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員: 鄭祖惠(2) 梁佩盈(6) 陳興進(25) 盧業承(26) 林國棟(29) 通識教育科小組閱讀計劃 潮爆中國 作者:李照興 組員: 鄭祖惠(2) 梁佩盈(6) 陳興進(25) 盧業承(26) 林國棟(29)
書本簡介 「潮」,指當下的流行 「爆」意味著速度過猛。 「潮爆中國」記錄的是: 當下在中國發生的種種新事: 新城市、新建築、新人類、新時尚、新語言。 這片既古老又全新、既熟悉又陌生、又傳統又潮爆的國土被作者命名為「新新中國」 「新」帶給中國城市的,是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
內容知識分享 本書分為四個部分 城市。空間 新新。人類 時尚。潮流 我城。我國
城市。空間
P.48-57 北京的舊城區正被不斷拆卸 -梁思成和陳占祥於1950年提出的方案是保留原北京老城,不清拆原本環繞北京城的城樓 -梁思成和陳占祥於1950年提出的方案是保留原北京老城,不清拆原本環繞北京城的城樓 -官方在方案提出的50年後開始回收被拆古蹟流落民間的舊磚頭以作重建
P.86-87 史上最牛釘子戶 重慶一釘子戶拒遷事件於07年4月完滿解決 事件擾攘近3年 最後戶主獲400萬元賠償
中央電視台新大樓(P.48-57) 中央電視台作為政府機關,新大樓造價不受限制 大樓造價約100億 設計: 兩座大樓輕微傾斜 兩座大樓在連接位 置各自作90度雙重 (縱向及橫向)自我屈曲
P.110-113 不方便的「便利」城市 北京的首間24小時便利店於1998年開業 便利店是自由的具體呈現,意味著人們可以不受店舖營業時間限制隨意走動
假說一(hypothesis-1) 中國政府撥款重建「爛尾樓」發展藝術或科研用途成效更大,亦能舒緩住屋問題 盧業承 中國政府撥款重建「爛尾樓」發展藝術或科研用途成效更大,亦能舒緩住屋問題 研究方法:參考國外先例、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重建成本等資料) 研究對象:上海市的「爛尾樓」
假說二(hypothesis-2) 有便利店的地方,夜遊人的人數比其他地方更多。 研究方法:問卷調查、觀察多夜遊人的地方附近有沒有便利店 陳興進 有便利店的地方,夜遊人的人數比其他地方更多。 研究方法:問卷調查、觀察多夜遊人的地方附近有沒有便利店 研究對象:青少年/夜晚工作的人
新新。人類
新新。人類 (P.146-147) 新新人類是中國未來的支柱 主要是八十及九十後青年 他們以多元化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聲音和看法 如: 視頻、媒體、生活模式
新新人類的社會現象(P.148-155) 單孩 – 由於一孩政策而產生 421的家庭模式 4:是指夫妻雙方的父母 2:是指夫妻雙方 1:是指一個孩子
新新人類的社會現象 (P.164-167) 男女關係問題 內地出現: 主要由於男女比例不均及工作時間過長所導致 適婚失衡 週末夫妻 剩女 分偶
新新人類的社會現象 (P.160-163) 中國出現了新中間階層 $5000-$7000收入 幸福感最強 在各種生活領域中都是處於中游位置 是大城市中的典型 (男: 白領 女: OL)
假說三(hypothesis-3) 在中國,20-29歲的城市人屬於單身的百分比相比於其他年齡層高。 林國棟 在中國,20-29歲的城市人屬於單身的百分比相比於其他年齡層高。 研究方法: 國家統計局網站數據(人口資料) 研究對象: 20-29歲內地城市人(上海)
時尚。潮流
中國的汽車市場 (P.220-221) 中國一步步成為汽車大國,不僅是賣車數量,也直指坊間對汽車的沉迷與崇拜。 中國一步步成為汽車大國,不僅是賣車數量,也直指坊間對汽車的沉迷與崇拜。 - 全中國汽車年銷量達數百萬之數(2009年估計為600多萬輛,約全球銷量10%) 引發相關的能源、 環保、道路維修及 建築危機
中國的歌迷 (P.256-257) 戲曲是中國第一代歌迷的文化現象 崑曲與流行曲比較: 戲曲是中國第一代歌迷的文化現象 崑曲與流行曲比較: 崑曲取材於粵劇,有許多不同的中國樂器伴奏(如笛子、二胡等),有歷史價值,較吸引長者。 流行曲深受青少年歡迎, 但內容大多以愛情為主, 作者亦提議年青一代可嘗 試評彈崑曲。
假說四(hypothesis-4) 中國的中產階級收入較低,未能負擔起私家車的售價。 研究方法:中產階級收入數據及私家車價格(政府數據) 鄭祖惠 中國的中產階級收入較低,未能負擔起私家車的售價。 研究方法:中產階級收入數據及私家車價格(政府數據) 研究對象:中產階級
我城。我國
→ 滲透派 - 向中國內地發展 → 自我派 - 在本地繼續發展 港產電影市場形勢 (p.292-295) → 滲透派 - 向中國內地發展 → 自我派 - 在本地繼續發展
→ 社會及尺度的開放 → 高質素, 高票房, 熱門話題 - 電檢制度的開放 國內電檢尺度 vs 電影票房 (p.292-295) → 社會及尺度的開放 → 高質素, 高票房, 熱門話題 - 電檢制度的開放
→ 藝術創作身份 - 地理/文化身份? → 我城 = 我國 (?) 身份認同 (p.298) → 藝術創作身份 - 地理/文化身份? → 我城 = 我國 (?)
假說五(hypothesis-5) 梁佩盈 如果中國在藝術界/電影界取得驚人成就,可增加香港市民自身的國民身份認同。 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 研究對象: 12-18歲香港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