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是徐产 冉 Modified 7年之前
2
《经庄严论》是菩提心的一个很甚深的研究和修行,……华智仁波切的《大乘经庄严论》的略说和窍诀,讲得非常非常的殊胜,讲得很有加持力。所以我们还是应在实际行为当中去修持菩提心。
3
声闻们精勤于自利,至涅槃时所为相续中断,
佛陀行他利是无有勤作分别念任运自成不间断,因此超胜。
4
宝性论——事业品 1、任运、2、相续不间断 略说任运: 所化界与调方便,所化界之调伏事, 随所化处应时行,遍主恒时任运转。 此颂从四个方面描述佛陀的殊胜事业恒时任运而转:随所化界;显示调伏方便;遍主所化界调伏的事业;随所化处应时行,说明了“遍主恒时任运转”的内容。 略说相续不间断: ……佛性功德无垢藏,已见众生无别具, 烦恼所知云罗网,诸佛大悲风令散。 ……由于他因得出离,自与有情见平等, 事业尚未圆满故,轮回未空业不息。
5
宝性论——事业品 1、任运、2、相续不间断 以比喻了知 譬如帝释法鼓云,亦如梵天及日轮, 摩尼宝王与谷响,以及虚空与大地。 此乃总标能表佛事业的九种比喻 一、应以帝释喻说显示种种神变之理; 二、应以妙法鼓喻了知宣说教诫之理; 三、应以云喻了知智悲周遍之理; 四、应以梵天喻了知种种幻化相之理; 五、应以日轮喻了知智慧照射之理; 六、应以如意宝喻了知意之秘密; 七、应以谷响喻了知语之秘密; 八、应以虚空喻了知身之秘密; 九、应大地喻了知遍入之理。
6
烦恼所知障,种子久恒具,断除极广大,诸相尽摧毁。 获转依白法,最胜德即佛,极净无分别,大境智道得。
以十功德差别总说 不可思议之功德 烦恼所知障,种子久恒具,断除极广大,诸相尽摧毁。 获转依白法,最胜德即佛,极净无分别,大境智道得。 二利圆满之功德 佛住彼见众,如居山王上, 尚悯乐寂众,况于喜有人? 成第一皈依处之功德 广说彼之自性 转依之功德 解说转依 解说佛之转依 超胜声缘之理 依入极入非趋入,舍离普入二不二, 平等超胜遍行性,承许如来之转依。 以具彼功德之菩提体因果等六安立而宣说 宣说彼超胜之理 解说彼之十分类 虚空恒遍行,许佛亦如是, 虚空遍行色,佛遍行众生。 真实 周遍之功德 犹如水器破,月影不显现, 恶劣有情前,佛影亦不现。 如火依他燃,亦依他熄灭, 如是亦当知,佛陀现不现。 遣除疑惑 事业无分别任运自成之功德 甚深难测之功德 法界真如无迁变之功德 如鼓未擂击,普皆出音声,如来无造作,普皆出善说。 犹如摩尼珠,无勤显自光,佛陀无造作,定显诸事业。 犹如虚空中,世事不断现,如是无漏界,佛业不间断。 犹如虚空中,事恒有坏生,无漏法界中,佛业有生灭。 无量自在之功德 成熟有情之功德
7
4-1如鼓未擂击,普皆出音声,如来无造作,普皆出善说。
以四偈说明说法、示现种种事业、不间断、显现生减相: 4-1如鼓未擂击,普皆出音声,如来无造作,普皆出善说。 如同天人福报所形成的天鼓,何时帝释天要享受五欲妙,谁也未曾擂击,【天鼓说法时,无有任何功用勤作或疲惫感,也无任何发音的生处,以及意色和分别念的存在,意色指有情第六分别意前的总相,分别指第六分别意识。在观现世量凡夫分别心的境界中,有情说话必然是有勤作分别和生处的。】而发出随应欢喜享受五欲妙的声音,何时要从五欲妙中退出,它就会发出退出五欲妙的声音,克胜非天时发出胜利的声音,于放逸者前发出无常等声音。【虽不思议,但实际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秘密】 同样,圆满的佛陀也是安住于无漏法界中,无有分别念,无有想“对此人宣说此法”之分别念的造作或勤作,普遍传出随应各自意乐的种种正法善说。
8
4-1如鼓未擂击,普皆出音声,如来无造作,普皆出善说。
以四偈说明说法、示现种种事业、不间断、显现生减相: 4-1如鼓未擂击,普皆出音声,如来无造作,普皆出善说。 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又如忉利天中帝释天主,以福力成办故,有大法鼓出妙法音,处虚空中大广胜殿上,彼诸天子,极目彻视,不能观见。 妙吉祥,彼大法鼓,若或忉利天中诸天子众,耽媔嬉戏,五欲自娱,心生放逸,而不乐入善法堂中歌咏法音。 或时帝释天主五欲娱乐,亦复放逸不处法座为众说法。 教证等
9
4-1如鼓未擂击,普皆出音声,如来无造作,普皆出善说。
以四偈说明说法、示现种种事业、不间断、显现生减相: 4-1如鼓未擂击,普皆出音声,如来无造作,普皆出善说。 彼大法鼓处虚空中,极目彻视,超眼境界,不可观见,自然出声,令诸天子开明警觉。谓言:诸仁者,色声香味触是无常法,汝等今时勿生放逸,无令速疾离失宫殿,诸行是苦,诸行皆空,诸法无我,勿生放逸,此苦蕴灭,佗趣复生,汝诸仁者,宜当精勤,歌咏正法,游戏法园,求法真实,爱乐正法,于正法中随念作意,即得不离天中五欲娱乐。 教证等
10
4-1如鼓未擂击,普皆出音声,如来无造作,普皆出善说。
以四偈说明说法、示现种种事业、不间断、显现生减相: 4-1如鼓未擂击,普皆出音声,如来无造作,普皆出善说。 妙吉祥,然彼大法鼓,无分别、无离分别,超眼境界,不生不灭,出语言道,离心意识,其大法鼓所出法音,令彼天众,常所开觉,惊怖迷乱,即入善法堂中歌咏正法,游戏法园,求法真实,爱乐正法,于正法中,随念作意,天趣殁已,胜处受生。 又复帝释天主,入善法堂处于法座,为诸天众宣说法要。 若时与彼阿修罗众,而共斗战天众或负,彼大法鼓自然出声,阿修罗众惊怖迷乱驰走而去。 教证等
11
4-1如鼓未擂击,普皆出音声,如来无造作,普皆出善说。
以四偈说明说法、示现种种事业、不间断、显现生减相: 4-1如鼓未擂击,普皆出音声,如来无造作,普皆出善说。 如同天人福报所形成的天鼓,何时帝释天要享受五欲妙,谁也未曾擂击,【天鼓说法时,无有任何功用勤作或疲惫感,也无任何发音的生处,以及意色和分别念的存在,意色指有情第六分别意前的总相,分别指第六分别意识。在观现世量凡夫分别心的境界中,有情说话必然是有勤作分别和生处的。】而发出随应欢喜享受五欲妙的声音,何时要从五欲妙中退出,它就会发出退出五欲妙的声音,克胜非天时发出胜利的声音,于放逸者前发出无常等声音。【虽不思议,但实际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秘密】 同样,圆满的佛陀也是安住于无漏法界中,无有分别念,无有想“对此人宣说此法”之分别念的造作或勤作,普遍传出随应各自意乐的种种正法善说。
12
4-1如鼓未擂击,普皆出音声,如来无造作,普皆出善说。
以四偈说明说法、示现种种事业、不间断、显现生减相: 4-1如鼓未擂击,普皆出音声,如来无造作,普皆出善说。 天鼓:无勤作、由业出生、由此成就寂灭(欲界天人有嗔恚和贪欲两种烦恼。以嗔恚而发动对阿修罗的战争;以贪心而耽著五欲妙乐。……天鼓妙音有遣除怖畏和令得寂静的两种作用)。 佛之法音:无勤作、由业出生、由此成就寂灭(令远离烦恼和痛苦的怖畏、让众生远离散乱趋入寂静道)。 由于具有周遍、利、乐、出离四种原因,如来的妙音超胜天界的铙钹等。 摄大乘论[无著菩萨造]: 譬摩尼天鼓,无思成自事,如此不分别,种种佛事成。 教证等
13
教证等 《大鼓经》中云:“阿难莫哀伤,阿难莫哭泣,我于未来时,化为善知识,利益汝等众。” 藏文当中有一个经典叫《依止善知识经》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 时阿难陀白佛言:世尊,我于静处作如是念,善知识者,是半梵行。诸修行者,由善友力,方能成办。得善友故,远离恶友。以是义故,方知善友,是半梵行。 佛言:阿难陀,勿作是语,善知识者是半梵行。何以故?善知识者,是全梵行,由此便能离恶知识,不造诸恶,常修众善,纯一清白,具足圆满梵行之相。由是因缘,若得善伴,与其同住,乃至涅槃,事无不办,故名全梵行。何以故?阿难陀我由善知识故,令诸有情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皆得解脱,若离善友无如是事,阿难陀,于我所说,应勤修学。 《华严经》:“欲求菩提者,当顺知识教。 教证等
14
4-2犹如摩尼珠,无勤显自光,佛陀无造作,定显诸事业。
以四偈说明说法、示现种种事业、不间断、显现生减相: 4-2犹如摩尼珠,无勤显自光,佛陀无造作,定显诸事业。 如同如意宝珠无有勤作而显现自光遍照诸方,同样,佛陀也无有当行此等众生之利益的动机造作或分别,而如宝珠般以任运自成利益所化的方式必定显示身语意的种种事业。【摩尼如意树,无心能满愿。因福与宿愿,诸佛亦现身。】【有人言:此宝珠从龙王脑中出,人得此珠,毒不能害,入火不能烧,有如是等功德。有人言:是帝释所执金钢,用与阿修罗斗时,碎落阎浮提。有人言:诸过去久远佛舍利,法既灭尽,舍利变成此珠,以益众生。有人言:众生福德因缘故,自然有此珠,譬如罪因缘故,地狱中自然有治罪之器。】【摩尼珠能如意满愿、难得、众生福报所感】
15
4-3犹如虚空中,世事不断现,如是无漏界,佛业不间断。
以四偈说明说法、示现种种事业、不间断、显现生减相: 4-3犹如虚空中,世事不断现,如是无漏界,佛业不间断。 如同虚空中,器世界成住坏、有情的行住等事不间断显现, 同样,佛陀虽然安住于无漏法界清净处,但于其中如如不动而于十方未来际间他的事业一直连续不断。 【宗镜录:故摄论偈云:众生罪不现,如月于破器,遍满诸世间,由法光如日。 释云:如破器中水不得住,水不住故,月则不现。如是有情身中无有奢摩他水,佛月不现。 佛虽不现,然遍一切,施作佛事。譬如日光,遍满世间,作诸佛事,成熟有情。】
16
4-4犹如虚空中,事恒有坏生,无漏法界中,佛业有生灭。
以四偈说明说法、示现种种事业、不间断、显现生减相: 4-4犹如虚空中,事恒有坏生,无漏法界中,佛业有生灭。 虽然是不间断,但以所化众生的原因,佛陀的事业显现入不入的生灭, 就像这个虚空中恒时显现内外事物生住,有些事物坏灭,诸如森林、房舍等失火焚烧、有情死亡之类以前有的毁坏,也有内外事物重新产生。 同样,无漏法界中,佛陀色身于世间幻化等事业也因所化而有显现重新产生,以前有的毁灭。
17
前后虽无别,无有诸障垢, 真如许佛陀,非净非不净。 空性即清净,无我得胜我, 佛得净我故,成大本性我。 是故佛非有,亦不说无有,
不可思议之功德 二利圆满之功德 前后虽无别,无有诸障垢, 真如许佛陀,非净非不净。 清净之法相 成第一皈依处之功德 空性即清净,无我得胜我, 佛得净我故,成大本性我。 转依之功德 法相甚深 胜我之法相 以十功德差别总说 周遍之功德 非应授记法之法相 是故佛非有,亦不说无有, 问佛如是语,许为无记理。 广说彼之自性 事业无分别任运自成之功德 譬如铁热息,眼翳已消除, 佛陀心与智,不说有与无。 解脱之法相 甚深难测之功德 以具彼功德之菩提体因果等六安立而宣说 无漏界中佛,无身如虚空, 随从前身故,非一亦非多。 处甚深 法界真如无迁变之功德 事业甚深 无量自在之功德 成熟有情之功德
18
前后虽无别,无有诸障垢,真如许佛陀,非净非不净。
自性清净的真如,从异生凡夫位至佛陀之间,前后虽然无有差别,因为空性自性光明何时自本体也无有变化, 但将无有一切客尘障垢的真如,承许为佛陀, 具有客尘时,不称为佛陀界,自性清净原本清净,既不是重新清净也不是因客尘而不清净,因此清净之法相甚深。 认为“如果原本无垢清净则众生为何不成佛?如若后来垢染清净时才是佛那就不是原本自性清净”的智慧浅薄者难以通达此理。【如来藏经:善男子,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
19
前后虽无别,无有诸障垢,真如许佛陀,非净非不净。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智者入门论》中云:“法界自性清净者,由如实证悟二种无我的大智慧,以永不复生的方式消尽客尘二障及其习气,故而具有二种清净者,即是净波罗蜜解脱身或极为清净身”。 教证等
20
前后虽无别,无有诸障垢, 真如许佛陀,非净非不净。 空性即清净,无我得胜我, 佛得净我故,成大本性我。 是故佛非有,亦不说无有,
不可思议之功德 二利圆满之功德 前后虽无别,无有诸障垢, 真如许佛陀,非净非不净。 清净之法相 成第一皈依处之功德 空性即清净,无我得胜我, 佛得净我故,成大本性我。 转依之功德 法相甚深 胜我之法相 以十功德差别总说 周遍之功德 非应授记法之法相 是故佛非有,亦不说无有, 问佛如是语,许为无记理。 广说彼之自性 事业无分别任运自成之功德 譬如铁热息,眼翳已消除, 佛陀心与智,不说有与无。 解脱之法相 甚深难测之功德 以具彼功德之菩提体因果等六安立而宣说 无漏界中佛,无身如虚空, 随从前身故,非一亦非多。 处甚深 法界真如无迁变之功德 事业甚深 无量自在之功德 成熟有情之功德
21
空性即清净,无我得胜我,佛得净我故,成大本性我。
空性自性光明就是自现客尘清净时,获得无有人法二我,因此获得诸法的自性或实相殊胜的我或自性或体性,诸佛获得了最极清净的本性,因此名为诸法无误实相真如本性大我。执著二我的耽著境不是我,因为有实法上无有的缘故,无有二我的真如远离有无边,即是无误实相,因此现前它就是最殊胜的我,称为大本性我。
22
空性即清净,无我得胜我,佛得净我故,成大本性我。
我德,解我有二种: 一就体自实名为我,如涅槃经哀叹品中所谓:‘若法是实是真是主是依,性不变易是名为我。’ 二就用自在名为我,如涅槃经高贵德王品所谓:‘有大我故名大涅槃,大自在故名为大我。云何名为大自在耶?有八自在则名为我。’】 全知麦彭仁波切《智者入门论》:远离了有边的我以及仅仅无边的无我等戏论,获得彼等一切戏论最为寂灭的境界,一切法的法性有寂周遍的智慧转依,就是我波罗蜜。即是大我自性如虚空般的平等智慧身,对于一切诸法获得自在,是一切无量、无等十力十自在等无漏功德法的源泉,成为二利任运自成的殊胜所依。 教证等
23
空性即清净,无我得胜我,佛得净我故,成大本性我。
空性自性光明就是自现客尘清净时,获得无有人法二我,因此获得诸法的自性或实相殊胜的我或自性或体性,诸佛获得了最极清净的本性,因此名为诸法无误实相真如本性大我。执著二我的耽著境不是我,因为有实法上无有的缘故,无有二我的真如远离有无边,即是无误实相,因此现前它就是最殊胜的我,称为大本性我。
24
前后虽无别,无有诸障垢, 真如许佛陀,非净非不净。 空性即清净,无我得胜我, 佛得净我故,成大本性我。 是故佛非有,亦不说无有,
不可思议之功德 二利圆满之功德 前后虽无别,无有诸障垢, 真如许佛陀,非净非不净。 清净之法相 成第一皈依处之功德 空性即清净,无我得胜我, 佛得净我故,成大本性我。 转依之功德 法相甚深 胜我之法相 以十功德差别总说 周遍之功德 非应授记法之法相 是故佛非有,亦不说无有, 问佛如是语,许为无记理。 广说彼之自性 事业无分别任运自成之功德 譬如铁热息,眼翳已消除, 佛陀心与智,不说有与无。 解脱之法相 甚深难测之功德 以具彼功德之菩提体因果等六安立而宣说 无漏界中佛,无身如虚空, 随从前身故,非一亦非多。 处甚深 法界真如无迁变之功德 事业甚深 无量自在之功德 成熟有情之功德
25
是故佛非有,亦不说无有,问佛如是语,许为无记理。
因此,佛陀不是以人、法之自性相而存在,真如超越戏论的自性中也不说无有, 依于二法之心于名言中将补特伽罗相似相续执为佛陀,向佛询问佛灭度后再生不再生?佛灭度后有还是无?如此分别二边,对此承许是佛未授记之理,因为佛陀超离有无二边,无有生不生的名言。 假设问化身再不再现世间? 在有所化的地点时间会反复出现,乃至众生际都存在,但与众生死后出生形式不同, 对方是像询问众生死亡后生不生想成普通众生死后受生那样询问佛陀再不再生的, 佛陀无有真正自相的生、现,因为是真如本性。
26
是故佛非有,亦不说无有,问佛如是语,许为无记理。
中阿含例品箭喻经: 以何等故,我不一向说此?此非义相应,非法相应,非梵行本,不趣智、不趣觉、不趣涅盘,是故我不一向说此也。 何等法我一向说耶?此义我一向说,苦、苦习、苦灭、苦灭道迹,我一向说。以何等故,我一向说此?此是义相应,是法相应,是梵行本,趣智、趣觉、趣于涅盘,是故我一向说此。 是为不可说者则不说,可说者则说,当如是持,当如是学。 大智度论:此十四难法应置答。又复若有所利益事则答,外道所问不为涅盘,增长疑惑故以置答。知必有所益者分别为答,必无所益置而不答,以是因缘故知,佛是一切智人。 教证等
27
是故佛非有,亦不说无有,问佛如是语,许为无记理。
有四种答: 一决了答,如佛第一涅盘安隐; 二解义答;三反问答;四置答。 此中佛以置答。 教证等
28
是故佛非有,亦不说无有,问佛如是语,许为无记理。
因此,佛陀不是以人、法之自性相而存在,真如超越戏论的自性中也不说无有, 依于二法之心于名言中将补特伽罗相似相续执为佛陀,向佛询问佛灭度后再生不再生?佛灭度后有还是无?如此分别二边,对此承许是佛未授记之理,因为佛陀超离有无二边,无有生不生的名言。 假设问化身再不再现世间? 在有所化的地点时间会反复出现,乃至众生际都存在,但与众生死后出生形式不同, 对方是像询问众生死亡后生不生想成普通众生死后受生那样询问佛陀再不再生的, 佛陀无有真正自相的生、现,因为是真如本性。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