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凸轮机构 §3-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 §3-2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3-3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3-4 图解法设计凸轮的轮廓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古诗、名言的诵读: 1 、《游子吟》 ( 唐乐府 ·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 晖。 ) 孟郊 2 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 之心掺杂其间(法国) 3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 · 罗兰) 4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Advertisement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1 热烈欢迎各位朋友使用该课件! 广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2 工科高等数学 广州大学袁文俊、邓小成、尚亚东.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一、曲面及其方程 二、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 三、以坐标轴为旋转轴的旋转曲面 四、小结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八章 向量代数 空间解析几何 第五节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一、空间直线的点向式方程 和参数方程 二、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 三、空间两直线的夹角.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第七章 空间解析几何 §5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一、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 二、空间直线的对称式方程与参数方程 三、两空间直线的夹角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解析几何》 乐山师范学院 0 引言 §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
解析几何 4.1.2圆的一般方程 邵东一中高1数学组 林真武.
圆的方程复习.
圆复习.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猜一猜 有个老公公,天亮就上工。 哪天不上工,准是下雨或刮风。 (太阳).
例7-1 荡木用两条等长的钢索平行吊起,钢索的摆动规律为j= j 0sin(pt/4)。试求当t=0和t=2s时,荡木中点M的速度和加速度。
第一章 点的运动学.
第4章 点的运动及刚体的简单运动.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第五章 定积分 第三节 微积分基本定理.
第五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 函数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第二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1、问题的提出 2、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3、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4、小结.
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小组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初中数学 九年级(下册) 5.3 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
初中数学 七年级(上册) 6.3 余角、补角、对顶角(1).
乒乓球回滚运动分析 交通902 靳思阳.
北师大版(必修2) 课题:§2.3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授课教师:韩伟 年级:高中一年级 单位:阜师院附中.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14.3 第 1 课时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 制作:范先明 X.
计算机数学基础 主讲老师: 邓辉文.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主讲人:贾国富.
第一节 点的合成运动的概念 第二节 点的速度合成定理 第三节 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的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第四节 问题讨论与说明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杏坛中学 高二数学备课组.
第九章 凸轮机构 本章基本要求: 了解凸轮机构的分类及应用; 了解凸轮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及推杆运动规律的选择原则;
28.1 锐角三角函数(2) ——余弦、正切.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4.5 约束最优化方法 2019/4/6 山东大学 软件学院.
16* 母 鸡.
第四章 凸轮机构 第一节 凸轮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应用 第二节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第三节 图解法绘制凸轮轮廓 第四节 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第四章 凸轮机构.
第三章 凸轮机构 内容 §3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 §32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重点) §33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重点)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第四章 第四节 函数图形的描绘 一、渐近线 二、图形描绘的步骤 三 、作图举例.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3.1.3 导数的几何意义.
第五章:凸轮机构 1、性能与分类 应用: 控制机构和轻载机械 分类 按凸轮形状分为 (a) 盘形凸轮机构 (b) 移动凸轮机构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1).
二次函数(一) 讲师:韩春成 学而思初中数学教研主任 中考研究中心专家成员 学而思培优“卓越教师”.
《工程制图基础》 第五讲 投影变换.
第十章 机械的摩擦、效率与力分析 Mf = F21r =fvQr F21=fN21=fQ/sinθ=fvQ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课堂 §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 高一(5)班 教师:王琦.
滤波减速器的体积优化 仵凡 Advanced Design Group.
正弦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选修1—1 导数的运算与几何意义 高碑店三中 张志华.
第九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9-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9-2 推杆的运动规律 §9-3 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φ=c1cosωt+c2sinωt=Asin(ωt+θ).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第三章 凸轮机构 3.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3.2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3.3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 3.4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简介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2.高斯定理(Gauss theorem) 一.电通量(electric flux) 1.定义:通过电场中某一个面的电力线条数。
三角 三角 三角 函数 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第5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Chapter 5 Cam mechanisms and design)
5.1 相交线 (5.1.2 垂线).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3.3.2 两点间的距离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3章 凸轮机构 §3-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 §3-2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3-3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3-4 图解法设计凸轮的轮廓 第3章 凸轮机构 §3-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 §3-2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3-3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3-4 图解法设计凸轮的轮廓 §3-5 解析法设计凸轮的轮廓

§3-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 结构:三个构件、盘(柱)状曲线轮廓、从动件呈杆状。 作用:将连续回转 => 从动件直线移动或摆动。 §3-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 结构:三个构件、盘(柱)状曲线轮廓、从动件呈杆状。 作用:将连续回转 => 从动件直线移动或摆动。 优点:可精确实现任意运动规律,简单紧凑。 实例 缺点:高副,线接触,易磨损,传力不大。 应用:内燃机 、牙膏生产等自动线、补鞋机、配钥匙机等。 分类:1)按凸轮形状分:盘形、 移动、 圆柱凸轮 ( 端面 ) 。 2)按推杆形状分:尖顶、 滚子、 平底从动件。 特点: 尖顶--构造简单、易磨损、用于仪表机构; 滚子――磨损小,应用广; 平底――受力好、润滑好,用于高速传动。

几何形状封闭(凹槽、等宽、等径、主回凸轮) 3).按推杆运动分:直动(对心、偏置)、 摆动 4).按保持接触方式分: 力封闭(重力、弹簧等) 几何形状封闭(凹槽、等宽、等径、主回凸轮) 1 2 刀架 o 机床进给机构 内燃机气门机构

优点:只需要设计适当的轮廓曲线,从动件便可获得任意的运动规律,且结构简单、紧凑、设计方便。 等宽凸轮 凹槽凸轮 W 等径凸轮 r1 r2 主回凸轮 r1+r2 =const 作者:潘存云教授 优点:只需要设计适当的轮廓曲线,从动件便可获得任意的运动规律,且结构简单、紧凑、设计方便。 缺点:线接触,容易磨损。

应用实例: 设计:潘存云 3 1 2 A 线 1 3 线 2 A 设计:潘存云 绕线机构

1 3 2 4 5 放音键 卷带轮 皮带轮 摩擦轮 录音机卷带机构 3 皮带轮 5 卷带轮 录音机卷带机构 1 放音键 2 摩擦轮 4 设计:潘存云

1 3 2 设计:潘存云 送料机构

§3-2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凸轮机构设计的基本任务: 1)根据工作要求选定凸轮机构的形式; 2)推杆运动规律; 3)合理确定结构尺寸; §3-2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推杆的运动规律 凸轮机构设计的基本任务: 1)根据工作要求选定凸轮机构的形式; 2)推杆运动规律; B’ 3)合理确定结构尺寸; o t δ1 s2 4)设计轮廓曲线。 δt h δs 而根据工作要求选定推杆运动规律,是设计凸轮轮廓曲线的前提。 一、推杆的常用运动规律 A δh δ’s D rmin 名词术语: ω1 基圆、 基圆半径、 推程、 δs 推程运动角、 远休止角、 设计:潘存云 B 回程、 回程运动角、 近休止角、 行程。一个循环 C

运动规律:推杆在推程或回程时,其位移S2、速度V2、 和加速度a2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 S2=S2(t) V2=V2(t) a2=a2(t) δh o t δ1 s2 rmin h ω1 A δs δ’s D B C B’ δt 位移曲线 形式:多项式、三角函数。 设计:潘存云

一、多项式运动规律 一般表达式:s2=C0+ C1δ1+ C2δ21+…+Cnδn1 (1) 求一阶导数得速度方程: v2 = ds2/dt = C1ω1+ 2C2ω1δ1+…+nCnω1δn-11 求二阶导数得加速度方程: a2 =dv2/dt =2 C2ω21+ 6C3ω21δ1…+n(n-1)Cnω21δn-21 其中:δ1-凸轮转角,dδ1/dt=ω1-凸轮角速度, Ci-待定系数。 边界条件: 凸轮转过推程运动角δt-从动件上升h 凸轮转过回程运动角δh-从动件下降h

a2 = 2 C2ω21+ 6C3ω21δ1…+n(n-1)Cnω21δn-21 1.等速运动(一次多项式)运动规律 s2 = C0+ C1δ1+ C2δ21+…+Cnδn1 v2 = C1ω+ 2C2ω1δ+…+nCnω1δn-11 a2 = 2 C2ω21+ 6C3ω21δ1…+n(n-1)Cnω21δn-21 1.等速运动(一次多项式)运动规律 s2 δ1 在推程起始点:δ1=0, s2=0 h 在推程终止点:δ1=δt ,s2=h δt 代入得:C0=0, C1=h/δt 推程运动方程: s2 =hδ1/δt v2 δ1 v2 = hω1 /δt a2 δ1 a2 = 0 同理得回程运动方程: s2=h(1-δ1/δh ) 刚性冲击 +∞ -∞ v2=-hω1 /δh a2=0

s2 =2hδ21 /δ2t v2 =4hω1δ1 /δ2t a2 =4hω21 /δ2t 2. 等加等减速(二次多项式)运动规律 位移曲线为一抛物线。加、减速各占一半。 推程加速上升段边界条件: 起始点:δ1=0, s2=0, v2=0 中间点:δ1=δt /2,s2=h/2 求得:C0=0, C1=0,C2=2h/δ2t 加速段推程运动方程为: s2 =2hδ21 /δ2t v2 =4hω1δ1 /δ2t a2 =4hω21 /δ2t

s2 =h-2h(δt –δ1)2/δ2t v2 =-4hω1(δt-δ1)/δ2t a2 =-4hω21 /δ2t 推程减速上升段边界条件: 中间点:δ1=δt/2,s2=h/2 δ1 s2 终止点:δ1=δt ,s2=h,v2=0 h/2 δt 1 2 3 3 4 5 6 求得:C0=-h, C1=4h/δt , C2=-2h/δ2t 设计:潘存云 减速段推程运动方程为: 2hω/δt δ1 v2 s2 =h-2h(δt –δ1)2/δ2t v2 =-4hω1(δt-δ1)/δ2t a2 =-4hω21 /δ2t δ1 a2 4hω2/δ2t 重写加速段推程运动方程为: s2 =2hδ2 1 /δ2t v2 =4hω1δ1 /δ2t a2 =4hω21 /δ2t 柔性冲击

s2 =h-2hδ21/δ2h v2 =-4hω1δ1/δ2h a2 =-4hω21/δ2h s2 =2h(δh-δ1)2/δ2h 同理可得回程等加速段的运动方程为: s2 =h-2hδ21/δ2h v2 =-4hω1δ1/δ2h a2 =-4hω21/δ2h 回程等减速段运动方程为: s2 =2h(δh-δ1)2/δ2h v2 =-4hω1(δh-δ1)/δ2h a2 =4hω21/δ2h

s2=10h(δ1/δt)3-15h (δ1/δt)4+6h (δ1/δt)5 3.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 位移方程: s2=10h(δ1/δt)3-15h (δ1/δt)4+6h (δ1/δt)5 无冲击,适用于高速凸轮。 δ1 s2 v2 h δt a2

v2=-πhω1sin(πδ1/δh)δ1/2δh 二、三角函数运动规律 δ1 s2 1 2 3 4 5 6 1.余弦加速度(简谐)运动规律 h δt 推程: s2=h[1-cos(πδ1/δt)]/2 设计:潘存云 1 2 3 4 5 6 v2 =πhω1sin(πδ1/δt)δ1/2δt δ1 v2 Vmax=1.57hω/2δ0 a2 =π2hω21 cos(πδ1/δt)/2δ2t 回程: s2=h[1+cos(πδ1/δh)]/2 δ1 a2 v2=-πhω1sin(πδ1/δh)δ1/2δh a2=-π2hω21 cos(πδ1/δh)/2δ2h 在起始和终止处理论上a2为有限值,产生柔性冲击。

s2=h[δ1/δt-sin(2πδ1/δt)/2π] 2.正弦加速度(摆线)运动规律 s2 δ1 a2 v2 h δt 推程: s2=h[δ1/δt-sin(2πδ1/δt)/2π] v2=hω1[1-cos(2πδ1/δt)]/δt a2=2πhω21 sin(2πδ1/δt)/δ2t 回程: s2=h[1-δ1/δh +sin(2πδ1/δh)/2π] v2=hω1[cos(2πδ1/δh)-1]/δh a2=-2πhω21 sin(2πδ1/δh)/δh2 无冲击

三、改进型运动规律 将几种运动规律组合,以改善运动特性。 正弦改进等速 v 2 s 2 a 2 δ1 h o δt v2 s 2 a 2 设计:潘存云 +∞ -∞ 正弦改进等速

§3-3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定义:正压力与推杆上力作用点B速度方向间的夹角α Ff 一、压力角与作用力的关系 §3-3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定义:正压力与推杆上力作用点B速度方向间的夹角α 设计凸轮机构时,除了要求从动件能实现预期的运动规律外,还希望凸轮机构结构紧凑,受力情况良好。而这与压力角有很大关系。 Ff 一、压力角与作用力的关系 O B ω1 不考虑摩擦时,作用力沿法线方向。 n F’----有用分力, 沿导路方向 F F’ α F”----有害分力,垂直于导路 F” F”=F’ tg α F’ 一定时, α↑ → F”↑, 设计:潘存云 若α大到一定程度时,会有: Ff > F’ →机构发生自锁。 为了保证凸轮机构正常工作,要求: α < [α]

若发现设计结果α〉[α],可增大rmin [α]= 30˚ ----直动从动件; [α]= 35°~45°----摆动从动件; [α]= 70°~80°----回程。 二、压力角与凸轮机构尺寸之间的关系 O B ω1 P点为速度瞬心, 于是有: v2 v=lOPω1 → lOP =v2/ω1 = ds2 /dδ1 = lOC + lCP n s0 s2 D lOC = e lCP = ds2/dδ1- e e lCP = (S2+S0 )tgα S0= r2min-e2 rmin α tgα = S2 + r2min - e2 ds2/dδ1- e P C ds2/dδ1 设计:潘存云 rmin ↑ →α↓ 若发现设计结果α〉[α],可增大rmin

显然,导路和瞬心位于中心同侧时,压力角将减小。 正确偏置:导路位于与凸轮旋转方向ω1相反的位置。 同理,当导路位于中心左侧时,有: O B ω1 lOP =lCP- lOC → lCP = ds2/dδ1 + e lCP = (S2+S0 )tgα S0= rmin2-e2 n 得: tgα = S2 + r2min - e2 ds2/dδ1 + e s0 s2 D e α rmin 于是: tgα = S2 + r2min - e2 ds2/dδ1 ± e P C ds2/dδ1 设计:潘存云 “+” 用于导路和瞬心位于中心两侧; “-” 用于导路和瞬心位于中心同侧; 显然,导路和瞬心位于中心同侧时,压力角将减小。 正确偏置:导路位于与凸轮旋转方向ω1相反的位置。 注意:用偏置法可减小推程压力角,但同时增大了回 程压力角,故偏距 e 不能太大。

提问:对于平底推杆凸轮机构: α=? O ω1 rmin v2 n 设计:潘存云

§3-4 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 1.凸轮廓线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 2.用作图法设计凸轮廓线 1)对心直动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 §3-4 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 1.凸轮廓线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 2.用作图法设计凸轮廓线 1)对心直动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 2)偏置直动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 3)滚子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 4)对心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 5)摆动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给整个凸轮机构施以-ω1时,不影响各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此时,凸轮将静止,而从动件尖顶复合运动的轨迹即凸轮的轮廓曲线。 一、凸轮廓线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 反转原理: 给整个凸轮机构施以-ω1时,不影响各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此时,凸轮将静止,而从动件尖顶复合运动的轨迹即凸轮的轮廓曲线。 O -ω1 1 依据此原理可以用几何作图的方法 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例如: 3’ 2’ 2 1’ 尖顶凸轮绘制动画 ω1 3 滚子凸轮绘制动画 设计:潘存云

对心直动尖顶从动件凸轮机构中,已知凸轮的基圆半径rmin,角速度ω1和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设计该凸轮轮廓曲线。 二、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的绘制 1.对心直动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 A 对心直动尖顶从动件凸轮机构中,已知凸轮的基圆半径rmin,角速度ω1和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设计该凸轮轮廓曲线。 -ω1 1’ 2’ rmin 3’ ω1 1 8 7 6 5 4 3 2 4’ s2 δ1 1’ 3’ 5’ 7’ 8’ 9’ 11’ 13’ 12’ 14’ 10’ 90° 5’ 120° 60° 120° 90° 9 11 13 15 1 3 5 7 8 14 13 12 11 10 9 6’ 14’ 90° 60° 13’ 7’ 设计:潘存云 12’ 8’ 设计步骤小结: 11’ ①选比例尺μl作基圆rmin。 10’ 9’ ②反向等分各运动角。原则是:陡密缓疏。 ③确定反转后,从动件尖顶在各等份点的位置。 ④将各尖顶点连接成一条光滑曲线。

偏置直动尖顶从动件凸轮机构中,已知凸轮的基圆半径rmin,角速度ω1和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和偏心距e,设计该凸轮轮廓曲线。 2.偏置直动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 e A 偏置直动尖顶从动件凸轮机构中,已知凸轮的基圆半径rmin,角速度ω1和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和偏心距e,设计该凸轮轮廓曲线。 O -ω1 6’ 1’ 2’ 3’ 4’ 5’ 7’ 8’ 15’ 14’ 13’ 12’ 11’ 10’ 9’ ω1 1 2 3 4 5 6 7 8 k1 k2 k3 k5 k4 k6 k7 k8 15 14 13 12 11 10 9 k9 k10 k11 k12 k13 k14 k15 s2 δ1 1’ 3’ 5’ 7’ 8’ 9’ 11’ 13’ 12’ 14’ 60° 120° 90° 9 11 13 15 1 3 5 7 8 设计步骤小结: ①选比例尺μl作基圆rmin; ②反向等分各运动角; ③确定反转后,从动件尖顶在各等份点的位置; ④将各尖顶点连接成一条光滑曲线。 设计:潘存云

滚子直动从动件凸轮机构中,已知凸轮的基圆半径rmin,角速度ω1和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设计该凸轮轮廓曲线。 3.滚子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 A 滚子直动从动件凸轮机构中,已知凸轮的基圆半径rmin,角速度ω1和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设计该凸轮轮廓曲线。 -ω1 1’ 2’ rmin 3’ s2 δ1 ω1 1 8 7 6 5 4 3 2 1’ 3’ 5’ 7’ 8’ 9’ 11’ 13’ 12’ 14’ 4’ 60° 120° 90° 理论轮廓 9 11 13 15 1 3 5 7 8 90° 5’ 120° 14 13 12 11 10 9 90° 60° 6’ 14’ 13’ 7’ 设计:潘存云 12’ 8’ 设计步骤小结: ①选比例尺μl作基圆rmin。 ②反向等分各运动角。原则是:陡密缓疏。 ③确定反转后,从动件尖顶在各等份点的位置。 ④将各尖顶点连接成一条光滑曲线。 实际轮廓 11’ 10’ 9’ ⑤作各位置滚子圆的内(外)包络线。

ρa-工作轮廓的曲率半径,ρ-理论轮廓的曲率半径, rT-滚子半径 外凸 内凹 滚子半径的确定 ρa-工作轮廓的曲率半径,ρ-理论轮廓的曲率半径, rT-滚子半径 外凸 内凹 rT 轮廓正常 ρ 轮廓正常 rT ρa ρ ρa ρ> rT ρa=ρ+rT ρa=ρ-rT 轮廓变尖 ρ 轮廓失真 ρ rT rT 设计:潘存云 ρ=rT ρ<rT ρa=ρ-rT=0 ρa=ρ-rT<0 对于外凸轮廓,要保证正常工作,应使: ρmin> rT

对心直动平底从动件凸轮机构中,已知凸轮的基圆半径rmin,角速度ω1和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设计该凸轮轮廓曲线。 4.对心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 A 对心直动平底从动件凸轮机构中,已知凸轮的基圆半径rmin,角速度ω1和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设计该凸轮轮廓曲线。 -ω1 1’ 2’ 3’ rmin 1 2 3 4 5 6 7 8 ω1 4’ s2 δ1 5’ 1’ 3’ 5’ 7’ 8’ 9’ 11’ 13’ 12’ 14’ 60° 120° 90° 9 11 13 15 1 3 5 7 8 6’ 14’ 15 14 13 12 11 10 9 7’ 设计:潘存云 13’ 8’ 12’ 设计步骤: ①选比例尺μl作基圆rmin。 ②反向等分各运动角。原则是:陡密缓疏。 ③确定反转后,从动件平底直线在各等份点的位置。 11’ 10’ 9’ ④作平底直线族的内包络线。

对平底推杆凸轮机构,也有失真现象。 可通过增大rmin解决此问题。 rmin 设计:潘存云 O rmin

三、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摆动从动件凸轮机构中,已知凸轮的基圆半径rmin,角速度ω1,摆杆长度l以及摆杆回转中心与凸轮回转中心的距离d,摆杆角位移方程,设计该凸轮轮廓曲线。 A B l -ω1 rmin d A1 A2 A3 A4 B’1 φ1 B1 B’2 φ2 s2 δ1 1’ 2’ 3’ 4’ 5’ 6’ 7’ 8’ B’3 φ3 B2 60° 120° 90° 5 6 7 8 B3 1 2 3 4 B’4 φ4 ω1 A5 A6 A7 A8 120° B4 B8 90 ° 60 ° 设计:潘存云 B5 B7 B6 B’5 φ5 B’7 φ7 B’6 φ6

= §3-5 解析法设计凸轮的轮廓 原理:反转法。 结果:求出轮廓曲线的解析表达式--- 参数方程。 §3-5 解析法设计凸轮的轮廓 从图解法的缺点引出解析法的优点 原理:反转法。 结果:求出轮廓曲线的解析表达式--- 参数方程。 已知条件:e、rmin、rT、S2=S2(δ1)、ω1及其方向。 理论轮廓的极坐标参数方程: -ω1 B0 O B δ1 即B点的极坐标 ρ= (S2+S0)2 + e2 rT θ=δ1+β–β0 两对顶角相等 S0 S0 S2 ρ θ β0 = π– (θ+β0) π–(δ1+β) β δ1 e rmin 其中: S0 = r2min– e2 设计:潘存云 ω1 tgβ0 = e/ S0 tgβ = e/(S2 + S0)

实际轮廓方程是理论轮廓的等距曲线。由高等数学可知:等距线对应点具有公共的法线。 实际轮廓上对应点的 T 位置: 位于理论轮廓 B 点法线 n-n 与滚子圆的交线上。 由图有: λ=α+β B0 B O δ1 -ω1 ω1 其中: tgα = S2 + r2min + e2 ds2/dδ1 ± e rT sin λ n 直接引用前面的结论 T点的极坐标参数方程为: ρ - rT cos λ T θT ρT λ β ρT = ρ2 + r2Tm-2ρrTcosλ α θ ∆θ θT =θ+∆θ ∆θ= arctg 设计:潘存云 其中: tg∆θ=

直角坐标参数方程为: x = ρT cos θT y = ρT sin θT 本章重点: ①常用从动件运动规律:特性及作图法; ②理论轮廓与实际轮廓的关系; ③凸轮压力角α与基圆半径rmin的关系; ④掌握用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的步骤与方法; ⑤掌握解析法在凸轮轮廓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