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 企業財務報表分析
本章重點 1.財務報表分析在投資組合決策扮演的角色為何? 2.一個企業應該定期編製那些重要的財務報表? 3.投資人可以從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與現金流量表得到那些資訊? 4.我們應該如何分析企業的財務報表? 5.不同規模的企業的績效應該如何比較分析才有意義? 6.有那些重要的財務比率可以用來分析企業的營運績效與財務狀況? 7.一個企業的財務比率應該如何分析才更有意義?
財務報表分析在投資組合決策扮演的角色 基本面分析: 由上而下: 總體經濟分析 產業分析 個股分析
重要的財務報表 企業的主要財務報表包括 1.資產負債表 2.損益表 3.現金流量表 (與較不重要的4.盈餘分配表 )
誰會對企業財務報表有興趣? 對一家企業作財務分析的,不只是投資人而已;任何與企業有關係的人,如員工、債權人、客戶、合夥人、股東、銀行、政府機關以及其它有興趣的單位(如公司工廠所在的社區)都有可能如此作。這些人或機構,一般統稱為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可視之為為廣義的股東(shareholders)。
資產負債表是用來表達一個企業在一個特定的時間點所擁有的資產、負債與股東權益的現況。 損益表是表達一個企業在一段特定期間內的營運績效,如營收、銷貨成本與淨利等資訊。 現金流量表則是在分析企業的現金流量在特定期間內如何產生變化,是由企業的營運、投資與融資等幾個角度去分析。
財務報表分析前的準備 1.檢討財務報表的可靠性 2.確認會計方法的一致性 3.注意報表的附註資訊有否充份揭露
財務比率分析 針對財務報表數據,我們常用比率的方式來解讀與分析,如果拿絕對數字來作前後年度數據或不同規模的企業間的營運績效比較,是較無意義的;例如台塑賺個新台幣一億元可能是芝麻小事,對每股盈餘的貢獻不大,但是對一家股本只有兩億且成立沒幾年的新上櫃公司,一億元的獲利就可以讓它的每股盈餘達到5元,股價更可能漲到100元。
重要的財務比率 1.流動性比率(Liquidity ratio) 2.現金流量比率 3.負債比率 4.週轉能力比率 5.獲利能力比率 6.市場比率
流動性比率(Liquidity) (或稱酸性測試(acid test))
現金流量比率 *現金回收循還期間 = 存貨處理期間 + 應收帳款處理期間 – 應付帳款支付期間 *息前稅前攤提折舊攤銷前(EBITDA)獲利率= EBITDA/銷貨收入
負債比率
週轉能力比率 應收帳款週轉率 = 總營業收入 / 平均應收帳款餘額 總資產週轉率 = 總營業收入 / 總資產
獲利能力比率 權益報酬率 =稅後淨利/普通股股東權益
市場比率 本益比 淨值市價比 外部流通性(股票市場性或流通性)
財務比率的有效分析 在分析財務比率之前,當然要先確定財務報表資訊的正確性與一致性。有了可靠而且前後一致的報表資料,進一步分析財務比率才有意義。否則就像電腦分析一樣,”如果輸入的資料是垃圾,輸出的結果也一樣是垃圾”。
企業財務比率分析方法: 1.與自己過去的績效作比較; 2.在同一期與同業績效作比較; 3.與同業的歷年績效趨勢作比較。
第一種分析是時間序列的分析,可以看出企業各種比率的從過去到現在的變化。 第二種分析則是與同行在同年度的比較,看企業自己在某一年度的績效在同行內的排行如何。 第一種與第二種分析其實都是片斷的分析,無法顧到全局。 第三種方式是將同行歷年來的各種比率的變化驅勢與企業自己並列在同一平面上比較,透過趨勢分析就可以知道自己未來的成長力道或發展潛力在同業之間到底是如何。
哪一家公司值得投資? (請插入表17-4 企業每股盈餘(EPS) )
財務比率的應用 在實務上或學術研究上常用財務比率作為研究的解釋變數。 財務比率常被用在下列領域之分析:股票評價、估計與評估系統風險、預測信用或債券評等、預測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