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崇文 國立臺北大學橄欖枝中心 地點:苓雅國中 時間:2018/10/3 促進對話、修復關係、創造和平 侯崇文 國立臺北大學橄欖枝中心 地點:苓雅國中 時間:2018/10/3
本課目的 「修復式正義」的概念在校園實現,這是處理霸凌衝突 不同於傳統教育與心理輔導的方式,全世界各地已如火 如荼推動,蔚為風潮,成為解決暨預防校園霸凌衝突, 建構校園秩序一股新力量。 而2017年8月司法改革國是會議中有個總結,呼籲引進 修復式司法,實踐修復式正義,撫平創傷,復原犯罪與 衝突破裂之關係,本課的目的在於讓教育工作者認識修 復式實踐,以及其在校園霸凌預防上可行的做法。
本課目的 修復式正義不僅是加害人與被害人見面與和 解,那僅僅是法律的目的,它更為重要的應 是教育的目的,帶來小孩子行為與態度的改 變,人格的發展,以及學習能力的提升。 這門課有助於教師學校輔導能量的提升。
橄欖枝中心 LOGO 到了晚上,鴿子回到他那裡,嘴裡叼著一個新擰下來的橄欖葉子,挪亞就知道地上的水退了。
橄欖枝中心的目的 我們致力於提倡校園和平,以及寬恕、相 互尊重的價值。 我們相信,小孩與社會連結的重要。 我們也相信,透過見面,溝通,互動,就 有改變的機會。
橄欖枝中心的解決衝突方法 我們介紹一種衝突解決方法,稱之為:修復式正義 (restorative justice practice),或調解(mediation), 或衝突解決(conflict resolution)。 修復式正義鼓勵透過專業第三者,促使衝突當事人 見面,解決人際衝突,促進校園和諧。 簡單的說,橄欖枝中心的工作在於促進人與人的對 話,並且恢復人與人,人與團體的關係,讓人與人 可以再一起,有合作,也有競爭,但更為重要的: 每一個人都要有參與社會團體的機會。
加害人,被害人,社區等三方面關係得到修復,才達成目標
加害人、被害人都要與社會、社區和解
Make a circle - more than two person involved
2013 0602 攝於金門,修復式正義研討會, John Braithwaite and me 2002, Oxford Press Thus when shaming is more reintegrative, the explanatory framework of control theory works (reducing crime). When shaming is stigmatizing, however, the explanatory frameworks of labeling and subcultural theory come into play (increasing crime). (1994)
同儕的和解圈 - 由學生擔任和平促進者,介入衝突,促使對話,解決衝突,恢復關係。
兩種對比 規訓、懲罰 VS歡迎、寬恕與原諒 個人輔導 VS 個人和社區整合、連結
規訓、懲罰、零容忍模式 修復式正義模式 定義違規為違反學校或班級各種規定 定義違規為對於人或者團體造成的傷害 強調行為的事實,以及行為的責任 強調問題的解決,尤其是透過情感的表達,以及提出未來解決方案 強調司法程序,以及過程,即:以權力決定懲罰方式的過程 強調對話,以及協商,並由社區介入,恢復人與團體的關係 利用痛苦,或不快樂,以達成嚇阻犯罪的目的 透過賠償來修復關係,也強調雙方的退讓,以及承認加害人行為的責任 重視處理過程中的司法程序與正義 重視雙方關係,以及成就共同的期待 強調用懲罰作為行為責任的表示 用了解與和解作為行為責任表示 教職員的角色在於代表學校處理衝突,並做出懲罰 教職員的角色在於促進對話,達成和解
修復式正義校園衝突處理的原則 人道的:致力於提倡校園和平, 以及寬恕、相互尊重的價值。 實用哲學教育目的:我們視霸凌 處理為一個教育過程,在於使事 件當事人學得如何在社會生活與 適應的能力。
修復式正義校園衝突處理的原則 社會事實的:戮力建立學生與學校的社會 連結,讓學生在班級的社會分工中有他們 的角色,做為學生學習與人格發展之基礎。 強調實踐:強調理論要屈服於行動之下, 用實際行動來改變社會。 鼓勵對話:倡導共同對話,恢復關係,得 到衝突解決的共識。
對話的力量 Empower through communications
和一位民生國中一位中輟生對話的故事 我請了該生的監護人,他的舅舅,導師,班上兩位同學,一位是好朋友,一位是模範生。校長也出席。 我們坐下來,我先請這位離家九個月的同學講話,她沒有講太多,眼淚一直掉。 之後,我請和她最好的同學講話,她說很想念她。 我也請家長講話,導師講話。 透過對話,知道對錯,更找到支持的力量。
嘉雄橋下占用與髒亂 聯合報地方頭版 透過對話,41年無法解決的老問題,終於露出了曙光。
社會連結的重要 人脫離社會,不參與社會,就會出現迷亂,變得 無所謂,沒有自我控制力,社會對他也沒有控制 力。 當一個人缺少了社會連結,他就迷失自己,喪失 自我規範的力量,各種的表現也就下降,偏差行 為出現。 孤獨的人健康情況也不好,生命變得更短。
桃園某高中女學生因遭霸凌跳樓輕生 2017年12月6日 人和人互動是人類基本的渴望,也是基本需要,人都有參與社會的慾望,這是社會團體存在的基礎,不管是ㄧ般的人或者是犯罪的人都是一樣的。
宜蘭一位女吸毒更生人的故事 宜蘭更生保護會 人必須要有團體的生活,人和人互動,往來,這是人類基本的需要,也是人類基本的慾望,因此,任何一個人,都有參與社會的慾望,也都有這樣的需要。
校園修復式正義的工作 校園中發生霸凌,做錯事的人,以及受害人, 都必須處理,其中,他們彼此的關係,他們 與學校,班級的關係的恢復,這是我們橄欖 枝中心的工作主軸。 重要一句話:加害人,被害人,社區等三方 面關係得到修復,才真正達成目標。 修復式正義鼓勵透過專業第三者,促使衝突 當事人見面,解決人際衝突,促進校園和諧。
什麼問題可以送至修復式正義和解圈 霸凌:身體的,關係的,犯罪傷害的,網路的 不良少年或加入黑幫 偏差行為: 和同學意見不合: 和老師,父母的衝突問題 中輟問題,逃學,逃家 吸毒問題 感情問題
多元修復實踐 校園的修復式正義工作,有很多做法,但最為核心的行動原則是:在 事件中受到傷害加害人、被害人、家庭或學校等,可以透過各種方式, 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人,以強化人在團體中彼此的關係與連結,都屬 修復實踐。 修復實踐(Restorative practice),這是正統的修復實踐模式,強調見面 協商,以及人與團體關係的恢復。 會議 (Conference),可以是家庭會議,社區會議,班級會議,家長會 議等。 圍圈圈過程 (Circle process),這是所有的人圍成一個圈圈,每個人都 有機會講話,也有機會聽到別人的聲音,同時可以參與未來解決作法。 同儕協商 (peer mediation),這是學生領導者之訓練,在於使學生領 導者可以扮演校園和平工作者的角色,更為積極的來減少校園暴力。
最誠懇的建議 回到社會學的社會事實來處理 霸凌問題,建立學生與校方的 社會連結,學生與學生有良性 互動,學生參與團體活動,在 班級社會分工中有他們的角色。
歡迎蒞臨 也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