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交力系: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的作用线汇交与同一点的力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Advertisements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九十六學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國文科 -哈利波特番外篇-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七章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第一部分 向量代数 第二部分 空间解析几何 在三维空间中: 空间形式 — 点, 线, 面 数量关系 —
第四章 空间力系 §4-1空间汇交力系.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第二章 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和基本规律 § 2.1 连续方程 § 2.2 动量方程 § 2.3 能量方程 § 2.4 方程的基本解法
第六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第一节 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一、空间直角坐标系 二、向量与向量的线性运算 三、向量的坐标表示式
第七章 空间解析几何 §5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一、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 二、空间直线的对称式方程与参数方程 三、两空间直线的夹角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中國古典文獻學 主講:羅積勇教授.
意想不到的作用 第十章 压强与浮力 一、压 强.
什么是合力(resultant force)、
命题与四种命题 高二数学 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相持时双方的拉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当甲方齐心协力把绳子缓缓朝他们方向拉过去的时候,甲方的拉力一定比乙方大吗?
第5讲 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 (ABS).
勾股定理 说课人:钱丹.
第八章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第一部分 向量代数 第二部分 空间解析几何 在三维空间中: 空间形式 — 点, 线, 面 数量关系 —
七 年 级 数 学 第二学期 (苏 科 版) 复习 三角形.
证券投资基金 投资121 06号余煜欢 09号陈秋婷 33号陈柔韵 08号潘晓峰 10号曾杰 34号谭锐权.
第1章:力的性质及物体受力分析 1.1 力的性质 1.2 力矩 1.3 力偶 1.4 约束 1.5 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
金属切削过程是指刀具从工件表面切除多余金属,从切屑形成到已加工表面形成的整个过程。
乒乓球回滚运动分析 交通902 靳思阳.
平面任意力系: 各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但既不交于 同一 点,又不相互平行
3.7叠加定理 回顾:网孔法 = 解的形式:.
元素替换法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推论)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 乘法分配律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第六章 空 间 力 系.
第6章 空间力系和重心 ※ 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 空间约束和约束反力 ※ 空间力系平衡问题举例 ※ 重心 ※ 结论与讨论.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空间任意力系: 各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平面内,既不交于
看一看,想一想.
汽车机械基础-- 第一篇 汽车常用构件力学分析.
第五章 摩擦 §5-1 滑动摩擦 §5-2 考虑摩擦时的物体平衡问题 §5-3 滚动摩阻的概念.
第2章平面力系 汇交力系 平面力系 平行力系 一般力系 力系 汇交力系 空间力系 平行力系 一般力系.
专题二: 利用向量解决 平行与垂直问题.
实数与向量的积.
汽车机械基础-- 第一篇 汽车常用构件力学分析 第一章汽车常用构件力学分析.
2.6 直角三角形(二).
3.3 垂径定理 第2课时 垂径定理的逆定理.
§1体积求法 一、旋转体的体积 二、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的体积 三、小结.
3.1 力偶 力偶矩矢 3.2 平面力偶系 3.3 空间力偶系. 3.1 力偶 力偶矩矢 3.2 平面力偶系 3.3 空间力偶系.
Welcome 实验:筷子提米.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3.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第 4 章 空 间 力 系 空间 汇交力系 空间 平行力系 空间 任意力系.
《工程制图基础》 第四讲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
位移法 —— 例题 主讲教师:戴萍.
§ 正方形练习⑵ 正方形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汇交力系
机械力学与设计基础 李铁成 主编.
《工程制图基础》 第五讲 投影变换.
轴对称在几何证明及计算中的应用(1) ———角平分线中的轴对称.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3.1.2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
高中数学必修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2-2 点的投影 一、点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 二、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三、空间二点的相对位置 四、重影点 五、例题 例1 例2 例3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9.5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2.共线向量与共面向量 淮北矿业集团公司中学 纪迎春.
第一模块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第二节 向量及其坐标表示法 一、向量的概念 二、向量的坐标表示法.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用向量法推断 线面位置关系.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制作者:王翠艳 李晓荣 o.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 平面任意力系.
3.3.2 两点间的距离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函数与导数 临猗中学 陶建厂.
Engineering Mechanic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汇交力系: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的作用线汇交与同一点的力系。 平面汇交力系:各力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且汇交于同一点的力系。 空间汇交力系:各力作用线不在同一平面内且汇交于同一点的力系。

2.1 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 2.2 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法 2.3 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依据:三角形法则 力多边形 力多边形法则 推广: F2 A2 A1 F1 F3 F4 A4 A3 O c F2 F2 A2 A1 F4 A4 d FR12 a F1 b FR123 F4 e FR 力多边形 力多边形法则 推广:

作用于刚体上的汇交力系使刚体处于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合力矢等于零矢量。 FR c F2 a F1 b F3 d F4 e c F2 a F1 b F3 d F4 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的几何条件: 力多边形自行封闭。

(2) 画出受力图。 (3) 应用平衡条件画出闭合力三角形。 例1 图示托架。A 为铰链,B、C 为固定铰支座,在托架的C处作用有力 F,F = 10 kN,杆重不计。试求 AB、AC 杆所受的力。 FB A B C F FC 30 o 30 o A B C F FB F a b FC c 30 o 解:(1) 取整个托架作为研究对象。 (2) 画出受力图。 (3) 应用平衡条件画出闭合力三角形。 (4) 解出:

ab 与坐标轴 x 的正向一致时投影为正,反之为负。 2.3.1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A F B b a a x ab 与坐标轴 x 的正向一致时投影为正,反之为负。

2.3.2 力在直角坐标系上的投影 投影的大小与分力的大小相等 关系: 投影的正负与分力的指向具有一致性 y Fy B F b Fy a A x y O Fy A F B Fy b a Fx j i Fx 投影的大小与分力的大小相等 投影的正负与分力的指向具有一致性 关系:

直接投影法 y z O x Fy Fx Fz F a b g i j k

二次投影法 y z O x F g 力在平面上的投影为矢量 Fxy q

2.3.3 合成的解析法 汇交力系的合力 合力在某一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该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合力矢的大小: 合力矢的方向余弦:

例2 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 x y O 30° F1=30N F2=100N F3=20N 45° 60° FR 解:解析法

2.3.4 平衡的解析法 必要与充分条件:该力系的合力矢为零,即力系中各力的矢 量和为零 ——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必要与充分的解析条件:该力系中的各力在任一坐标轴上的 投影的代数和分别为零。

对于平面汇交力系,可取力系作用面为坐标平面Oxy,则 独立的平衡方程只有两个,即 平衡方程虽是在直角坐标系下推导的,但在实际应用中,三根投影轴并不限定必须相互垂直,只要三个投影轴既不共面,又不相互平行即可。 可恰当选取投影轴,以简化计算。

例3 图示三角架,各杆的自重、滑轮尺寸、摩擦不计。求杆 AC 和杆 BC 所受到的力。 W=100kN A B D C 30° FAC C FBC W FDC 解:取滑轮为研究对象

x y FAC C FBC W FDC 建立坐标系,列平衡方程 解得 (与假设相反)

例4 杆系由球形铰链连接,位于正方体的对角线上,如图所示。在节点 B 沿 BG 边铅直向下作用力 F。如球形铰链 H、K 和 L固定,杆重不计,求各杆的内力。 3 1 2 y z x F G K L D C H B A a 解 : 取节点 B 为研究对象, 作受力图 F3 F2 F1

3 1 2 y z x F G K L D C H B A a 列平衡方程有 F3 F2 F1 解得 (压力) (拉力)

求解平衡问题的基本步骤如下: (1)根据题意恰当选取研究对象;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正确画出其受力图; (3)应用相应的平衡方程求解未知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