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的 受力性能与设计 学习目标 ▲掌握剪跨比的概念、斜截面受剪的三种破坏 形态以及腹筋对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的响;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总纲 分绪论、混凝土结构(基本概念、基本构件、)、砖混结构、结构抗震部分。
第七章 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本章要点 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工作特性;两种不同的受压破坏特征及由此划分成的两类偏心受压构件,两类偏心受压构件的判别 结构侧移和构件挠曲引起的附加内力 两类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圆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特性及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的抗震鉴定与加固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尹保江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专题19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九章 混凝土构件变形\裂缝及延性、耐久性
第十二章 建筑结构抗震基本知识 第 二 讲 教学目标: 1.了解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措施;了解
教学情境四:建筑结构抗震 任务1、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 任务2、砌体结构抗震.
第七章 多层框架结构简化计算 广东工业大学建设学院 韦爱凤.
梁构件分类 框架梁等03G101-1 KL、WKL、KZL、L、JZL、XL 基础梁04G101-3 JZL、JCL
框架梁纵向钢筋长度计算 ——通长钢筋长度计算 主讲:吕文晓.
Design Principle for Concrete Structure
10.5 张拉控制应力和预应力损失 一、张拉控制应力scon
结构抗震设计 第4章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第三章 砌体结构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第一节 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对《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若干问题的探讨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王亚军
模块1-1 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 混凝土结构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混凝土结构——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制成的结构。 分类: 混凝土结构 配筋混凝土 配置受力钢筋、钢骨、钢管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配置预应力钢筋形成预应力) 素混凝土——无钢筋或不配置受力钢筋 本书主要讲述配置受力钢筋为特点的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结构。
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2章 楼盖和楼梯 教材作者:梁兴文 课件制作:丁怡洁 课件审查:梁兴文.
任务三 某多层工业房屋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
《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 复习提纲 OK.
混凝土结构 主讲: 鲍鹏玲.
§13.6 变形计算 预加力引起的上挠度δpe(反拱) PCB挠度由偏心预加力Np引起上挠度和外荷载所产生的下挠度组成。
第15讲 压型钢板-现浇混凝土组合板的设计 楼面和屋面结构的布置方案与设计 楼面和屋面结构的类型与布置原则
沈阳工业大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课程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Design Principle for Concrete Structure
§2.3 钢筋与混凝土粘结 粘结力的定义 定义:当钢筋于混凝土之间产生相对变形(滑移),在钢筋和混凝土的交界面上产生沿钢筋轴线方向的相互作用力,此作用力称为粘结力。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第三章 筏形基础 设计计算:地基计算、内力分析、强度计算、以及构造要求等。 荷载准永久组合 非抗震设防 非抗震设计整体倾斜.
钢筋砼条形基础特点 及适用范围、构造要求.
第二节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 一、设计步骤 二、单向板的概念: 三、结构平面设置: 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按弹性方法计算内力: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第11讲 模板工程 邵阳学院 杨宗耀(教授级高工) 1 模板的种类 2 现浇结构中常用的模板 3 模板设计 4 模板的拆除
地基附加应力之三——空间问题 分布荷载作用下的地基竖向附加应力计算 空间问题 基础底面形状, 即为荷载作用面 平面问题 荷载类型,
第八章 受扭构件的 受力性能与设计 学习目标 ▲掌握矩形截面受扭构件的破坏形态、变角空 间桁架计算模型、受扭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3.1 习 题(第三章)
第4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4.5 约束最优化方法 2019/4/6 山东大学 软件学院.
第五章 受压构件的截面承载力.
实数与向量的积.
线段的有关计算.
钢筋混凝土结构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5受扭构件的强度计算 提 要 本章的主要内容: 开裂扭矩的计算,各种截面的受扭抵抗矩 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的配筋特点和构造要求
单元10 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学习目标 (1)了解受弯构件板和梁的构造要求。 (2)理解梁正截面受弯性能试验分析的过程及结论。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梁兴文 王社良 李晓文 等编著 科学出版社 2003年8月.
第九章 混凝土构件的变形、裂缝 宽度验算与耐久性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CONCRETE STRUCTURE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3.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第 4 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教材作者:王社良 课件制作:黄 炜、丁怡洁 课件审查:李晓文.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应用 主讲教师:戴萍.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多跨静定梁 主讲教师:戴萍.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第3章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思考题 计算题.
第7章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设计 7.1 概述 剪力墙侧向刚度大 、承载能力大、是结构体系中的主要的抗侧力结构单元。 实体墙: 整体墙
第五章 受弯构件的斜截面 承载力 主 页 目 录 上一章 下一章 帮 助.
本章重点 了解配筋率对受弯构件破坏特征的影响和 适筋受弯构件在各个阶段的受力特点; 掌握建筑工程和公路桥梁工程中单筋矩形
5.1 相交线 (5.1.2 垂线).
3.3.2 两点间的距离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结构施工图识读——框架扁梁制图规则及识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的 受力性能与设计 学习目标 ▲掌握剪跨比的概念、斜截面受剪的三种破坏 形态以及腹筋对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的响;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的 受力性能与设计 学习目标 ▲掌握剪跨比的概念、斜截面受剪的三种破坏 形态以及腹筋对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的响; ▲熟练掌握矩形、T形和I字形截面斜截面受剪 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熟悉纵筋的弯起、截断及锚固等构造要求。

教学提示 ▲应重点介绍斜截面受剪破坏的机理以及以剪 压破坏建立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原因。 ▲并应强调现有的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式是综 合大量试验结果得出的。 ▲本章的难点是材料抵抗弯矩图的绘制以及纵 向受力钢筋的弯起、截断位置的确定。

5.1 概述 一、受弯构件有 正截面受弯破坏(M) 斜截面受剪破坏(M、V) 斜截面受弯破坏(M、V) 二、斜截面受剪通过计算和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5.1 概述 一、受弯构件有 正截面受弯破坏(M) 斜截面受剪破坏(M、V) 斜截面受弯破坏(M、V) 三种破坏形态 二、斜截面受剪通过计算和 构造来保证。 斜截面受弯通过构造来 保证。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弯起钢筋处的劈裂裂缝 道桥 ▲本章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建工

5.2 斜裂缝、剪跨比及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 5.2.1 腹剪斜裂缝、弯剪斜裂缝 箍筋 腹筋 弯起钢筋 弯剪斜裂缝 腹剪斜裂缝 ③ ① ② ②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5.2 斜裂缝、剪跨比及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 5.2.1 腹剪斜裂缝、弯剪斜裂缝 ② 弯剪斜裂缝 ① 腹剪斜裂缝 ③ ③ 箍筋 ① ② 腹筋 弯起钢筋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5.2.2 剪跨比 1、广义剪跨比 V M 建工 道桥 定义为

2、计算截面的剪跨比 (对集中荷载简支梁) a 建工 道桥 3、剪跨比的意义:影响承载力和破坏形态。 V M=Va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2、计算截面的剪跨比 (对集中荷载简支梁) a V 3、剪跨比的意义:影响承载力和破坏形态。 建工 道桥 M=Va

P f 5.2.3 斜截面受剪破坏的三种主要形态 1、无腹筋梁的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 试验表明,无腹筋梁的斜截面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5.2.3 斜截面受剪破坏的三种主要形态 ▲发生条件: l<1 ▲破坏特征: 首先在梁腹部出现腹剪斜裂缝, 随后混凝土被分割成斜压短柱, 最后斜向短柱混凝土压坏而破坏。 破坏取决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脆性破坏。 (1)斜压破坏 P f 斜压破坏 1、无腹筋梁的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 试验表明,无腹筋梁的斜截面 受剪破坏形态主要由剪跨比决定。

P f (2)剪压破坏 ▲发生条件: 1<l <3 。 ▲破坏特征: 首先出现竖向裂缝, 剪压破坏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2)剪压破坏 ▲发生条件: 1<l <3 。 ▲破坏特征: 首先出现竖向裂缝, 随后竖向裂缝斜向发展,并形成一条临界斜裂缝, 最后剪压区混凝土破坏而破坏。 破坏取决于剪压区混凝土的强度。 脆性破坏。 剪压破坏 P f

P f (3)斜拉破坏 ▲发生条件:l >3。 ▲破坏特征: 一旦裂缝出现,就很快形成临界斜裂缝,承载力急剧下降,构件破坏。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3)斜拉破坏 ▲发生条件:l >3。 ▲破坏特征: 一旦裂缝出现,就很快形成临界斜裂缝,承载力急剧下降,构件破坏。 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脆性显著。 P f 斜拉破坏

(4)三种破坏形态的特征比较 (斜截面三种破坏都是脆性) (1)斜拉破坏为受拉脆性 破坏,脆性最显著; 且混凝土抗压强度未 发挥。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4)三种破坏形态的特征比较 P f 斜压破坏 剪压破坏 斜拉破坏 (斜截面三种破坏都是脆性) (1)斜拉破坏为受拉脆性 破坏,脆性最显著; 且混凝土抗压强度未 发挥。 (2)斜压破坏为受压脆性 破坏。 (3)剪压破坏为脆性破坏, 脆性相对好些。

2、有腹筋梁的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 破坏形态主要由剪跨比和箍筋配置量决定 斜压破坏 剪压破坏 斜拉破坏 剪跨比 l <1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2、有腹筋梁的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 破坏形态主要由剪跨比和箍筋配置量决定 斜压破坏 剪压破坏 斜拉破坏 剪跨比 l <1 1< l <3 l >3 配箍率 无腹筋 r sv很小 r sv适量 r sv很大

5.3 简支梁斜截面受剪机理 受剪机理的模型 1、无腹筋梁的拉杆-拱模型--自学 2、有腹筋梁的拱形桁架模型--重点介绍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5.3 简支梁斜截面受剪机理 受剪机理的模型 1、无腹筋梁的拉杆-拱模型--自学 2、有腹筋梁的拱形桁架模型--重点介绍 3、有腹筋梁的桁架模型--自学

▲ 有腹筋梁的拱形桁架模型 上弦压杆——基本拱体; 下弦拉杆——纵筋; 受压腹杆——斜裂缝间的砼; 受拉腹杆——腹筋;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 有腹筋梁的拱形桁架模型 上弦压杆——基本拱体; 下弦拉杆——纵筋; 受压腹杆——斜裂缝间的砼; 受拉腹杆——腹筋;

5.4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5.4.1 影响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1、剪跨比l ▲影响承载力和破坏形态。 随l的增大,抗剪能力降低;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5.4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5.4.1 影响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1、剪跨比l ▲影响承载力和破坏形态。 l 随l的增大,抗剪能力降低; 但当l > 3时, l的影响不再明显。

2、混凝土强度 (1)为什么影响承载力? 剪压破坏是由于剪压区混凝土达到复合应力状态下的强度而破坏; 斜拉破坏是由于混凝土斜向拉坏而破坏;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2、混凝土强度 (1)为什么影响承载力? 剪压破坏是由于剪压区混凝土达到复合应力状态下的强度而破坏; 斜拉破坏是由于混凝土斜向拉坏而破坏; 斜压破坏是由于混凝土斜向短柱压坏而破坏。 (2)如何影响承载力? 砼强度越大,抗剪强度也越大。 但提高的幅度因破坏形态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斜拉破坏<剪压破坏<斜压破坏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3、箍筋配筋率--简称配箍率 (1)配箍率的定义 Asv1 S b

(2)配箍率对承载力的影响 当配箍在合适范围时,受剪承载力随配箍量的增多、箍筋强度的提高而增长,且呈线性关系。 rsvfyv

斜裂缝出现后,穿过斜裂缝的腹筋(主要是箍筋)的用量起很重要的作用。

4、纵筋配筋率 纵筋配筋率越大, 剪压区面积越大, 纵筋的销栓作用越大, 裂缝间骨料咬合作用也越大。 r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4、纵筋配筋率 纵筋配筋率越大, 剪压区面积越大, 纵筋的销栓作用越大, 裂缝间骨料咬合作用也越大。 r 因此,纵筋配筋率越大,受剪承载力越高。

5、尺寸效应(了解) 6、截面形状(了解) 对于无腹筋梁,梁高度越大,斜裂缝宽度就越大,销栓作用和骨料咬合作用也就越小。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5、尺寸效应(了解) 对于无腹筋梁,梁高度越大,斜裂缝宽度就越大,销栓作用和骨料咬合作用也就越小。 对于有腹筋梁,尺寸效应的影响减小。 6、截面形状(了解) T形截面的受压翼缘,增加了剪压区的面积,受剪承载力有提高(25%)。

5.4.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对于斜拉、斜压破坏,通过构造措施予以避免。 对于剪压破坏,则需通过设计计算予以避免。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5.4.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对于斜拉、斜压破坏,通过构造措施予以避免。 对于剪压破坏,则需通过设计计算予以避免。 1、建立计算公式的思路 斜截面受剪的机理非常复杂,所以我国规范采用“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半理论半经验的实用计算公式。

Vu 2、基本假设 Vc (1) 斜截面所承受的剪力由三部分组成 Vs 由 可得: Vsb Vc---混凝土项的受剪承载力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2、基本假设 Vc (1) 斜截面所承受的剪力由三部分组成 Vs 由 可得: Vu Vsb Vc---混凝土项的受剪承载力 Vs---箍筋项的受剪承载力 Vsb---弯起钢筋项的受剪承载力 (2)破坏时,与斜裂缝相交的箍筋和弯起钢筋均达到 其屈服强度。

3、计算公式 3.1 建工的计算公式 (1)矩形、T形和工形截面的一般受弯构件 (2)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独立梁(75%)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3、计算公式 3.1 建工的计算公式 (1)矩形、T形和工形截面的一般受弯构件 (2)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独立梁(75%) (3) Vsb---弯起钢筋的受剪承载力

bh f V r / 矩形、T形和工形截面的一般受弯构件 1.00 0.70 0.24 fc 0.2~0.25c ft fc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bh f V t u r sv yv / 矩形、T形和工形截面的一般受弯构件 0.2~0.25c fc ft 1.00 0.70 0.24 (0.2~0.25c -0.7) fc ft

bh f V r / 0.94 0.70 0.68 0.44 0.24 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独立梁 fc 0.2~0.25c ft fc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bh f V t u r sv yv / 0.2~0.25c fc ft =3 =1.5 (0.2~0.25c - ) fc ft 1.75 +1 0.94 0.70 0.68 0.44 0.24 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独立梁

3.2 道桥的计算公式 (1)矩形、T形和工形截面受弯构件 a1---异号弯矩影响系数, a1=1.0(0.9)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3.2 道桥的计算公式 (1)矩形、T形和工形截面受弯构件 a1---异号弯矩影响系数, a1=1.0(0.9) a2---预应力提高系数, a2=1.0(1.25) a3---受压翼缘影响系数, a3=1.1 其中 见道桥教材P83 (2) Vsb---弯起钢筋的受剪承载力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3)斜截面水平投影长度C Vc Vu C 式中

4、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 (1)上限值--最小尺寸截面 ▲限制截面尺寸的目的 防止发生斜压破坏。 限制在使用阶段的斜裂缝宽度。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4、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 (1)上限值--最小尺寸截面 ▲限制截面尺寸的目的 防止发生斜压破坏。 限制在使用阶段的斜裂缝宽度。

建工 道桥 ▲截面限制条件 bc 砼强度影响系数, 当≤C50时,bc =1.0; =C80时,bc =0.8; 其间线性插值。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截面限制条件 bc 砼强度影响系数, 当≤C50时,bc =1.0; =C80时,bc =0.8; 其间线性插值。 建工 道桥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hw---截面腹板高度

建工《规范》规定当V>0.7ftbh0时,配箍率应满足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2)下限值--最小配箍率及配箍构造 ▲制定最小配箍率的目的 防止斜拉破坏。 ▲最小配箍率 建工《规范》规定当V>0.7ftbh0时,配箍率应满足 道桥《规范》规定当 时, 可仅按构造配置箍筋。配箍率应满足

▲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Smax: 建工:教材P117表5-2 道桥0.5h 建工、道桥均应400, 15d 须有箍筋与斜裂缝相交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Smax: 须有箍筋与斜裂缝相交 建工:教材P117表5-2 道桥0.5h 建工、道桥均应400, 15d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梁中箍筋的最小直径 建工 道桥8 建工、道桥均应 0.25d

箍筋的形式 单肢箍n=1 双肢箍n=2 四肢箍n=4

5、厚板的计算公式 Vc=0.7bh ftbh0 建规中不配置箍筋和弯起钢筋的一般板类受弯构件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5、厚板的计算公式 建规中不配置箍筋和弯起钢筋的一般板类受弯构件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Vc=0.7bh ftbh0 当h0 < 800mm时,取h0=800mm 当h0> 2000mm时,取h0=2000mm

7、连续梁的抗剪性能 a 粘结裂缝出现前 ▲剪跨段内存在正、负弯矩区段,有两条临界斜裂缝, M ¯ ▲临近破坏时,出现粘结裂缝, M +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a 7、连续梁的抗剪性能 理论 反弯点 粘结裂缝出现前 斜裂缝 ▲剪跨段内存在正、负弯矩区段,有两条临界斜裂缝, M ¯ M + 粘结裂缝 粘结裂缝出现后 ▲临近破坏时,出现粘结裂缝, ▲临界斜裂缝之间的上下纵筋均变为受拉 ▲只有截面中间部分砼承担剪力和压力,梁的受剪承载力降低。

< 7、连续梁的抗剪性能 ▲连续梁的广义剪跨比 令 连续梁的广义剪跨比 即 计算剪跨比 a M ¯ M + 理论 反弯点 斜裂缝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M ¯ M + 理论 反弯点 斜裂缝 a 7、连续梁的抗剪性能 ▲连续梁的广义剪跨比 令 < 连续梁的广义剪跨比 即 计算剪跨比

试验与分析均表明,连续梁的受剪承载力低于相同条件的简支梁的受剪承载力。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连续梁的受剪承载力计算 试验与分析均表明,连续梁的受剪承载力低于相同条件的简支梁的受剪承载力。 对于连续梁的受剪承载力: 建工规范:偏于安全地用简支梁的公式计算, 但应采用计算剪跨比。 道桥规范:系数 1

5.5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设计计算 一、受剪计算斜截面位置的选取 1 2 4 3 1、建规支座边缘截面(1-1); 桥规取距边支座中心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5.5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设计计算 一、受剪计算斜截面位置的选取 1 2 4 3 1、建规支座边缘截面(1-1); 桥规取距边支座中心 h / 2 处截面(5-5) 2、 腹板宽度改变处截面(2-2); 3、 箍筋直径或间距改变处截面(3-3); 4、受拉区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截面(4-4)。 h/2 5

二、设计计算—即计算公式的应用 (一)建工--仅配箍筋梁的设计计算 1、截面复核 (已知b、h、fc、ft、fyv及配箍,求Vu)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二、设计计算—即计算公式的应用 (一)建工--仅配箍筋梁的设计计算 1、截面复核 (已知b、h、fc、ft、fyv及配箍,求Vu) ▲基本步骤 sv sv ,min及ssmax Vu=0.7ft bh0 或 NO yes Vu=0.2~0.25c fc bh0 Vu= Vcs(有一般和集中荷载两种情况) 取较小值 输出Vu 比较V  Vu 可靠 yes 不可靠 NO

2、截面设计 (已知V、 b、h、fc、ft、fyv,求配箍) ▲基本步骤 V 0.2~0.25c fc bh0 NO 调大b、h或fc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2、截面设计 (已知V、 b、h、fc、ft、fyv,求配箍) ▲基本步骤 V 0.2~0.25c fc bh0 NO 调大b、h或fc yes V 0.7 ft bh0或 yes 按构造(smax、dmin)配箍 NO 按计算配箍 一般受弯构件 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独立梁 选配箍筋n、d和s,并应满足sv.min、 smax、dmin 输出n,d,s

(二)建工--配箍筋和弯起钢筋梁的设计计算 1、设计计算公式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二)建工--配箍筋和弯起钢筋梁的设计计算 1、设计计算公式 V 1 2 3 <V cs ≤ S max 对于右图,已知箍筋,求弯起钢筋,则有 a 2、设计计算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三)弯起钢筋的间距要求 建工的规定: ≤Smax 道桥的规定: 《桥规》

(四)道桥--配箍筋和弯起钢筋梁的设计计算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四)道桥--配箍筋和弯起钢筋梁的设计计算 1、截面复核 (已知b、h、fcu,k、fsd、fsv及配箍与弯起钢筋,求Vu) sv sv ,min及ssmax ▲基本步骤 NO 梁不合格 yes 取较小值 求Vu是关键 输出Vu 比较g0Vd  Vu 可靠 yes 不可靠 NO

求Vu例题见道桥教材P101~102 即截面复核例题 772.8kN.m 2200kN.m 求Vu 的基本步骤 (1)确定验算截面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求Vu例题见道桥教材P101~102 即截面复核例题 772.8kN.m 370.7kN 2200kN.m 求Vu 的基本步骤 (1)确定验算截面 (2)求Vx、Mx (3)求m、C (4)求P、rsv (5)求Vu 440kN 84kN

并应满足构造--如sv.min、 smax、dmin 2、截面设计 (已知Vd、 b、h、fcu,k、fsv 、fsd ,求箍筋和弯起钢筋) ▲基本步骤 NO 调大b、h或fc yes yes 按构造(sv.min、 smax、dmin)配箍 NO 分配剪力 选配箍筋n、d、sv和弯起钢筋, 并应满足构造--如sv.min、 smax、dmin 求箍筋 求弯起钢筋

3、设计剪力的取值规定--道桥 (1)近边支点梁段 取距支点h/2处的 剪力设计值,见图。 (2)第1排弯筋 承担的剪力:见图。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3、设计剪力的取值规定--道桥 (2)第1排弯筋 承担的剪力:见图。 (3)第 i 排弯筋 Asb2 Asbi Vsb2 Vsbi Asb1 (1)近边支点梁段 取距支点h/2处的 剪力设计值,见图。 Vsb1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5.6 保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构造措施 ▲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概念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斜截面受弯承载力

5.6.1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图 也称抵抗弯矩图(材料图)---是抗力图 抵抗弯矩 2 f 25 1 22 Mu图≥ M图 Mmax M图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5.6.1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图 也称抵抗弯矩图(材料图)---是抗力图 q 2 f 25 1 22 Mu图≥ M图 Mmax M图 1、概念 抵抗弯矩

2、抵抗弯矩图的划分—即每根钢筋提供的Mui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2、抵抗弯矩图的划分—即每根钢筋提供的Mui 近似取 ▲如前图可作如下划分 q 2 f 25 1 22 Mu图≥ M图 Mmax M图 225 122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3、有弯起钢筋时抵抗弯矩图的画法 d点--该弯起钢筋承载力消失, c与d之间--用斜直线相连。 梁中心线

5.6.2 纵筋的弯起 1、纵筋弯起应满足的条件 (1)满足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要求(Mu图≥M图) d点应位于b点以外。 梁中心线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5.6.2 纵筋的弯起 1、纵筋弯起应满足的条件 (1)满足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要求(Mu图≥M图) d点应位于b点以外。 梁中心线

(2)满足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要求 (3)满足斜截面受弯承载力要求 前一排的弯起点至后一排的弯终点的距离不应大于: 道桥 建工 ≤Smax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2)满足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要求 前一排的弯起点至后一排的弯终点的距离不应大于: 道桥 (3)满足斜截面受弯承载力要求 弯起点与计算充分利用截面之间的距离0.5h0 I II ≥h0/2 建工 ≤Smax

2、 ≥ 0.5h0就能满足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理由--了解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2、 ≥ 0.5h0就能满足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理由--了解 (1)As 全为直筋的受弯承载力(I-I 截面) I II ≥h0/2 MI Z T (2)As 部分为弯起筋的受弯承载力(I-I 截面) T1 Z a Tb Zb MIb

Zb≥Z (3)保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条件 由MIb ≥MI 由左图的几何关系推得 zb z   a Z=0.9h0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3)保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条件 Zb≥Z 由MIb ≥MI z a zb  由左图的几何关系推得  Z=0.9h0  =450~600

3、弯起钢筋的锚固长度 在受拉区,  20d;在受压区,  10d。 4、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 梁高≤700mm时,为450;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3、弯起钢筋的锚固长度 在受拉区,  20d;在受压区,  10d。 受压 受拉 4、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 梁高≤700mm时,为450; 梁高 >700mm时,为600。 建工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5、鸭筋和浮筋 鸭筋 浮筋 关于浮筋:《建规》不得设置“浮筋”。 《桥规》可设但两端必须焊接,称为斜筋。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6、道桥--纵筋弯起的表示方法 a b b’ c c’

5.6.3 纵筋的锚固 1、基本锚固长度的概念与计算—已讲 2、简支支座锚固要求 las应符合下例规定: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5.6.3 纵筋的锚固 1、基本锚固长度的概念与计算—已讲 2、简支支座锚固要求 las应符合下例规定: 当V≤0.7ft bh0时:las≥5d 当V>0.7ft bh0时: las≥12d(带肋钢筋) las≥15d(光面钢筋) ▲对于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均取las≥5d。

节点中的直线锚固:

节点中的弯折锚固:

节点或支座范围外的搭接:

5.6.4 纵筋的截断 1、为什么要截断纵筋? (1)我们知道,纵筋先由控制截面处最大弯矩计算得到。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5.6.4 纵筋的截断 1、为什么要截断纵筋? (1)我们知道,纵筋先由控制截面处最大弯矩计算得到。 (2) 因此,在弯矩较小区段可将一部分纵筋弯起或截断。

(3) 在正弯矩区段,由于弯矩图变化平缓,所以正钢筋一般不截断。 (4) 在负弯矩区段,可根据弯矩图的变化将钢筋分批截断。 (5) 钢筋截断后必须有足够的锚固长度。

2、截断纵筋后的延伸长度ld (1)控制延伸长度的两个条件 条件1: bc的水平长度 条件2: ac的水平长度 a . b c 条件2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2、截断纵筋后的延伸长度ld (1)控制延伸长度的两个条件 条件1: bc的水平长度 条件2: ac的水平长度 1 2 a . b c 条件1 条件2 实际截断点 理论截断点 强度充分利用截面

(2)延伸长度的取值 bc  20d ac  1.2la a . b c (a) V 0.7ft bh0 时 1.2la 20d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2)延伸长度的取值 1 2 a . b c 20d 1.2la (a) V 0.7ft bh0 时 bc  20d ac  1.2la

a . b c (b) V> 0.7ft bh0 时 bc  (h0、20d)max ac  1.2la+ h0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1 2 a . b c 20d 1.2la+h0 h0 (b) V> 0.7ft bh0 时 bc  (h0、20d)max ac  1.2la+ h0

(C) 若按上述(a)、(b)规定确定的截断点仍位于负弯矩区时,则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1 2 a . b c 20d 1.2la+1.7h0 1.3h0 (C) 若按上述(a)、(b)规定确定的截断点仍位于负弯矩区时,则 bc (1.3h0、20d)max ac 1.2la+ 1.7h0

5.6.5 箍筋的间距-前面已讲, 这里补充箍筋的作用 1、直接承担剪力,提高梁的受剪承载力; 5.6.5 箍筋的间距-前面已讲, 这里补充箍筋的作用 1、直接承担剪力,提高梁的受剪承载力; 2、抑制斜裂缝的开展,间接提高梁的受剪承载力; 3、箍筋参与斜截面受弯,使斜裂缝出现后纵筋应力ss 的增量减小; 4、配置箍筋可改善梁破坏时的脆性性能。 5、约束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能力。 6、固定纵筋,形成钢筋骨架。

箍筋的直径和间距 1.箍筋的最小直径 dmin (2)梁高 h≤800mm时,dmin ≮6mm; (3)当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d/4(d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大直径)

2.构造箍筋的设置 对于计算不需箍筋的梁,应按下列规定设置构造箍筋: (1)当梁高大于300mm时,仍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5.7 梁板内钢筋的其它构造要求-前面已讲 架立筋 纵向构造钢筋(又称腰筋)

▲本章小结 一、无腹筋梁(主要是受力性能) 1、剪跨比()的概念。 2、传力机构:拉杆-拱模型。 3、破坏形态:斜拉、剪压和斜压破坏。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本章小结 一、无腹筋梁(主要是受力性能) 1、剪跨比()的概念。 2、传力机构:拉杆-拱模型。 3、破坏形态:斜拉、剪压和斜压破坏。 发生的条件(  ) 、破坏特征。

二、有腹筋梁(有受力性能、设计计算和 1、有关受力性能 构造措施三个方面) (1)配箍率(sv)的概念和箍筋的作用。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二、有腹筋梁(有受力性能、设计计算和 构造措施三个方面) 1、有关受力性能 (1)配箍率(sv)的概念和箍筋的作用。 (2)传力机构:拱形桁架模型。 (3)破坏形态:斜拉、剪压和斜压破坏。 发生的条件(  、 sv )、破坏特征。 (4)影响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 、 fc 、  、 sv 。

2、有关设计计算 3、有关构造 (1)如何建立有腹筋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2)计算公式的应用—复核与设计。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2、有关设计计算 (1)如何建立有腹筋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2)计算公式的应用—复核与设计。 3、有关构造 (1)梁中箍筋的smax、dmin 。 (2)抵抗弯矩图(材料图)的概念。 (3)保证斜截面抗弯的构造措施(a ≥ 0.5h0)。 (4)梁中纵筋弯起和截断。

▲建工与道桥计算公式的比较 建工 道桥 ▲建工与道桥构造配箍条件的比较 道桥 建工 V<0.7ftbh0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建工与道桥截面限制条件的比较 建工 道桥

思 考 题 5.1试述剪跨比的概念及其对斜截面破坏的影响。 5.2梁上斜裂缝是怎样形成的?发生在梁的什么区段内? 5.3 试述梁斜截面受剪破坏的三种形态及其破坏特征。 5.4试述简支梁斜截面受剪机理的力学模型。 5.5影响斜截面受剪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6在设计中采用什么措施来防止梁的斜压和斜拉破坏?

5.7 写出矩形、T形、Ⅰ形梁在不同荷载情况下斜截面 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5.8 计算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时应取那些计算截面? 5.9 什么是材料抵杭弯矩图?如何绘制?为什么要绘 制? 5.10 为了保证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对纵筋的弯起、 锚固、截断以及箍筋的间距,有什么构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