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交流绕组及其电动势和磁动势.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請按左鍵換頁 為人的藝術 ~善緣貴人多~ 廣結善緣 1. 有什麼觀念,就有什麼行為; 有什麼行為,就有什麼習慣; 有什麼習慣,就有什麼性格; 有什麼性格,就有什麼命運。 2. 對長輩謙虛是本分,對平輩謙虛是修養, 對 晚輩謙虛是高貴,對所有人謙虛是安全。 3. 廣結善緣,圓融的人際關係( EQ ):
Advertisements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电气工程基础电子教案 不对称短路故障分析.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任务四 电机与拖动 项目一 直流电动机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项目二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原理 项目三 三相交流电动机的绕组认识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第三讲 电动机及其应用 3.1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及其应用 3.2 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及其应用 3.3 直流电动机及其应用 翻页.
丰富的图形世界(2).
一。不对称问题分析方法与应用 1。对称分量法的基本原理(汤书p258) 2。对称分量法应用 1.1 三相对称系统的概念、表达,不对称问题引入
三相交流电路 三相电路在生产上应用最为广泛。发电、输配电和主要电力负载,一般都采用三相制。 三相交流发电机是产生正弦交流电的主要设备。
第五章 具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互感电路:电感元件磁通链和感应电动势仅由线圈自身电流决定,一般称其为自感元件。如果线圈的磁通链和感应电动势还与邻近线圈的电流有关,则线圈间存在互感或耦合电感(coupled inductor) ,有互感的两个(几个)线圈的电路模型称为互感元件,其为双端口(多端口)元件。含有互感元件的电路称为互感电路。
主 编:李 文 王庆良 副主编:孙全江 韦 宇 主 审:于昆伦
第5章 三相电路 5.1 三相电压 5.2 负载星形联结的三相电路 5.3 负载三角形联结的三相电路 5.4 三相功率.
第四节 对数留数与辐角原理 一、对数留数 二、辐角原理 三、路西定理 四、小结与思考.
EQ劇場 ~ 李爾王.
三相交流电路 主要授课内容 三相电源、负载连接方式及其电路分析 第1章.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第四章 正弦交流电路.
第六章 变压器和异步电动机.
第6章 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
三相异步电动机 1. 转动原理 2. 极数与转速 3. 电动机的构造 4. 定子与转子电路 5. 转矩与机械特性 6. 电动机的起动
三相负载的功率 §7-3 学习目标 1.掌握三相对称负载功率的计算方法。 2.掌握三相不对称负载功率的计算方法。
第四篇 同步电机 第八章 同步电机的基本类型和基本结构 第九章 同步发电机 第十章 同步电动机和同步调相机
电工电子技术 电子电路教研室.
5.1 三相电压.
第5章 三相电路 5.1 三相电压 5.2 负载星形联结的三相电路 5.3 负载三角形联结的三相电路 5.4 三相功率.
三相变压器极性及联接组的判别 三相变压器极性及联接组的判别.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 与转动原理.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比大小.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应用 主讲人:顾老师
看一看,想一想.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线段的有关计算.
实验4 三相交流电路.
ACAP程序可计算正弦稳态平均功率 11-1 图示电路中,已知 。试求 (1) 电压源发出的瞬时功率。(2) 电感吸收的瞬时功率。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第三章:恒定电流 第4节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一、驻波的产生 1、现象.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3.4 圆心角(1).
第三章 直流电动机 第一节 直流电机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第二节 直流电机电磁转矩和电枢电动势 第三节 直流他励电动机运行原理与机械特性
1.熟练掌握纯电感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关系和数量关系。
实验3.11 交变磁场的测量 ----亥姆霍兹线圈的使用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三相异步电动机 正反转控制电路 ——按钮操作接触器触点联锁的 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
第5篇 直 流 电 机 第17章 直流电机的工原理和主要结构.
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 平阳中学 王焕转.
100學年度上學期 月亮班課程規劃.
第4课时 绝对值.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机学》 电气工程学科的基石 电力系统专业的核心 2019/5/17 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 电气学院.
《工程制图基础》 第五讲 投影变换.
第4章 三相电路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对称三相电压;三相电路的连接方式;在不同连接方式下线电压、相电压、线电流、相电流的关系;对称与不对称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 照明灯如何接入电路? 【引例】 什么是三相四线制? 三相四线制电路供电示意图.
分数再认识三 真假带分数的练习课.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四 电动机.
综合练习 电磁感应、交变电流、电磁波.
第1章 直流伺服电动机 直线n0 ,T k 一、直流伺服电动机的分类 普通直流伺服电动机 低惯量直流伺服电动机 τm小
24.4弧长和扇形面积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电工基础 第一章 基础知识 第二章 直流电路 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 第四章 三相电路 第五章 磁路与变压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智能仪表与传感器技术》 第一章 传感器与仪表概述 电涡流传感器及应用 任课教师:孙静.
知识点:本章小结 主讲教师:张强.
第六章 三相电路 6-1 三相电路基本概念 一、三相电源 uA uB uC uC uB uA 时域特征: o t.
2.5.3 功率三角形与功率因数 1.瞬时功率.
9.6.2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1. 无输出变压器(OTL)的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UCC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交流绕组及其电动势和磁动势

本章研究: 交流绕组的连接规律; 正弦磁场下交流绕组的感应电动势; 通有正弦电流时单相绕组的磁动势; 通有对称三相电流时的磁动势。

前言 旋转磁场是交流电机工作的基础 机械旋转磁场是通过原动机拖动磁极旋转可以产生机械旋转磁场 ; 电气旋转磁场是三相对称的交流绕组通入三相对称的交流电流时会在电机的气隙空间产生电气旋转磁场

4.1 交流绕组的构成原则和分类 大小、频率、波形和对称的问题 一、基本知识 1.交流绕组的基本要求 4.1 交流绕组的构成原则和分类 一、基本知识 1.交流绕组的基本要求 合成电动势和合成磁动势波形接近正弦,幅值要大、各谐波分量要小; 三相绕组基波电势、基波磁势对称,电阻、电抗要平衡; 绕组的铜耗要小,用铜量要省; 绝缘要可靠,机械强度、散热条件好,制造方便。 大小、频率、波形和对称的问题

4.1 交流绕组的构成原则和分类 一、基本知识 2.交流绕组的分类 ① 相数:单相和多相绕组; ② 根据槽内层数:单层绕组和双层绕组; ③ 每极下每相槽数:整数槽和分数槽。 ④ 根据绕法:叠绕组和波绕组;

4.2 三相双层绕组 的三相交流电机,其定子绕组大多采用双层绕组。特点:绕组的线圈数等于槽数 主要优点: 4.2 三相双层绕组 的三相交流电机,其定子绕组大多采用双层绕组。特点:绕组的线圈数等于槽数 主要优点: 1) 可以选择最有利的节距,并同时采用分布绕组, 以改善电动势和磁动势的波形; 2) 所有线圈具有相同的尺寸,便于制造; 3)端部形状排列整齐,有利于散热和增强机械强度。

上层边 下层边 双层绕组 槽楔 单层绕组

4.2 三相双层绕组 以Q=36,2p=4 的三相双层叠绕组来进行分析 (1) 绘制槽电动势星形图 (2)分相、构成线圈 4.2 三相双层绕组 以Q=36,2p=4 的三相双层叠绕组来进行分析 (1) 绘制槽电动势星形图 (2)分相、构成线圈 (3)计算极距和节距(用槽数计) (4)极相组划分 (5)确定并联支路数 (6)把属于各相的所有极相组串联起来,得到绕组展开图。

4.2 三相双层绕组 一、基本概念 1.机械角度: 一个圆周几何角度是360°,在电机分析中称为机械角度。 2.电角度:在电路理论中,随着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物理量交变一次经过360°时间电角度。在电机中,导体经过一对磁极,其感应电动势交变一次,因此一对磁极所对应的空间电角度称为360°空间电角度(或者 2π空间电弧度)。 3.电角度和机械角度的关系:若电机极对数为p,则一个圆周代表p×360°空间电角度,因此与机械角度θ对应的空间电角度为 p

4.2 三相双层绕组 一、基本概念 4.槽距角a:表示相邻两个槽之间距离的空间电角度。同时也是相邻槽中导体感应电动势的相位差 。 Q是槽数 24 23 25 22 26 21 20 27 19 28 18 N2 29 17 30 16 31 15 S2 32 n S1 14 33 13 Q是槽数 34 12 11 35 36 N1 10 1 9 2 8 3 4 7 5 6

4.2 三相双层绕组 一、基本概念 5.极距 :一个磁极在电枢表面的位置称为极距。它可用长度,所占槽数,电角度或者电弧度表示 长度: 24 23 25 22 26 21 20 27 19 28 18 N2 29 17 30 16 31 长度: 15 槽数: S2 32 n S1 14 33 13 34 12 电角度:180° 电弧度: 11 35 36 N1 10 1 9 2 8 3 7 4 6 5

4.2 三相双层绕组 6. 线圈元件:由两根相距一定距离的元件边和端接线相连构成线匝,Nc匝串联构成线圈 匝数Nc 单匝线圈 多匝线圈

4.2 三相双层绕组 7.线圈节距y1:线圈的两个有效边相距槽数,称为线圈节距 。 整距y1=; 短距y1<。 y1 y1 24 23 25 22 26 21 20 27 19 28 18 N2 29 17 30 y1 16 y1 31 15 S2 32 n S1 14 33 13 匝数Nc 34 12 11 35 单匝线圈 36 N1 10 1 9 多匝线圈 2 8 3 4 7 5 6

4.2 三相双层绕组 8. 每极每相槽数q:表示每极下每相所占槽数。 右图q等于3 N2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S2 N1 S1 n 右图q等于3

B  9.槽电动势星形图:把电枢上各槽内导体感应电动势用矢量表示,构成的图 N1 S1 N2 S2 24 23 25 22 21 26 20 27 19 28 18 29 N2 17 30 16 31 15 S2 32 n S1 14 33 13 34 12 35 11 36 N1 10 1 9 2 8 B 3 7 4 5 6 N1 S1 N2 S2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B  9.槽电动势星形图 槽距角亦是相邻槽中导体感应电动势的相位差。 N2 S2 N1 S1 1-18经过了一对极,在向量图上恰好走了一圈 19-36经过了一对极,在向量图上走第二圈 B N2 S2 N1 S1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60度的星形图圆周分成三等分,每等分占120度,成为120度相带;获得的电动势较小。 10.相带:每极下每相所占的区域 360度的星形图圆周分成三等分,每等分占120度,成为120度相带;获得的电动势较小。 若分成六等分,则称60度相带;这种分法同样可以保证电势对称,且合成感应电动势较大,是常用的方法。 以A相为例:A相共有12个槽 60度相带 1, 2, 3 (线圈组A1) A相带 19,20,21(线圈组A2) 10,11,12(线圈组X1) X相带 28,29,30(线圈组X2) 极相组 将四个线圈组按照一定的规律连接,即可得到A相绕组

将四个线圈组按照一定的规律连接,即可得到B相绕组 B相 距离A相 120电角度 7, 8, 9 (线圈组B1) B相带 25,26,27(线圈组B2) 60度相带 16,17,18(线圈组Y1) Y相带 34,35,36(线圈组Y2) 将四个线圈组按照一定的规律连接,即可得到B相绕组

将四个线圈组按照一定的规律连接,即可得到C相绕组 C相 距离A相 240电角度 13,14,15 (线圈组C1) C相带 31,32,33(线圈组C2) 60度相带 4 , 5, 6(线圈组Z1) Z相带 22,23,24(线圈组Z2) 将四个线圈组按照一定的规律连接,即可得到C相绕组

60相带绕组: 每个相带各占60电角度 A Z B X C Y 各个相带的槽号分布: 相带 极对 槽号 第一对极下 1,2,3 4,5,6 7,8,9 10,11,12 13,14,15 16,17,18 (1槽~18槽) 第二对极下 19,20,21 22,23,24 25,26,27 28,29,30 31,32,33 34,35,36 (19槽~36槽)

4.2 三相双层绕组 满足交流绕组基本要求的方法 (1)磁场B在空间按正弦规律分布,则它在交流绕组中感应的电动势就是随着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 (2)用槽电动势星形图保证三相绕组基波电动势、基波磁动势对称。 (3)用60相带的绕组获得较大的基波电动势。

24 23 25 22 26 21 20 27 19 28 N2 18 29 17 30 16 31 15 S2 32 n S1 14 33 13 34 12 11 35 36 N1 10 1 9 2 8 3 4 5 6 7 展开 N1 1 2 3 4 5 6 7

二、叠绕组 线圈节距y1=8短距 叠绕组:绕组嵌线时,相邻得两个串联线圈中,后一个线圈紧“叠”在前一个线圈上。 三相双层叠绕组的A相绕组展开图 磁极在上部旋转 N1 S1 N2 S2 1 2 3 10 11 12 19 20 21 28 29 3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 33 35 10 18 12 14 16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2 4 6 8 线圈节距y1=8短距

二、叠绕组 将每个极相组下的线圈串联起来 三相双层叠绕组的A相绕组展开图 导体相对磁场的运动方向 磁极在上部旋转 N1 S1 N2 S2 1 3 10 11 12 19 20 21 28 29 3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 33 35 10 18 12 14 16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2 4 6 8 将每个极相组下的线圈串联起来

A X 1 1 A X 2 2 A -1-2-3- -10-11-12- -19-20-21- -28-29-30- X A X 1 1 1—2—3 10—11—12 A A X X 2 2 19—20—21 28—29—30 图:A相绕组线圈的连接图(两条并联支路)

A 1 1—2—3 X 1 10—11—12 A 2 A X 19—20—21 X 2 28—29—30 图:A相绕组线圈的连接图(四条并联支路)

小结 由于每相的极相组数等于极数,所有双层叠绕组的最多并联支路数等于2p。实际支路数a通常小于2p,且2p必须是a的整数倍。 叠绕组的优点是,短距时端部可以节约用铜量。缺点是一台电机的最后几个线圈的嵌线较为困难,极间连线较长,在极数较多时相当费铜。

4.3 正弦磁场下交流绕组的感应电动势 一、导体的感应电动势 电动势的波形 2.正弦电动势的频率 感应电动势的频率: 同步转速: 国家标准:f为50Hz 掌握:1.电动势是一个时间量 2. 频率和磁场转速的关系

3.导体电动势的有效值 掌握:1.磁通的表示 2. 导体电动势和变压器中电动势的比较

二、整距线圈的电动势 匝电势 单匝线圈电动势的有效值 线圈有Nc匝,则线圈电动势为:

三、短距线圈的电动势,节距因数 短距线圈的节距y1<τ,用电角度表示时,节距为 单匝线圈的电动势为: 据相量图中的几何关系,得单匝线圈电动势的

有效值Ec1(Nc=1)为: kp1为线圈的基波节距因数,表示线圈短距时感应电动势比整距时应打的折扣.

四、分布绕组的电动势,分布因数和绕组因数 q个线圈的合成电动势Eq1为 式中, -外接圆的半径。 把R代入上式,得:

式中, qEc1 - q个线圈电动势的代数和; kd1-绕组的基波分布因数, kd1的意义:由于绕组分布在不同的槽内,使得q个分布线圈的合成电动势Eq1 小于q个集中线圈的合成电动势 qEc1 ,由此所引起的折扣

一个极相组的电动势为 qNc -个线圈的总匝数; kw1=kp1kd1 -绕组的基波绕组因数。 kw1的意义:既考虑绕组短距、又考虑绕组分布时,整个绕组的合成电动势所须的总折扣。

五、相电动势和线电动势 N :一相绕组的总串联匝数

小结 单个导体电动势E1 整距线圈电动势Ec1 短距线圈电动势Ec1 分布线圈组电动势Eq1 相电动势Eφ1=2pEq1/a 线电动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