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受力分析 物体的平衡.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 一、动力学问题的分类 1 、 第一类: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 即先由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出合力,利用牛顿第 二 定 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物体的初始条件利用运 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运动情况 ---- 即任一时刻的位置、 速度等 2 、第二类: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 即先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
Advertisements

人教版 力的分解 3.5 力 的 分 解 湖南师大附中 刘 静. 人教版 力的分解 F F1F1 F2F2.
四、力矩平衡条件的应用.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力和运动 考点知识梳理 中考典例精析 课堂达标训练 专题训练.
请说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重 力.
10.2 立方根.
什么是合力(resultant force)、
定时检测一 曲线运动 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 1.(2009·江苏·4)在无风的情况下,跳伞运动员 从水平飞行的飞机上跳伞,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
温故自查 1.力的概念:力是 . 2.力的性质:(1)力不能离开 而独立存在;(2)力是物体之间的 作用;(3)力是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3.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发生 ;(2)改变物体的.
四种命题 2 垂直.
1.1.2四种命题 1.1.3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 英才网.
章末指导.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中共通钢集团栗矿公司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召开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建立作业“新常规” 区教学研究室 徐和平.
挂件模型 高考复习.
二.力的合成和分解 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的共同作效果相同,那么那一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那一个力的分力。
乒乓球回滚运动分析 交通902 靳思阳.
牛顿运动定律 复习 温州中学新疆部 章晶晶.
第4课时 二力合成法与正交 分解法 连接体问题 考点自清 一、二力合成法与正交分解法 1.二力合成法
摩擦力、物理图象、弹簧专题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1.知道什么叫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2.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会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平衡问题。
章未总结 平衡问题求解“八法” 热点讲座 专题一 力的合成法 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
第1章 力物体的平衡 第一单元 力 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 1. 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力的性质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灵寿县第二初级中学 栗 彦.
看一看,想一想.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 专题:简单的连结体问题 定海一中 余 杰.
第2章平面力系 汇交力系 平面力系 平行力系 一般力系 力系 汇交力系 空间力系 平行力系 一般力系.
高考成功方案第1步 第二章第二讲 力的合成与分解 高考成功方案第2步 每课一得 高考成功方案第3步 每课一测.
实数与向量的积.
必修1 第四章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瞬时性问题 必修1 第四章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瞬时性问题
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1体积求法 一、旋转体的体积 二、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的体积 三、小结.
简单的物体平衡问题 高一年级物理组 邓林.
3.1 力偶 力偶矩矢 3.2 平面力偶系 3.3 空间力偶系. 3.1 力偶 力偶矩矢 3.2 平面力偶系 3.3 空间力偶系.
注意:这里的F合为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合力
第一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
《工程制图基础》 第四讲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
汇交力系: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的作用线汇交与同一点的力系。
整体法隔离法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整体法、隔离法 ——物理教研组课程资源(肖翠峰提供)
摩 擦 (Friction).
人教版选修3-5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 第2节 动量和动量定理 珲春二中 郑春植.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 位置关系.
质点运动学两类基本问题 一 由质点的运动方程可以求得质点在任一时刻的位矢、速度和加速度;
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复习.
第十章 机械的摩擦、效率与力分析 Mf = F21r =fvQr F21=fN21=fQ/sinθ=fvQ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3.1.2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
§1-4 摩擦力 (friction force) 一.滑动摩擦力 二.静摩擦力.
研究摩擦力.
9.5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2.共线向量与共面向量 淮北矿业集团公司中学 纪迎春.
1.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提到力就一定可以找到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一为施力物体,一为受力物体。 力的作用效果:
控制系统设计举例 戴连奎 浙江大学控制学院 2017/04/20.
用牛顿运动定律 解决问题(一).
要想物理强,就跟万能章 万能章高一秋季直播辅导(7).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3.4 角的比较.
位似.
中三級專題研習 題目:本校學生環保意識薄弱 3D.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3.3.2 两点间的距离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Engineering Mechanic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物体的受力分析 物体的平衡

一、力的物质性:任何一个力都不可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必须同时与两个物体相联系,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受力分析四依据 一、力的物质性:任何一个力都不可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必须同时与两个物体相联系,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例1:子弹从枪口射击后,在跟水平成30°仰角的方向上运动,画出子弹的受力分析图。 惯性不是力。 二、力的条件性:在分析某个力是否存在时,必须根据该力产生的的条件来判断。比如:两物体若未直接接触,则不存在弹力和摩擦力;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但没有相互挤压,则不存在弹力,也不存在摩擦力;两个物体接触面光滑,则一定不存在摩擦力等等

三、力的相互性:某物体对其它物体施加了力的同时,也必然受到其它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在分析几个相互联系的物体的受力情况时,可从力的相互性考虑。 四、力和运动的一致性:物体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是由受力情况决定的, 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总是一致的. 比如: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其合外力为零等等。 例2 如图,两物块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两物块保持相对静止,分别画出两物受力分析图。

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即明确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1)不要找该物体施加给其它物体的力。 A 研究对象是A,只分析其他物体对A的作用力。 2)不要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的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A B C 研究对象为C。

F C FB G

2、隔离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并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研究对象施加了力的作用。 A B C 假设我们分析物体A。 FA A GA 假设我们分析物体C。 假设我们分析物体B。 FC FB B C FA ′ GB FB ′ GC

3)要养成按步骤分析力的习惯。 4)画完受力图后再做一番检查. A. 重力一定有: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B. 弹力看四周:看研究对象与跟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某个点(面)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 C.摩擦力看接触面:注意有弹力的接触面如果是不光滑的,并且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则画出摩擦力. 4)画完受力图后再做一番检查. A.检查一下画出的每个力能否找出它的施力物体,若没有施力物体,则该力一定不存在.注意寻找施力物体是防止多力的有效措施。养成按步骤分析力的习惯是防止漏力的有效措施) B.分析一下分析的结果能否使物体处于题目中所给的状态,否则必然发生了多力或漏力的现象.(力和运动的一致性)

5)如果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 F A B F A G 5)如果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 先假设这个力不存在,观察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时,研究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 A B 1)匀速时 F 2)加速时

木块静止在斜面上,分析木块和斜面的受力情况. F F2 F1 M m Gm F2 ′ F1 ′ GM

讨论题: 1 2 F F 1 2 F 3 1 2 3 4 F

例题一:在水平桌面上叠放着木块P和Q,水平力F推动两个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受到3个力的作用,Q受4个力的作用. B.P受到2个力的作用,Q受5个力的作用. C.P受到3个力的作用,Q受5个力的作用. D.以上说法均不对. V P Q F B 分析: F2 F1 P Q F3 F GP F1 ′ GQ

例题二:如图,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即F1,F2和摩擦力的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摩擦力为( )。 A.10N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左 B.10N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右 F1 F2 C. 2N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左 D. 2N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右 F2 F1 1) F F+F2=F1 F=F1-F2=10-8N=2N

2)撤去F1后: F2 F F2 = F=2N<8N ∴选 D

练习: 三物块均静止。求:A,B,C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A B C F1=10N F2=5N

小结 1、明确研究对象(受力物体) 2、受力分析的顺序: (1)先分析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接着分析弹力(用假设法判断) (3)再分析摩擦力(用假设法判断) (4)最后分析外力(外力可以方向不变地平移) 3、注意:不能漏力也不能多力

受力分析的注意事项 1、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所施的力。 2、每分析一个力,都应找到施力物体,这是防止“多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3、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受到的力。 4、不要把“效果力”和“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通常只分析“性质力”不分析“效果力”。 5、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也是确保受力分析正确的有效途径。 6、本书只研究共点力的情况,所以受力分析时,都应把他们当作一个点(质点)来处理,所有力的作用点都是同一点

受力分析的整体法 整体法进行受力分析时,系统以外的物体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都认为是系统受到的力,系统内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内力)不需要画出来。 A B C F1=10N F2=5N

共点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 物体在多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2.平衡条件: 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

二力平衡条件: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一对平衡力 FN F G G

三力平衡条件: 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合成法 A B O θ FB= G cosθ θ FB FA= G sinθ FB= F2= G cosθ FA F1 F2 θ G FA= F1= G sinθ 分解法 沿OA方向:F1-FA = Gsinθ-FA=0 沿OB方向:F2-FB = Gcosθ-FB=0

平行斜面方向:F1-Ff = Gsinθ-Ff =0 垂直斜面方向:F2-FN = Gcosθ-FN=0 练习 FN= G cosθ θ FN Ff = G sinθ θ Ff FN= F2= G cosθ F1 F2 θ G Ff = F1= G sinθ 平行斜面方向:F1-Ff = Gsinθ-Ff =0 垂直斜面方向:F2-FN = Gcosθ-FN=0 A B C θ m F1 F2 FAC 水平方向: F1-FBC= mgcosθ-FBC=0 FBC mg 竖直方向: F2-mg= FAC sinθ-mg=0

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作用而平衡,则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内且为共点力。 三力汇交原理 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作用而平衡,则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内且为共点力。 F2 F1 O F1 G G 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