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弯曲内力.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Chapter 6 Simple Statically Indeterminate Problems 第六章 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第四章 空间力系 §4-1空间汇交力系.
第八章 向量代数 空间解析几何 第五节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一、空间直线的点向式方程 和参数方程 二、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 三、空间两直线的夹角.
第十章 能 量 法.
- 2-1 画以下各杆的轴力图,并求指定截面上的内力。 解:求截面内力用截面法,轴载直杆截面上内力为轴力。
工 程 力 学(2) 直播课堂 安徽电大:姚志刚.
主讲: 李椋京 丁雪艳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
第十二讲的内容、要求、重难点 Mechanic of Materials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重点: 难点: 学时安排: 2
第五章 弯 曲 内 力.
第3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一、静定梁的内力计算 二、静定刚架的内力计算 三、三铰拱的内力计算 四、静定桁架的内力计算
第四章 弯曲应力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帅 心 涛.
第五章 梁弯曲时的位移 §5-1 梁的位移——挠度和转角 §5-2 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及其积分 §5-3 按叠加原理计算梁的挠度和转角
第3章 静定结构 多跨梁及刚架基本要求 Chapter 3 Statically Determinate Structure 截面内力计算
弯曲内力 弯曲的工程实例和基本概念 弯曲内力--剪力和弯矩 剪力方程、弯矩方程、剪力图与弯矩图 剪力、弯矩与分布荷载集度间的关系
结 构 力 学 structural Mechanics
结构力学 结构力学教研室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第八章 力法 如果力矩分配法不讲,不要点击“弯矩分配法”。.
第七章 弯曲变形.
第六章 位移法 一 位移法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未知量的数目 二 位移法典型方程 三 对称性的利用 四 力矩分配法基本概念.
第6章 弯 曲 6.1 弯曲的概念与实例 6.2 梁的内力与内力图 6.3 弯曲时的正应力与强度计算 *6.4 梁的变形
第四章 一元函数的积分 §4.1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4.2 换元积分法 §4.3 分部积分法 §4.4 有理函数的积分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利用定积分求平面图形的面积.
第三章 基本受力构件 结构受力分析 §3- 2. 弯曲变形 横梁 悬臂梁 ▲ 受力特征:作用于杆件上的外力都垂直于杆的轴线
材料力学 第八章 弯曲变形.
第 9 章 弯 曲 §9-1 剪力和弯矩. 剪力和弯矩图 §9-2 剪力图和弯矩图的进一步研究 §9-3 弯曲正应力
第四章 平面一般力系.
10 能量法 10.1 概述 10.2 应变能·余能 10.3 卡氏定理 10.4 用能量法解超静定系统.
第9章 能量法 Energy method.
第 三 章 静定梁.
地基附加应力之三——空间问题 分布荷载作用下的地基竖向附加应力计算 空间问题 基础底面形状, 即为荷载作用面 平面问题 荷载类型,
第二篇 杆件承载能力分析 第六章 杆件基本变形时的内力分析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任树棠 2019年1月2日.
第四章 弯曲应力 §4-1 对称弯曲的概念及梁的计算简图 §4-2 梁的剪力和弯矩· 剪力图和弯矩图 §4-3 平面刚架和曲杆的内力图
机械力学与设计基础 李铁成 主编.
材料力学 第七章 弯曲应力.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杏坛中学 高二数学备课组.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3.1 习 题(第三章)
第二十二章 曲面积分 §1 第一型曲面积分 §2 第二型曲面积分 §3 高斯公式与斯托克斯公式.
实数与向量的积.
第四章 梁的弯曲内力.
第 6 章 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6-1 超静定问题及其解法 §6-2 拉压超静定问题 §6-3 扭转超静定问题 §6-4 简单超静定梁.
第六章 力矩分配法.
工程力学(上) 直播课堂6 姚志刚.
§1体积求法 一、旋转体的体积 二、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的体积 三、小结.
第五节 对坐标的曲面积分 一、 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二、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计算法 三、两类曲面积分的联系.
3.1 力偶 力偶矩矢 3.2 平面力偶系 3.3 空间力偶系. 3.1 力偶 力偶矩矢 3.2 平面力偶系 3.3 空间力偶系.
第6章 弯 曲 应 力 1.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第四章 第四节 函数图形的描绘 一、渐近线 二、图形描绘的步骤 三 、作图举例.
3.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位移法 —— 例题 主讲教师:戴萍.
6 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6.1 超静定的概念 6.2 拉压超静定问题 6.3 扭转超静定问题 6.4 简单超静定梁.
第 7 章 位 移 法 §7-1 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A B C P A B C P A B C θA 荷载效应包括: 内力效应:M、Q、N;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1).
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应用 主讲教师:戴萍.
正弦函数图象是怎样画的? 正切函数是不是周期函数? 正切函数的定义域是什么? y=tanx,xR, 的图象 叫做正切曲线;
轴对称在几何证明及计算中的应用(1) ———角平分线中的轴对称.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多跨静定梁 主讲教师:戴萍.
选修1—1 导数的运算与几何意义 高碑店三中 张志华.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基本积分表 不定积分的性质 小结、作业 1/22.
其解亦可表为向量形式.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材料力学(乙) 第十章 动载荷与交变应力(1) 赵 沛 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 浙江大学工程力学系 2019年6月10日.
材料力学(乙) 第八章 能量法(2) 赵 沛 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 浙江大学工程力学系 2019年5月21日.
Engineering Mechanic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弯曲内力

第四章 弯曲内力 §4–1 平面弯曲的概念及梁的计算简图 §4–2 梁的剪力和弯矩 §4–3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剪力图和弯矩图 §4–1 平面弯曲的概念及梁的计算简图 §4–2 梁的剪力和弯矩 §4–3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剪力图和弯矩图 §4–4 剪力、弯矩与分布荷载集度间的关系及应用 §4–5 按叠加原理作弯矩图 §4–6 平面刚架和曲杆的内力图 弯曲内力习题课

第四章 弯曲内力 §4–1 平面弯曲的概念及梁的计算简图

§4–1 平面弯曲的概念及梁的计算简图 一、弯曲的概念 弯曲: 杆受垂直于轴线的外力或外力偶矩矢的作用时, 弯曲: 杆受垂直于轴线的外力或外力偶矩矢的作用时, 轴线变成了曲线,这种变形称为弯曲。 梁:以弯曲变形为主 的构件通常称为梁。

§4–1 平面弯曲的概念及梁的计算简图 3. 工程实例

§4–1 平面弯曲的概念及梁的计算简图

§4–1 平面弯曲的概念及梁的计算简图 4. 平面弯曲:杆发生弯曲变形后,轴线仍然和外力在同一 平面内。 对称弯曲(如下图)—— 平面弯曲的特例。 纵向对称面 M P1 P2 q

§4–1 平面弯曲的概念及梁的计算简图 非对称弯曲:若梁不具有纵对称面,或者梁虽具有纵对称 面但外力并不作用在对称面内,这种弯曲则统称 为非对称弯曲。 下面几章中,将以对称弯曲为主,讨论梁的 应力和变形计算。

§4–1 平面弯曲的概念及梁的计算简图 二、梁的计算简图 梁的支承条件与载荷情况一般都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分析计算,应进行必要的简化,抽象出计算简图。 1. 构件本身的简化 通常取梁的轴线来代替梁。 2. 载荷简化 作用于梁上的载荷(包括支座反力)可简化为三种类型:集中力、集中力偶和分布载荷。 3. 支座简化

§4–1 平面弯曲的概念及梁的计算简图 ①固定铰支座 2个约束,1个自由度。 如:桥梁下的固定支座,止推滚珠轴承等。 ②可动铰支座 1个约束,2个自由度。 如:桥梁下的辊轴支座,滚珠轴承等。

§4–1 平面弯曲的概念及梁的计算简图 ③固定端 3个约束,0个自由度。 如:游泳池的跳板支座,木桩下端的支座等。 XA YA MA 4. 梁的三种基本形式 M — 集中力偶 ①简支梁 q(x) — 分布力 ②悬臂梁

§4–1 平面弯曲的概念及梁的计算简图 ③外伸梁 q — 均布力 — 集中力 P 5. 静定梁与超静定梁 静定梁:由静力学方程可求出支反力,如上述三 种基本形式的静定梁。 超静定梁:由静力学方程不可求出支反力或不能 求出全部支反力。

第四章 弯曲内力 §4–2 梁的剪力和弯矩

§4–2 梁的剪力和弯矩 一、弯曲内力: a P [举例]已知:如图,P,a,l。求:距A端x处截面上内力。 A B l 解:①求外力 P §4–2 梁的剪力和弯矩 一、弯曲内力: a P [举例]已知:如图,P,a,l。求:距A端x处截面上内力。 A B l 解:①求外力 P YA XA A B RB

§4–2 梁的剪力和弯矩 ②求内力——截面法 m P YA XA A B RB x 剪力 弯矩 Q ∴ 弯曲构件内力 A M C YA §4–2 梁的剪力和弯矩 ②求内力——截面法 m P YA XA A B RB x 剪力 弯矩 Q ∴ 弯曲构件内力 A M C YA 1. 弯矩:M 构件受弯时,横截面上其作用面垂直于截面的内力偶矩。 P Q M C RB

§4–2 梁的剪力和弯矩 2. 剪力:Q 构件受弯时,横截面上其作用线平行于截面的内力。 3.内力的正负规定: §4–2 梁的剪力和弯矩 2. 剪力:Q 构件受弯时,横截面上其作用线平行于截面的内力。 3.内力的正负规定: ①剪力Q: 绕研究对象顺时针转为正剪力;反之为负。 Q(+) Q(–) Q(+) Q(–) ②弯矩M :使梁变成凹形的为正弯矩; 使梁变成凸形的为负弯矩。 M(+) M(+) M(–) M(–)

§4–2 梁的剪力和弯矩 二、例题 [例2]:求图(a)所示梁1--1、2--2截面处的内力。 q qL a b 1 2 §4–2 梁的剪力和弯矩 二、例题 [例2]:求图(a)所示梁1--1、2--2截面处的内力。 q qL a b 1 2 解:截面法求内力。 1--1截面处截取的分离体 如图(b)示。 x y 图(a) qL A M1 Q1 x1 图(b)

§4–2 梁的剪力和弯矩 q 1 2 2--2截面处截取的分离体如图(c) qL a b x y 图(a) qL B M2 Q2 x2 §4–2 梁的剪力和弯矩 q 1 2 2--2截面处截取的分离体如图(c) qL a b x y 图(a) qL B M2 Q2 x2 图(c)

第四章 弯曲内力 §4–3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 剪力图和弯矩图

§4–3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 剪力图和弯矩图 1. 内力方程:内力与截面位置坐标(x)间的函数关系式。 剪力方程 弯矩方程 ) ( x Q = 剪力方程 ) ( x M = 弯矩方程 2. 剪力图和弯矩图: ) ( x Q = 剪力图 的图线表示 ) ( x M = 弯矩图 的图线表示

§4–3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 剪力图和弯矩图 P MO M(x) x Q(x) [例3] 求下列各图示梁的内力方程并画出内力图。 L 解:①求支反力 YO Q(x) P ②写出内力方程 x –PL x ③根据方程画内力图 M(x)

§4–3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 剪力图和弯矩图 q M(x) x Q(x) 解: ①写出内力方程 L Q(x) x – qL 解: ①写出内力方程 L Q(x) x – qL ②根据方程画内力图 M(x) x

§4–3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 剪力图和弯矩图 q0 解: ①求支反力 L RA RB Q(x) ②内力方程 x x ③根据方程画内力图 解: ①求支反力 L RA RB Q(x) x ②内力方程 M(x) x ③根据方程画内力图

第四章 弯曲内力 §4–4 剪力、弯矩与分布载荷集度的关系

§4–4 剪力、弯矩与分布载荷集度的关系 一、 剪力、弯矩与分布荷载间的关系 q(x) 对dx 段进行平衡分析,有: y dx x q(x) Q(x)+d Q(x) M(x) A 剪力图上某点处的切线斜率等于该点处荷载集度的大小。 dx Q(x) M(x)+d M(x)

§4–4 剪力、弯矩与分布载荷集度的关系 弯矩图上某点处的切线斜率等于该点处剪力的大小。 q(x) y Q(x)+d Q(x) 弯矩与荷载集度的关系是: M(x) A Q(x) M(x)+d M(x) dx

二、剪力、弯矩与外力间的关系 外力 无外力段 均布载荷段 集中力 集中力偶 水平直线 斜直线 突变 无变化 Q图特征 增函数 降函数 x x C m q=0 C P q>0 q<0 水平直线 斜直线 突变 无变化 Q图特征 增函数 x Q x Q 降函数 x Q C Q1 Q2 Q1–Q2=P x Q C x Q Q>0 Q Q<0 x x M 凸状 x M 凹状 x M 折向与P反向 斜直线 曲线 折角 自左向右突变 M图特征 M x M1 M2 x M 增函数 x M 降函数 与m反

§4–4 剪力、弯矩与分布载荷集度的关系 简易作图法: 利用内力和外力的关系及特殊点的内力值来作 图的方法。 [例4] 用简易作图法画下列 各图示梁的内力图。 a qa q A 解: 利用内力和外力的关系及 特殊点的内力值来作图。 特殊点: 端点、分区点(外力变化点)和驻点等。

§4–4 剪力、弯矩与分布载荷集度的关系 q A qa 左端点: a 线形:根据 ; 及集中载荷点的规律确定。 x Q qa – – M 的驻点: x 右端点: M

[例5] 用简易作图法画下列各图示梁的内力图。 q qa2 解:求支反力 A B C D 左端点A: qa RA RD Q qa/2 B点左: x + – – B点右: qa/2 qa/2 C点左: qa2/2 3qa2/8 qa2/2 – M 的驻点: + x M qa2/2 C点右: 右端点D:

第四章 弯曲内力 §4–5 按叠加原理作弯矩图

§4–5 按叠加原理作弯矩图 一、叠加原理: 多个载荷同时作用于结构而引起的内力等于每个载荷单独作用于结构而引起的内力的代数和。 适用条件: 一、叠加原理: 多个载荷同时作用于结构而引起的内力等于每个载荷单独作用于结构而引起的内力的代数和。 适用条件: 所求参数(内力、应力、位移)必然与荷载满足线性关系。即在弹性限度内满足虎克定律。

§4–5 按叠加原理作弯矩图 二、材料力学构件小变形、线性范围内必遵守此原理 ——叠加方法 步骤: ①分别作出各项荷载单独作用下梁的弯矩图; ②将其相应的纵坐标叠加即可(注意:不是 图形的简单拼凑)。

= = + + [例6]按叠加原理作弯矩图(AB=2a,力P作用在梁AB的中点处)。 q P x M + A B P x M1 A B +

§4–5 按叠加原理作弯矩图 三、对称性与反对称性的应用: 对称结构在对称载荷作用下,Q 图反对称,M 图对称;对称结构在反对称载荷作用下,Q 图对称,M 图反对称。

[例7] 作下列图示梁的内力图。 P PL Q x – L P P P 0.5P Q1 x + L – 0.5P 0.5P 0.5P Q2 x PL L – 0.5P 0.5P 0.5P

§4–5 按叠加原理作弯矩图 P PL x + L P M PL P x L + 0.5PL M1 0.5P 0.5P 0.5PL PL x P M PL P x L + 0.5PL M1 0.5P 0.5P 0.5PL PL x – L + 0.5PL 0.5P M2 0.5P

[例8] 改内力图之错。 q qa2 A B a a 2a Q qa/4 qa/4 x + – – 3qa/4 7qa/4 x + 3qa2/2 qa2/4 M 5qa2/4 49qa2/32

§4–5 按叠加原理作弯矩图 [例9] 已知Q图,求外载及M图(梁上无集中力偶)。 Q(kN) 2 1 + + x – 3 1m 2m 1m q=2kN/m 1.25 – 1 x + M(kN·m) 1

第四章 弯曲内力 §4–6 平面刚架内力图

§4–6 平面刚架内力图 一、平面刚架 平面刚架: 同一平面内,不同取向的杆件,通过杆端相互刚性连 接而组成的结构。 特点:刚架各杆的内力有:Q、M、N。 2. 内力图规定: 弯矩图:画在各杆的受拉一侧,不注明正、负号。 剪力图及轴力图: 可画在刚架轴线的任一侧(通常正值画在刚 架的外侧),但须注明正、负号。

§4–6 平面刚架内力图 P1 [例10] 试作图示刚架的内力图。 a P1 P2 – C B N 图 l P2 P1a P1 P1a A [例10] 试作图示刚架的内力图。 a P1 P2 – C B N 图 l P2 P1a P1 P1a A + M 图 + Q 图 P1a+ P2 l

第四章 弯曲内力 弯曲内力习题课

弯曲内力习题课 剪力图和弯矩图 一、内力的直接求法: 求任意截面 A上的内力时,以 A 点左侧部分为研究对象,内力计算式如下,其中Pi 、 Pj 均为 A 点左侧的所有向上和向下的外力。

弯曲内力习题课 剪力、弯矩与分布荷载间的关系: q(x) 二、 简易作图法: 利用内力和外力的关系及特殊点的内力值来作图的方法。

弯曲内力习题课 三、 叠加原理: 多个载荷同时作用于结构而引起的内力等于每个载荷单独作用于结构而引起的内力的代数和。 三、 叠加原理: 多个载荷同时作用于结构而引起的内力等于每个载荷单独作用于结构而引起的内力的代数和。 四、对称性与反对称性的应用: 对称结构在对称载荷作用下,Q图反对称,M图对称;对称结构在反对称载荷作用下,Q图对称,M图反对称。

二、剪力、弯矩与外力间的关系 外力 无外力段 均布载荷段 集中力 集中力偶 水平直线 斜直线 突变 无变化 Q图特征 增函数 降函数 x x C m q=0 C P q>0 q<0 水平直线 斜直线 突变 无变化 Q图特征 增函数 x Q x Q 降函数 x Q C Q1 Q2 Q1–Q2=P x Q C x Q Q>0 Q Q<0 x x M 凸状 x M 凹状 x M 折向与P反向 斜直线 曲线 折角 自左向右突变 M图特征 M x M1 M2 x M 增函数 x M 降函数 与m反

= = + + 弯曲内力习题课 [例1] 绘制下列图示梁的弯矩图。 (1) 2P x M a P + Pa 2P 2Pa x M1 – x [例1] 绘制下列图示梁的弯矩图。 (1) 2P x M a P + Pa = 2P = 2Pa x M1 – + x M2 + + P 2Pa

弯曲内力习题课 (2) x M a q qa2 – a q = = x M1 + q – qa2/2 + 3qa2/2 q x M2 +

弯曲内力习题课 (3) P PL/2 PL/2 x M – a P = x M1 = + PL/4 + + PL/2 x M2 PL/2 –

= = + + 弯曲内力习题课 (4) 50kN 20kNm x M 20kNm 20kNm 20kNm + a 30kNm 20kNm – 50kN + + x M2 + 50kNm

第四章 弯曲内力 习题: 4—1(a)(d)、4—2(c)(f)(j)、 4—3(a)(c)、4—5(a)(h)4—7、 4—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