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口試簡報 礫石型土石流停積之石礫軸向排列特性探討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七节 心 悸 郑祖平. 一、概述 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 慌感。当心率加快时感到心脏跳动不适, 心率缓慢时则感到搏动有力。心悸时,心 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律失常,心率和 心律正常者亦可有心悸。 一般认为与心肌收缩力心搏量的变化及 患者的精神状态注意力是否集中等多种因 素有关。
Advertisements

葡萄糖 糖原 ( 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 肝糖原较多 肌糖原较多. 糖与人体健康 低血糖 症状 : 1 、饥饿感、软弱无力、面色苍白、头晕、心 慌、脉快、出冷汗、肢体颤抖等。 2 、精神激动、恐惧、幻觉、狂躁、惊厥、抽 搐、嗜睡甚至昏迷死亡。
台北縣私立多芮咪托兒所 家 長 手 冊. 序言 親愛的家長 : 關心寶貝與學前教育的過程,是您我共同的 責任;為寶貝創造更美好的明天,是我們共同 的心願。歡迎您的寶貝來本園就讀,並感謝您 對我們的信任與支持。為了使您更了解本園所 的一切,我們特別寫這篇家長手冊,以便您隨 時可以參考,並與學校配合,了解學校的教學.
1/67 美和科技大學 美和科技大學 社會工作系 社會工作系. 2/67 社工系基礎學程規劃 ( 四技 ) 一上一下二上二下三上 校訂必修校訂必修 英文 I 中文閱讀與寫作 I 計算機概論 I 體育 服務與學習教育 I 英文 II 中文閱讀與寫作 II 計算機概論 II 體育 服務與學習教育 II.
竹南海濱沙地植物的介紹 苗栗縣竹興國小 李秋蜚. 海濱沙地的環境概況 1. 夏季烈日曝曬極乾旱,冬季寒冷 的東北季風極強勁 。 2. 海風吹拂鹽分高 。 3. 貧瘠 、 水分少 。
周围型肺癌 CT 征象 分 析 攀钢密地医院放射科. 周围型肺癌: 系指发生于段及 段支气管以远的肺癌,约占原发性 支气管肺癌的 1/4 ,以腺癌多见。 其发病主要和以下因素有关:吸烟、 职业致癌因子、空气污染、电离辐 射、饮食与营养等。值得注意的是, 美国癌症学会将结核列为肺癌发病 因素之一。尤其是结核瘢痕者,男.
佛教陳榮根紀念學校 姜曉霞老師、吳麗媚老師 元朗區小學教師發展日 二年級喜閱寫意校本整合 寫作教學.
第二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一 建筑平面设计的内容 从组成平面各部分的使用性质来分析,建筑物 由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组成。 使用部分是指各类建筑物中的主要使用房间和辅助 使用房间。 交通联系部分是建筑物中各房间之间、楼层之 间和室内与室外之间联系的空间。 建筑平面设计包括单个房间平面设计和平面组 合设计。
陳金春 明志國小 吳文宏 澳底國小. 大綱 一、體操運動的緣起 二、體操運動的項目 三、如何欣賞體操比賽 四、教學策略分享.
截肢的作业治疗 Amputation 李福胜 主讲. 第一节 概 述 一、定义: 是将没有生命、丧失功能或因 局部疾病严重威胁生命的肢体截 除的手术。 分类: 截骨:将肢体截除 关节离断:从关节分离.
聖若翰天主教小學 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歡迎各位家長蒞臨 自行分配中一學位家長會 自行分配中一學位家長會.
認識食品標示 東吳大學衛生保健組製作.
第八章 互换的运用.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第四單元 天氣與生活 4-1 觀測天氣.
颞下颌关节常见病.
「健康飲食在校園」運動 2008小學校長高峰會 講題:健康飲食政策個案分享 講者:啟基學校-莫鳳儀校長 日期:二零零八年五月六日(星期二)
上 班 族 身心健康操 陽明大學 運動健康科學 研究中心 編著.
盲杖与盲杖技巧.
致理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 實習月開幕暨頒獎典禮
脊柱损伤固定搬运术 无锡市急救中心 林长春.
康杰牌 一次性使用无菌外科免缝拉链 Vital 北京爱特康科贸有限责任公司.
2013年二手车市场环境分析.
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厚厚的气体包围坚实的土地,养育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命。这厚厚的气体人们通常称为大气层。
結腸直腸腫瘤的認知.
經歷復活的愛 約翰福音廿一1-23.
以 天 空 为 友 以 大 众 为 天 尹 洁
名以清修 利以义制 绩以勤勉 汇通天下 新晋商理念 李安平
郭詩韻老師 (浸信會呂明才小學音樂科科主任)
现代屋顶绿化简介.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城市生态环境不断遭 受破坏,营造以崇尚自然、回归自然为主旨的 绿色生态型城市,已成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 发展趋势。目前城市用地日趋紧张,城市绿地 的发展受到限制,有学者提出了向 “ 第五面 ” (即城市屋顶)索取绿色的设想,屋顶绿化的 概念应运而生。
畜禽屠宰厂(场)的设置.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科建设情况汇报
高考历史答题 技巧与方法.
桌球腳步練習(熱身操) 1.單步(近檯,踏出一步) 跟步(近到中檯,踏出二步) 11
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與案例介紹 報告人:法務部 廉政署 防貪組 社會參與科 科長 陳敏森 2017/3/19 1.
務要火熱服事主.
实验二、灯的使用、玻璃管加工和塞子钻孔.
作业现场违章分析.
五味子 【来源】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药材习称“北五味子”、“南五味子”.
蒙福夫妻相处之道 经文:弗5:21-33.
2. 戰後的經濟重建與復興 A. 經濟重建的步驟與措施 1.
导入新课 由于几何光学仪器都是人眼功能的扩展,为了深入了解各类光学仪器,有必要从几何光学的角度了解人眼的构造。
好好學習 標點符號 (一) 保良局朱正賢小學上午校.
2014創新創業教育研習營 本梯次限額50名,以報名順序額滿為止!! 課程內容及時間:
行程設計、登山計畫與山難留守 講師:張志湧.
學生:蔡耀峻、許裕邦 座號:23號、21號 指導老師:黃耿凌 老師
中国民族药物学概论 第二十一讲 壮医药 刘 圆 教授 主讲 西南民族大学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西南民族大学 青藏高原研究院 民族医药研究院
4. 聯合國在解決國際衝突中扮演的角色 C. 聯合國解決國際衝突的個案研究.
6.5滑坡 一、概述 1.什么是滑坡? 是斜坡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某些滑动面(滑动带)作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發行 第十九章 稅捐稽徵法 稅務法規-理論與應用 楊葉承、宋秀玲編著 稅捐稽徵程序.
民法第四章:權利主體 法人 楊智傑.
四年級 中 文 科.
第二章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
土石流堆積特性之探討 (II) - 土石流之堆積型態 -
聖本篤堂 主日三分鐘 天主教教理重温 (94) (此簡報由聖本篤堂培育組製作).
第五章 三角比 二倍角与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解斜三角形.
聖誕禮物 歌羅西書 2:6-7.
廣翅蠟蟬.
土石流防災專員培訓之成效分析- 以台灣中部地區為例 Debris Flow Disaster Prevention effectiveness of Training- A Case Study in Central Taiwan 指導教授 林俐玲 博士 研 究 生.
• • • • ? §4.2 力矩 转动定律 转动惯量 一. 力矩 力 改变质点的运动状态 质点获得加速度 刚体获得角加速度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利用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曾品方老師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曾品方老師
两人同心,才能同行。 狮子因抓到猎物,才会在林中咆哮。 少壮狮子抓到东西,才会从洞中发声。 因为有机槛,雀鸟才会陷在网罗里。
這個距離可以是直線的長度,也可以是曲線的長度。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3. 活动:降落伞比赛.
依撒意亞先知書 第一依撒意亞 公元前 740 – 700 (1 – 39 章) 天主是宇宙主宰,揀選以民立約,可惜他們犯罪遭
基督是更美的祭物 希伯來書 9:1-10:18.
暗房技術實驗 顯影 停影 定影 授課教授:莊東漢 林招松 教授 助教:朱峰民 實驗目的 暗房技術 實驗設備與材料 實驗結果 實驗原理
~˙好吃餅乾˙~ 不吃光看就可讓人有百分百幸福感的烘焙點心,絕對非餅乾莫屬。簡單易學的過程和不算麻煩的製作過程,都一再吸引著初學者躍躍欲試的心。想體會餅乾的好滋味嗎?想從點心烘焙上獲得莫大的成就感嗎?不論是薄的或厚的餅乾,輕輕咬上一口,心中馬上就可洋溢著滿滿的幸福感,心動了嗎?準備好,跟著我們一起在家動手作屬於自己特有的餅乾吧!
經文 : 創世紀一章1~2,26~28 創世紀二章7,三章6~9 主講 : 周淑慧牧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口試簡報 礫石型土石流停積之石礫軸向排列特性探討 Study on the Axial Array of Deposited Gravels in Debris flow 指導教授:游繁結 Fan-Chieh Yu 學 生:曾慶九 Cing-Jiou Zeng 中華民國 九十九年七月七日

1. 緒論 2. 前人研究 4. 研究方法 3. 研究區概述 5. 結果與討論 6. 結論與建議

一、緒 論

前 言 土石流為台灣土石災害主要之發生型態 特性:流速快、直進性強、破壞力強大、作用面積廣大 下游 民眾生命財產損失 中游 大量土砂阻礙河道 緒論 前人研究 研 究 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前 言 土石流為台灣土石災害主要之發生型態 特性:流速快、直進性強、破壞力強大、作用面積廣大 下游 民眾生命財產損失 中游 大量土砂阻礙河道 上游 水工構造物破壞

研究動機與目的 土石流從發生至停止的過程中,受到: 地形條件 流動型態 水流狀況 規 模 土體組成 由於土石流發生時間、地點不易事先得知, 緒論 前人研究 研 究 區 研究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研究動機與目的 土石流從發生至停止的過程中,受到: 地形條件 流動型態 水流狀況 影 響 規 模 土體組成 由於土石流發生時間、地點不易事先得知, 經常就事後堆積型態予以研判是否屬土石流之流態。

土石流黏稠度高,停積後仍能維持流動時之結構, 故可由其堆積特徵辨別流態。 緒論 前人研究 研 究 區 研究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土石流黏稠度高,停積後仍能維持流動時之結構, 故可由其堆積特徵辨別流態。 藉由調查礫石型土石流停積時其上的 石礫長軸方向 土石流流動時內部有何作用 可判釋土石流的特徵 探 求

二、前 人 研 究

土石流定義 前言 前人研究 研 究 區 研究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水土保持手冊: 固體材料 泥、砂、礫及巨石 液體 水 兩相混和物 重力作用 土石流 土石流運動型態與力學機制, 脫離一般牛頓性流體範疇,呈現較複雜之力學機制。

土石流分類 材料組成 礫石型土石流 泥流型土石流 前言 前人研究 研 究 區 研究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水土保持手冊: 土石流單位體積重量約於1400 kg/m3~2300 kg/m3間 礫石型土石流 50% ↑ 10% ↓ 2 mm 0.1 mm 10% ↓ 50% ↑ 泥流型土石流

Dr 石礫運移於流體中之沉積型態 阻力公式 前言 前人研究 研 究 區 研究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A:物體和流速垂直的面積 ρ:流體密度 U:流體速度 CD:阻力係數。 Dr 物體為減少能量耗損, 會以耗能最小之方式於流體中移動。

l h 前言 前人研究 研 究 區 研究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礫石形狀愈扁長 所受之阻力愈小 礫石長軸平行流向時 阻力最小 礫石長軸平行流向時 阻力最小 Dr Dr [圖] 以側視面積為特性面積的橢圓形體阻力數

覆瓦狀排列 礫石在沈積成層時, 容易由水力作用形成覆瓦狀之排列; 前言 前人研究 研 究 區 研究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礫石在沈積成層時, 容易由水力作用形成覆瓦狀之排列; [相片] 南投墘溪呈覆瓦狀排列之礫石 Photo. Gravels are into the imbricate arrangement in Chienhsi, Nantou

石礫於土石流中之移動軌跡 前言 前人研究 研 究 區 研究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作者:池谷 浩(1980) 地點:日本櫻島有村川 (1) (3) 作者:池谷 浩(1980) 地點:日本櫻島有村川 土石流類型:火山爆發型 5 60 m 6 石礫旁之數字表示 拍攝開始後經過多少個1/24 sec 流路方向 11 (2) 12 6 12 22 18 70 m

其他材料運移於流體中之沉積型態 漂流木 前言 前人研究 研 究 區 研究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Magillian (2007) 漂流木之沉積型態以平行 於水流方向佔的比例最高。 各學者之試驗結果與前述理論分析相符,顯示漂流木多以最大平面平行水流方向之方式停積。 陳佳璜(2009) 當坡度增高時,其上漂流木 平行水流方向沉積的比例有 增加之趨勢。 【圖】美國緬因州境內七集水區之漂流木沉積調查結果 (其中傾斜部分分為根部朝上游(Upstream)及 根部朝下游(Downstream))

三、研 究 區 概 述

研究區概述 苗栗三義火炎山自然保留區 Ⅰ號、Ⅱ號及Ⅲ號谷 前言 前人研究 研 究 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第四紀更新世台地堆積的頭嵙山礫石層 地形:切割破碎 地質:厚層礫石夾薄層砂岩, 膠結力弱,土質鬆散。 [圖] 火炎山地質圖

四、研 究 方 法 現 地 調 查 室 內 試 驗

調查方法 谷口下游堆積調查 將土石流堆積循流路方向分成三部份 由起始點為往上游走 每10 m選取1 m2 調查範圍內之石礫軸向 前言 前人研究 研究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調查方法 谷口下游堆積調查 將土石流堆積循流路方向分成三部份 中間部 左側部 流路方向 右側部 由起始點為往上游走 每10 m選取1 m2 調查範圍內之石礫軸向 [圖] 調查時將土石流分成三部分進行 Fig. Dividing into three parts of the debris flow to investigate

以地質羅盤量測石礫長軸 與磁北所夾之角度, 再減去土石流之流向, 求得石礫與土石流之 相對軸向。 前言 前人研究 研究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以地質羅盤量測石礫長軸 與磁北所夾之角度, 再減去土石流之流向, 求得石礫與土石流之 相對軸向。 [圖] 每10m選取1 m2調查石礫軸向 Fig. Investigate gravel axial within a meter square per 10 meters.

谷中堆積調查 前言 前人研究 研究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將土石流堆積循流路方向分成三部份 每10 m選取10顆具代表性之石礫 平均粒徑大、形狀係數大、 不易於停積後因外力挪動之石礫。

礫石軸向調查 前言 前人研究 研究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參考Schuett-Hames (1999) 提供之判斷標準 垂直流路 垂直流路 67.5°~90° -90°~-67.5° 流路方向 指向右側 指向左側 22.5°~67.5° -67.5°~-22.5° 右側部:指向中央 左側部:指向外側 右側部:指向外側 左側部:指向中央 平行流路 -22.5°~22.5° [圖] 礫石軸向分類示意圖 Fig. Illustration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gravel axis

3 5 3 45 室內試驗 試料級配 由室內渠槽試驗模擬土石流堆積上的礫石軸向排列,並與野外調查相互比較之。 坡度陡緩 重覆次數 控制變因 前言 前人研究 研 究 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3 室內試驗 試料級配 由室內渠槽試驗模擬土石流堆積上的礫石軸向排列,並與野外調查相互比較之。 5 坡度陡緩 3 重覆次數 45 控制變因

試驗設備 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系一館內的小型試驗渠槽 供水設備 (包含整流裝置) 鋼製渠槽 可改變坡度: 前言 前人研究 研 究 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試驗設備 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系一館內的小型試驗渠槽 供水設備 (包含整流裝置) 固定流量:400 cm3/sec 鋼製渠槽 可改變坡度: 12 ° 、14 ° 、16 ° 、18 ° 、20 ° 堆積平台 木製,坡度0 ° [圖] 研究設備 Fig. Research Equipment

試驗材料 本試驗以三種不同粒徑大小的材料 配置成三種不同之試驗材料。 前言 前人研究 研 究 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表] 試驗使用的材料粒徑 Table The particle size of test materials #2 ~ #3 #4 ~ #5 #12 ~ #18 ( 6 ~ 5.30 mm) (4.76 ~ 4 mm ) (1.68 ~ 1 mm) A 50% 0% B 37.50% 25% C 配製比例 試料 試料平均粒徑大小 是否對土石流中石礫排列有所影響。

調查方法 前言 前人研究 研 究 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渠槽段(3) (上游堆積段) 渠槽段(2) (介於上游堆積段及下游堆積段間) 渠槽段(1) (下游堆積段) 平台段(2) (扇狀堆積段) 平台段(1) (石礫流出區)

1 2 3 4 5 6 7 試驗步驟 配製試料並且均勻混合,再加水使其充分濕潤。 調整渠槽坡度。 前言 前人研究 研 究 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試驗步驟 試驗步驟 1 配製試料並且均勻混合,再加水使其充分濕潤。 2 調整渠槽坡度。 3 並將試料堆置成梯形於距渠槽出口200-250cm處。 4 開啟水流,以預定流量促發土石流。 5 於土石流發生時停止供水,使其形成堆積。 6 調查試料堆積上的卵礫石軸向排列分布。 7 變更控制變因,重覆步驟1~6,進行三重複試驗。

五、結 果 與 討 論 現 地 調 查 室 內 試 驗 現 地 與 試 驗 比 較

現地調查結果討論 土石流谷口下游堆積 前言 前人研究 研 究 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Ⅱ號谷谷口下游堆積之先端部 石礫垂直流路排列之出現比率較高; Ⅲ號谷之石礫於中間部則以垂直流路之排列為主, 於兩側部以平行流路為主。

Ⅱ號谷谷口下游堆積 前言 前人研究 研 究 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堆積長約40 m, 調查時依研究方法以5 m為一單位進行之。 【表】火炎山II號坑溝扇狀堆積上之石礫分布 位置 左岸部 中間部 右岸部 全部 平行流路 45.0% 35.5% 30.3% 36.9% 指向右側 21.3% 38.1% 25.3% 28.3% 指向左側 23.5% 8.5% 29.7% 20.6% 垂直流路 10.2% 17.9% 14.7% 14.3%

差距甚大,顯示垂直排列之石礫多集中於0至5 m處。 前言 前人研究 研 究 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Ⅱ號谷谷口下游0至40 m之範圍內, 0至5 m內之石礫垂直流路排列之比率達50 %, 而後續部分之出現比率皆約為10 %左右, 差距甚大,顯示垂直排列之石礫多集中於0至5 m處。 【圖】Ⅱ號坑谷谷口下游堆積上之石礫軸向垂直流向之比率分布

故土石流欲往兩側流動,其上石礫順延其流動方向排列, 而呈指向流路外側之排列方式。 前言 前人研究 研 究 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Ⅱ號谷土石流自狹長山谷流出, 通過谷口時因地形改變、側向壓力減低, 故土石流欲往兩側流動,其上石礫順延其流動方向排列, 而呈指向流路外側之排列方式。 【圖】Ⅱ號谷谷口下游堆積右側部之石礫軸向指向流路外側之比率分布

Ⅲ號谷谷口下游堆積 前言 前人研究 研 究 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中間部:垂直流向 兩側部:平行流向 Ⅲ號谷之谷口下游堆積長則約100 m, 調查時以10 m為一單位進行之。 Ⅲ號谷谷口下游堆積 【表】火炎山II號坑溝扇狀堆積上之石礫分布 位置 左側部 中間部 右側部 全部 平行流路 43.0% 10.1% 37.6% 30.2% 指向右側 32.9% 29.0% 14.7% 25.5% 指向左側 19.5% 17.8% 33.7% 23.7% 垂直流路 4.7% 43.1% 14.0% 20.6% 中間部:垂直流向 兩側部:平行流向

土石流谷中堆積 前言 前人研究 研 究 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各谷中堆積段之中間部皆以垂直流路之石礫軸向出現比率最高, I Ⅱ 各谷中堆積段之中間部皆以垂直流路之石礫軸向出現比率最高, 平行流路最低; 兩側部則反之,以平行流路之石礫軸向出現頻率最高, 垂直流路最低。

I 號谷谷中堆積 前言 前人研究 研 究 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表】火炎山I號坑溝扇狀堆積上之石礫分布 位置 左側部 中間部 右側部 全部 平行流路 38.0% 17.5% 41.5% 32.3% 指向右側 22.5% 26.5% 21.0% 23.3% 指向左側 23.0% 24.5% 24.0% 23.8% 垂直流路 16.5% 31.5% 13.5% 20.5%

Ⅱ號谷谷中堆積 前言 前人研究 研 究 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表】火炎山II號坑溝山谷流動段之石礫分布 位置 左側部 中間部 右側部 全部 平行流路 45.5% 19.5% 48.5% 37.8% 指向右側 31.0% 22.5% 22.0% 25.2% 指向左側 16.5% 13.5% 17.3% 垂直流路 7.0% 44.5% 7.5% 19.7%

Ⅲ號谷谷中堆積 前言 前人研究 研 究 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表】火炎山III號坑溝扇狀堆積上之石礫分布 位置 左側部 中間部 右側部 全部 平行流路 45.0% 15.5% 32.0% 30.8% 指向右側 21.0% 23.5% 28.5% 24.3% 指向左側 25.0% 22.3% 垂直流路 13.0% 40.0% 14.5% 22.5%

中間部 兩側部 前言 前人研究 研 究 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此一排列分布推測係因為土石流中間隆起、 兩側部較低之堆積型態而致。 推測土石流之碰撞效應導致其上石礫垂直流路排列, 而中間部為此效應最顯著的部分。 兩側部 兩側部之石礫則沿流路推移,多指向流動方向,呈平行流路排列; 尤其是靠近山谷邊壁之石礫,因受到邊壁限制多沿其方向排列。

前言 前人研究 研 究 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室內試驗結果討論 扇狀堆積 17.3 15.7 13.4

似同心圓輪廓 之排列方式 前言 前人研究 研 究 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圖] 土石流流出渠槽後的流線示意圖 Fig. Illustration of the streamline of the debris-flow flowing out from flume

土石流特性 碰撞作用 張立憲 (1985) 前言 前人研究 研 究 區 研究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試驗步驟 試驗步驟 土石流以大礫石為頭部 之滾動、滑動、跳躍向下運動。 <俯視圖> 礫石在滾動時長軸方向可能係以 垂直流路方向運動 ( 旋轉面為最小平面 ) <側視圖> [圖] 礫石滾動時其長軸方向垂直於土石流路方向之示意圖 Fig. Illustration of the direction of major axis when gravels moving

渠槽下游堆積 前言 前人研究 研 究 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緊接扇狀堆積 碰撞效應 土石流中間部凸起兩側較低的堆積特性 軸 向 出 現 比 率 (%) 41.0 24.8 15.2

渠槽下游堆積 渠槽坡度與石礫平行流路排列 當渠槽坡度θ增加,土石流抵達平台時因消能作用較強, 迫使土體停止,並非慣性力的減弱自然停止; 前言 前人研究 理論依據 研 究 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渠槽下游堆積 渠槽坡度與石礫平行流路排列 當渠槽坡度θ增加,土石流抵達平台時因消能作用較強, 迫使土體停止,並非慣性力的減弱自然停止; 其上之石礫尚未改變至堆積狀態便停止, 以上游水力作用為主要排列機制,平行流路方向為主。 軸 向 出 現 比 率 (%) 渠 槽 坡 度 (°) 【圖】渠槽下游堆積段之石礫軸向平行流路與渠槽坡度之關係圖

渠槽上游堆積 以水力作用為影響礫石排列主要機制, 無明顯之段波與碰撞效應影響,其礫石軸向多指向水流方向。 前言 前人研究 理論依據 研 究 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渠槽上游堆積 以水力作用為影響礫石排列主要機制, 無明顯之段波與碰撞效應影響,其礫石軸向多指向水流方向。 15.4

渠槽上游堆積 渠槽坡度與石礫平行流路排列 前言 前人研究 理論依據 研 究 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因為坡度增加, 提供之動能也增加, 土石流與其後續含砂水流之流速加快,其上石礫更易受水流影響。 軸 向 出 現 比 率 (%) 此一趨勢也與渠槽下游堆積段相同,顯示土石流渠槽段具有相同之性質。 渠 槽 坡 度 (°) 【圖】渠槽上游堆積段之石礫軸向平行流路與渠槽坡度之關係圖(C試料)

試料組成對石礫排列之影響 前言 前人研究 理論依據 研 究 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石礫平均粒徑增大, 其平行流路排列之出現 比率有減少之趨勢 推測是因為粒徑增大, 石礫間碰撞效應增強導致。 【圖】試料平均粒徑與渠槽下游堆積段中間部石礫軸向平行流路之關係圖

試料組成對石礫排列趨勢之影響 前言 前人研究 理論依據 研 究 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石礫因坡度增加, 其平行流路排列之出現 比率也有增加之趨勢 斜率 但若試料平均粒徑增大, 此一趨勢減弱。 (推測粒徑大質量重, 較不易因水流移動。) 【圖】試料平均粒徑與渠槽上游堆積段石礫軸向平行流路趨勢之關係

現地調查與室內試驗結果比較 谷口下游堆積與扇狀堆積 Ⅱ號谷 前言 前人研究 理論依據 研 究 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因谷口與平台地勢落差大, 而谷口下游堆積僅先端部 有室內試驗扇狀堆積的 石礫排列特徵, 後續區段以平行流路為主。 僅先端部有室內試驗 扇狀堆積之石礫排列特性 【圖】Ⅱ號谷谷口下游堆積上之石礫排列示意圖

谷口下游堆積與扇狀堆積 Ⅲ號谷 前言 前人研究 理論依據 研 究 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新土石流沖刷舊土石流, 形成一新流路; 舊土石流與山壁成為新的山谷, 其中的新土石流因 坡降趨緩而停止流動, 未能形成扇狀堆積, 而呈現谷中堆積之排列特性。 【圖】 Ⅲ號谷谷口下游堆積上之石礫排列示意圖

谷中堆積與渠槽下游堆積 前言 前人研究 理論依據 研 究 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現地調查 谷中堆積 現地調查 渠槽下游堆積 中間部 垂直流路 兩側部 平行流路 本研究現地調查山谷段之距離不足, 僅達室內試驗之渠槽下游堆積段,未及其上游堆積段。

六、結 論 與 建 議 結 論 建 議

1 1 結 論 扇狀堆積段 谷口下游堆積 前言 前人研究 理論依據 研 究 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試驗步驟 試驗步驟 結 論 試驗步驟 1 扇狀堆積段 試驗步驟 礫石排列呈同心圓形, 中間部之石礫多垂直於流路排列, 兩側部之石礫則趨於指向流路中央, 至最邊緣時平行流路。 1 谷口下游堆積 在現地因谷口與平台之地勢起伏及流路寬窄影響, 呈現變形之橢圓形貌。

2 3 渠槽下游堆積 谷中堆積 中間部 石礫軸向垂直於土石流流向的出現比率較高 兩側部 石礫軸向平行於土石流流向的出現比率較高 渠槽上游堆積 前言 前人研究 理論依據 研 究 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2 渠槽下游堆積 試驗步驟 谷中堆積 中間部 試驗步驟 石礫軸向垂直於土石流流向的出現比率較高 兩側部 試驗步驟 石礫軸向平行於土石流流向的出現比率較高 3 渠槽上游堆積 試驗步驟 石礫軸向多平行於流路方向排列

4 5 坡度對礫石軸向之影響 試料粒徑對礫石軸向之影響 前言 前人研究 理論依據 研 究 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試驗步驟 當渠槽坡度增加,堆積於渠槽的石礫有 平行流路排列比率增加之趨勢。 5 試料粒徑對礫石軸向之影響 試驗步驟 扇狀堆積、渠槽下游堆積段之中間部 試料粒徑增大,石礫平行流路比率降低。 渠槽下游堆積 試料粒徑越大, 隨坡度使石礫平行流路排列比率升高之趨勢降低。

1 2 3 建 議 前言 前人研究 理論依據 研 究 區 研究方法 結果討論 結論建議 試驗步驟 本研究試驗材料間之尺度差異較低, 建 議 試驗步驟 本研究試驗材料間之尺度差異較低, 若添加細顆粒黏土材料可能會得到更顯著之結果。 1 本研究現地調查山谷段之距離不足, 未能充分比較其與試驗渠槽之區別, 應延伸其調查範圍。 2 本研究之室內試驗未模擬現場之地形地貌, 後續試驗可增加渠槽流路之複雜性, 進一步模擬現地之情況, 以求得更精確之石礫排列趨勢。 3

-- 報告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