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 (Chapter 3 Kinematics and forces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营养学基础知识 Chapter 1. 了解几个概念 营养 营养素 食品(区分:人参、当归、 红枣、枸杞)
Advertisement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說 劍 《莊子‧雜篇》─ 第 一 組 賴泊錞 謝孟儒 張維真 羅苡芸
母婴护理与保健 孕妇培训课程 胎儿保健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王守军.
2013届高考复习方案(第一轮) 专题课件.
复习: :对任意的x∈A,都有x∈B。 集合A与集合B间的关系 A(B) A B :存在x0∈A,但x0∈B。 A B A B.
平面向量.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四章 空间力系 §4-1空间汇交力系.
第八章 向量代数 空间解析几何 第五节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一、空间直线的点向式方程 和参数方程 二、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 三、空间两直线的夹角.
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校 招生录取办法 常熟理工学院学生处
例7-1 荡木用两条等长的钢索平行吊起,钢索的摆动规律为j= j 0sin(pt/4)。试求当t=0和t=2s时,荡木中点M的速度和加速度。
第一章 点的运动学.
南美洲 吉林省延吉一高中 韩贵新.
2011年广西高考政治质量分析 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蒋 楠.
知识回顾 1、通过仔细观察酒精灯的火焰,你可以发现火焰可以分为 、 、 。 外焰 内焰 焰心 外焰 2、温度最高的是 。
第六章 点的运动学.
2016届高三期初调研 分析 徐国民
第一单元 人在社会中生活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第1课时 带着地图定向越野间.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 第一节:食物与营养.
相持时双方的拉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当甲方齐心协力把绳子缓缓朝他们方向拉过去的时候,甲方的拉力一定比乙方大吗?
习题六 1. 判断下列流场是否有旋?并分别求出其流线、计算oxy平面的单位圆周上的速度环量。 柱坐标 [解] 计算旋度 计算流线 速度环量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机 械 原 理.
乒乓球回滚运动分析 交通902 靳思阳.
参赛题目: C题-3D机房仿真建模 参赛学校:沈阳建筑大学 参赛队员:胡海浪、倪佳玉、谢海伦 指导教师:邹惠芬
习题课 阶段方法技巧训练(一) 专训2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的四种应用类型.
Chapter 3 Kinematics and forces analysis of planar mechanisms
本节内容 平行线的性质 4.3.
28.1 锐角三角函数(2) ——余弦、正切.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灵寿县第二初级中学 栗 彦.
第十章 刚体的平面运动.
看一看,想一想.
专题二: 利用向量解决 平行与垂直问题.
实数与向量的积.
线段的有关计算.
2.6 直角三角形(二).
变 阻 器 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 陆 俊.
⑴当∠MBN绕点B旋转到AE=CF时(如图1),比较A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電子白板百萬小學堂 本活動建議搭配電子白板 學生最多可分成2~6組(請按組別按鈕) 老師可以視時間多少,來進行活動 每一組要回答十個問題。
3.3 垂径定理 第2课时 垂径定理的逆定理.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注意:这里的F合为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合力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3.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及机械效率 §4—1 概述 §4—2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4—3 用杆组法作平面机构的 力分析(不计摩擦力)
相似三角形存在性探究 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实验学校 杨国华
常见错误: 1、不预先指出应该注意的事项 2、虽说明有复合铰链,但未具体指出在哪里。.
摩 擦 (Friction).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O x y i j O x y i j a A(x, y) y x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 位置关系.
《工程制图基础》 第五讲 投影变换.
第十章 机械的摩擦、效率与力分析 Mf = F21r =fvQr F21=fN21=fQ/sinθ=fvQ
轴对称在几何证明及计算中的应用(1) ———角平分线中的轴对称.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3.1.2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
高中数学必修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2-2 点的投影 一、点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 二、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三、空间二点的相对位置 四、重影点 五、例题 例1 例2 例3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锐角三角函数(1) ——正 弦.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制作者:王翠艳 李晓荣 o.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Engineering Mechanic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3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 (Chapter 3 Kinematics and forces analysis of planar mechanisms) w14 w21 w23 v34 j M1 FR21 FR12 FR32 FR23 FR43 FR41 h 1 2 3 4 F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解决的问题: 轨迹(角位移); 速度(角速度); 加速度(角加速度)。 目的: 了解现有机构的运动性能,为受力 分析奠定基础。 方法: 1)瞬心法(求速度和角速度); 2)矢量方程图解法; 3)解析法(上机计算)。

(Instant center of velocity ) 3.1 速度瞬心 (Instant center of velocity ) 3.1.1 速度瞬心 定义: 两个互作平行平面运动的构件 上绝对速度相等、相对速度为 零的瞬时重合点称为这两个构 件的速度瞬心, 简称瞬心。瞬 心用符号Pij表示。

图中P12即为构件1和构件2的速度瞬心。 1.绝对瞬心 P12 1 2 A B vA1A2 vB1B2 绝对速度为零的 瞬时重合点。 2.相对瞬心 绝对速度不为零 的瞬时重合点。

3.1.2 机构中瞬心的数目 机构中瞬心的数目用K表示: 注意: N为包括机架在内的所有构件数。

3.1.3 机构中瞬心位置的确定 1.直接构成运动副的两构件的瞬心 (1)转动副连接 铰链点即为瞬心。 1 2 P12

(2)移动副连接 瞬心在垂直于导路无穷远处。 v12 1 2

瞬心在接触 n (3)平面高副 v12 1 点的公法线上; t A 若为纯滚动,瞬 心在接触点上。 2 若v12=0 , P12为A点; 若v12≠0 ,P12在n n线上。

2.三心定理 (解决不直接成副的构件之间的瞬心求法问题) 定理: 三个互作平行平面运动 的构件有三个瞬心,这三个 瞬心必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证明: vK2≠ vK3 设P23在K点,因为 vK2 vK3 2 若使得两速度方向 w2 w3 一致,K点必在P12 和P13的连线上。 所以,证得P12、P23和P13必在一条直线上。

{ { P13 P24 P12、P23 P14、P34 P12、P14 P23、P34 解: 例1:如图所示机构,找出其全部瞬心。 P24

框图法(瞬心多边形) 如: 各构件的瞬心求法用多边形表示,其中各 顶点代表构件,各顶点间的连线代表瞬心,连 线组成的三角形代表三个瞬心共线。 1 2 3 4 P12 P24 P13 P14 P34 P23 如:

例2:如图所示曲柄滑块机构,求该机构的全部瞬心。 解: 1 2 3 4 P12 P24 P13 P14 P34 P23 1 4 3 2

3.1.4 瞬心在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解: 例1:已知w1,求图示机构的传动比i13和w3。 ∞ P12 P23 1 2 w1 P34 P14

例2:已知w1,求图示机构中构件2的速度v2。 1 2 3 w1 解: n P13 P23 ∞ P12 P23 ∞

3.2 机构的运动分析 3.2.1 矢量方程图解法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1.基本原理 (1)同一构件上两点间的运动 (Kinematics analysis of mechanisms) 3.2.1 矢量方程图解法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1.基本原理 (1)同一构件上两点间的运动 A B vBA vA 已知:A点运动,B点的运动方向。 vA vB 求:B点运动的大小。 解: 方向: √ √ √ 大小: ? ? √

A B aA aB aBA aA t n 方向:√ √ √ √ 大小:? √ √ ? 若B点平动,aB只有一项; aB 若B点转动,

(2)两构件上瞬时重合点间的运动 1 2 B 已知:B1点运动,B2点的运 动方向。 求:B2点运动的大小。 vB2 vB1 vB2B1 求:B2点运动的大小。 vB2 = vB1 + vB2B1 解: 方向:√ √ √ 大小: ? √ ?

aB2 1 2 B 方向:√ √ √ √ 大小: ? √ √ ? (B1B2) aB1 aB2 若B2点平动,aB2只有一项; aB2B1 r k w1 方向:√ √ √ √ 2 大小: ? √ √ ? B (B1B2) 若B2点平动,aB2只有一项; aB2 若B2点转动, 大小:2w1×vB2B1=2w1vB2B1sin90°=2w1vB2B1; 方向:将vB2B1的方向沿w1转过90°。

大小:2w1×vB2B1=2w1vB2B1sin90°=2w1vB2B1;

(3)注意事项 vB1 = vB2,aB1 = aB2, w1 ≠w2, a1 ≠a2, vB1≠vB2,aB1≠ aB2, B (B1B2) 1 2 vB1 = vB2,aB1 = aB2, w1 ≠w2, a1 ≠a2, 1 2 B (B1B2) vB1≠vB2,aB1≠ aB2, w1 =w2, a1 = a2。

vA1 ≠ vA2 = vA3 , 1 aA1 ≠ aA2 = aA3 , 3 A 2 w1 = w2 ≠ w3 ,

(4)比例尺 长度比例尺: 速度比例尺: 加速度比例尺:

2 3 1 4 2.用矢量方程图解法进行机构运动分析举例 例1:已知图示机 构中各杆长度,w1为 常数。试求图示位置 A B C D E w1 例1:已知图示机 构中各杆长度,w1为 常数。试求图示位置 的w2、w3、a2、a3、 vE和aE。

解: 2 3 1 4 mv vC = vB + vCB 方向: lABw1 大小: ? ? 选mv,任找一点p(绝 对速度为零的点) (逆) ⊥CD ⊥AB ⊥CB 3 E 1 lABw1 大小: ? ? w1 D 选mv,任找一点p(绝 对速度为零的点) A 4 mv p b c (逆) (顺)

2 3 1 4 mv e vE =vB+vEB = vC+vEC p C B 方向:? √ ⊥EB √ ⊥EC E 大小:? √ ? √ ? 大小:? √ ? √ ? w1 D 方向如图所示。 A 4 ∵bc⊥BC,ec⊥EC,be⊥BE mv p b c ∴△bec∽△BEC e 称△bec是△BEC的影像。

速度(加速度)影像原理: 1) 在同一构件上,已知该构件 上两点的运动,求其他任一点运 动时可用影像; 2) 机构图与速度(加速度)图上 对应的三角形应相似,且字母绕 行顺序应一致。

2 3 1 4 C B E w1 D A 选 ma ,任找 p′(绝对加速度 为零的点) ma p′ b′ c″ e′ c′ 方向:C→D ⊥CD B→A C→B ⊥CB 大小:lCD w32 ? lABw12 lCB w22 ? 选 ma ,任找 p′(绝对加速度 为零的点) ma p′ b′ c″ e′ c′ E点加速度由影像得: n′ 方向如图所示。

例2:已知图示铰链四杆机构的位置、尺寸、w1和加速度图。求 机构在该位置连杆BC上速度为零的点E和加速度为零的点F。 F c″ b′ c′ p′ n′ 解: vC = vB + vCB A B C D w1 1 2 3 4 方向: CD AB CB (E) ? lABw1 大小: ? 选mv ,找 p 点。 ∴E点与D点重合。 p b c 根据影像原理F应在加速度图的p′ 点上,即 (d) ∴F点如图所示。

例3:已知机构位置、尺寸,w1为常数,求w3。 A w1 C 1 2 3 4 B (a) A B D C 3 1 2 4 w1 (b)

(a) vB3 = vB2 + vB3B2 解:图(a) 2 1 3 选 mv ,找 p 点。 4 B 方向:⊥BC ⊥AB ∥BC w1 A B C 1 2 3 4 vB3 = vB2 + vB3B2 (B1B2B3) 方向:⊥BC ⊥AB ∥BC 大小: ? lAB w1 ? 选 mv ,找 p 点。 b2 p mv (逆) b3 (a)

vB3 = vB2 + vB3B2 (b) 图(b) w1 A B C 1 2 3 4 D 选mv ,找 p 点。 方向:⊥BD ⊥AB ∥CD 大小: ? lAB w1 ? 选mv ,找 p 点。 b2 p mv (逆) b3

vC2 = vB + vCB = vC3 + vC2C3 解: 例4:已知机构位置、尺寸,w1为常数,求w2、a2。 ? A B C 1 2 3 4 w1 例4:已知机构位置、尺寸,w1为常数,求w2、a2。 vC2 = vB + vCB = vC3 + vC2C3 解: 方向: ? ⊥AB ⊥BC 0 ∥BC 大小: ? lABw1 ? 0 ? 选mv ,找 p 点。 (C2 C3 C4) (顺) b mv p c2 (c3) 方向如图所示。

选ma,任找p′点。 (逆) 方向: ? B→A C→B ⊥CB 0 ⊥BC ∥BC 大小: ? lABw12 lBCw22 ? 0 2w3vC2C3 ? ? A B C 1 2 3 4 w1 (C2 C3 C4) 选ma,任找p′点。 c2′ ma p′ k′ (c3′) (逆) b′ c2〞

vB3 = vB2 + vB3B2 vE = vD + vED 例5:已知图示机构的位置、尺寸,w1为常数, 试求E点的速度vE和加速度aE。 vB3 = vB2 + vB3B2 解: 1 w1 3 2 6 4 5 D B A C E 方向:⊥BC ⊥AB ∥BC 大小: ? lAB w1 ? 选mv ,找 p 点。vD由影像求得。 vE = vD + vED (B1B2B3) 方向:水平 √ ⊥DE p b2 b3 d 大小: ? √ ? e 方向如图所示,

aD由影像求得。 1 w1 3 2 6 4 5 D B A C E e′ e〞 p′ b2′ b3〞 d′ b3′ k′ 方向: B→C ∥CB lABw12 2w3vB2B3 大小: lBCw32 ? ? 选ma ,找p′点。 aD由影像求得。 1 w1 3 2 6 4 5 D B A C E 方向: 水平 √ E→D  ED 大小: ? √ lEDw42 ? e′ e〞 (B1B2B3) p′ b2′ b3〞 d′ b3′ k′ 方向如图所示。

3.2.2 解析法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1.矢量方程法 已知:机构各构件 尺寸,w1 为常数。 求:w2、w3、a2、 C B P D a b 1 3 2 4 w1 q1 已知:机构各构件 尺寸,w1 为常数。 求:w2、w3、a2、 a3、sP、vP和aP相对 于q1的表达式。

x: l1cosq1+l2cosq2=l4+l3cosq3 (1) y: l1sinq1+l2sinq2=l3sinq3 (2) 解:建立如图所示的 坐标系,各杆件均以 矢量表示。 A C B P D a b 1 3 2 4 w1 q1 y x q3 q2 1) 位置分析 l1+ l2=l4+ l3 将上述矢量方程向 x、y轴投影得 x: l1cosq1+l2cosq2=l4+l3cosq3 (1) y: l1sinq1+l2sinq2=l3sinq3 (2)

l2cosq2=l4-l1cosq1+l3cosq3 (3) l2sinq2=l3sinq3 -l1sinq1 (4) (3)2 +(4)2整理得 Asinq3 + Bcosq3 + C = 0 A=2l1l3sinq1 B=2l3(l1cosq1-l4) C=l22-l12-l32-l42+2l1l4cosq1 式中“-”代表机构中C点在AD之上;“+”代 表机构中C点在AD之下。

D=2l1l2sinq1 E=2l2(l1cosq1-l4) F=l12+l22+l42-l32-2l1l4cosq1 Dsinq2 + Ecosq2 + F = 0 D=2l1l2sinq1 E=2l2(l1cosq1-l4) F=l12+l22+l42-l32-2l1l4cosq1

2)速度分析 对于P 点的轨迹,如图所 示可得 A C B P D a b 1 3 2 4 w1 q1 y x q3 q2 xP=l1cosq1+acosq2+bcos(90°+q2) yP=l1sinq1+asinq2+bsin(90°+q2) 2)速度分析 对(1)、(2)两式求导 x: l1cosq1+l2cosq2=l4+l3cosq3 (1) y: l1sinq1+l2sinq2=l3sinq3 (2) l1sinq1w1+l2sinq2w2=l3sinq3w3 (5) l1cosq1w1+l2cosq2w2=l3cosq3w3 (6)

求w2(w3)时,将坐标轴绕A点逆时针转q3(q2) 角,则由(5)式得 l1(sinq1-q3)w1=-l2sin(q2-q3)w2 A C B P D a b 1 3 2 4 w1 q1 y x q3 q2 A C B P D a b 1 3 2 4 w1 q1 y x q3 q2 l1(sinq1-q2)w1=-l3sin(q3-q2)w3 对于P点:

3)加速度分析 对于P点: 对(5)、(6)式求导 同理,求a2(a3) 时将坐标系逆时针转q3(q 2)角, (7)式整理得 l1cosq1w12+l2cosq2w22+l2sinq2a2=l3cosq3w32+l3sinq3a3 (7) -l1sinq1w12-l2sinq2w22+l2cosq2a2=l3cosq3a3-l3sinq3w32 (8) 同理,求a2(a3) 时将坐标系逆时针转q3(q 2)角, (7)式整理得 对于P点:

2.拆杆组法 一般可将平面机构看成是由Ⅰ级机构 和若干个自由度为零的基本杆组所组成, 将Ⅰ级机构和各种基本杆组的运动方程列 出,并分别编写成独立的子程序,在对一 个机构进行运动分析时,仅需调用相应的 子程序即可。

3.3 机构的力分析 目的: 内容: 3.3.1 考虑摩擦的力分析的目的和内容 (Forces analysis of mechanisms) 3.3.1 考虑摩擦的力分析的目的和内容 目的: 分析运动副中摩擦对机构的影响, 减少不利因素,发挥有利作用。 内容: 1)介绍几种运动副中的摩擦; 2)考虑摩擦的受力分析; 3)机械效率和机械自锁。

F21 3.3.2 考虑摩擦的力分析 1.运动副中的摩擦 (1)移动副的摩擦 1)移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F——合外力; Ft FN21 FR21 F Fn b F21 j v12 a 1)移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F——合外力; FN21——法向反力; F21——摩擦力。 方向:F21总是与v12方向相反。 大小:当摩擦系数f一定时, F21与FN21成正比。 F21=fFN21 F21

2)移动副中总反力的确定 FR21 ∴j =arctanf ,称为摩擦角。 方向:FR21与 v12 夹角为(90°+j ) 大小: Ft FN21 FR21 F Fn b F21 j v12 a FN21与F21 同是构件2作用于构件1 的力,故将它们合成一总反力FR21。 设FR21与FN21的夹角为j ∴j =arctanf ,称为摩擦角。 方向:FR21与 v12 夹角为(90°+j ) FR21 大小:

应注意机构中下列几种情况总反力的确定: 当外力F 的作用线位于接触表面ab 之内时 构件1与构件2仅一面受力,FR21 如图a 所示。 j FR21 v12 2 F 1 a b d c (a) 当外力F 的作用线位于接触表面ab 之内时 构件1与构件2仅一面受力,FR21 如图a 所示。 2 1 j c d b a F FR21 v12 (b) 当外力F的作用线位于接触表面ab 之外时构件1除了移动之外,还要发生倾 转, FR21如图b 所示。 j 2 1 c d b a h v12 FR21 F (c) 当外力F的作用线平行移动轴线并 距移动轴线h 时,构件1除了移动之外, 还要发生倾转, FR21如图c 所示。

FQ + F + FR21 = 0 F = FQ tan(a +j ) FR21 = FQ /cos(a +j ) 例:构件1在构件2的斜面上等速 滑动,载荷为FQ , 摩擦系数为f , 驱动 力F水平,a已知。求当构件1沿斜面分 别等速上、下滑动时, FR21 =? F=? FQ 1 2 a F a j 1 (a+j) FQ F v12 FR21 解:1)当构件1等速上滑时,对构 件1进行受力分析。 FQ + F + FR21 = 0 F = FQ tan(a +j ) FR21 = FQ /cos(a +j )

2) 当构件1等速下滑时,对 构件1进行受力分析。 FQ + F + FR21 = 0 F = FQ tan(a -j ) v12 j FR21 2) 当构件1等速下滑时,对 构件1进行受力分析。 FQ + F + FR21 = 0 F = FQ tan(a -j ) FR21 = FQ /cos(a -j ) 从此题可见:由于相对速度方向不同,使得 FR21的方向也不同。

(2)转动副的摩擦(径向轴颈摩擦) 1)如图a所示,当构件1与构件2 没有相对转动时,其接触点在A 点,此时FN21= -FQ ,此二力共 线,等值反向。 2)如图b所示,在Md的驱动下使轴颈 匀速转动,由于摩擦力的存在,构件 1在构件2的AB弧段向上爬升,直至B 点达到平衡。 r FQ FN21 F21 FR21 Md O B 1 2 (b) 平衡条件为 ∑Fy=0 FQ=FR21 ∑MO=0 Md=Mr

Mr=F21r =FR21r fv(当量摩擦系数)通过理论推导,有 跑合轴颈:fv=1.27f 非跑合轴颈:fv=1.57f

1)当e<r 时,FQ′作用在摩擦圆内, 此时Md<Mr,机构若原来运动则减 速直至静止,若原来静止则自锁。 r = fv r 为定值。 r FQ FR21 Md O 式中r 称为摩擦圆半径。 r FQ FR21 r FQ FR21 根据力学观点,若Md与FQ的总合 力为FQ′,其距离为e, 1)当e<r 时,FQ′作用在摩擦圆内, 此时Md<Mr,机构若原来运动则减 速直至静止,若原来静止则自锁。 r FR21 O B e FQ′ r FR21 O B e FQ′ r FQ FR21 Md O B r FR21 O B e FQ′ 2)当e= r 时,FQ′切于摩擦圆,此 时Md=Mr,构件1达到惯性平衡。 3)当e>r 时,FQ′作用在摩擦圆外, 此时Md>Mr,构件1作加速转动。 在考虑摩擦受力分析时,常将FQ′ 用FRij表示。

转动副中总反力的确定: 1)FRAB作用线切于摩擦圆; 2)FRAB对轴心取矩的方向与wBA转 向相反; FRAB 唯一确切位置。 整体平衡条件包括:若该构件为二力构件,明 确其受拉还是受压;若该构件是三力构件,此 三力必汇交于一点;若该构件受一个力矩和两 个力作用,此时该二力必构成一力偶与力矩达 到平衡;等等。

2.考虑摩擦的机构受力分析 步骤如下: 1)明确机构中驱动力(矩)和阻力(矩), 搞清运动趋势。 2)画受力图。必须从受力最少构件入手,然 后分别画出其他构件受力图。 3)求未知量。从有已知力(矩)的构件入手, 根据平衡条件求出未知力(矩),然后以 此构件为基准,由近及远分析其他构件, 直至求出未知量。

fv、r、驱动力F、阻力矩M3均已知,求:机构在 力F作用下,各运动副总反力的位置和方向。 例1:如图示所四杆机构,机构位置、尺寸、 fv、r、驱动力F、阻力矩M3均已知,求:机构在 力F作用下,各运动副总反力的位置和方向。 解: r = fv r 构件2: FR12 + FR32 = 0 w 12 w 23 FR12 FR21 FR23 FR32 1 2 3 4 F M3 构件1: FR43 h F + FR21 + FR41 = 0 FR41 构件3: w 14 w 34 FR23 + FR43 = 0 M3 = FR23 h

例2:如图所示导杆机构,机构位置、尺寸、fv、r、 驱动力矩M1均已知,FQ为阻力,求:机构在M1 作用下能 克服的阻力FQ =? M1 FQ 3 4 1 2 FR43 FR23 FR21 解: r = fv r,j = arctan f w14 FR12 + FR32 = 0 构件2: FR41 h 构件3: FQ + FR23 + FR43 = 0 3 2 FR12 FR32 w21 v23 构件1: FR21 + FR41 = 0 M1 = FR21 h 受力面 w34 选mN,FR21=M1/h ∴FQ=∣FQ∣图长mN FR43 FQ FR23 FR41 FR21 FR12 FR32

v21 F FQ w23 例3:如图所示机构,已知机构位置、尺寸及f 、r, F为驱动力,FQ为阻力,求机构中各运动副中总反力的 作用线。 解: 构件1: F + FR21 + FR31 = 0 构件2: FQ + FR12 + FR32 = 0 FR32 v21 FR21 FR12 j FR31 j w23 v13

F 1 2 3 4 FQ 例4:如图所示的夹紧机构,已知各构件的尺 寸、位置及移动副间的摩擦角j,摩擦圆如图所 的总反力作用线。 F 解: FR41 构件2: FR12 + FR32 = 0 1 j w14 FR12 FR32 w21 FR21 构件1: F + FR21 + FR41 = 0 2 j FR43 构件3: FQ + FR23 + FR43 = 0 3 w23 v34 4 FR23 FQ

3.机械效率和机械自锁 (1)机械效率 机械对能量的有效利用程度,用h 表示。 因为Wf总是存在的,所以h<1。 希望Wf↓、h↑的措施有: 式中:Wd ——输入功; Wr —— 输出功; Wf —— 损耗功。 因为Wf总是存在的,所以h<1。 希望Wf↓、h↑的措施有: 1)简化机械系统,减少运动副。 2)减少摩擦,合理选材。 h的表达形式: (a)h用功率表示

(b)h用力的比值表示 i.有摩擦时 F为驱动力, FQ为阻力 传动系统 F v FQ vQ ii.无摩擦时 F0为理想驱动力,FQ为阻力

(2)机械自锁 自锁: 运动副的自锁条件: (c)h用力矩的比值表示 无论驱动力多大,在该驱动力单独作用下 都不能使机械运动,这种现象称为自锁。 运动副的自锁条件: r FQ (FR21) FR21 e O 1 2 b j v12 F FR21 1 2 b≤j自锁 e≤r自锁 当取“=”时,机构需原来静止。

机械的自锁条件:h≤0 机械的自锁用效率确定: 当Wf>>Wd时,h≤0。 h=0时,说明机械处于自锁的临界状态;

为驱动力,M1 为阻力矩,摩擦系数f 、当量摩 擦系数fv、轴颈r均已知,求机构的自锁范围。 h FR41 FR21 w21 w23 F M1 1 2 3 4 FR12 FR32 w14 解: r = fv r,j = arctan f 构件2: FR12 + FR32 = 0 构件1: FR21 + FR41 = 0 M1 = FR21 h

F M1 1 2 3 4 w21 w23 FR12 FR32 w14 h FR41 FR21 FR21 F M1 1 2 3 4 w21 w23 FR12 FR32 w14 FR41 1) FR21 F M1 1 2 3 4 w21 w23 FR12 FR32 w14 FR41 2) FR21 F M1 1 2 3 4 w21 w23 FR12 FR32 w14 FR41 3)

FR21 F M1 1 2 3 4 w21 w23 FR12 FR32 w14 FR41 q 所以自锁范围为

机械自锁的条件如下: 1) h≤0; 2) 驱动力无穷大; 3) 阻抗力≤0; 4) 驱动力是否在摩擦圆或摩擦 角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