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及登革出血熱之 臨床診療與實例探討 馬偕紀念醫院 小兒感染科 紀鑫 主任. 登革病毒  黃病毒 (Flavivirus)  50nm, 單股 RNA,11000 base pairs  三種結構性蛋白: C-protein,M-protein, E-protein.  四種血清型: DEN-1,DEN-2,DEN-3,DEN-4.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生命徵象 Vital Signs 1. 體溫 Temperature 2. 脈搏 Pulse 3. 呼吸 Respiration 4. 血壓 Blood Pressure 簡稱 TPR 和 BP.
Advertisements

周作霞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血液系统常见症状和体征的 护理.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病毒、放射、遗传 白血病 再障 贫血贫血 感染 出血 缺铁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贫血 溶血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I T P 药物和化学物质 物理和生物因素 感染因素、免疫因素、 脾脏因素 骨髓.
病历摘要 病例一 病例一 患者,男, 54 岁。教师。主诉:间断腹痛半年,加重并 发热十天 患者,男, 54 岁。教师。主诉:间断腹痛半年,加重并 发热十天 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下腹部疼痛, 呈绞痛样,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大 便呈糊状,疼痛于夜间明显,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
(Cirrhosis of Liver). What Is Cirrhosis?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可由多种原因 引起,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 现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 这 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结果肝小叶结 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致使肝 脏变形、变硬而形成肝硬变,早期可无.
登革熱鑑別診斷、治療 與感染管制 主講人:陳彥旭 教授 高雄醫學大學 感染內科主任 / 醫學系主任.
Case report 學生 : 沈秀君 指導老師:蕭佩珍 營養師 報告日期: 2015/10/23 1.
登革热 ( Dengue Fever ) 首都医科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 北京佑安医院 感染性疾病教研室 梁连春.
甲型 H1N1 流感诊疗方案 ( 2009 年第三版) 的制定及临床应用体会 北京朝阳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曹志新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病理生理学系 Department of Pathophysiology 高远生.
健康檢查報告數據解讀 漢 銘 醫 院漢 銘 醫 院漢 銘 醫 院漢 銘 醫 院. 實驗室檢查實驗室檢查 尿液檢查尿糖( GLU ) 膽紅素 ( BILIRUBIN ) 白血球( WBC ) 尿蛋白( PRO ) 酸鹼值( PH ) 硝酸鹽 ( NITRITE ) 尿潛血反應( OB ) 酮體( KETONE.
1 Preoperative Portal Vein Embolization for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 a Comparative Study 肝门部胆管癌术前门静脉栓塞的对比研究 作者姓名:易滨 1, 徐爱民 1, 赖俊雄 1,2, 曲增强 1, 程庆保 1,
休 克.
第八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A patient of Behcet’s syndrome
肺 炎 (Pneumonia) 重庆医科大学 儿科学院 刘恩梅.
呕血 hematemesis.
登 革 热 Dengue Fever 中山三院传染病教研室
原 发 性 高 血 压 ( Primary Hypertension )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杜正光
急性肾衰竭 (Acute renal failure, ARF)
吳明玲醫師 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臨床毒物科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衛生署 疾病管制局 中區感染症疫情指揮中心 王任賢 指揮官
MDC11腎及泌尿道疾病 黃素勤 96/06/22.
机械及生物主动脉瓣 --病人选择及手术方式实施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 易定华,俞世强,刘金成,金振晓等 2008年12月 上海.
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 诊疗进展 (Process of the diagnosis and treat in Multiple Organ Failure in elderly, MOFE)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仁济临床医学院 陆惠华.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心内科 曾春雨、杨成明
實證醫學專題報告 服用綜合維他命,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有多少?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 OHSS)
胎盘早剥 汪希鹏.
謝鎮陽醫師 台南新樓醫院神經內科 成功大學藥學生物科技研究所 2011/04/24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 教师:燕鹏.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休克与临床监护 武警总医院移植ICU 尹利华.
第四章 人体内的物质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Blast Injury.
呼吸照護病房 (Respiratory Care Ward, RCW) 之抗生素使用管理原則
登革熱面面觀
指侵犯人体肝细胞为主,并引起肝炎的病毒,有甲、乙、丙、丁、戊等种类
第七章 休 克 (Shock).
封面.
登革熱防治 護理人員的小叮嚀 院址:80145 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68號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兼任講師 台大預防醫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林正清 2011/3/24
香港紅十字會 青年及義工事務部 耆英健康檢查証書課程.
黄 热 病 YELLOW FEVER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What`s abortion? Abortion is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 before 28 weeks of gestation and the fetal weight is less than 1000g. 流产是指 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
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利用液体静压的原理,将一定量灭菌药液直接滴入静脉内的治疗方法。
社會科評量命題之考量 嘉義大學 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 張再明.
RELAXIN 2:心衰治疗新希望 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王勇教授.
第 12 章 待產及分娩的護理 (Nursing care of Laboring and Delivering)
分析抗焦慮劑/安眠劑之使用的影響因子在重度憂鬱症及廣泛性焦慮症病人和一般大眾的處方形態
神经病学 — 头痛 (Headache)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神经病学教研室.
黃俊銘 葉俊杰 陳德鴻 許士超 許家豪 楊宏仁 楊美都 鄭隆賓
Congenital Malrotation of Midgut – A Case Report 先天性中腸扭轉案例報告
中華民國感染症醫學會* 財團法人鄭德齡醫學發展基金會 財團法人謝維銓教授感染醫學文教基金會 財團法人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 文教基金會.
病歷寫作 方川尹醫師 Dec. 26, 2010.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ED/ICU Morbidity & Mortality Conference
Elderly Suicide in Hong Kong 香港長者的自殺状况研究
病歷書寫的方向與重點 蘇育敏.
重症病童輸液問題之處置與照護 成大小兒部 王玠能醫師.
5月OHCA 報告者:郭靖怡.
Securing the appendiceal stump without clip is safe
102/01/30 Instructor:黃允中 PGY 周裕勝
2017 鼠疫健康提示 | 非洲疫情 2017年8月至今,马达加斯加已有多例鼠疫病例报告。
書報討論 題目:登革熱.
大內科部ICU重症加護單位 品質提升計畫 內科 高國晉 副部長
預防登革熱.
輸 血 醫 學 衛生署台中醫院 血庫負責醫師 石文彬
PGY許越隆 Supervisor 廖志思醫師 2013/2/22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登革熱及登革出血熱之 臨床診療與實例探討 馬偕紀念醫院 小兒感染科 紀鑫 主任

登革病毒  黃病毒 (Flavivirus)  50nm, 單股 RNA,11000 base pairs  三種結構性蛋白: C-protein,M-protein, E-protein.  四種血清型: DEN-1,DEN-2,DEN-3,DEN-4

登革熱 — 疾病概述  俗稱「天狗熱」或「斷骨熱」  依血清抗原性分為 1 、 2 、 3 、 4 型  感染某一型登革病毒患者,對該型病毒具有終身免疫  對其他型別僅具有短暫的免疫力  潛伏期: 3~8 天 ( 最長 : 14 天 )  可傳染期  病人發病前 1 天 ~ 發病後 5 天為病毒血症期

台灣傳播登革熱的病媒蚊 Aedes aegypti 埃及斑蚊 : 戶內活動  Nervous feeder : bite > 1 host to complete one blood meal  Need more than 1 feed to complete the gonotropic cycle  較有效的傳播者 → multiple cases Aedes albopictus 白線斑蚊 : 吸到飽 、 戶外活動

登革熱病毒感染後的臨床症狀 WHO: comprehensive 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 control of dengue & DHF, 2011 DHF ≠ DF + bleeding

登革熱  50-90% 無症狀感染  典型登革熱  重覆感染不同型別的病毒可能會導致致命的出血熱 (DHF) 、 登革休克症候群 (DSS)

WHO classification & grading WHO: comprehensive 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 control of dengue & DHF, 2011

WHO 對 DHF/DSS 的分級  DHF 依嚴重度有以下之分級 : 第一級 ── 發燒,伴隨有非特異性體質症狀: 血壓帶試驗陽性是唯一出血現象 第二級 ── 第一級,加上有自發性出血 第三級 ── 已呈現循環衰竭的現象,如脈搏弱、 脈搏壓變窄,血壓降低伴隨有皮膚濕 冷,坐立不安 第四級 ── 嚴重休克,血壓和脈搏量不到

Suggested dengue case classification and levels of severity

Unusual or atypical manifestations of dengue WHO: comprehensive 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 control of dengue & DHF, 2011

Unusual or atypical manifestations of dengue WHO: comprehensive 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 control of dengue & DHF, 2011

登革熱臨床症狀  典型登革熱  潛伏期: 3 ~ 8 天  前驅症狀:在發燒的數小時至 12 小時前,可能有 頭痛、 厭食、背痛、僵硬、違和、臉部潮紅等症狀  發燒:體溫驟然昇高至 39° ~ 40 ℃,持續 3 ~ 6 天,有時會 呈現雙峰型的發燒  疼痛:如骨痛、關節痛、肌肉痛、背痛、頭痛、眼窩後 疼痛

皮疹  約於第 3 ~6 病日出現皮疹,有些病 患會有非典型的發疹,也有不發疹 的  先從手腳開始,進而擴散至軀幹  有的發疹會引起搔癢  病人手掌、腳掌出現紅斑輕度腫脹, 手掌緊蹦感,掌心搔癢,其刺痛亦 是一重要特徵  一般在皮疹開始出現時,血小板、 白血球數目約下降至最低點,而後 回昇

White island in Red sea

登革出血熱 - 臨床症狀  出血傾向 : 符合以下一項以上 :  血壓帶試驗陽性  點狀出血、瘀斑、紫斑  黏膜、腸胃道、注射點滴處或其他地方出血  血便、吐血  血漿滲漏 ( 血管通透性的急速增加 ): 符合以下一項以上 :  血比容上升 ≥ 20% ( 依據不同年紀標準 )  輸液治療後 : 血比容下降 ≥ 20%  肋膜積水或腹水或低血清蛋白(≦ 3gm/dl ) 女性可能以經血過多表現

血壓帶試驗 (tourniquet test)  方法 : 以收縮壓及舒張壓兩者平均值的壓力,用血壓帶綁上 臂五分鐘後,觀察前臂邊長為一英吋 ( 即 2.5 公分 ) 的正方形 內的 petechiae 數目  陽性結果 : 若每平方英吋 (2.5x2.5=6.25 平方公分 ) 出現≧ 20 個 petechiae 即為陽性反應

急性期皮疹

肋膜積水 Hct: 39, PLT 22K, WBC 6400/uL, GOT 329, GPT 256 Hct: 35.5, PLT 35K, WBC 4600/uL, plasma reabsorption Day 6Day 9

登革休克症候群 - 臨床症狀  低血容性的休克 : 當血漿滲出量過多時發生,稱之為 DSS  病人手腳冰涼、皮膚濕冷、嘴唇發紫、坐立不安、脈搏加 快、血壓下降、脈搏壓變窄(≦ 20 mmHg)  通常發生於發燒快要退或退了以後 1 ∼ 2 天內

即使燒退後,仍要多觀察兩天,因為此 時是最易出現 shock 及出血的時期 Shock 時 : 輸液補充要及時並頻繁監測 D5 or D6 之後 : 由於可能 fluid reabsorption ,輸液之停止補充也要 及時,以防 fluid overload 造成心肺衰竭

登革熱病人之血液學變化  登革病毒 : 以造血及內網間皮細胞系統之細胞為中心而 行其複製之生活史,感染可造成造血及內皮組織之傷 害  白血球:在發燒期,絶大多數病人呈現白血球減少, 白血球以減少中性球 (PMN) 為主  第三天以後,抽血檢查 CBC 最適當,看有否白血球下 降或血小板下降

登革熱出血熱 – 診斷  若發現有出血現象,血小板 10 萬以下,血比容上升≧ 20% , 或年齡 18 歲以下,血比容≧ 42% ;女性成人血比容≧ 45% 、 男性成人血比容≧ 50% ,血中白蛋白明顯下降或可見腹水、 肋膜腔積水,臨床上即可診斷為登革出血熱,應立即住院 治療,並繼續觀察病情之變化

登革出血熱 - 實驗室檢查  WBC :下降或正常  第 3 天後白血球才明顯下降,約在第 5 天降至谷底  RBC :正常或下降  PLT :下降到 <10 萬  HCT :上升,比平常值≧ 20 %  GOT 和 GPT :輕中度上升,通常 GOT>GPT  A/G :血中白蛋白下降,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率 <1  APTT 多延長 、 PT 多正常  ABG :休克時,可能會發生代謝性酸血症  CXR :右邊肋膜腔常見積水  腹部超音波:可見膽囊增厚或腹部積水

DHF — 白血球與血小板的變化

治療 沒有抗病毒藥物,採行支持性療法 登革出血熱  當病患進展至登革出血熱時,可依 WHO 的標準先作分級, 再配合不同分級治療準則加以處理  第一級及第二級病人,若持續發燒,可以開立解熱劑 ( 避 免 aspirin 、 NSAID) ,同時給予水分或果汁  酸痛又疑似 dengue → 不要打 aspegic (Stin) , 避免出血  儘量不做侵襲性檢查、治療或開刀  預後主要決定於休克的早期發現與治療,而小心監視與即 時處理方能早期發現與治療休克

休克 - 血漿容積的流失  休克發生之危險時期 : 通常是在退燒的當天或隔天  多在發病後的第 3-4 天  注意症狀惡化或休克的警訊  焦躁不安、嗜睡、臉色蒼白、腹痛、四肢冰冷、 心跳過速、周邊脈 搏不明顯、脈搏壓變窄、寡尿  血比容的偵測 :  可直接反映血漿流失的程度和血管內液體的需要  血比容上升通常在血壓和脈搏有變化之前即發生  從發病的第 3 天起至病人的發燒已經平穩了 2 天,血比容應該每天檢 查  血小板持續  + 血比容  : 休克開始發生的重要指標

休克病人的監控  血漿流失 : 監測血比容、生命徵象和尿液量的變化  生命徵象 : 脈搏、血壓和呼吸 : 至少每 30 分鐘紀錄一次, 直到改善  血比容 : 在前 6 小時,血比容及血紅素應每 2 小時偵測 一次;之後每 4 小時監測一次,直到病情穩定  尿液量 : 紀錄尿液排出量及頻率  體液應保持平衡 : 逐次記錄輸液的種類、速率及容積, 以評估液體置換的適當性

休克時 - 用以進行快速容積擴張的液體  Crystalloid solutions  生理食鹽水  乳酸林格氏液 (Ringer’s lactate) 或醋酸林格氏液 (Ringer’s acetate)  酸中毒時勿使用  5 %葡萄糖溶液以 1:2 或 1:1 稀釋到生理性食鹽水中  Colloid solutions  血漿、白蛋白  血漿替代物(如葡萄聚糖 40 ; dextran 40 )

Algorithm for fluid management in compensated shock

休克時之治療  快速( <20 分鐘)而大量( ml/kg )給予靜脈內輸液  若有必要,可再大量輸注一次( 毫升 / 公斤)  肥胖患者 : 以 ideal body weight 計算  若休克持續  應該給予氧氣並評估血比容  若血比容上升  血漿、血漿替代物或 5 %白蛋白( 毫 升 / 公斤)快速而大量的靜脈給予一次,如果需要的話,重 複此步驟以達晶體溶液的總劑量為 毫升 / 公斤  若休克持續存在  應再次檢測血比容  適當的液體輸注後,若血比容下降  考慮內出血的可能性

休克時之治療  一般在休克終止 48 小時後,就不再需要 IV fluid  外滲血漿再吸收時,若給予過多的液體恐怕會導致體 液過多、肺水腫或心臟衰竭的發生  外滲血漿再吸收時的表現: 停止靜脈內輸液後,血比容仍持續地下降

Fluid management in hypotensive shock

輸血的原則為何?  小量出血不需要輸血,大量出血時則以輸全血為原則  輸全血後仍流血不止,應考慮血小板減少或發生瀰漫性血 管內凝固症 (DIC) ,應加輸血小板和新鮮冷凍血漿  輸血小板的原則:  血小板低下但仍≧ 20,000/ul : 通常不需要輸血小板  血小板 < 20,000/ul 且無明顯全身性出血時,可以考量給予 預防性血小板之輸注  若病人有較嚴重的全身性出血或發生 DIC 時,雖然病人血 小板 ≧ 20,000/ul ,可給與血小板之輸注  當病程進入恢復期,病人也沒有出血現象, APTT 轉好,雖 然血小板 < 20,000/ul ,可考慮不輸血小板,繼續追蹤

電解質和代謝障礙的矯正  電解質及血中氣體的分析應每隔一段時間就評估是否 有下列情形 :  低血鈉症  酸中毒 : 即時以重碳酸鈉矯正

病人出院的標準  未使用退燒藥物,≧ 24 小時未曾出現發燒  食慾恢復  明顯可見的臨床症狀改善  良好的尿量  從休克狀態恢復至少已經 2 天  沒有因肋膜積水或腹水而引起的呼吸窘迫  血小板數 > 50,000/ul  若未達此項 : 建議病人最近 1-2 週內避免 traumatic activities  多數無併發症的病人 : 血小板數在 3-5 日內恢復正常 WHO: comprehensive 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 control of dengue & DHF, 2011

臨床症狀懷疑登革熱 抽血做血清學、抗原檢查 + 病毒分離 做血壓帶試驗 驗白血球、血小板、血比容 Hct 正常或微升 PLT >10 萬 Hct  PLT ≦ 10 萬 * 有血漿滲出 經口攝取或靜 脈點滴,每天 門診追蹤,量 血壓、脈搏, 驗血比容及血 小板 血壓帶試驗陽性 或自發性出血 血壓降低、休克 或量不到血壓 住院 普通病房 住院 加護病房 DHF 第三級 或第四級 * 血漿滲出 : 如發現有腹水、肋膜腔積水、血中白蛋白下降 典型登革熱併發 異常出血、休克 或有嚴重慢性病 住院 DHF 第一級 或第二級 DHF 第三級 或第四級 好轉 出院 惡化

Chief Complaint fever and general malaise for 4 days This 15-year-old girl has no significant past medical history. She went to Cambodia on 8/10~8/17 with her church group for a mission trip. After coming back, she started to have mild fever with temperature of 37.5~38.0 ℃. The fever was accompanied by rhinorrhea and a mild cough with sputum. Present Illness

ER Initial Evaluation 8/21  Influenza rapid test: negative  Hb: 13.1 g/dL Ht: 38.8%  WBC: 1300 /  L ANC: 728 /  L  DC: ( )  PLT: 43×10 3 /  L  CRP: 0.57 mg/dL

8/23 CBC, WBC/DC, Chemistries  Hb: 14.7 g/dL Hct: 43.3% (  11%)  Reticulocyte: 1/1000 RBCs  WBC: 1300  L DC: ( Atypical-Lym: 3)  PLT:19×10 3 /  L  ANC: 507  ASL(GOT):200 U/L  ALT(GPT):59 U/L  LDH: 501 IU/L

8/25

8/27

Description of demographic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fatal patients  10 fatality (8 M and 2 F; median age, 63.5 years) with DHF (7 grade II DHF and 3 DSS)  a dengue-related mortality rate of 1.3%.  Of these 10 fatal patients, the time lapses between  onset and hospital presentation ranged from 1 to 6 days (median, 2 days)  hospital presentation to fatality 2 to 18 days (median, 4.5 days)  onset to fatality 4 to 21 days (median, 7.5 days)  9 was sampled for dengue diagnosis within 24 h after admission  median from dengue onset to the definitive diagnosis was 5 days (range, 4– 11 days)

Causes of fatalities  Intractable GI bleeding with hypovolemic shock: 4  DSS alone : 2  DSS with  SAH  K. P bacteremia and meningitis with septic shock  sepsis due to VAP  concurrent E. faecalis bacteremia +massive GI bleeding

DHF 死亡個案 Cas e AgeOnsetReport as DHF ExpireUnderlying diseaseDHF symptom 1608/278/31 DM 、 HTN LGI bleeding 26610/24 DM 、 HTNUGI & LGI bleeding 、 shock 36911/311/811/7 DM 、 HTN 、 cirrhosisUGI & LGI bleeding 、 shock 46410/1610/2410/23 HTN 、 ESRD 、 gout UGI & LGI bleeding 、 shock 54812/612/17 DM 、 HTN 、 ESRD 、 hyperlipidemia 、 CAD UGI & LGI bleeding 、 shock 、 AMI 4 例於住院前皆有大量 GI bleeding 3 例到院前已出現 shock, 其中 1 例 OHCA 住院前皆曾至診所就醫, 但皆未被通報為登革熱,因此出現 DHF 相關症狀時未立即就醫獲得適當處置

Case 1  64 y/o M went to ER at 4AM, 2011/10/16 because of fever / bone pain since yesterday  Lived in 屏東 xx  Chronic Kidney Disease, gout Hx  At ER  T/P/R=38/83/19, BP=138/86 mmHg  lab: Hb=9.7gm/dl, PLT=121K, WBC: WNL, Seg=78%, Cr=7.3  Keto 1amp, N/S 250ml  MBD (11AM): URI/pharyngitis: panadol, keflex, peace x 3 days

Revisit ER on 10/19 7AM (D5)  DOE and chest discomfort for 2 days  T/P/R=37.4/103/24, BP=116/94  Muscle soreness(+), deny URI symptoms or skin rash, low grade fever (+), abdominal pain (+)  Lab : WBC=7.5K, Hb=15gm/dl, PLT=37K, GPT=73,BUN/Cr=121/10, ABG=7.322/22/63/11.3, INR=1.15, aPTT=39.4 s  Admission at 11AM, BW=78Kg, IBW=60  Dengue: only NS1(+)  Abd echo: ascites (+), CXR: bil lower lung infiltrate (+), cardiomegaly(+)  Tentative diagnosis : dengue fever+ thrombocytopenia, acute onset of CKD

 Few bloody stool noted at 3PM, 10/20  Increase IVF =1000ml/day, and suspect DHF  Worsening dyspnea on 4 : 30PM, plan to transfer to ICU  Transfer to KMUH  T/P/R=36/64/22, BP=91/42

Case 2  60 y/o male, visit ER by 119 at 8:30 AM, 2011/8/31 because of SOB, nasal and anal bleeding this morning  Lived in 高雄 xx 區, wife and daughter had dengue  Had fever for 4 days s/p LMD tx  DM, HCVD Hx  At ER  T/P/R=37.8/138/30, BP=116/76mmHg, E4V5M6  08:35 profuse bleeding in mouth  08:47 CPR  Lab : WBC=9.2K, N/L=77/19, Hb=17.8, Hct=51.5%, PLT=20K Cr=1.6,AST/ALT=176/73, sugar=330, HbA1c=10.3,  Transfer to ICU, repeated CPR, AAD at 11:50AM

Case 3  70 y/o male, visit ER at 7PM, 2011/11/5 because of fever x 3 days, anorexia, tarry stool  Lived in 高雄 xx  HTN, DM (+)  At ER (D3)  T/P/R, 36.9 ℃ /103/20, BP=161/103 mmHg,  Lab : WBC =5.61K, Hb=16.6 gm/dl, Hct=49.4%, PLT=44K,BUN/Cre=25/1.1, ALT=115  MBD at 11PM, Dx : fever, cause? r/o UGIB, thrombocytopenia

Revisit ER  Revisit ER at 7PM the next day (D4) because of general weakness,  At ER (11/6)  T/P/R=36.8 ℃ /137/20, BP=92/65mmHg, consciousness clear  Lab : WBC=6.14K, Hb=14.4 gm/dl, Hct=43.4%, PLT=16K, ALT/AST=242/353, Bun/Cre=36/1.3, Glu=418, CRP=1.7,  s/p PLT B/T, arrange PES

At ER (11/7)  5AM: BT=38 ℃, tarry stool, BP=93/63mmHg,  6AM: WBC=7.67K, Hb=10.7, Hct=32.2, PLT=17K, s/p PRBC, PLT, FFP B/T  12 AM: SBP=40, s/p endo intubation,r/o UGIB related  4 PM: skin rash seen, notify dengue  9 PM: AAD

Case 4  48 y/o female, went to ER by 119 at 7PM, 2011/12/08 because of general malaise, fever for 2 days  Lived in 高雄 xx 區  DM, HTN, CAD (+)  ESRD under H/D  At ER  T/P/R=37.8/88/16, BP=166/89,  Lab : WBC=4.9K, Hct=34.7%, PLT=97K, AST/ALT=454/256  Notify dengue on 12/11, and stayed at ER till 12/13

At ward  12/15 : T/P/R=37.1/80/20, BP=80/55mmHg,  At night tarry stool (+), consciousness disturbed  Lab: WBC=11.3K, Hct=31.3%, PLT=158K, AST/ALT=51/42  12/16: WBC=22.1K, Hct=40.5%, PLT=256K, sudden collapse s/p CPR,  At ICU  added tazocin, profound shock (+)  died on 12/17

Lesson learned  Reducing dengue mortality requires an organized process that guarantees  early recognition of the disease, and  its management and  referral when necessary  When major bleeding does occur, it is always associated with  Profound shock  Thrombocytopenia  Hypoxia and acidosis  Multiple organ failure 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高風險病患  以下族群較易有併發症產生 :  infants and the elderly  obesity  pregnant women  peptic ulcer disease  women who have menstruation or abnormal vaginal bleeding  hemolytic diseases, e.g. G-6PD deficiency  thalassemia and other hemoglobinopathies 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DM, HTN, asthma, ischemic heart d’z  chronic renal failure, liver cirrhosis  patients on steroid or NSAID treatment WHO: comprehensive 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 control of dengue & DHF, 2011

Severe dengue should be considered  Patient from an area of dengue risk with fever of 2–7 days plus any of the following features:  Evidence of plasma leakage, such as:  high or progressively rising hematocrit;  pleural effusions or ascites;  circulatory compromise or shock  Significant bleeding  Altered level of consciousness  Severe gastrointestinal involvement  Severe organ impairment

Criteria for transfer  Early presentation with shock (on days 2 or 3 of illness);  Severe plasma leakage and/or shock;  Undetectable pulse and blood pressure;  Severe bleeding;  Fluid overload;  Organ impairment (such as hepatic damage, cardiomyopathy, encephalopathy, encephalitis and other unusual complications).

謝謝聆聽 62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