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标准化组合训练女班组合 (大学本科第三学年)组合教学分析
1、《控制组合》组合分析 在本科三年级女班教学中国古典舞基本教学与训练上,控制以大幅度舞姿的形式成为它训练的主要着力点,因而前、旁180°位置上的踢扳、控制、吸身控制就成为它的主要内容。同时,加入软踹燕、探海翻身也是服以予大幅度舞姿控制这一训练目标。在控制组合中,为实现训练目的,结合旋转技巧,翻身技巧来进行大幅度的舞姿控制成为该组合的又一特点。因此,斜探海转与探海舞姿控制、探海翻身后的舞姿控制都服以予这一训练的特点与目的。
该组合训练中的另一个重点是在伴奏音乐的导向下,将所有技术与韵律的训练,都指向于服务情感表达这一目标,因而就成为在教学中始终需强调的教学重点。该组合的设计强调大幅度的舞姿控制与身法韵律,与转、翻、跳技术的有机结合,在强调风格性与功能性整体训练的同时,突出情感传递、表现,体现了该年级段的训练重点。
2、《综合性踢腿组合》组合分析 该“综合性踢腿”的综合,其内容上涵养了踢腿中前、旁、后踢腿、踢紫金冠和踢旁躺身以及踢扳、踢控等多种内容的形式,因而显出其“综合”的特点,同时,又以蹉步移动重心踢腿、转身踢腿等多种身体移动重心的方式及其踢腿与踹燕、踢腿与舞姿控制等不同训练内容的结合,显示出“综合”的另一个特点。
此组合在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首先反映在技术动作上,如踢紫金冠与踢扳紫金冠,它要求在2拍一次的节拍速度中完成这两个动作,因而就需要有极好的动作速度,而快速踢腿之后的上步翻身则需在半脚尖并立的形态上放慢动作过程,从而将此组动作快、慢联系在一起,对身体在动作过程中的控制能力提出极高要求,也就形成该组合突出的训练价值。
该组合的综合,也反映在踢腿及其技术与身法韵律的有机融合上。如踢撩前腿180°与拧身、与上步翻身等技术性韵律动态联系在一起。再如,云肩转腰之后快速的拧身与大射燕舞姿联系在一起等,都体现出这种连接同样是该组合教学的重点。
3、《旋转组合 》组合分析 本科三年级段《旋转》组合,在旋转技术动作设计上,给予了吸腿转正、反若干圈数的连接旋转安排:给予了拧仰后腿转复合小射燕转的复合旋转技术动作的安排;还有诸如吸腿拧身转连接大掖步转和斜探海转等旋转技术动作。它们的在组合中设计安排,本身为该“旋转”组合的教学与训练,提供了有较大难度的技术要求。因此,抓住上述旋转技术的训练,提高它们的质量就成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而也就必然导向在教学中训练量及其方法讲究。
“旋转”组合在轻快,柔美的伴奏音乐导向下,在组合编排设计中。大量运用了身法韵律将旋转技术有机揉合在一起,既丰富了组合训练的韵律感,又对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应用上也更具有实用性。同时该组合要求旋转与韵律连接的流畅性和旋转技术本身的稳定性,及其与这一流畅、稳定的韵律与技术要求一道所导向出的组合教学技术、技法要求,亦是该组合所应有的教学重点。
4、《翻身组合》组合分析 《翻身》组合的本科三年级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学与训练角度分析,首先表现在翻身技术上难度的明显增加。在组合中,设计了吸腿翻身正反之间的连接和点步翻身与吸腿翻身的连接。串翻身与吸腿翻身的连接其连接翻身技术动作,再加上“大蟒翻身”和“探海翻身”连接的吸翻身。这一类连接翻身技术动作在组合中的运用,使得该组合对翻身技术的训练、要求以其标准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因而也就必然导向在组合教学中对这类翻身技术的质量要求。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上述连接翻身技术稳定的质量,是无法完成此组合的。
与组合中大量出现连接翻身技术同步,该组合中设计的以线性的圆场步法和花帮步步法以及在动态的流动中一气呵成,不着痕迹的韵律与技术之间的连接,又成为该组合教学的又一教学重点。将上述技术与韵律汇集在要一起之后提升起来的情绪表达,在伴奏音乐的导向下,去表现一种优美的情绪,将于翻身技术动作一道,成为该组合教学的总体要求。
5、《综合性小跳组合》组合分析 作为教学分析中的“综合性小跳” 在技术上它综合了“擦地小跳”、“掖腿小跳”、“小跃步跳”、“前换前”、“后换后”小跳等多种舞姿小跳,并将这些小跳的双起双落、双起单落、单起双落、单起单落起跳的起跳形式有机地交错在一起,并伴以节奏上的附点,切分处理,使得小跳的训练更具灵活、轻巧的性质。同时,也突出了它的技术特点。
在该“综合性小跳”中,随着舞姿小跳的起落形式在方向角度上、方位上的灵活变换,与跳跃动作一道,构成了它训练中灵活、敏捷特性的又一特点;而旋转技术在该组合中的连接出现,不仅丰富了组合的技术连接难度,而且也大大提高了训练的价值,它们均构成了该组合教学的重点。
6、《舞姿小跳组合》组合分析 并腿射燕跳、转身射燕跳、翻身射燕跳是该组合的主干教材,也是在女班基本功训练中有较大难度的小跳训练教材。它要求并腿射燕跳在空中有身体倾斜状态的飞行距离,因而气息的运用就成为掌握此动作的关键;而转身射燕跳和翻身射燕跳各自的技术特性和均需强调单起双落得跳跃训练,及其脚下位置的准确性,都成为完成该组合的重点所在,因此也就必然成为教学中的基本导向。
该舞姿小跳组合还需在教学中注重技术的连接和韵律的连接。无论是小射燕转的连接,还是上步翻身,圆场的连接即强调了技法,更突出了风格,因此也成为该舞姿小跳组合训练,教学的重点。
7、《分腿跳组合》组合分析 在“分腿跳”组合中,教学的第一个技术重点是要确立“分腿跳”与“转身分腿跳”在起跳中的半蹲起跳和连续的“双起单落”再接“双起单落”跳的关系,这一技术重点的解决与确立将有利于此类跳跃的技术特性掌握。
其次,“元宝跳”在该组合中的出现又导向出另一个教学重点,即对该富有民族特色舞姿跳的技术掌握。同时,该组合在编排设计上表现出在跑动中的起跳。在旋转和翻身技法连接下的起跳,它都需要强调在训练中注重步伐的连接、用力的准确和对身体控制能力的提高。这些均要求与导向在教学中的训练重点。
8、《单腿变身跳组合》组合分析 单腿变身跳这一技术动作在女班第三学年的基本功训练中,在技术上分析,首先表现在身体力量增大的要求上。如在组合动作设计中出现连续的单腿变身跳和转身斜探海跳接单腿变身跳、旁提燕式跳接单腿变身跳,这种舞姿跳跃动作与另一个舞姿跳跃动作的紧密连接首先需要有较强的身体力量支持。
其次需要有训练有素的半蹲起跳的能力及其对身体舞姿良好的控制与协调能力。这些技术完成所需要的力量与能力训练,就成为完成该组合教学的训练重点。同时,该组合在连接动作的设计上,既显现出中国古典舞身法韵律的融入,又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也成为该组合完成在教学中的重点。
9、《吸撩腿大跳组合》组合分析 《吸撩腿大跳》组合从教学角度分析,实际上是综合出现了“吸撩腿拧身大跳”和“跳踹燕”等女班基本功训练中的大跳主干教材,并将它们综合在一个组合内加以训练。其中“吸撩腿拧身大跳”和“吸撩腿横叉跳”这两个跳跃技术动作在用力方式上一是讲究起跳后空中舞姿中的“拧身”;一是强调空中舞姿在双展翅位上的仰胸,两个动作均为吸撩腿,但用力方式却都大不相同。
在教学中应着重注意它们的特性,这是保证该组合教学质量的基础。同时,组合在连接动作的选择上多采用旋转技术和身法韵律中的云手和“缠头裹脑”等带有明显转身之素的韵律动态,就对教学中要求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固而也就成为教学的另一重点。
10、《燕式跳与元宝跳组合》组合分析 “燕式跳”与“元宝跳”,是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女班跳跃主干教材。其中,尤其是“元宝跳”最为典型。因此在该组合中就设计了双起双落的元宝跳、单起单落的“元宝跳”和“变身元宝跳”,集中而突出地对“元宝跳”给予了全面的训练。因此就必然要求在教学中要讲究与强调对“元宝跳”多种起落方式给予训练。
掌握由不同的起跳方式而带来的不同的用力方法。这其中尤以“变身元宝跳”的难度为最大,因为它实质上以已构成女班的复合跳跃技术,因而在教学中对此应予高度重视。同时,组合中还突出地对后燕式跳、旁提燕式跳给予了训练。它形成为教学中突出的一个教学重点。在连接动作上,组合多选择以翻身和旋转技术结合跳跃动作给予训练,因此就要求有较强的身体控制能力,它们同样亦成为该组合的教学重点。
11、《倒踢紫金冠组合》组合分析 “倒踢紫金冠” 是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中女班跳跃技术的主干教材。在该组合中设计了“倒踢紫金冠”和“凌空跃紫金冠”。同时,也鉴于因材施教的考虑安排了“单腿变身跳紫金冠”和“变身跳紫金冠”。这些复合跳跃技术的加入,大大提升了组合的难度,为提高训练、教学提高水平与质量提供了空间与平台。
因此,在教学中在抓住普通的倒踢紫金冠为主干训练教材基础上,必须对复合跳技术的训练给予足够的关注,使其通过训练能大幅度地提高跳跃技巧水平。这种教学要求,必定是组合的训练成为教学中重着力的重点。在该组合的设计中对身法韵律在跳跃中的顺畅连接给予了关照,它使得该组合既有突出的力的爆发的训练,又有顺畅、流动的美感。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跳跃技术完成与韵律表现双并重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