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市场理论:产品市场及其均衡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所以,供给与需求分析是分析产品市场及其均衡的起点。本章首先分析产品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产品市场上均衡的形成和均衡价格的决定。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5·20 学生营养日 勤工办 学生营养日来历 1989 年成立的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在营养学家于 若木的主持下,结合世界卫生组织 2000 年人人享 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制定了 1991 年至 2000 年 10 年学生营养工作计划。其中确定每年 5 月 20 日 为中国学生营养日。其目的在于广泛、深入宣传.
Advertisements

人的性别遗传 合肥市第四十九中学 丁 艳. 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 1 、男性和女性各 23 对染色体有何异同 ? 哪 一对被称为性染色体 ? 2 、这两幅图中,哪幅 图显示的是男性的染色 体?哪幅图显示的是女 性染色体? 3 、图中哪条染色体是 Y 染色体?它与 X 染色体 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是.
做好迁移引导,提高课堂效率 余姚四中 江跃燕. “ 迁移引导 ” 教学的设计思路 考什 么 怎样 考 如何 应考 解读考试说明 研读高考试题 优化复习方案 培养考试技能 高考试题不仅告诉我们哪些是主干知识,而且 告诉我们主干知识的考查角度; 高考试题不仅告诉我们考查哪些能力,而且告 诉我们这些能力的考查方式。
第七章 求职方法和技巧 (二) 主讲人:谭琳. 第一节 自荐 一、目前常见的自荐种类 1 .口头自荐 1 .口头自荐 2 .书面自荐 2 .书面自荐 3 .广告自荐 3 .广告自荐 4 .学校推荐 4 .学校推荐 5 .他人推荐 5 .他人推荐.
XX啤酒营销及广告策略.
藉由經營權異動入主上櫃公司規章修正宣導 證券櫃檯買賣中心 上櫃監理部
8月1日后全国营改增我们怎么办? 营改增新政策深度解析 得法网财税讲师 樊剑英.
小学科学中的化学 武威十九中 刘玉香.
1、一般地说,在生物的体细胞中, 和 都是成对存在的。
辨性别 A B. 辨性别 A B 第三节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昌邑市龙池初中 杨伟红 学习目标 1.理解人的染色体组成和传递规律。 2.解释人类性别决定的原理。 3.通过探究活动,解读数据了解生男生女的比例。
这是一个数字的 乐园 这里埋藏着丰富的 宝藏 请跟我一起走进数学的 殿堂.
中公教育湖南分校 地址:长沙市建湘南路154号惟楚国际6楼 电话:
讲好后勤故事 提升后勤形象 淮阴师范学院宣传部副部长 张同刚.
关于“人肉搜索”的滥用及其所引发的 “网络暴力”的道德与法律思考
预防青少年犯罪讲座 主讲:扬中市公安局城西派出所 季广富.
第8章 相关分析 一元线性相关分析 多元线性相关分析 相 关 分 析 相关系数 相关指数 直线相关 曲线相关 相关分析概述 相关分析的意义
2015年11月2日第二期 音乐班研修简报 本期编辑 白秀峰 徐景华 张铁梅 韩世军 制 作 张 铁 梅.
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 Demand-Supply 一、需求 二、供给 三、市场均衡 四、经济模型 五、弹性 六、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责任 感恩 安全 开学第一课 广西柳州市柳东新区雒容镇盘古小学王秀娅 QQ:
整理者:建德市新安江第一小学 秦爱军 食品包装上的信息.
2007年房地产建筑安装企业 税收自查方略 河北省地方税务局稽查局 杨文国.
稳规模 强内涵 为转型发展打基础 襄阳广播电视大学.
短促·匆忙 初二(10)班.
岡山區103年第12次 登革熱聯繫會報會議 岡山區公所 103年12月30日 1.
欢迎大家来到生命科学课堂.
跳楼价 亏本大甩卖 清仓处理 买一送一 5折酬宾. 跳楼价 亏本大甩卖 清仓处理 买一送一 5折酬宾.
清仓处理 跳楼价 满200返160 5折酬宾.
单招班主任培训会 生源地助学贷款解读 单招班主任工作要求 新生资助政策解读 学生工作处 2015年5月.
第三章 弹性理论.
研究發展處 業務簡報 報 告 人:國立高雄餐旅大學 張明旭 研發長 中華民國105年4月14日.
第二章 命题逻辑(上) 主讲人:耿国华.
第3课时 逻辑连结词和四种命题 要点·疑点·考点 课 前 热 身   能力·思维·方法   延伸·拓展 误 解 分 析.
第4讲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可写成:若p则q。 2、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
1.1.2 四 种 命 题.
高一数学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育科学学院03级教育技术2班 刘文平.
1.5 充要条件.
人类传播的活动 和历史.
色 弱 與 色 盲.
时政发布 制作:宋虹雷.
世上孩子都是宝, 男孩女孩都一样。.
宠物之家 我的宠物性别? 雌(♀) or 雄(♂) 第一阶段:我的宠物我做主 第二阶段:宠物“相亲记” 第三阶段:家族诞生
课标教材下教研工作的 实践与思考 山东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郭允远.
第8章 需求與供應:價格釐定.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 5.5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 ——“希望工程”义演 枣庄市第三十四中学 曹馨.
表達技巧.
当一回消费者 泰安高新区北店子小学 刘清艳.
第三部分 动作与技能实验 实验一 反应时实验 实验二 反应时运动时实验 实验三 敲击速度实验 实验四 动作稳定性实验 实验五 手指灵活性实验
海洋存亡 匹夫有责 ——让我们都来做环保小卫士 XX小学三(3)班.
国产动画 ——童年的回忆.
第二章 需求与供给曲线及其有关概念
第三章 供需量對價格的反應程度 授課老師:簡立賢.
學校教職員退休條例修正草案重點報告 報告人:徐創晃.
9.1 圓的方程 圓方程的標準式.
第七讲 二维连续分布独立性与二维函数分布 本次课讲授:第二章的 ; 下次课讲第三章的 。
西方经济学 选用教材: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 教学时数:64课时 主讲教师:杨为燕.
规范教学,提升质量,迎接评估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解读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第一节 需求理论
第一节 相关概述 第二节 积差相关系数 第三节 其他相关系数
第三章 均衡价格和弹性理论 第一节 需求 第二节 供给 第三节 均衡价格的决定 第四节 政府对价格的干预 第五节 弹性理论.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第一节 需求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供给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 第四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第六章 文化需求 (文化消费的测量、影响因素)
需求、供給與 市場均衡 2 本章學習目標 了解需求的概念、定義與內容。 了解供給的概念、定義與內容。 認識市場供需均衡與市場失衡時的調整。 了解價格機制與價格管制。
第二章 需求與供給 2-1 需求與需求法則 2-2 需求量變動與需求變動 2-3 供給與供給法則 2-4 供給量變動與供給變動
课前注意 课前注意 大家好!欢迎加入0118班! 请注意以下几点: 1.服务:卡顿、听不清声音、看不见ppt—管家( ) 2.课堂秩序:公共课堂,勿谈与课堂无关或消极的话题。 3.答疑:上课听讲,课后答疑,微信留言。 4.联系方式:提示老师手机/微信: QQ:
模块六 房地产定价策略 主要内容 定价目标及影响定价的因素 定价方法 企业定价策略.
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互等定理 主讲教师:戴萍.
本章學習目的 瞭解彈性的意義與衡量 瞭解需求的價格彈性 瞭解供給的價格彈性 瞭解需求的所得彈性 瞭解需求的交叉彈性 瞭解價格彈性的應用
数学题解答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2.1从算式到方程 (第1课时) 数学题解答
小梅到麵包店為全家買麵包和果汁當早餐,已知麵包一個25元,果汁一瓶18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章 市场理论:产品市场及其均衡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所以,供给与需求分析是分析产品市场及其均衡的起点。本章首先分析产品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产品市场上均衡的形成和均衡价格的决定。

一、产品市场的需求分析 (一)产品市场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1、需求的含义 产品市场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根据定义,现实的需求须同时具备两个要件:其一是购买欲望;其二是购买能力。二者缺一不可,既有购买欲望又具购买能力才能形成有效需求。 2、影响需求的因素 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受许多因素制约,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商品本身的价格。通常,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高,则该商品的需求就少;相反,价格低,则需求多。 (2)相关商品的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对某种商品的需求还受其相关商品价格的影响。相关商品可分为替代品和互补品。替代品是指那些功能相似可以相互替代以满足人们同种需要的商品,如猪肉和牛肉。替代品的价格与需求呈同方向变动。互补品是指那些功能相互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如家用电器和电。互补品的价格与需求呈反方向变动。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是决定其购买能力的重要因素。就一般商品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水平和需求正相关,需求会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 (4)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偏好是指消费者主观上对某种商品的偏爱心理。受历史、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消费者会在主观上形成某种偏爱心理,使其消费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偏好的增强或减弱均会影响到该商品的需求。

(5)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主要是指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发展状况、自身收入水平以及商品价格水平的判断。如果消费者认为未来经济增长形势乐观、自身收入水平稳步上升、商平或劳务价格将会上涨,就会增加当前的需求,相反,则当前的需求会减少。预期效应有时会带来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大的反常现象,这是因为人们普遍具有“卖涨不卖跌”的心理。 (6)政府的政策。政府实施的某些政策会刺激或抑制消费,从而增加或减少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需求。如降低银行贷款利率、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政策措施会刺激消费需求的增加。相反的举措则会抑制消费,使需求减少。

影响需求的因素是复杂的,除以上分析的六点外,社会人口及其构成、历史传统、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也会对需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需求函数、需求表、需求曲线 1、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是指需求与影响需求的各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如果把以上分析的影响需求的各因素作为自变量,需求作为因变量,则需求函数可表达为: Qd=f(P,Pr,Y,T,E,Pg) (2.1)

其中,Qd表示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P表示该种商品或劳务本身的价格,Pr表示相关商品的价格,Y表示消费者的收入水平,T表示消费者偏好,E表示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Pg表示政府的政策。 若只考察商品本身价格对其需求量的影响,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则需求函数可表达为: Qd=f(P) (2.2)

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及其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需求表和需求曲线加以表示。 2、需求表、需求曲线 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及其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需求表和需求曲线加以表示。 需求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及其相应的需求量的数字序列表,如表2-1所示: 表2-1 某商品的需求表 价格—需求量组合 价格(元) 需求量(斤) A 2 10 B 3 9 C 4 8 D 5 7 E 6

表2—1清楚地反映了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当商品价格逐步由2元上涨至6元时,其需求量则由10斤逐渐减少到6斤,商品的需求量同其价格呈反向变动关系。 需求曲线是表示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需求曲线可以由需求表中给出的价格—需求量组合得出,能够更直观地反映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

图2-1是根据需求表2-1绘制的一条需求曲线。 在图2-1中,横轴表示商品的需求量Q,纵轴表示商品的价格P,Qd表示需求曲线。根据需求表2-1中的数据可以在坐标图中描出A、B、C、D、E五点,将之连接起来,就得到了一条由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表示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

(三)需求定理 需求函数、需求表及需求曲线所描述的商品需求量及其价格之间的关系,被称为需求定理。其具体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反方向变动,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需求定理只存在于平均意义上,也就是说对于绝大多数商品而言,其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符合需求定理的描述,但对于一些特殊商品如吉芬商品和炫耀性商品来说,其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与需求定理相悖。

相关链接2-1 2000-2008年猪肉价格的波动 2000-2008 年以来, 猪肉价格处在经常波动之中, 具体见图2-2 。2006 年以来我国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这主要是由饲料粮价格上涨过快、养猪成本增加以及市场猪肉供求不平衡等因素造成的。猪肉等副食品价格适度上涨有利于保护养猪农民的积极性, 但短期涨幅过大, 也影响了部分低收入群众的生活。

36个大中城市猪肉平均零售价格上涨到每千克21.32元, 比4月25日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介绍, 截至2006年6 月8日, 36个大中城市猪肉平均零售价格上涨到每千克21.32元, 比4月25日 的17.14元上涨了4.2 元, 涨幅为24.5% ; 比上年6 月最低点的 14.58 元上涨了6.76 元,涨幅为46.3% 。目前, 猪肉价格已超过 1997 年一季度的历史最高水平。鸡蛋、牛羊肉等副食品价格也出现 了不同程度的上涨。6月8日, 36个大中城市鸡蛋、牛肉、羊肉平均 价格分别为每千克7.7 元、22 元和22.72 元,比2007 年同期分别 上涨51.6% 、15.8% 和16.5% 。如果综合考虑全国城乡不同市场 的平均价格, 上述涨幅比36个大中城市要低一些。 对此, 有关专家指出, 近期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 是受国 际市场粮价攀升, 2007年生猪收购价格过低导致农民养猪积极性不 高, 生猪生产供不应求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国际市场粮价上涨带动 我国猪饲料粮玉米价格的攀升。2007年全球粮食减产, 粮食库存跌 到20年来的最低点, 四季度以来国际市场粮价持续上涨。由于石油 涨价, 以玉米做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快速发展。2006年, 美国玉 米 产量的20% 用于生产燃料乙醇。2008 年5 月中旬芝加哥玉米期 货价 格同比上涨51.9% 。据有关部门测算, 由于猪饲料价格和人 工成本 的不断上涨, 农民花费半年多的时间饲养一头肥猪的利润 平均只有100 多元, 远远低于外出打工的收入, 因此农民养猪的 积极性不高。

吉芬商品主要指贫困地区中生活所必需的低档商品。这类商品因英国人吉芬而得名。 吉芬注意到,在1845年爱尔兰发生大灾荒时,虽然马铃薯的价格急剧上涨,但对其需求不减反增。通过调查,吉芬发现根源所在:灾荒使爱尔兰人民收入急剧减少,除马铃薯外,人们没有能力购买其他食物,因此,尽管马铃薯价格上涨,其需求也没有减少。后来,人们将贫困地区的低档商品统称为吉芬商品。

炫耀性商品主要指某些价格昂贵、能够炫耀消费者财富和地位的商品,如珠宝、古董、名画、名车等。这类商品的象征意义与其价格正相关,价格越高,其炫耀作用越强,需求量越大,价格下降,其炫耀作用减弱,需求量下降。 虽然吉芬商品和炫耀性商品并不符合需求定理所揭示的商品需求量及其价格之间的关系,但由于它们在商品总量中所占比重极小,且发生于特定环境下,因此,这类商品的存在并不能否定需求定理的存在,也不会妨碍基于需求定理对市场均衡进行分析。

专栏2‐1  吉芬商品之谜 在经济学中, 需求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一种商品价格上升, 则该商品需求量减少。这是绝大多数人所共知的道理。但是, 在1845年爱尔兰大饥荒时期,出现了一件奇怪的事: 马铃薯价格在上升, 但需求量也在持续增加。英国经济学家吉芬观察到这种与需求定理不一致的现象,这种现象也被经济学界称为“吉芬之谜” , 而具有 这种特点的商品被称为吉芬商品。 “吉芬之谜” 其后已经被经济学家解开, 而被看做是需求定理的一种例外。在经济学中,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会对消费者产生两种影响: 一种是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另一种是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 这两种变化都会改变消费者对某一种商品的需求量。 对于所有商品来说, 替代效应都是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的, 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需求定理一直有效。但是, 在少数特定情况下, 某些低档商品的收入效应作用要大于替代效应的

作用。正因如此, 经济学中将商品分为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两大类,正常商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同方向变动, 而低档商品则反之。这在现实生活中也不难理解。试想一下, 1845年爱尔兰大饥荒使得大量的家庭因此陷入贫困,马铃薯这样的仅能维持生活和生命的低档品, 无疑会在大多数贫困家庭的消费支出中占较大比重,马铃薯价格的上升更会导致贫困家庭实际收入水平大幅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 变得更穷的人们为了能生存下来,就不得不大量地增加对低档商品的购买而放弃正常商品。相比起马铃薯这种低档商品来说,已经没有比这更便宜的替代品了, 这样发生在马铃薯需求上的收入效应作用便大于替代作用, 从而造成马铃薯的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的特殊现象。一种商品只有同时具备“是低档品” 和“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这两个条件时, 才可以被称为吉芬商品。 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 http : //baike.baidu.com/view /484309.html.

(四)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需求和需求量是两个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需求量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数量。需求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它反映在不同价格水平时的需求量。在图像上,需求为一条线,而需求量为需求曲线上的一个点。与此相应,需求曲线的变动就分为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两种情况。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由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由于它并不改变需求函数和需求表,因此在图形上表现为沿着原有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的变动是指由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变动如收入变化、偏好改变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的变动,这种变动会改变需求函数和需求表,因此在图形上表现为原有需求曲线的整体移动。需求曲线的两种变化情况如图2-2所示。

在图2-3中,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Q¹d表示原有的需求曲线。首先考察需求量的变动。需求曲线D1上的A点表示在价格水平为P1时,该商品的需求量为Q1,当商品价格由P1下降至P2时,需求量由Q1增加至Q2,此时,A点沿着原来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至B点。可见,当商品本身价格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价格上升,需求曲线上的点向左上方移动,价格下降则向右下方移动。再考察需求的变动。假设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前提下,由于收入的增加,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消费者的需求量都会增加,此时,需求曲线整体向右上方移动,即由D1移动至D2。可见,当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发生变化时,会导致需求的变动,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需求减少则向左下方移动。

(五)产品市场的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以上我们对个人需求的定义、影响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了全面分析,但市场价格的决定依赖于市场需求而非个人需求,因此,有必要在个人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市场需求。 所谓市场需求是所有个人对某种产品或劳务需求的总和。将每一价格水平上个人的需求量加总,即可得到市场需求量。假定市场上有A、B两个消费者,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如表2-2所示:

表2—2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同个人需求一样,市场需求也与价格呈反向变动关系,价格高则需求量少,价格低则需求量多。由于市场需求是由个人需求加总而来,因此影响个人需求的因素就是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此外市场需求还受消费者人数的影响,与消费者人数正相关。 产品价格(元) A的需求量(斤) B的需求量(斤) 市场需求量(斤) 2 10 13 23 3 9 11 20 4 8 17 5 7 14 6

可由表2-2得出市场需求曲线。如图2-4所示: 图2-4 个人需求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 由上图可知,将个人的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即可得出市场的需求曲线,它表示某种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由于市场需求量与价格负相关,因此,市场需求曲线也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二、产品市场的供给分析 (一)产品市场的供给及其影响因素 1、产品市场供给的含义 产品市场的供给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厂商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根据定义,现实的供给也须同时具备两个要件:其一是厂商供应商品的意愿;其二是厂商供应商品的实际能力。二者缺一不可,既有供应商品的意愿又具供应商品的实际能力才能形成现实的供给。

2、影响产品市场供给的因素 与需求一样,影响厂商供给意愿和供给能力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商品本身的价格。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的高低直接决定厂商利润的大小。 价格上升,厂商可获取更多利润,因此,会扩大生产,使供给量增加。反之,则选择缩减生产,使供给量减少。 (2)相关商品的价格。当相关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也会影响到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例如小麦和玉米是替代品,在玉米的价格不变而小麦的价格上升时,农户就会减少玉米的种植而增加小麦的种植面积,这样玉米的供给减少,而小麦的供给则相应增加。

(3)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要素价格是厂商生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厂商的利润。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厂商的生产成本增加而利润减少,厂商会减少商品的供给。相反,生产要素价格下降使厂商利润增加,商品供给会相应增加。 (4)厂商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厂商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决定了厂商的生产效率。在一般情况下,厂商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使其利润增加,因此,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会扩大生产,增加供给。

(5)厂商对未来的预期。与消费者一样,厂商也会对未来的经济前景及价格走势进行判断。如果预期未来经济发展良好、价格水平上升,厂商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就会增加产量供给。如果厂商对未来经济发展持悲观看法,预期商品价格下降,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就会减少产量供给。 (6)政府的税收政策。政府的税收政策对厂商的生产成本有直接影响,政府税收增加,会提高厂商的生产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厂商的供给会相应减少。相反,政府的减税措施有助于刺激厂商增加供给。 除以上分析的各因素之外,厂商的商品供给还受生产规模、进出口贸易、厂商的经营发展战略以及气候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二) 供给函数、供给表、供给曲线 1、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是指供给与影响供给的各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如果把以上分析的影响供给的各因素作为自变量,供给作为因变量,则供给函数可表达为: Qs=f(P,Pr,Pf,M,E,T) (2.3) 其中,Qs表示对某种商品的供给,P表示该种商品或劳务本身的价格,Pr表示相关商品的价格,Pf表示生产要素的价格,M表示厂商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E表示厂商对未来的预期,T表示政府的税收政策。 若只考察商品本身价格对其供给量的影响,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则供给函数可表达为: Qs=f(P) (2.4)

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供给表和供给曲线来表示。 2、供给表、供给曲线 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供给表和供给曲线来表示。 供给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及其相应的供给量的数字序列表,如表2-3所示: 表2-3 某商品的供给表 价格—供给量组合 价格(元) 供给量(斤) A 2 6 B 3 7 C 4 8 D 5 9 E 10

表2-3清楚地反映了商品本身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当商品价格逐步由2元上涨至6元时,其供给量也由6斤逐渐增加到10斤,商品的供给量同其价格呈同向变动关系。 供给曲线是表示商品本身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曲线。供给曲线可以由供给表中给出的价格—供给量组合得出,能够更直观地反映商品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同向变动关系。

图2-5是根据需求表2-3绘制的一条供给曲线。 在图2-5中,横轴表示商品的需求量Q,纵轴表示商品的价格P,Qs表示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2-3中的数据可以在坐标图中描出A、B、C、D、E五点,将之连接起来,就得到了一条由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 的供给曲线,表示供给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 图2-5供给曲线

(三)供给定理 供给函数、供给表及供给曲线所描述的商品供给量及其价格之间的关系,被称为供给定理。其具体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同方向变动,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需要注意的是,供给定理也只存在于平均意义上,也就是说对于绝大多数商品而言,其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符合供给定理的描述,但对于一些特殊商品如劳动力和土地等来说,其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与供给定理并不相符。

劳动力商品的供给有其自身的变动规律。劳动力作为商品,其价格表现为工资。在一定范围内,劳动力供给会随着工资的增加而增加,但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随着工资水平的进一步上升,劳动力的供给不仅不会继续增加,相反会逐渐减少。 土地的供给也有自身的特点。由于土地是大自然赋予的,其面积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无论价格怎样变动,土地的供给量始终不变。 同样,虽然上述两种商品并不符合供给定理所揭示的商品供给量及其价格之间的关系,但它们的存在属于特例,并不能否定供给定理的存在及其以此为基础对市场均衡所进行的分析。

(四)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供给和供给量是两个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供给量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厂商供应的商品数量。供给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商品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它反映在不同价格水平时的供给量。在图像上,供给为一条线,而供给量为供给曲线上的一个点。与此相应,供给曲线的变动就分为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两种情况。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由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对该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由于它并不改变供给函数和供给表,因此在图形上表现为沿着原有供给曲线的移动;供给的变动是指由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变动如生产要素价格变化、生产技术改变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的变动,这种变动会改变供给函数和供给表,因此在图形上表现为原有供给曲线的整体移动。供给曲线的两种变化情况如图2-6所示。

在图2-6中,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S1表示原有的供给曲线。首先考察供给量的变动。供给曲线S1上的A点表示在价格水平为P1时,该商品的供给量为Q1,当商品价格由P1上升至P2时,供给量由Q1增加至Q2,此时,A点沿着原来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至B点。可见,当商品本身价格发生变化时,会引起供给量的变化,价格上升,供给曲线上的点向右上方移动,价格下降则向左下方移动。再考察供给的变动。假设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前提下,由于生产要素价格下降,在每一价格水平上厂商的供给量都会增加,此时,供给曲线整体向右下方移动,即由S1移动至S2。可见,当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发生变化时,会导致供给的变动,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供给减少则向左上方移动。

市场供给是市场价格的另一个决定因素,如同对市场 需求的分析一样,在单个厂商供给的基础上,可以推导出 市场供给。 图2-6 供给曲线的移动 (五)产品市场的单个厂商供给与市场供给 市场供给是市场价格的另一个决定因素,如同对市场 需求的分析一样,在单个厂商供给的基础上,可以推导出 市场供给。 所谓市场供给是所有厂商对某种产品或劳务供给的总 和。将每一价格水平上单个厂商的供给量加总,即可得到 市场供给量。假定市场上有A、B两个厂商,单个厂商供给与市场供给之间的关系如表2-4所示:

表2-4 单个厂商供给与市场供给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同单个厂商的供给一样,市场供给也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关系,价格高则供给量大,价格低则供给量小。由于市场供给是由单个厂商供给加总而来,因此影响单个厂商供给的因素就是影响市场供给的因素,此外市场供给也受厂商数量的影响,与厂商数量正相关。 产品价格(元) A的供给量(斤) B的供给量(斤) 市场供给量(斤) 2 6 5 11 3 7 14 4 8 9 17 20 10 13 23

可由表2-4得出市场供给曲线。如图2-7所示: 图2-7 单个厂商供给曲线与市场供给曲线 由上图可知,将单个厂商的供给曲线水平相加,即可得出市场的供给曲线,它表示某种产品的市场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由于市场供给量与价格正相关,因此,市场供给曲线也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三、产品市场的市场均衡与均衡价格 (一)产品市场的市场均衡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这两种力量决定的。需求曲线说明了消费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的需求数量,供给曲线说明了厂商在每一价格水平上的供给数量。但在产品市场上,对于某种商品的任意给定价格,与其相应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并不一定相等。当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产品过剩,厂商为销售多余产品必然降低产品价格,这一方面可以刺激消费,增加对该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生产,减少该产品的供给,从而最终使该产品供求相等。当供给小于需求时,产品供不应求,此时,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使产品价格上升,这既可以抑制消费、使需求减少,又可以刺激生产、使供给增加,并最终使产品的供求相等。供给和需求相等意味着产品市场达到了一种均衡状态,即产品市场实现了市场均衡。产品市场的均衡如图2-8所示。

产品市场的市场均衡也以用供求函数来表达: Qs = f(P)= Qd (2.5) 在图2-7中,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Qd表示需求曲线,Qs表示供给曲线。E点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此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产品市场达到均衡状态,P0为均衡价格,Q0为均衡数量。 产品市场的市场均衡也以用供求函数来表达: Qs = f(P)= Qd (2.5) P O Q P1 P0 P2 Qs Qd E Q1 Q0 Q2 图2-8 产品市场的均衡

(二) 均衡价格的决定 1、均衡价格的含义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和供给相等时的价格,这时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也相等,称为均衡数量。如图2-5所示,E点为产品市场均衡点,此时产品的供给和需求相等,因此,E点所对应的价格P0即为均衡价格,所对应的数量Q0即为均衡数量。 2、均衡价格的形成 如前所述,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通过供求双方的竞争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就是价格决定的过程。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可用表2-5说明。

表2—5 某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需求量(斤) 价格(元) 供给量(斤) 供求之差 价格变动趋势 23 2 11 -12 上升 20 3 14 -6 17 4 均衡价格 5 6 下降 12

表2—5反映了某商品的市场供求状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当价格低于4元时,商品的供给小于需求,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此时价格上涨,供给相应增加,需求相应减少;当价格高于4元时,商品供给大于需求,处于供过于求状态,此时价格下降,供给相应减少,需求相应增加;只有当价格等于4元时,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均为17斤,此时市场上既无短缺也无剩余,价格既不上涨也不下降,处于买卖双方都满意的状态,即均衡状态, 4元就是均衡价格,17斤就是均衡数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均衡状态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发形成的,而不需要任何外在力量的干预。一旦市场价格背离了均衡价格,在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下,价格会逐步调整直至均衡。

供给和需求是决定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两种因素,因此,当供给和需求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 供给和需求是决定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两种因素,因此,当供给和需求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 1、供给不变,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由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所引起的需求变动会对均衡产生重要影响。一般而言,在供给不变的条件下,需求增加会导致均衡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会导致均衡价格下降。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如图2-9所示。 P Qs Q P1 P2 Qd1 Q1 Q0 Q2 P0 E2 E0 Qd2 E1 Qd0 图2-9 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图2-9表示在供给不变的条件下,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在图中,为初始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Qs相交于E0点,决定了均衡价格为P0,均衡数量为Q0。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如消费者对未来预期不佳导致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至,与供给曲线相交于E1点,决定了新的均衡价格为P1,均衡数量为Q1,显然,P0>P1,Q0>Q1;相反,若由于某种原因如收入增加导致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至,与供给曲线相交于E2点,决定了新的均衡价格为P2,均衡数量为Q2,显然,P0<P2,Q0<Q2。可见,在供给不变的条件下,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随需求的增加而增加,随需求的减少而减少,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如需求一样,由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所引起的供给变动也会对均衡产生重要影响。一般而言,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供给增加会导 2、需求不变,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如需求一样,由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所引起的供给变动也会对均衡产生重要影响。一般而言,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供给增加会导 致均衡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会导致均衡价格上升。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如图2-10所示。 Q P2 P1 Q1 Q0 Q2 P0 Qd Qsº Qs¹ Qs² P E2 E0 E1 图2-10 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 影响

图2-10表示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在图中,Qsº为初始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Qd相交于E0点,决定了均衡价格为P0,均衡数量为Q0。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至Qs¹,与需求曲线相交于E1点,决定了新的均衡价格为P1,均衡数量为Q1,显然,P0<P1,Q0>Q1;相反,若由于某种原因如政府减税导致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至Qs²,与需求曲线相交于E2点,决定了新的均衡价格为P2,均衡数量为Q2,显然,P0>P2,Q0<Q2。可见,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均衡价格随供给的增加而减少,随供给的减少而增加,均衡数量随供给的增加而增加,随供给的减少而减少。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3、供求定理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归纳出需求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产生的影响,这就是供求定理,具体有以下两点内容: (1)在供给不变的条件下,需求增加,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下降。 (2)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均 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四、产品市场的弹性理论 弹性是西方经济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当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弹性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或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使人们对相关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有更准确的认识。

弹性是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大小通常用弹性系数来表示。根据定义,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一)弹性的基本概念 弹性是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大小通常用弹性系数来表示。根据定义,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弹性系数 = 因变量变动的比率/自变量变动的比率 假设两个经济变量X和Y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f(X),ΔX、ΔY分别表示X、Y的变动量,E表示弹性系数,则上述弹性公式可具体表达为: E=(ΔY/Y)/(ΔX/X)=ΔY/ΔX·X/Y (2.6)

根据函数关系的不同,首先可以将弹性划分为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又依据具体的影响因素,可以将需求弹性进一步划分为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和需求的交叉弹性,供给弹性也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交叉弹性等不同类型。本节主要介绍需求和供给的价格弹性。 二、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是衡量需求量变动对影响需求的诸因素变动的反应程度大小的指标。由于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收入水平以及相关商品价格都是影响需求的因素,因此,需求弹性又可分为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以及需求的交叉弹性。

(一)需求价格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 需求价格弹性,简称需求弹性,是指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大小用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表示。 若以Ed表示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Q表示需求量,P表示价格,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为: (2.7)

例如,某商品价格上升10%,需求量减少20%,该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2,即需求量变动是价格变动的2倍,说明该商品的需求对价格变化很敏感,价格较小的变化会引起需求量较大波动。 2、需求弹性的公式 (1)弧弹性 需求弹性可以分为弧弹性和点弹性。所谓弧弹性是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简言之,它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弧弹性的计算公式为: Ed=(ΔQ/Q)/(ΔP/P)=ΔQ/ΔP·P/Q (2.8)

通常根据需求曲线上两点的价格和需求量就可以运用弧弹性公式计算其需求弹性。但弧弹性存在一个缺点,即两点之间的弹性值会随取值基点的不同而不同。 例如,计算A、B两点之间的弹性。A点对应的价格为5元,需求量为60斤,B点对应的价格为2元,需求量为70斤。 若以A点为取值基点计算AB之间的弹性,则: Ed=(10/3)×(5/60)=0.278 若以B点为取值基点计算AB之间的弹性,则: Ed=(10/3)×(2/70)=0.095

这样,在计算AB两点之间的需求弹性时,无论是从A点到B点,还是从B点到A点,最终结果均无差别,该两点之间的需求弹性为: 同样的两点之间,由于所确定的起始点不同导致了差异悬殊的结果。为避免这一问题,在计算时通常取价格和需求量变动的平均值,相应地,弧弹性的计算公式可修正为: (2.9) 这样,在计算AB两点之间的需求弹性时,无论是从A点到B点,还是从B点到A点,最终结果均无差别,该两点之间的需求弹性为: Ed=(10/3)·[(1/2)(5+2)]/(1/2)(60+70) =0.179

(2)点弹性 所谓点弹性是表示当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动量趋于0时,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反映程度的指标,简言之,它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点弹性的计算公式为: (2.10) 点弹性的优点在于只要确定了需求函数的形 式,就可以计算出相应各点的弹性系数。例如,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20-2P,则: Ed=dQ/dP·P/Q=2×[P/(20-2P)] 据此可以计算出任一价格水平上该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如 当P=2时,Ed=0.25 当P=6时,Ed=1.5

在理解需求弹性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弹性是相对量而非绝对量的比值。需求弹性系数是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之比,而不是需求量变动的绝对量与价格变动的绝对量之比。这样可以剔除计量单位的影响,使不同变量具有可比性。 第二,需求弹性不同于需求曲线的斜率。需求曲线的斜率k=dP/dQ,而需求弹性Ed=dQ/dP·P/Q=1/k·P/Q,可见,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大,其弹性越小,而斜率越小,弹性越大。

第三,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弹性系数是不同。若需求曲线是线性的,则dQ/dP为常数,但由于不同点的P、Q取值不同,因此P/Q的值不断变化,弹性系数也随之不断变化。若需求曲线是非线性的,则dQ/dP和P/Q均会变化。除非dQ/dP和P/Q以相同的速度反方向变动,否则,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弹性系数都不相同。 第四,弹性系数的符号视相关变量的变动方向而定。若因变量与自变量变动方向相同,则弹性系数为正值,若二者反方向变动则弹性系数为负值。由于需求量变动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反,因此,需求价格弹性为负值。但为计算简便,通常取其绝对值。

3、需求弹性的分类 根据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将需求弹性分为五种类型: (1)需求完全无弹性,即Ed=0。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价格怎样变动,需求量始终不变。此时,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2)需求完全有弹性,即Ed=∞。在这种情况下,价格极微小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极大的改变。此时,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当价格既定时,需求量是无穷的。 (3)需求单位弹性,即Ed=1。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的变动比率与价格的变动比率相同,此时,需求曲线是一条正双曲线。

(4)需求富有弹性,即Ed>1。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的变动比率大于价格的变动比率,此时,需求曲线斜率较小。 需要说明的是,前三种情况都是需求弹性的特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常见,人们日常所接触的商品大都属于后两种情况,或者富有弹性,或者缺乏弹性。实际上,即便是同一商品,在不同的价格区间其弹性系数也不相同。一般而言,在价格处于高水平区间时,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大;价格位于低水平区间时,其需求弹性相对较小。 图2-11 需求弹性的五种类型

4、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商品的必需程度。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较小,非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较大。例如食盐、大米、植物油等生活必需品,其需求量受价格影响不大,需求弹性较小。而对于电影、出租车等非生活必需品,其需求量受价格影响较大,需求弹性较大。 (2)商品的可替代性。通常,一种商品的替代品越多、替代性越强,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就越大,反之,需求弹性较小。在存在较多替代品时,该商品价格的上涨会促使人们去购买其替代产品,使该产品需求量大幅度减少,需求弹性较大。

(3)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一种商品的支出在消费者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越高,消费者对其价格变化越敏感,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反之,则较小。 (4)商品类别的大小。需求弹性的大小,与商品类别大小密切相关。考察的商品类别越大,其替代品越少,需求弹性越小;考察的商品类别越小,则替代品越多,其需求弹性越大。

(5)商品用途的广泛性。一般而言,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广泛,其需求弹性越大;相反,其用途越狭窄,需求弹性越小。 (6)时间的长短。当价格水平变化时,消费者改变其消费习惯或寻找可替代的商品需要时间,因此,时间越长,消费者的需求调整越充分,需求弹性越大。 除上述因素外,商品的耐用程度、售后服务、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地域差别等因素也会影响需求弹性,一种商品需求弹性的大小是上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需求收入弹性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又一重要因素。需求收入弹性是反映收入水平对需求量的影响程度的指标。 1、需求收入弹性的定义 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收入变动的比率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2.11)

例如,某消费者的收入增加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对某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了15%,则该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为1 例如,某消费者的收入增加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对某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了15%,则该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为1.5。对于大多数商品而言,消费者的需求量与其收入正相关,因此,需求收入弹性系数通常为正值。 2、需求收入弹性的分类 根据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将需求收入弹性分为以下三类: (1)Ey>1,即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收入变动的比率,这类商品通常被定义为奢侈品,如名牌时装、名贵首饰、旅游等。

(2)0<Ey<1,即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收入变动的比率,这类商品通常被定义为必需品,如大米、植物油等。 收入弹性的大小不取决于商品本身的属性,而是取决于消费者购买时的收入水平。

(三)需求交叉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考察了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需求交叉弹性则是分析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是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比率之比。若以X、Y分别代表两种相关商品,当Y商品价格变化时,X商品的需求量会相应改变,此时,需求交叉弹性的公式可表示为: (2.12)

由前述分析可知,X、Y若为替代品,则X商品的需求量与Y商品的价格同向变动,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值;若二者为互补品,则X商品的需求量与Y商品的价格反向变动,需求交叉弹性为负值;若两种商品毫不相关,则Y商品价格变动对X商品需求量无影响,需求交叉弹性为零。 三、供给弹性 供给弹性是衡量供给量对影响供给量的诸因素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由于商品本身的价格以及相关商品价格都是影响供给的因素,因此供给弹性又可分为供给的价格弹性和供给的交叉弹性等类型。由于供给价格弹性是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内容,因此,本节主要分析供给价格弹性。

1、供给弹性的定义 供给价格弹性,也叫供给弹性,是指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供给量变动的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之比。弹性系数是衡量供给弹性大小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2.13)

同需求弹性一样,供给弹性也分为弧弹性和点弹性,弧弹性的计算公式为: (2.14) 点弹性的计算公式为: (2.15) 由供给定理可知,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因此,供给弹性系数通常为正值。

根据弹性系数的大小,供给弹性也分为五种类型。 2、供给弹性的类型 根据弹性系数的大小,供给弹性也分为五种类型。 (1)供给完全无弹性,即Ed=0。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价格怎样变动,供给量始终不变。此时,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2)供给完全有弹性,即Ed=∞。在这种情况下,价格极微小的变动会引起供给量极大的改变。此时,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当价格既定时,供给量是无穷的。 图2-12 供给弹性的五种类型

(3)供给单位弹性,即Ed=1。在这种情况下,供给量的变动比率与价格的变动比率相同,此时,供给曲线是45º线。 同样,前三种情况都是供给弹性的特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常见,人们日常所接触的商品大都属于后两种情况,或者富有弹性,或者缺乏弹性。

4、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供给弹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1)进入和退出的难易程度。如果某一行业进入或退出的障碍很小,厂商能够自由地根据市场状况进行生产决策,则该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反之,供给弹性较小。 (2)供给者类别的大小。供给弹性的大小与所考察的供给者类别的大小正相关,供给者类别越大,供给弹性就越大。与整个行业相比,单个厂商调整产量的能力有限,供给弹性相对较小。

(3)生产的技术类型。厂商的生产通常可以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较之下,劳动密集型的厂商,其产量最容易调整,供给弹性相应较大,而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因规模调整困难,供给弹性较小。 (4)时间的长短。厂商供给能力的调整受时间的制约。时间越短,厂商对产量的调整能力越有限,供给弹性越小。特别是在极短期内,厂商仅能通过调节库存来调整供给量,供给弹性几乎为零。 (5)产量的大小。资源的稀缺性主要表现为可供厂商使用的生产要素是有限的。就某一行业而言,随着产量的逐渐扩大,资源稀缺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使厂商难以获得相关要素以扩大生产,供给弹性下降。

四、弹性理论的应用 1、蛛网理论 蛛网理论是在20世纪30年代分别由美国经济学家H·舒尔茨、意大利经济学家U·里西和荷兰经济学家J·丁伯根各自提出,1934年由英国经济学家N·卡尔多定名的。该理论是一种动态均衡分析,它运用供求弹性来分析价格和产量的相互影响及其变动过程,从而揭示市场均衡的形成过程,同时给出了对市场波动的解释。

蛛网理论主要用于分析农产品价格和产量的波动,其分析基于以下假定条件: 第一,该理论所分析的产品需经一定周期才能生产出来,在此期间,生产规模无法改变,如农产品从种植到收获约需半年左右,其间种植规模无法改变。 第二,该产品本期的产量决定本期的价格,即Pt=f(Qt)。 第三,该产品本期的价格决定下一期的产量,即Qt+1=f(Pt)。 在上述三点假定前提下,依据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不同关系,可以形成三种不同形态的“蛛网”。

(1)收敛型蛛网 当供给曲线的价格弹性小于需求曲线的价格弹性,即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时,价格和产量的波动幅度会越来越小,直至达到均衡。其过程如图2-12所示。 假设第一年市场的实际供给量为Q1,由于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故当供给量为Q1时,可得第一年的市场销售价格为P1。又由于本期价格决定下一期产量,因此第一年的市场价格P1决定第二年的供给量为Q2,而第二年的供给量Q2决定第二年的价格为P2。接下来,第二年的价格P2又决定了第三年的供给量为Q3,第三年的供给量Q3决定第三年的价格为P3。

这一过程循环下去,产量和价格的波动幅度越来越小,直到最后达到均衡状态,即图中的E点。此时,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价格既不上升也不下降,供求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市场处于稳定的均衡状态。这种蛛网称为“收敛型蛛网”,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被称为蛛网稳定的条件。 图2—13 收敛型蛛网

(2)发散型蛛网 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即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小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时,价格和产量的波动幅度越来越大,形成一个向外发散型的蛛网,越来越背离均衡。其扩散过程如图2-14所示。 可见,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的变动大于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这样,一旦市场出现供求失衡状态,市场机制不仅不能使其恢复均衡,而且会使价格和产量的变动越来越偏离均衡,这种蛛网称为“发散型蛛网”,而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则是蛛网不稳定的条件。

图2—14 发散型蛛网 (3)封闭型蛛网(close cobweb) 当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即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相等时,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与其对需求量的影响相同,此时价格和产量以同一幅度围绕均衡点上下波动,其偏离均衡点的距离既不扩大也不缩小。其波动过程如图2-15所示。

图2—15 封闭型蛛网 可见,当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时,价格和产量的波动沿着封闭的路径循环不已,因此这种蛛网被称为“封闭型蛛网”,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被称为蛛网中立的条件。

2、弹性与总收益 弹性理论之所以重要不仅是因为它反映了商品供求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变动规律,更为重要的是供求弹性揭示了价格变动对消费者总支出和厂商总收益的影响,是政府制定销售政策以及厂商进行销售决策的重要依据。 厂商销售某种商品所能获得的总收益与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密切相关。厂商获得的总收益是商品价格和销售量的乘积,对于不同商品来说,由于需求弹性不同,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也各不相同,所以总收益的变动也不同。下面分别以需求富有弹性和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为例来说明需求弹性对厂商总收益的影响。

(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及其总收益 假设某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Ed=2,当价格P1为500元时,其需求量Q1为100台。此时厂商的总收益TR1为: TR1=P1·Q1=500×100=50000元 若该商品价格降低10%,即P2=450元时,其需求量增加20%,即Q2=120台。此时厂商的总收益TR2为: TR2=P2·Q2=450×120=54000元 TR2-TR1=54000-50000=4000元 显然,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下降,厂商的总收益相应增加。

若该商品价格上升10%,即P3=550元时,其需求量减少20%,即Q3=80台。此时厂商的总收益TR3为: TR3=P3·Q3=550×80=44000元 TR3-TR1=44000-50000=-6000元 显然,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上升,厂商的总收益相应减少。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呈反方向变动,当价格下降时,需求量的增加幅度大于价格的下降幅度,总收益增加;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的减少幅度大于价格的上升幅度,总收益减少。

(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及其总收益 假设某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Ed=0.5,当价格P1为2元时,其需求量Q1为100斤。此时厂商的总收益TR1为: TR1=P1·Q1=2×100=200元 若该商品价格降低10%,即P2=1.8元时,其需求量增加5%,即Q2=105斤。此时厂商的总收益TR2为: TR2=P2·Q2=1.8×105=189元 TR2-TR1=189-200=-11元 显然,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下降,厂商的总收益相应减少。

若该商品价格上升10%,即P3=2.2元时,其需求量减少5%,即Q3=95斤。此时厂商的总收益TR3为: TR3=P3·Q3=2.2×95=209元 TR3-TR1=209-200=9元 显然,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上升,厂商的总收益相应增加。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同方向变动,当价格下降时,需求量的增加幅度小于价格的下降幅度,厂商的总收益减少;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的减少幅度小于价格的上升幅度,厂商的总收益增加。 只有了解了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互动关系,厂商才能根据商品的需求弹性采取适当的价格策略,以减少决策失误,提高收益水平。

专栏2‐2 需求价格弹性的指示功能 1.商品价格弹性缺乏的指示 商品价格弹性缺乏意味着价格弹性系数小, 即Ep < 专栏2‐2  需求价格弹性的指示功能 1.商品价格弹性缺乏的指示 商品价格弹性缺乏意味着价格弹性系数小, 即Ep < 1。它反映了商品需求量较少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即不 管价格上涨或下跌,商品需求量都基本稳定。在实际生活 中,生活必需品往往被视为价格弹性缺乏的商品,其产业 活动应把握好以下问题: (1) 提价——— 限制价格问题。提高商品价格可 以增加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总收益(total income) 但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所以, 对于有关国计民生的生 活必需品,政府必须采取限制价格(ceiling price) 政 策, 以确保市场价格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 必要时, 政府可以动用国库储备物资干预市场,以满足人民基本生 活需要。

(2) 降价——— 最低限价问题。缺乏价格弹性的商 品价格下跌,在较小程度上会使消费者短时间受益,但它 却意味着需求市场疲软,需求拉动不力,使生产失去动 力;另外, 生活必需品多是初级产品或具粗加工特性, 附加值含量低,较小幅度的降价都会挫伤生产者的积极性。 所以,从宏观经济角度出发,国家应给予支持价格保护, 在市场价格低于最低限价时,通过国家收购的办法来缓冲 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 2.商品富有价格弹性的指示 商品富有价格弹性意味着价格弹性系数较大(Ep > 1) , 它反映了商品需求量受价格波动影响大。这类 商品的价格占消费者收入的比重高,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 性强。从营销角度看,商品价格与经营者总收益呈反方向 变动的关系。所以,产业活动行为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

(1) 降价促销。抓住契机、适时降价、“薄利多销” 是经营者总收益最大化的最好途径。 (2) 打击假冒伪劣的奸商活动。富有价格弹性的商品往往是所谓高档品, 它具有附加值高、销售易获取暴利等特点,这些特点为不正当的商业行为滋生、发展提供了生存空间和养料。为了保证其健康发展,必须打击奸商活动。 3.需求收入弹性的指示 需求收入弹性(系数) 包括两个基本变动区间,即Ei < 0 和Ei > 0 。其中, Ei > 0 称需求的收入弹性为正(或正变动区间) ,Ei < 0 称需求的收入弹性为负(或负变动区间) 。通过分析某种商品在一定地域、一定时段或一定消费人群中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的区间属性,对产业活动有很强的指示性。

在购销活动中常见到一种“怪异” 现象:某些商品以 “跳楼价” 出售却无人问津,而同质商品以相对高价挂牌 销售则顾客盈门。前者称“跳楼失效” ,后者叫“高价促 销” 。 它意味着这类商品已经被需求收入弹性为负的人群 包围, 即消费人群因收入水平高而对低价位的同类商品 不感兴趣,消费者的心理倾向是追求品牌效应,因而高价 促销有效。 随着消费者收入增加,他(她) 对某种(或类) 商 品需求量减少是Ei < 0 的前提。Ei < 0意味着把更多 的消费资金投向同种(或类) 更高档商品的消费领域。 一般来说,对需求的收入弹性为负的地区或人群而言,购 物看货比看钱更重要。所以,在高收入区(或发达地 区) ,农副市场上较高价位的“鲜精洁” 产品畅销,以大 商场为依托的中、高档产品销售走势看好;重视整治内外 环境(包括工作人员素质) 、重信誉的商场生意兴隆。

需求的收入弹性为正,意味着随消费者收入增加,某种商品销售量也增加。在Ei > 0 的地区或人群集中的地域, 正常品销售应考虑低、中、高档次齐全,并把服务于大众消费的生活必需品作为销售重点。把握销售的时空变动规律,早市和上市销售“鲜精洁” 农副产品,劣等品入市宜晚,下班时间和节假日降价促销有效;广大农村、城市的学校集中分布区、“打工仔” 集中居住区等地降价促销有效。 4.需求交叉弹性的指示功能 需求交叉弹性是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一方面厂商应注意替代品的价格干扰,形成替代品紧缺的市场氛围是对经营者有利的局面;另一方面,政府要稳定市场物价,除了规定限制价格外,调入替代品分流市场需求压力,涨价商品的价格就会自然回落。交叉弹性小于零意味着一种商品价格提高会引起另一种相关的互补品 需求减少。在产业活动领域,互补品应同时期、同地域进入市场;易耗品购销网点宜相对广泛布局;保证互补品价格稳定,是畅通销售渠道的关键。

五、均衡价格理论的运用 在市场经济中,供给和需求两种力量共同决定市场价格,而价格反过来又调节厂商的供给和消费者的需求,并最终实现市场均衡,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从经济效率的角度看,竞争性市场自发实现的结果无疑是最好的,但在现实中,这一结果却未必符合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长远利益,因而会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不利影响。为此,需要政府采取适当的价格政策进行调节,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就是政府运用的两种主要政策手段。本节主要运用均衡价格理论来分析这两种价格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1、支持价格 支持价格(support price),也称最低限价或价格地板,是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发展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此价格高于该产品在市场上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如果政府认为某产品由市场供求力量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 太低,不利于该行业的发展,就可以对该产品实行支持价格。 支持价格的经济效应如图2-16所示。图中,P0为市场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此时商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均为Q0。P1为支持价格,P1>P0,此时需求量为Q1,而供给量为Q2,Q1<Q2,表明在支持价格下,厂商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大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产品过剩。为了消化多余的产品,维持支持价格,政府必须收购多余的产品。

支持价格一般被用于农产品的价格政策中。农产品由于生产周期长,且需求弹性较小,过低的价格会使农民的收入减少,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因此,许多国家都对农产品实行支持价格,以保护农民的利益,防止“谷贱伤农”。 2、限制价格 限制价格(ceiling price),也称最高限价,是政府为了防止物价上涨而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此价格低于该产品在市场上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政府往往试图运用限制价格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此外在发生战争或自然灾害 的特殊条件下,政府也会使用限制价格政策。

限制价格的经济效应如图2-17所示。图中,为市场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此时商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均为Q0。P1为限制价格,P1<P0,此时需求量为Q1,而供给量为Q2,Q1>Q2,表明在限制价格下,厂商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小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产品供不应求。 图12-6 支持价格 P Q P0 P1 Qs Qd E Q2 Q0 Q1 图2-17 限制价格

限制价格虽然在一定时期能够控制物价的快速上涨,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但这一政策也会导致一系列不良的后果。首先限制价格会使市场长期处于短缺状态。限制价格既无法刺激供给也不能抑制需求,因此,供不应求的局面将长期存在。其次,限制价格会导致社会产品的计划分配。由于不能消除短缺,政府只能通过配给制对产品进行分配。此外,限制价格还会导致黑市交易、排队、走后门、贿赂以及“搭配次品”等问题的出现。因此,除非面临特殊情况,否则政府不应对竞争性产品实行限制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