[例题7] 求 ABC平面与水平投影面的夹角 。 BE  be

[例题8] 已知直线EF为某平面对H面的最大斜度线,试作出该平面。 a a 给题 本章结束 返回目录

谢谢各位同学 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