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实验与探究 第2讲 力学实验(二).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Advertisements

6.2 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 (1) 1 、函数 y = x 2 的图像是什么样子呢 ? 2 、如何画 y=x 2 的图象呢 ?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平面向量.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实验十四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要点归纳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碰撞分类 一般情况碰撞 1 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2 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 河 北 省 邢 台 市 英 华 学 校 2004年5月.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第四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例7-1 荡木用两条等长的钢索平行吊起,钢索的摆动规律为j= j 0sin(pt/4)。试求当t=0和t=2s时,荡木中点M的速度和加速度。
平抛运动的规律.
第二章 二次函数 第二节 结识抛物线
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
一次函数的图象复习课 南华实验学校 初二(10)班 教师:朱中萍.
6.探究功与物体 速度变化的关系.
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挂件模型 高考复习.
乒乓球回滚运动分析 交通902 靳思阳.
平抛运动.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14.3 第 1 课时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杏坛中学 高二数学备课组.
本节内容 平行线的性质 4.3.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看一看,想一想.
计算.
实数与向量的积.
线段的有关计算.
物理 九年级(下册) 新课标(RJ).
必修1 第四章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瞬时性问题 必修1 第四章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瞬时性问题
第四章 一次函数 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
3.3 垂径定理 第2课时 垂径定理的逆定理.
第三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
用计算器开方.
第十四章 实验与探究 第1讲 力学实验(一).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专题六 第一讲 力学实验.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注意:这里的F合为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合力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相似三角形存在性探究 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实验学校 杨国华
整体法隔离法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整体法、隔离法 ——物理教研组课程资源(肖翠峰提供)
第4课时 绝对值.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1).
质点运动学两类基本问题 一 由质点的运动方程可以求得质点在任一时刻的位矢、速度和加速度;
3.15解析算法及其程序实现.
第4讲 实验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互相转化,但总
高中数学必修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2-2 点的投影 一、点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 二、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三、空间二点的相对位置 四、重影点 五、例题 例1 例2 例3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1).
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 510实验室 韩春玲.
正弦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第4讲 实验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 2.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3.掌握利用图象处理数据的方法.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位似.
5.1 相交线 (5.1.2 垂线).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3.3.2 两点间的距离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四章 实验与探究 第2讲 力学实验(二)

实验5 实验6 实验7 实验8 课时作业 内容索引 探究作用力与 反作用力的关系 研究平抛运动 探究做功与物体 速度变化的关系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课时作业 限时训练 练规范 练速度

实验5 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一、实验原理 1.用弹簧测力计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如图1甲所示,任取A、B两个弹簧测力计,使两挂钩钩住,B固定,A用手拉着.读出此时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A和FB,比较FA和FB的大小和方向. 图1

如图乙所示,将两个弹簧测力计挂钩钩住,B连接一块木块,A用手拉着. 探究在水平方向运动时,FA和FB的大小和方向

2.用力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如图2所示,用两只力传感器钩住对拉.从计算机屏幕上所显示的力和时间关系图线中读出不同时刻两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FA和FB,比较FA和FB的大小和方向. 图2

二、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3个、包装用泡沫塑料若干、小刀1把、木块1个、力传感器2只、数据采集器1台及计算机1台等. 三、实验过程 1.用弹簧测力计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1)探究静止状态时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①取其中两个弹簧测力计A、B连接在一起,B固定,A用手拉着.在表中记下此时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A和FB.加大对A的拉力,重复实验多次.实验中注意观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及两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是否有先后.

②若FA和FB大小不等,可尝试以下步骤:将弹簧测力计A与弹簧测力计C互拉,根据①中各次实验FA的大小记下对应的弹簧测力计C的示数FA′;将弹簧测力计B与弹簧测力计C互拉,根据①中各次实验FB的大小记下对应的弹簧测力计C的示数FB′.比较FA′与FB′的大小关系. (2)增加弹簧测力计的“记忆功能”,即在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下面放上一点泡沫塑料.

(3)探究沿水平方向运动时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①将具有“记忆功能”的弹簧测力计A与B挂钩连接在一起,弹簧测力计B连接一块小木块,用手拉A使木块运动一段时间后停下来.根据泡沫塑料的位置读出两弹簧测力计的最大示数FA和FB,记录在表中.实验中要注意观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 ②若FA和FB大小不等,则可保持泡沫塑料的位置不变,将弹簧A和B分别与弹簧测力计C互拉,直至A、B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A和FB,记下弹簧测力计C的示数FA′和FB′.比较FA′与FB′的大小关系. ③以不同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和加速运动)重复实验多次,记下相应数据. (4)探究沿竖直方向运动时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重复(3)中步骤.

2.用力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1)探究静止状态时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①取A、B两只力传感器,使两挂钩钩住,B固定,A用手拉着,以不同力拉A一段时间,通过数字化实验系统记录两传感器间的相互作用力FA和FB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②仔细观察FA和FB所对应的两条曲线,比较不同时刻FA和FB大小是否相等.实验中观察体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 ③任取8个时刻,结合图线读出这些时刻两只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FA和FB,并将所取时刻和对应FA和FB的值填入表中. (2)探究沿水平方向运动时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重复(1)中步骤. (3)探究沿竖直方向运动时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重复(1)中步骤.

四、注意事项 1.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先调节零刻度. 2.弹簧测力计对拉时作用力要在同一直线上. 3.实际的弹簧测力计往往存在一定的示值误差,发现两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等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武断定论”. 4.将弹簧测力计A和B分别与弹簧测力计C互拉,通过与C的示数比较确定两弹簧测力计拉力是否相等,是一种“等效替代”的方法. 5.同一实验步骤中,泡沫塑料位置必须保持不变. 6.用力传感器进行实验时,也需要调零. 7.用力传感器对拉时作用力要在同一直线上.

例1 (2015·浙江9月选考·14)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用两个力传感器进行实验. 例1 (2015·浙江9月选考·14)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用两个力传感器进行实验. (1)将两个传感器按图3甲方式对拉,在计算机屏上显示如图乙所示,横坐标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__,纵坐标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__. 时间(t) 力(F) 图3 答案

√ √ (2)由图乙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 A.两传感器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B.两传感器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同 C.两传感器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变化 D.两传感器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 √ 答案

变式1 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把一只力传感器系在一个木块上,另一只握在手中,当通过传感器用力拉木块时,要能用该装置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木块必须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木块处于加速状态也可以 C.握在手中的传感器拉另一只传感器的力应尽量保持不变 D.握在手中的传感器拉另一只传感器的力可以随时变化 √ √ 答案

匀速运动;乙图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墙上,用力F水平向左拉金属板,使金属板向左运动.则关于这两种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 变式2 (2017·丽水市普通高中质量监控)如图4所示的甲、乙两图是表示用同一套器材测量铁块P与长金属板间滑动摩擦力的两种不同方法.甲图使金属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手通过弹簧测力计向右用力F拉P,使P做 匀速运动;乙图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墙上,用力F水平向左拉金属板,使金属板向左运动.则关于这两种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 (1)___(选填“甲”或“乙”)方法好; 图4 乙 解析 题图甲中铁块只有在匀速运动时的摩擦力才等于弹簧的拉力,而题图乙中P稳定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一定等于摩擦力. 解析 答案

(2)选择正确的方法后,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值如图丙,示数为_____ N. 2.40 解析 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单位为0.1 N,应估读到下一位,故其示数为2.40 N. 解析 答案

实验6 研究平抛运动

一、实验原理 平抛物体的运动可以看作是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一个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个是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令小球做平抛运动,利用描点法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即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曲线,建立坐标系.

二、实验装置图及器材 如图5所示, 图5 斜槽、小球、木板、坐标纸、图钉、重垂线、直尺、三角板、铅笔等.

三、实验过程 1.安装斜槽轨道,使其末端保持水平. 2.将坐标纸固定在木板上,使木板保持竖直状态,小球的运动轨迹与板面平行,坐标纸方格横线呈水平方向. 3.以斜槽末端为坐标原点沿重垂线画出y轴. 4.让小球从斜槽上适当的高度由静止释放,用铅笔记录小球做平抛运动经过的位置.

5.重复步骤4,在坐标纸上记录多个位置. 6.在坐标纸上作出x轴,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个记录点,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 7.在轨道上取几个点,使这些点在水平方向间距相等,研究这些点对应的纵坐标y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四、注意事项 1.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2.方木板必须处在竖直面内且与小球运动轨迹所在的竖直平面平行,并使小球的运动靠近木板但不接触. 3.坐标原点(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是小球在槽口时球的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

4.如果是用白纸,则应以小球在槽口时球的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为坐标原点,在斜槽末端悬挂重垂线,先根据重垂线方向确定y轴方向,再用直角三角板画出水平线作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5.每次小球应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 6.在平抛轨道上选取距O点远些的点来计算球的初速度,这样可使结果的误差较小.

√ √ √ 例2 (2017·浙江4月选考·17)在“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 例2 (2017·浙江4月选考·17)在“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 (1)图6是横挡条卡住平抛小球,用铅笔标注小球最高点,确定平抛运动轨迹的方法,坐标原点应选小球在斜槽末端点时的________. A.球心 B.球的上端 C.球的下端 在此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B.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 C.用光滑曲线把所有的点连接起来 D.y轴的方向根据重垂线确定 √ √ 图6 √ 解析 答案

√ (2)图7是利用图6装置拍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判断实验操作错误的是_____. A.释放小球时初速度不为0 B.释放小球的初始位置不同 C.斜槽末端切线不水平 图6 图7 √ 解析 由题图可知斜槽末端切线不水平,才会造成斜抛运动,故选C. 解析 答案

√ (3)下图是利用稳定的细水柱显示平抛运动轨迹的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 插入瓶中的另一根吸管使得瓶中压强与外界气压相等,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水流流速不受瓶内水面下降而减小,能保证水面下降的一段时间内,得到稳定的细水柱,所以选B. 解析 答案

√ √ 变式3 (2017·嘉兴市期末)(1)如图8甲所示为“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在此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变式3 (2017·嘉兴市期末)(1)如图8甲所示为“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在此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B.斜槽水平部分轨道必须水平 C.每次实验均需要平衡摩擦力 D.小球每次应从斜槽上同一位置静止释放 √ √ 图8 答案

(2)某同学采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来研究平抛运动的分运动,用小锤击打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弹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改变小锤击打的力度,即改变A球被弹出的速度,两球仍然同时落地,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答案

√ 变式4 (2017·绍兴市选考模拟)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9所示. (1)实验时,每次须将小球从轨道____(填字母). 变式4 (2017·绍兴市选考模拟)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9所示. (1)实验时,每次须将小球从轨道____(填字母). A.同一位置释放 B.不同位置无初速度释放 C.同一位置无初速度释放 √ 图9 答案

√ (2)上述操作的目的是使小球抛出后________(填字母). A.只受重力 B.轨迹重合 C.做平抛运动 D.速度小些,便于确定位置 答案

√ (3)实验中已测出小球半径为r,则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坐标原点位置应是____(填字母). A.斜槽末端O点 B.斜槽末端O点正上方r处 C.斜槽末端O点正前方r处 D.斜槽末端O点正上方r处在竖直木板上的投影点 √ 答案

√ √ 变式5 图10是“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图,通过描点画出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 变式5 图10是“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图,通过描点画出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 (1)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合理的有___. A.安装斜槽轨道,使其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可以任意选择 C.每次小球应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D.为描出小球的运动轨道,描绘的点可以用折线连接 √ √ 图10 解析 答案

(2)实验得到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在轨迹上取一些点,以平抛起点O为坐标原点,测量它们的水平坐标x和竖直坐标y,下列图中y-x2图象能说明平抛小球运动轨迹为抛物线的是________. √ 解析 答案

(3)图11中是某同学根据实验画出的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O为平抛的起点,在轨迹上任取三点A、B、C,测得A、B两点竖直坐标y1为5 (3)图11中是某同学根据实验画出的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O为平抛的起点,在轨迹上任取三点A、B、C,测得A、B两点竖直坐标y1为5.0 cm、y2为45.0 cm,A、B两点水平间距Δx为40.0 cm.则平抛小球的初速度v0为____ m/s,若C点的竖直坐标y3为60.0 cm,则小球在C点的速度vC为____ 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g取10 m/s2) 2.0 4.0 图11 解析 答案

实验7 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一、实验原理 1.不直接测量对小车做的功,用改变橡皮筋的条数确定对小车做的功为W0、2W0、3W0…… 2.作出W-v、W-v2图象,分析图象,寻求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与小车获得速度的定量关系.

二、实验装置图及器材 图12 橡皮筋、打点计时器、小车、纸带、复写纸、电源、导线、刻度尺、木板、钉子.

三、实验步骤 1.按图12组装好实验器材,由于小车在运动中会受到阻力,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衡摩擦力. 2.先用一条橡皮筋进行实验,把橡皮筋拉伸一定长度,理顺纸带,接通电源,放开小车. 3.换用纸带,改用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相同. 4.由纸带算出小车获得的速度,把第1次实验获得的速度记为v1,第2次、第3次……记为v2、v3…… 5. 对测量数据进行估计,大致判断两个量可能的关系,然后以W为纵坐标,以v2(或v、v3、 )为横坐标作图.

四、数据处理 1.测量小车的速度:为探究橡皮筋弹力做功和小车速度变化的关系,需要测量弹力做功结束时小车的速度,即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速度,由纸带可求得. 2.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1)观察法:当橡皮筋的条数成倍增加,即合外力做的功成倍增加时,观察小车的速度或速度的平方如何变化,有何变化规律. (2)图象法:在坐标纸上画出W-v或W-v2图线(“W”以一根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 3.实验结论:从图象可知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为W∝v2.

五、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很关键,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匀速运动,找到木板一个合适的倾角. 2.测小车速度时,纸带上的点应选点迹均匀的部分,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状态的部分. 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 4.小车质量应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

(1)适当垫高木板是为了__________. 例3 (2017·绍兴一中高一期末)用如图13所示的装置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时,先适当垫高木板,然后由静止释放小车,小车在橡皮筋弹力的作用下被弹出,沿木板滑行.小车滑行过程中带动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记录其运动情况.观察发现 纸带前面部分点迹疏密不均匀,后面部 分点迹比较均匀,回答下列问题: (1)适当垫高木板是为了__________. 平衡摩擦力 解析 适当垫高木板是为了平衡摩擦力. 图13 解析 答案

(2)通过纸带求小车速度时,应使用纸带的________(选填“全部”“前面部分”或“后面部分”). 后面部分 解析 橡皮筋弹力对小车所做的功全部完成后,打出来的点才能反映物体的速度,所以应使用纸带的后面匀速部分. 解析 答案

解析 W-v2图线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根据数学知识可确定W与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 (3)若实验做了n次,所用橡皮筋分别为1根、2根……n根,通过纸带求出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v2……vn,用W表示橡皮筋对小车所做的功,作出的W-v2图线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这说明W与v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W与v2成正比(或W∝v2) 解析 W-v2图线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根据数学知识可确定W与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 解析 答案

√ √ 变式6 在“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安装了如图14所示的实验器材: (1)要完成实验目的,除了图示器材,在 变式6 在“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安装了如图14所示的实验器材: (1)要完成实验目的,除了图示器材,在 下列实验器材中还需要的有____. A.毫米刻度尺 B.4~6 V直流电源 C.4~6 V交流电源 D.沙桶或钩码 图14 √ √ 解析 要测量纸带上打出点间的距离,需要毫米刻度尺,用电磁打点计时器,需要4~6 V交流电源,故选A、C; 解析 答案

(2)下列纸带(左边为先打下的点),哪个比较符合实验要求_____,平衡摩擦力过度的是____. B D 解析 符合要求的纸带是后面的点迹均匀,所以选B; 平衡摩擦力过度,则橡皮筋回复原状后小车仍有加速度,则相邻点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故选D. 解析 答案

C.本实验采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进行研究,在拨动学生电源开关前,图乙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请指出:_____________; 图15 变式7 (2017·金华市义乌模拟)某实验 小组利用如图15甲所示装置探究“外 力做功与滑块动能变化的关系”,主 要步骤如下: A.按图示器材连接好装置; B.托盘内加砝码,当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0时,轻推滑块,滑块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称出滑块的质量为M,若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不计,则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 C.本实验采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进行研究,在拨动学生电源开关前,图乙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请指出:_____________; 图15 工作电压过高 答案

图丙所示,则纸带的运动方向为________(选填“a→b”或“b→a”); D.撤去托盘和砝码,并取下细线,先接 通电源,再轻推滑块,使滑块获得一定 初速度后撤去外力,滑块运动过程中打 出一条纸带,截取纸带的最后一段,如 图丙所示,则纸带的运动方向为________(选填“a→b”或“b→a”); E.用刻度尺测量AB、BC、CD、DE、EF间的距离,分别记为x1、x2、x3、x4、x5,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则B、E之间动能定理表达式可用 上述物理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实验结束,整理仪器. b→a 解析 答案

实验8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实验原理

二、实验装置图 三、实验步骤 1.按图16安装实验器材,电源接学生电源,并将输出电压调至4~6 V交流.接通电源前,用手提升纸带至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图16

2.先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关闭电源,取下纸带备用. 3.重复步骤2两次. 4.取点迹清晰,且第一、二点距离接近2 mm的纸带进行测量.先将第一点记为0点,然后在纸带上任取5个连续的点(或间隔点数相同的点),如图17所示. 图17

6.拆下器材,放回原处.

四、数据处理 1.测量计算 在起始点标上0,在某点以后各点依次标上1、2、3……用刻度尺测出对应下落高度h1、h2、h3……利用公式vn= 计算出点2、点3……的瞬时速度v2、v3…… 2.验证守恒

方法二:任取两点计算. ①任取两点A、B测出hAB,算出ghAB.

五、注意事项 1.打点计时器竖直安装,纸带沿竖直方向拉直. 2.重物要选用密度大、体积小的物体,以减小阻力. 3.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4.测量下落高度时,必须从起始点算起,为了减小测量h值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始点远一些,纸带也不宜过长,有效长度可在60~80 cm之内.

√ √ 例4 (2016·浙江4月选考·17)(1)在下列学生实验中,需要用到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有______(填字母). 例4 (2016·浙江4月选考·17)(1)在下列学生实验中,需要用到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有______(填字母). A.“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B.“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C.“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D.“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 √ 解析 A选项实验需要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D选项实验与打点计时器无关. 解析 答案

√ √ (2)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已有铁架台、铁夹、电源、纸带、打点计时器,还必须选取的器材是图中的_____(填字母). 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①在重物的正下方地面铺海绵;②调整打点计时器的两个限位孔连线为竖直;③重复多次实验.以上操作可减小实验误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②③ 解析 需要B重物,需要D刻度尺测量下落距离; ②可以减小摩擦带来的影响; ③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解析 答案

变式8 (2017·金华十校联考)如图18所示,某同学用自由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从图示位置静止释放纸带连接的重物. 变式8 (2017·金华十校联考)如图18所示,某同学用自由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从图示位置静止释放纸带连接的重物. (1)图中操作不合理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物释放时离打点计时器太远 图18 答案

(2)除了图中器材外,下列实验器材中还必须选取的有____. A.秒表 B.刻度尺 C.干电池 √ 答案

√ (3)本实验所取的重力加速度g的值,应该____. A.取当地的实际g值 B.根据打出的纸带,用Δx=gT2求出 C.近似取10 m/s2 √ 答案

变式9 (2017·绍兴一中高一期末)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f,查得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测出所用重物的质量为m,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19所示,把第一个点记作O,另选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点,经测量知道A、B、C、D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x1、x2、x3、x4,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______,动能的增加量为____________.(要求写出表达式) mgx3 图19 解析 答案

变式10 (2017·金华十校联考)用自由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器材安装如图20所示,若将纸带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 变式10 (2017·金华十校联考)用自由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器材安装如图20所示,若将纸带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 (1)请指出图中的两个实验操作错误及不妥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点计时器接直流电源 重物未靠近打点计时器释放 图20 答案

(2)改进实验操作中错误及不妥之处后,打出如图21所示一条纸带 (2)改进实验操作中错误及不妥之处后,打出如图21所示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50 Hz,根据纸带所给数据计算出打C点时重物的速度vC=____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图21 2.25 解析 答案

(3)若重物的质量为0. 2 kg,取打点计时器打下A点时重物的位置为零势能位置(该处重力加速度g为9 (3)若重物的质量为0.2 kg,取打点计时器打下A点时重物的位置为零势能位置(该处重力加速度g为9.8 m/s2),则打下C点时重物的机械能为_____ J(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0.344 解析 答案

课时作业

√ 1.如图1所示,小孙同学用力传感器A和B做“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实验,当用A匀速拉动固定在滑块上的B时 A.A对应示数比B大 B.B对应示数比A大 C.A和B对应示数有时不相等 D.A和B对应示数任何时刻都相等 √ 图1 解析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A对B的作用力和B对A的作用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故A和B对应示数任何时刻都相等,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解析 答案

2.如图2所示,将两弹簧测力计a、b连接在一起,当用力缓慢拉a弹簧测力计时,发现不管拉力F多大,a、b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总是相等,这个实验说明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图2 √ 1 2 3 4 5 6 7 解析 答案

3. (1)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3.(1)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将你认为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 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 B.斜槽必须是光滑的,以免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可 以不同 C.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相接触 D.记录小球位置用的铅笔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 √ √ 1 2 3 4 5 6 7 解析 答案

(2)作出平抛运动的轨迹后,为算出其初速度,实验中需测量的数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初速度的表达式为v0=________. 小球从原点到某时刻的水平位移x 从原点到该时刻的竖直位移y  1 2 3 4 5 6 7 解析 答案

4.在做“研究平抛运动”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1)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用方格纸记录小球在平抛运动中 的轨迹,若其记录得到的几个位置如图3中a、b、c、d、 e所示,O点为抛出点,请在图中画出小球的实际运动轨迹. 答案 见解析图 图3 解析 将实验数据点用平滑曲线连接,其中c点偏离太大,误差太大,舍去,如图所示. 1 2 3 4 5 6 7 解析 答案

(2)若小方格的边长l=1.25 cm,g取10 m/s2,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____ m/s. 0.75 3 4 5 6 7 解析 答案

5.(2017·嘉兴一中期末)在“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小张同学用如图4甲所示装置,尝试通过测得细绳拉力(近似等于悬挂重物重力)做的功和小车获得速度的值进行探究,则: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该方案需要平衡摩擦力 B.该方案需要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C.该方案操作时细线应该与木板平行 D.该方案处理数据时应选择匀速时的速度 √ √ √ 图4 1 2 3 4 5 6 7 答案

(2)某次获得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小张根据点迹标上了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有4个点未标出,所用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 Hz,请读出C计数点在刻度尺上的读数____ cm,并求出C点的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 m/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9.80 0.178(0.176~0.180) 解析 由题图乙刻度尺可知,其分度值为1 mm,C点的刻度尺示数为9.80 cm;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则C点的速度:vC= m/s≈0.178 m/s. 1 2 3 4 5 6 7 解析 答案

6.如图5甲所示为用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 (1)若已知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 Hz,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 m/s2,重物质量为0.2 kg.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乙所示,打P点时,重物的速度为零,A、B、C为另外3个连续点,根据图中的数据,可知重物由P点运动到B点,重力势能减少量ΔEp=___________J.(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9.82×10-2 解析 重力势能减少量:ΔEp=mgh=0.2×9.80×0.050 1 J ≈9.82×10-2 J. 图5 1 2 3 4 5 6 7 解析 答案

解析 要验证重物从P到B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需满足 mvB2=mgh,即vB2=2gh. (2)若PB的距离用h表示,打B点时重物的速度为vB,当两者间的关系式满足________时,说明下落过程中重物的机械能守恒(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vB2=2gh 解析 要验证重物从P到B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需满足 mvB2=mgh,即vB2=2gh. 1 2 3 4 5 6 7 解析 答案

√ (3)实验中发现重物增加的动能略小于减少的重力势能,其主要原因是___. A.重物的质量过大 B.重物的体积过小 C.打点计时器的两个限位孔连线为竖直 D.重物及纸带在下落时受到阻力 √ 1 2 3 4 5 6 7 解析 答案

(1)甲同学用电磁打点计时器与学生电源相接,应接______交流电源.(选填“高压”或“低压”) 7.甲同学准备做“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乙同学准备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丙同学准备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实验,如图6. (1)甲同学用电磁打点计时器与学生电源相接,应接______交流电源.(选填“高压”或“低压”) 低压 图6 1 2 3 4 5 6 7 答案

√ (2)关于甲、乙两同学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甲同学可以利用纸带上任意两计时点的距离求所需速度 B.甲同学实验时,通过改变小车的释放位置来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C.乙同学可以利用v=gt求出某计时点的瞬时速度 D.乙同学实验时使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释放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计时点 √ 1 2 3 4 5 6 7 答案

(3)三个同学实验正确操作后获得了一条纸带,图7是某位同学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单位:cm),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6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有画出,所用电源频率为50 Hz.打点计时器打“3”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通过分析可得出:这条纸带是_____同学得到的;以上三个实验中必须要平衡摩擦力是___同学的实验(以上两空请填“甲”、“乙”或“丙”). 0.23 丙 甲 图7 1 2 3 4 5 6 7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