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其他微生物 一、教学目的 了解: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真 菌的种类、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实验诊断 与防治原则。 二、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讨论、教学互动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概念:是一类无细胞壁、形态上呈多形性、可通过除 菌滤器、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种类: 肺炎支原体 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 穿透支原体 可能是艾滋病的一种辅助因子 解脲脲原体 泌尿生殖道感染
形态与结构: 没有细胞壁、具高度多形态性 培养特性:油煎蛋样的菌落 1. 生物学性状 (一)概述
致病机制 ( 1 )在呼吸道粘膜表面寄生,很少侵入组织与血液。 ( 2 )借助末端的球杆状特殊结构吸附于宿主细胞神经 氨酸酶受体上 ( 3 )产生有毒代谢产物和酶类 ( 4 )致病性也和迟发型超敏反应有关 2. 致病性与免疫性
(二)肺炎支原体 —— 非典型肺炎 n 传播途径 u 经飞沫传播 n 发病年龄 u 儿童及青少年多见 n 潜伏期 2 - 3W n 临床表现 u 发热(约 39 ℃)、头痛、持续性顽固咳嗽、胸痛等 。一般经 3 - 10d 主要症状消失,但咳嗽可以持续 1 个月之久。
立克次体: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 生物,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以二分裂方式 繁殖。 立克次医生(美国)发现
共同特点 n 专性细胞内寄生,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n 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有明显的多形态,多 为球杆状,革兰染色阴性 n 有 DNA 和 RNA 两类核酸 n 大多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与节肢动物关系密 切 n 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形态与染色 u 多形态性 u 革兰染色阴性 u 常用 Giemsa 法染色,染 成紫色或蓝色。 u 在感染的宿主细胞内排列 不规则,不同立克次体于 细胞内位置不同。
培养特性 u 在活细胞内生长 u 二分裂方式繁殖 u 培养方法:动物接种(豚鼠、小鼠) 鸡胚接种(鸡胚卵黄囊) 细胞培养 抵抗力:对低温和干燥抵抗力强
抗原结构 u 群特异性抗原 (细胞壁表层的脂多糖) F 与变形杆菌某些菌株(如 OX 19 、 OX 2 、 OX k 等)的菌体抗原有共同的抗原成分。 F 外斐试验:辅助诊断立克次体病。 u 种特异性抗原(与外膜蛋白 ) :不耐热。
致病物质: 致病机制: 局部(淋巴组织小血管) 全身小血管内皮细胞 高热、头痛、皮疹 ( 第一次菌血症 ) ( 第二次菌血症 ) 血管 内毒素、 磷脂酶 A 节肢动物叮咬或粪便 病理部位:
主要病原性立克次体 种类 传染源 媒介昆虫 主要临床表现 免疫力 种类 传染源 媒介昆虫 主要临床表现 免疫力 普氏立克次体 人 人体虱 发热、头痛、皮疹 持久 (流行性斑疹伤寒) 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损伤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鼠 鼠蚤 发热、头痛、皮疹 持久 (地方性斑疹伤寒) 鼠虱 恙虫病立克次体 鼠 恙螨 局部黑色焦痂 持久 (恙虫热) 发热、头痛、皮疹 内脏损害 内脏损害 人通过接触
普氏立克次体 人虱 人 人 人 人人虱 流行性斑疹伤寒传播方式 n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地方性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传播方式 鼠 鼠蚤 鼠虱 鼠蚤 人 人 鼠蚤 鼠虱 鼠蚤 人 人 鼠 人蚤 人蚤
恙虫病立克次体 卵 成虫 稚虫 稚虫 成虫 卵 鼠等 幼虫 幼虫(第二代) 人等 恙虫病的传播方式 传播媒介,储存宿主 : 恙螨
1. 标本采集:急性期血液和双份血清 2. 分离培养:首先接种豚鼠 3. 血清学试验:外斐反应 微生物学检查法
防治原则 预防 治疗 1 、控制和消灭中间宿主及储存宿主 2 、特异性:鼠肺疫苗(全细胞灭活疫苗) 斑疹伤寒 氯霉素、四环素 禁用磺胺类药
n含n含有 DNA 和 RNA 两类核酸 n具n具有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革兰阴性 n有n有独特的发育周期,二分裂方式繁殖 n含n含有核糖体和较复杂的酶系统,能进行一定的代 谢活动 n对n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主要特点:
(一)生物学性状 1. 形态染色与发育周期 ( 1 )原体: ( 2 )始体: 小,感染形式 大,繁殖形式 沙眼衣原体包涵体 透射电镜 5000 包涵体 易感细胞内含繁殖的始体和 子代原体的空泡。 易感细胞内含繁殖的始体和 子代原体的空泡。
2. 培养特性 : 专性细胞内寄生 3. 分类: u 沙眼衣原体 u 肺炎衣原体 u 鹦鹉热衣原体 u 兽类衣原体 4. 抵抗力 u 对热、消毒剂敏感 u 耐低温: -70 度保存数年 u 抗生素:红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敏感
1. 致病机制 衣原体衣原体 宿主细胞大量繁殖 抑制抑制 细胞代谢细胞溶解 主要外膜蛋白阻止吞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 超敏反应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 所致疾病 ( 1 )沙眼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 ( 2 )包涵体结膜炎 ( 3 )泌尿生殖道感染 u 男性尿道炎 u 子宫颈炎和宫内膜炎 ( 4 )性病淋巴肉芽肿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n 直接涂片镜检 n 分离培养 n 血清学诊断 (四)防治原则 n 注意个人卫生,不用公共毛巾、脸盆等。 n 无特异预防方法
概念:一类细长、柔软、呈螺旋状弯曲、运动 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分类: 1. 疏螺旋体属:奋森螺旋体属 2. 密螺旋体属 : 梅毒螺旋体 3. 钩端螺旋体属:钩端螺旋体属
(一)钩端螺旋体 1 、生物学形状 形态与染色 ( 1 )螺旋细密而规则,菌体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 ( 2 )常用镀银染色法,染成棕褐色
2. 培养特性 u 需氧或微需氧 u 常用柯氏培养基培养 3. 抵抗力 u 耐冷不耐热 u 耐碱不耐酸 4. 抗原构造与分类 u 表面抗原( P 抗原):具有型特异性 u 内部抗原( S 抗原):属的特异性
5. 致病性和免疫性 (1) 致病物质 u 内毒素样物质( ELS ) u 溶血素 u 细胞毒因子( CTF ) (2) 所致疾病 传染源:鼠类和猪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 所致疾病:钩体病
传染源传染源 猪 鼠类 尿 水源 稻田 人 皮肤 粘膜 局部淋巴 结内繁殖 肝肾 尿排菌 毛细血管 内脏皮肤出血 肌肉 酸痛 肾上腺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眼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
微生物学检查 1. 检查螺旋体 第一周:血液 第二周:尿液 2. 血清学诊断 防治原则 1. 预防 2. 治疗
n 形态结构与染色 u 细长且两端尖直 u 螺旋致密而规则 u 运动活泼 u 常采用镀银染色法将其染 成棕黑色 n 培养特性 u 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不能生长繁殖 n 抵抗力 u 梅毒螺旋体抵抗力极弱
n 致病因素 u 菌体表面的粘多糖 u 透明质酸酶 u 免疫病理损伤 n 传播途径 u 性传播 u 血液传播 u 垂直传播
所致疾病 n 先天梅毒 n 后天梅毒 u 第一期梅毒 u 第二期梅毒 u 第三期梅毒
微生物学检查法 n 检查螺旋体 u 取梅毒硬性下疳、梅毒疹的渗出液或局部淋巴结的抽 取液 n 血清学试验 u 非螺旋体抗原试验 u 螺旋体抗原试验 n PCR 检测梅毒螺旋体的 DNA 防治原则
病原性真菌 一、皮肤癣真菌 二、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三、深部感染真菌 第五节 真菌
(一)浅部感染真菌 表面感染真菌 表面感染真菌 皮肤癣真菌 皮肤癣真菌 皮下组织真菌感染 皮下组织真菌感染
皮肤癣真菌 引起皮肤浅部感染 嗜角质蛋白,侵犯部位:角化的表皮,毛发, 指(趾)甲 病理变化:由真菌增殖及代谢产 物刺激宿主引起
致病性 指(趾)甲 皮肤 毛发 指(趾)甲 皮肤 毛发 毛癣菌 皮肤癣菌属 小孢子癣菌属 一种皮肤癣菌可在不同部位引起病变 相同部位的病变也可由不同的皮肤癣菌引起 红色毛癣菌 儿童头癣:黄癣、白癣、黑点癣
脚癣灰指甲
(二)深部真菌感染 侵袭深部组织和内脏以及全身的真菌。外 源性,致病性较强,引起慢性肉芽肿样炎 症、溃疡和坏死 新型隐球菌
1 、概述:广泛存于自然界 传染源是鸽子 2 、生物学特性 圆形,有肥厚荚膜(大,可比菌体大 1-3 倍)荚膜 染色:墨汁负染 培养特性:沙保或血琼脂培养基, 25 ℃和 37 ℃ 生化特性:分解尿素 荚膜多糖抗原: A ~ D 4 个血清型,我国约 70% 属 A 型
荚膜
新型隐球菌脑脊液涂片
3 、致病性 外源性感染,肺是主要入侵途径 多数症状不明显,自愈;有的引起支气管肺 炎;严重肺呈暴发性感染,死亡 经血行传播 至中枢神经及其它组织,引起慢性脑膜炎 近年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 - 机会感染 致病物质:荚膜
(三)条件致病性真菌 假丝酵母菌 曲霉 毛霉 卡氏肺孢菌
1 、白假丝酵母菌又称白色念珠菌 形态:圆形或卵圆形单细胞真菌,革兰阳性 培养:普通琼脂、血琼脂与沙保培养基 需氧。 有大量向下生长的营养假菌丝,呈类酵母型。 在玉米粉培养基上可长出厚膜孢子
条件致病: 皮肤粘膜感染 鹅口疮,阴道炎 内脏感染:肺炎、关节炎、膀胱炎,肾盂肾炎 中枢神经感染:脑膜(脑)炎、脑脓肿 致病性 过敏
检查 直接镜检 假菌丝和厚膜孢子可帮助诊断 假菌丝 厚膜孢子
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卫生、干燥、消毒(福尔马林) 避免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 局部感染治疗:外用药 系统感染治疗: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