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爾斯正義論 第4週 Chapter II. §13-17.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3 受訪者對於本校畢業生各項就業力表現的滿意程度 4 受訪者認為本校畢業生哪些就業力具有優勢.
Advertisements

論點 “ 自由 ” 主張 照顧 ” 弱勢 ” 父母 我 配偶配偶 子女子女 8 夫 妻.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和构建和谐社会 —关于民生问题的思考
西方哲學人文經典選讀 課程網頁:
羅爾斯正義論背景.
西方哲學人文經典選讀 課程網頁:
圓的一般式 內容說明: 由圓的標準式展出圓的一般式.
圓的一般式 內容說明: 由圓的標準式展出圓的一般式.
哲學概論 課程網頁:
認識倍數(一) 設計者:建功國小 盧建宏.
第四章 數列與級數 4-1 等差數列與級數 4-2 等比數列與級數 4-3 無窮等比級數 下一頁 總目錄.
羅爾斯正義論 第1週 課程導論.
自然法 羅爾斯 楊智傑 老師.
九十八學年度第一學期經濟學 Chapter 4 價格彈性.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第七章 浪漫與殺手﹝婚前性行為,墮胎﹞   I.婚前性行為 「少年人,你要逃避淫行。」--- 聖經.
4B冊 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關係.
A Liberal Theory of Justice
1.3 在整除性問題之應用 附加例題 3 © 文達出版 (香港 )有限公司.
第十五講:羅爾斯「正義論」(一)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第7週:John Rawls The Case for Equality
道德思考與應用 課程網頁: 第十一週::羅爾斯的正義理論 正義的社會為什麼應該照顧弱勢族群?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羅爾斯的正義論.
道德推理 課程網頁: 第十二、十三講: A Liberal Theory of Justice by John Rawls.
“A Liberal Theory of Justice” By John Rawls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3 函數圖形.
第12週 LectureⅥ The Idea of Public Reason §1-5
議程大綱. 議程大綱 微軟在雲端服務已經耕耘超過15年 Windows Live – 雲端應用的最佳典範.
貨幣需求理論- 凱因斯的流動性偏好說 財金二丙 4A 林昕宜 指導老師 陳曉蓉 老師.
羅爾斯正義論 第16週 Chapter IX. §78-79, 82, 85.
數學 近似值 有效數值.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個體經濟學 張清溪 / 國立台灣大學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A Liberal Theory of Justice” By John Rawls
A Theory of Justice(1) John Rawls.
微積分網路教學課程 應用統計學系 周 章.
英 文 報 告 第三組 姓名 財金二A 傅佳文 財金二A 彭雅安 財金二C 許倩蓉
自由主義(liberalism) 課程網頁:
自由主義(liberalism) 課程網頁:
機會成本知多少 機會成本的定義 1.
機會成本知多少 機會成本的定義 1.
第10週 Chapter IV. §39-40 Chapter V. §47-48
正義論.
A Liberal Theory of Justice
1.1 國際貿易的意義與重要性 1.2 國際貿易的類型 1.3 國際貿易的特性 1.4 經營國際貿易的風險
第 7 章 主要商業功能.
MiRanda Java Interface v1.0的使用方法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討論.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動畫演示 Node規範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像是增加節點、刪除節點、讓節點做一些事、取得第n個節點等等
第10週 LectureⅤ The Priority of Right and Ideas of the Good §1-5
10328: Coin Toss ★★★☆☆ 題組:Problem Set Archive with Online Judge
羅爾斯正義論 第6週 Chapter III. §26-30.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第2週 Chapter I. Justice as Fairness §1-7
A Theory of Justice (2) John Rawls.
第十三章 彩色影像處理.
超我服務 Service Above Self
羅爾斯正義論 第11週 Chapter VI. §51-54.
Chapter 4 Multi-Threads (多執行緒).
營運模式.
自由主義第十講 課程網頁: A Liberal Theory of Justice (I) By John Rawls.
Chapter 16 動態規劃.
On Liberty: Chapter 1 Introductory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羅爾斯正義論 第4週 Chapter II. §13-17

§13 Democratic Equality and the Difference Principle 第二原則=差異原則+機會的公平平等。 主張:具較好自然才能和處境者的利益要有助於 較差者的利益,且所有人都應該擁有達到各種社 會地位的公平機會,將導致正義的分配。 優點: 1.差異原則可消除效率原則的不確定性。 2.差異原則可使社會最不利成員從社會和經濟的不 平等中獲益。

§13 Democratic Equality and the Difference Principle (二)差異原則為什麼是平等主義觀? 根據差異原則,除非有一種分配使兩個人都變得 更好,否則平等的分配就比較好。 最不利的 代表人 OP: 貢獻曲線 最有利的代表人 滿足差異原則 (TJ, 76)

§13 Democratic Equality and the Difference Principle 效益主義解釋分配的無異曲線 (TJ, 77) 圖7:比差異原則更少平等主義的觀點。 圖8:差異原則選b。古典效益主義選a,允許較大不平等。

§13 Democratic Equality and the Difference Principle 要為不同社會階級生活前景的最初不平等做辯護, 根據差異原則,只有當期望的差異對處境最差的 代表人有利時,它才是可證成的。 誘因:允許處境較佳者可擁有較大期望,可鼓勵 經濟過程更有效率、加速推動革新。最後的結果 會對最不利者有利。

§13 Democratic Equality and the Difference Principle (三)對差異原則的補充: 1.應用差異原則時,未達最佳安排的情況仍有區別: 完全正義體系(perfectly just scheme):最不利者 的期望達到最大程度。 非完全正義但仍是正義的體系:處境較佳者的期 望對較不幸者的福祉有貢獻,但後者的期望未達 最大值。 不正義的體系:處境較佳者的較高期望過度。若 減少這些期望,最不利者的處境就將獲得改善。

§13 Democratic Equality and the Difference Principle 2.差異原則跟效率原則相容: 當差異原則獲得充分滿足時,最不利代表人的期 望得到最大化。 在「完全正義體系也是有效率的」這個意義下, 可達到兩者的一致性。

§13 Democratic Equality and the Difference Principle (四)「當差異原則被滿足時,所有人都獲益」是 什麼意思? 1.相對於最初的平等安排,每個人的地位都獲得改 善。 差異原則只要求讓最不利者的期望達到最大,至 於每個人獲利多少,跟該原則的應用無關。

§13 Democratic Equality and the Difference Principle 2.處境較佳者由其得到的利益而獲益,處境較差者 是從不平等帶來的貢獻而獲益。 假設各種期望: (1)鏈式連結(chain connection):如果一利益有助提 升最差地位者的期望,那麼也可提升所有介於中 間地位者的期望。 (2)緊密結合(close-knit):不可能提升或降低任何代 表人的期望而不影響其他代表人的期望。 [思考]:這兩個假設在理論和實作上是否合理?

§13 Democratic Equality and the Difference Principle X3:最不利者的期望 X2:居中者的期望 X1:最有利者的期望 (TJ, 81) 圖9:差異原則會選a點。 鏈式連結:在X3曲線向右升高的任何點上,X2曲線也會升 高(圖9的a點和圖10的b點左邊區域)。 緊密結合:X2和X3曲線不存在平坦的延伸,它們在每個點 都上升或下降。

§13 Democratic Equality and the Difference Principle (五)第二正義原則的二次表述: 社會和經濟的不平等應如此安排,使它們同時: (a)對最不利者最有利(to the greatest benefit of the least advantaged),並且(b)在機會的公平平等的 條件下,職務和地位對所有人開放。 (TJ, 83) [對比]:第一次表述 社會和經濟的不平等應如此安排,使它們同時: (a)可被合理地期待符合每個人的利益,並且 (b)地位和職務對所有人開放。 (TJ, 60)

§13 Democratic Equality and the Difference Principle [1999年修正版]: 經濟學家可能把差異原則稱為「最大化最小值判 準」(maximin criterion)。 羅爾斯不採用這個名詞的理由: 1.這個判準用來指稱不確定情況中的選擇規則,而 差異原則是一正義原則。 2.在支持差異原則的各種考量中,厭惡風險不發揮 作用。

§14 Fair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and Pure Procedural Justice (一)機會的公平平等原則: 要求開放地位,主要不是基於效率的理由:排除 某些群體擁有某些地位,有可能改善每個人的處 境。但機會的公平平等原則禁止這種限制。 被排除者受到不公正對待,因為他們得不到這些 職位的外在報償,且被禁止體驗執行相關義務帶 來的自我實現。

§14 Fair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and Pure Procedural Justice (二)純粹程序正義: 完全程序正義(perfect procedural justice) 不完全程序正義(imperfect procedural justice) 純粹程序正義 (pure procedural justice) 對於正當的分配結果,是否存在獨立的判準? 是否可能設計一個程序,確保實現正當的結果? 決定正當結果的程序必須實際被執行 例子 分蛋糕 刑事審判 公平的賭博

§14 Fair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and Pure Procedural Justice 機會的公平平等原則發揮的作用,就是要確保社 會合作體系是純粹程序正義的體系。 實踐優點:不需追溯無數多種環境和特殊個人不 斷變化的相對地位。

§14 Fair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and Pure Procedural Justice (三)分配正義(distributive justice)與配給正義 (allocative justice): 在純粹程序正義裡,分配的正確性奠基在產生分 配的合作體系之正義,以及對參與合作的個人提 出的正當要求(legitimate claims)之回應。 兩個正義原則不把分配正義問題解釋為配給正義。

§14 Fair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and Pure Procedural Justice 配給的正義觀適用一定量的價值物要在已知其欲 望和需求的特定個人之中進行分配,而這些人不 具合作關係。 [古典效益主義的觀點] 效益主義的社會基本結構是不完全程序正義:有 用以判斷分配結果的獨立判準(效益原則),但 無法設計出可完全達到這個目的的制度。

§15 Primary Social Goods as the Basis of Expectations (一)如何做人際比較? 對社會正義問題,應找出某種客觀的比較基礎。 差異原則如何因應做人際比較的困難: (1)對福祉判斷的精確性,要求得比較少:只需辨認 出最不利地位的代表人,不必像效益主義必須計 算利益總額。

§15 Primary Social Goods as the Basis of Expectations 期望:一代表人能預期得到各種社會基本價值物 的指標。指標越高,期望就越大。 擁有越多基本價值物,個人在實現其目的時就越 可能成功。 一個人的「好」是由對他來說什麼是最理性的長 期生活計畫所決定。

§15 Primary Social Goods as the Basis of Expectations (二)可能的困難與回應: 1.指標的建立:如何衡量不同社會基本價值物? [回應]: 會有不同分配的是權力和權威的特權、所得和財 富。 根據差異原則,指標的問題可化約為衡量最不利 者的基本價值物問題。

§15 Primary Social Goods as the Basis of Expectations 2.對期望的定義:反對者主張,期望是使用社會基 本價值物來執行生活計畫時,期待得到的滿足。 [回應]: 作為公平的正義不考量人們如何運用基本價值物 來獲得滿足,或不同價值觀的優劣。 只要不同價值觀都相容於正義原則,就沒有必要 比較這些價值觀的價值。 把期望定義為代表人能合理期待的基本價值物指 標,是合理的人們都能接受的衡量方式。

§16 Relevant Social Positions (一)選擇相關社會地位: 把兩個正義原則應用在社會基本結構時,要考量 代表人的某些基本的地位。 遵循的概念:兩個正義原則試圖減輕自然的偶然 因素和社會機運之任意性。 假設每個人主要佔據兩種相關地位: (1)平等公民身份(equal citizenship)的地位。 (2)在所得和財富分配中的位置所定義的地位。

§16 Relevant Social Positions (二)平等公民的地位:依此評價社會基本結構。 由平等自由原則和機會公平平等原則要求的各種 權利和自由,來定義這種地位。 共同利益原則(the principle of the common interest):按照制度如何有效地平等確保每個人促 進其目標所必要的條件,或促進有利於每個人的 共享目的,來評價社會制度。 [思考]:稅制改革、同性婚姻合法化適用平等公民 身份的地位來考量嗎?它們如何涉及每個人的利 益或共同利益?

§16 Relevant Social Positions (三)所得和財富水準的層級:依此指定社會和經 濟不平等方面的代表人。 如何定義最不利群體:二者的任何一種 1.選擇一特定社會地位(例如無技術的勞工),最 不利者=所有跟該群體有相同或更少所得與財富 的人。 2.根據相對所得和財富來定義,最不利者=所有達 不到中等所得和財富的一半的人。 [批評]:未考量自然的基本價值物和人的不同需要, 無法達成真正的機會平等。

§16 Relevant Social Positions 從這兩種相關地位的觀點所做的判斷,凌越人們 在較特殊情況裡傾向做出的判斷。 例如:自由貿易是否可欲? 透過這種起點的選擇,展現「減輕自然機遇和社 會環境影響」的概念。除非能因而提高他人的福 祉,否則沒有人能從這些偶然因素獲利。 [批評]:差異原則忽略分配結果跟個人的選擇之間 的關連。

§17 The Tendency to Equality (一)差異原則納入補償原則(the principle of redress)的考量: 補償原則:對不應得的不平等應給予補償。例如: 對智力較低者投入更多教育資源。 差異原則不是補償原則:不要求剷平所有障礙。 差異原則可達成補償原則的某些目的:轉換基本 結構的目標,使制度的整體體系不再強調社會效 率和專家領導的價值。

§17 The Tendency to Equality 差異原則實際上代表著這樣的協議,即把自然才 能的分配視為一種公共財(common asset)並且分享 這個分配的利益,無論最後的分配會是怎樣。那 些受自然偏愛的人,不管他們是誰,只能在改善 那些不利者處境的條件下,從他們的幸運中獲利。 (TJ, 101) 理由:沒有人應得較高的天賦能力或應該享有社 會中較有利的出發點。 [思考]:這個論點能夠成立嗎?為什麼?

§17 The Tendency to Equality [補充]:沈岱爾(Michael J. Sandel)的批評 差異原則把人當成只是促進他人福祉的手段: 羅爾斯預設無負擔的自我(unencumbered self),僅 能證明自然和社會機運不能引出道德應得的要求, 卻未證成這些利益為什麼應被視為公共財。 差異原則的要求違反「把人視為目的,而非僅為 手段」的義務論核心精神。 差異原則的證成需要互為主體的(intersubjective)自 我觀,根據「我們」的觀點來瞭解自己。但羅爾 斯不會同意這種自我觀。

§17 The Tendency to Equality 自然的分配無所謂正義或不正義;人一出生就進 入社會的某個特殊地位也不是不正義的。這些只 是自然的事實。正義或不正義的是各種制度處理 這些事實的方式。 (TJ, 102) 不正義的社會就是將自然和社會的偶然因素融入 基本結構。例如貴族制和種姓制的社會。 兩個正義原則是對抗命運任意性的公平方式。

§17 The Tendency to Equality (二)差異原則表達出互惠(reciprocity)的觀念: 最不利者願意接受差異原則:如果不讓處境較佳 者有較好地位,自己的狀況會更糟。 處境較佳者願意接受差異原則:他們體認到 (1)每個人的福祉都依賴社會合作體系,否則就不能 過滿意的生活。 (2)只有當社會合作條件是合理的,才可期待每個人 都自願合作。而差異原則是一個公平的基礎。

§17 The Tendency to Equality 可能的反駁:處境較佳者應得其較大利益,無論 是不是以有益他人的方式得到。 [回應]:澄清應得(desert)的概念 資格(entitlement)的意義:當人已做了社會合作體 系宣布將給予酬賞的事,他們就對其利益擁有資 格。其要求是由社會制度所確立的正當期望 (legitimate expectations)。 這種應得的意義預設存在一種持續的合作體系。

§17 The Tendency to Equality 這似乎是我們深思熟慮判斷中的一個固定觀點, 沒有人應得他在天賦分配中的位置,正如同沒有 人應得他在社會中的最初起點。主張一個人應得 卓越的性格,以使他能夠努力培養自己的能力, 這樣的主張同樣是有問題的;因為他的性格在很 大程度上依賴著幸運的家庭和社會環境,而這些 條件是他不能宣稱自己有功勞的。 (TJ, 104) 例如:富二代「應得」跨國企業的CEO職位嗎? 結論:從常識的觀點來看,處境較有利者和較不 利者都能接受差異原則。 [反思與挑戰]

§17 The Tendency to Equality (三)差異原則提供了對博愛原則(the principle of fraternity)的解釋: 差異原則從社會正義的觀點,表達出博愛的基本 意義。 兩個正義原則對應之重要價值: 1.自由:相應於第一原則。 2.平等:相應於第一原則和機會的公平平等原則。 3.博愛:相應於第二原則中的差異原則。

§17 The Tendency to Equality 兩個正義原則的民主詮釋不會導致菁英統治的社 會(meritocratic society)。 考慮到自尊,就會同意限制各種形式的等級制度 (hierarchy),和正義允許的不平等程度。 例如:教育資源的分配要考量哪些因素?

參考書籍 指定閱讀: John Rawls, A Theory of Justic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Pp.75-108. 延伸閱讀: 1.林火旺,《羅爾斯正義論》,臺北市:臺灣書店, 1998。〈第四章 正義原則〉。 2.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正義:一場思 辨之旅》,樂為良 譯,臺北市:雅言文化,2011 。 〈第6章 為底層爭平等/羅爾斯的自由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