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造影体位 1 肺动脉造影常规取正位成像,必要时加 1 肺动脉造影常规取正位成像,必要时加 摄斜位或侧位。 摄斜位或侧位。 2 支气管动脉造影常规取正位成像,必要时 2 支气管动脉造影常规取正位成像,必要时 加摄斜位或侧位。 加摄斜位或侧位。 3 肋间动脉和胸廓动脉造影常规取正位成像, 3 肋间动脉和胸廓动脉造影常规取正位成像,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九章 各种标本采集法. 学习目标  1 、概述标本采集的原则  2 、说出各种标本采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 3 、能正确完成各种标本的采集.
Advertisements

颈部肿块鉴别诊断 颈部肿块分类 炎症:急慢性;特异性非特异性感染 外伤:血肿、假性动脉瘤 肿瘤: 良恶性:良性多见 恶性:原发性、转移性; 畸形:血管瘤、囊肿.
头颈部影像诊断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放射科 陆明. 头颈部 眼 耳 鼻窦 鼻窦 咽 喉 腮腺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
第十二教案 目的要求:理解动脉的行程和分布 规律 重点难点:全身主要动脉的分布; 全身主要动脉的分布.
任务三 穿刺术. 兽医基础 穿 刺 术穿 刺 术 一、胸膜穿刺术胸膜穿刺术 二、腹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 三、瘤胃穿刺术瘤胃穿刺术 四、瓣胃穿刺术瓣胃穿刺术 五、肠管穿刺术肠管穿刺术 六、膀胱穿刺术膀胱穿刺术.
外科学绪论 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江柏青. 外科学范畴 外科学发展简史 怎样学习外科学 外科基本原则.
结合实际解读藏獒标准 中国畜牧业协会犬业分会副主任 —— 张晓峰. 行业流行语 它的超群毛量震惊世人,高耸的头峰、丰密的 被毛、饱满的臀部饰毛以及飘逸的腿部绯毛皆 展露绝难匹敌的品质,骨量亦是不俗,一见难 忘,感受视觉上的无限震撼! 它拥有一副业界罕见的绝佳头版,方正之余又 不失圆浑饱满,超低的发毛点仿若起于那短方.
第二节 排便护理. (一)正常粪便的观察 1. 量与次数 排便是人体基本生理需要,每日排便量与食 物 的种类、数量及消化器官的功能有关。一般成人每日排便 1 ~ 2 次(婴幼儿 3 ~ 5 次),平均量 100 ~ 300g 。 2. 形状与颜色 正常粪便柔软成形,呈黄褐色,婴儿的粪 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粪便的颜色也因摄入的食物和药物.
猜谜语 胸中有个大雪梨,拳头大小差不离。劳逸结合巧安排,任劳任怨干到底。.
下肢静脉曲张的超声检查 刘 怡.
第十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循环.
第 3 节 雾化吸入疗法.
外伤性脾破裂的护理.
近期重点工作 教务处 2015年3月19日.
急腹症 acute abdomen.
老年人缺血性肠病诊治 (中国专家建议)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付宝玉
留置囊性尿管操作中常见 护理问题及对策.
医疗工伤生育保险政策解读 金坛市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上海交大医学院耳鼻咽喉科学系 新华教研室 向明亮
腹 膜.
肝横断层解剖及CT、MRI图像 一.肝脏解剖 (一)   肝形态:.
内 脏 学 第十章 腹 膜 Peritoneum 一、腹膜概述 二、腹膜的功能 三、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四、腹膜形成的各种结构.
僵、麻、晕、瘫、流口水,首先脑塞通丸 脑血管疾病典型病例介绍及常见问题解答 编写:李旭勇等 编审:韩勤学.
眩 晕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李瑞红.
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应用价值 肿瘤血液科.
DSA成像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 协和医院放射科 余建明.
心脏断面解剖及室壁心段.
脾,门静脉 spleen, portal vein
系统解剖学--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心.
心血管系统 第十一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总 论 第二节 心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二、心腔 三、心的构造 四、心传导系 五、心包 六、心的血管
心血管系统 脉管系统 第二节 心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二、心腔 三、心的构造 四、心传导系 五、心包 六、心的血管 七、心的神经
第四十一章 泌尿系损伤 主讲教师:晏龙强.
教学目标: ★ 掌握小儿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急救护理; ★ 熟悉其常见原因和健康指导。.
心血管系统 概 述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实验20 鱼类的循环系统 讲授:陈明茹 肖佳媚 谢雯瑜.
循环系统 circulation system.
肝损伤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林 艳.
生物科專題研習 甚麼環境因素會影響麵包發霉的速度? 組員名單﹕3E 潘蘭平、潘淑儀.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途径.
大 纲 要 求 了解体循环静脉的特点 了解上腔静脉的主要属支及汇集范围; 掌握上肢、下肢浅静脉的名称和汇入部位
正常人体结构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系.
第五节 洗胃术.
心脏疾病的外科治疗 厦门长庚医院 心脏外科 主任医师 陈瑜.
骨与关节结核 外科学教研室.
心血管病 介入性诊治技术.
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导尿术.
脊柱结核.
血管的外形特征 与静脉比较,动脉外形较挺拔,管腔小而管壁厚,管壁平滑肌和弹性纤维多而丰富,其弹性和收缩性较强;中等动脉因平滑肌丰富又称肌性动脉,大动脉因弹性纤维丰富又称弹性动脉;静脉较塌陷,管腔大而管壁薄,管壁平滑肌不发达,弹性纤维也较少,并有瓣膜配布,管壁弹性和收缩性较差,而外膜较厚且有平滑肌分布;毛细血管壁薄腔小,行走弯曲并有大量分支分布形成网状结构,在心肌间多沿心肌细胞纵轴平行分布。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二章 第五节 眩晕.
DSA 成 像 技 术 协和医院介入科 曾 军.
胰腺,十二指肠 pancreas,duodenum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三章 第三节 呕吐.
二、 静 脉 引流作用 1、分浅深二种, 浅静脉—皮下静脉不与动脉伴行—临床应用、 深静脉——与动脉伴行,名称相同 2、静脉间吻合丰富 3、有静脉瓣—防止血液逆流—机能不全时、、 4、为属支,由细变粗,管壁薄,管腔大,弹性小,压力低, 5、几种特殊结构的静脉:硬脑膜(静脉)窦,板障静脉,骨松质—是巨大的血库。
脑膜癌病合并海绵状血管瘤1例 诊断与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肝脏常见病变 自主学习辅导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
颅内压增高危象 神经内科 杨丽华.
循环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骨巨细胞瘤 ( Giant cell tumor of the bone)
胸、上腹部和盆腔CT图谱 影像圆 gcy88gcy.
Artery 动 脉.
冠状动脉解剖 李秀梅.
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脉管系统不仅是体内的运输管道系统,而且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如心肌细胞能分泌血管紧张素、抗心律失常肽,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
第二节 心 heart 一、位置与外形 (一)位置 心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周围包有心包。约2/3在胸骨中线左侧,1/3在胸骨中线右侧。 前方——肺、胸膜、胸骨体下部、 左侧第4、5肋软骨 下方——膈的中心腱 后方——食管、迷走神经和胸主动脉.
 第三篇 脉管学(angiology)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l system)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心(heart):二房、二室 2、动脉(artery):大、中、小。 3、静脉(vein) 4、毛细血管(capillary)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第二节 心 heart.
肝脏分段 北京医院 常志刚 2019/5/18.
腹膜后隙 内容: 一、肾 二、输尿管 三、血管、神经 January, 2007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三) 造影体位 1 肺动脉造影常规取正位成像,必要时加 1 肺动脉造影常规取正位成像,必要时加 摄斜位或侧位。 摄斜位或侧位。 2 支气管动脉造影常规取正位成像,必要时 2 支气管动脉造影常规取正位成像,必要时 加摄斜位或侧位。 加摄斜位或侧位。 3 肋间动脉和胸廓动脉造影常规取正位成像, 3 肋间动脉和胸廓动脉造影常规取正位成像, 必要时加摄斜位或侧位。 必要时加摄斜位或侧位。 4 上腔静脉造影常规取正位成像,必要时加 4 上腔静脉造影常规取正位成像,必要时加 摄斜位或侧位。 摄斜位或侧位。

第四节 心脏与冠状动脉 DSA 一 正常心脏与冠状动脉解剖 (一)正常心脏的外型及特点 (一)正常心脏的外型及特点 心脏呈一底朝右后、尖向左下的倒置圆锥 体,长轴约与正中矢状面成 45° 角向左下倾 斜。心底部由左、右心房构成,心尖部为 左室,膈面由左、右心室构成。 心脏呈一底朝右后、尖向左下的倒置圆锥 体,长轴约与正中矢状面成 45° 角向左下倾 斜。心底部由左、右心房构成,心尖部为 左室,膈面由左、右心室构成。

(二)正常心腔结构 (二)正常心腔结构 心脏内部被房间隔和室间隔以及二尖瓣和三 尖瓣分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个心腔。 心脏内部被房间隔和室间隔以及二尖瓣和三 尖瓣分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个心腔。 右心房收集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的血液, 将之通过右房室口送入右心室,再通过肺动脉 瓣口将之送入肺动脉干,再分为左、右肺动脉 直至细小分支。 右心房收集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的血液, 将之通过右房室口送入右心室,再通过肺动脉 瓣口将之送入肺动脉干,再分为左、右肺动脉 直至细小分支。 左心房收集肺静脉回血至房室口将血液送入左 心室,再通过主动脉瓣口将血液搏入全身。 左心房收集肺静脉回血至房室口将血液送入左 心室,再通过主动脉瓣口将血液搏入全身。

(三)冠状动脉与冠状静脉 (三)冠状动脉与冠状静脉

a .左冠状动脉及其分支 a .左冠状动脉及其分支

b .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

c .冠状静脉 与动脉伴行,由心大、心中、心小静脉 汇入冠状静脉窦,注入右心房 与动脉伴行,由心大、心中、心小静脉 汇入冠状静脉窦,注入右心房

二 造影技术 1 、手术操作 1 、手术操作 2 、造影参数选择 2 、造影参数选择 ( 1 )对比剂的选择, 370 高浓度非 离子型造影剂。 ( 1 )对比剂的选择, 370 高浓度非 离子型造影剂。

( 2 )注射参数 注射部位每次注射 总量( ml ) 注射流率 ( ml/s ) 压力 ( psI ) 主动脉、右 心室 右心房 右心室、肺 动脉主干 左、右冠脉84-5手推

3 摄影程序及体位 3 摄影程序及体位 患者一般情况下均仰卧平躺于检查床上 患者一般情况下均仰卧平躺于检查床上 ( 1 )摄影程序:一般采用注射延迟方式, 25 ~ 50f/s 数字电影减影或数字电影摄影。 ( 1 )摄影程序:一般采用注射延迟方式, 25 ~ 50f/s 数字电影减影或数字电影摄影。 也可应用心电触发脉冲式。 也可应用心电触发脉冲式。 ( 2 )摄影体位: ( 2 )摄影体位:

a 心脏:呈不规则园锥体、且腔室较多, 因而体位较复杂,常用体位有:正位、侧 位、长轴斜位 (LRO65+CRA22) 、四腔位 (LRO45+CRA45+ 身体右斜 20 )、半坐位 a 心脏:呈不规则园锥体、且腔室较多, 因而体位较复杂,常用体位有:正位、侧 位、长轴斜位 (LRO65+CRA22) 、四腔位 (LRO45+CRA45+ 身体右斜 20 )、半坐位 ( CRA30) 等 ( CRA30) 等

b 左冠状动脉造影体位: b 左冠状动脉造影体位: 右肩位 RAO40+CRA20 右肩位 RAO40+CRA20 左肩位 LRO45+CAR20 左肩位 LRO45+CAR20 肝位 RAO40+CAU25 肝位 RAO40+CAU25 蜘蛛位 LRO45+CAU25 蜘蛛位 LRO45+CAU25 补充体位 正位 +CRA25 补充体位 正位 +CRA25 正位 +CAU25 正位 +CAU25

c 右冠状动脉造影体位: c 右冠状动脉造影体位: 左前斜位 LRO45 左前斜位 LRO45 右前斜位 RAO45 右前斜位 RAO45

第五节 腹部 DSA 一, 肝脏 DSA (一)血管解剖 (一)血管解剖 1 动脉系统 1 动脉系统 腹腔动脉 → 肝总动脉 → 胃十二指肠动脉 腹腔动脉 → 肝总动脉 → 胃十二指肠动脉 肝固有动脉 → 肝 肝固有动脉 → 肝 左、中、右动脉 左、中、右动脉

2 静脉系统 ( 1 )肝静脉系统:肝左、肝中、肝右静 脉,汇合成干注入下腔静脉。 ( 1 )肝静脉系统:肝左、肝中、肝右静 脉,汇合成干注入下腔静脉。 ( 2 )门静脉系统: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 静脉汇合而成。门脉主干在肝内分为左、 右门脉分支,最终分支终于肝窦。 ( 2 )门静脉系统: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 静脉汇合而成。门脉主干在肝内分为左、 右门脉分支,最终分支终于肝窦。

(二)造影技术 (二)造影技术 1 手术操作 1 手术操作

2 造影参数:选用 300 非离子型造影剂 注射部位每次注射 总量( ml ) 注射流率 ( ml/s ) 压力 ( psI ) 腹腔动脉 肝总动脉 肝固有动脉 肝左、右动脉52150 欲观察门脉时,造影时间必须延长 秒

3 造影体位 一般取正位,必要时加斜位。 一般取正位,必要时加斜位。

二, 胃肠道 DSA 二, 胃肠道 DSA (一)血管解剖 (一)血管解剖 1 腹主动脉 起于横膈的主动脉裂孔,止于 左、右髂总动脉。主要分支包括腹腔动脉、肠 系膜上、下动脉及腰动脉等。 1 腹主动脉 起于横膈的主动脉裂孔,止于 左、右髂总动脉。主要分支包括腹腔动脉、肠 系膜上、下动脉及腰动脉等。 2 腹腔动脉 起于胸 12 椎体~腰 1 椎体之间, 分为胃左、脾和肝总动脉。 2 腹腔动脉 起于胸 12 椎体~腰 1 椎体之间, 分为胃左、脾和肝总动脉。

3 肠系膜上动脉 位于腹腔动脉开口下方 约 0.5 ~ 2.0cm 处,分支丰富,主要供血上部空 肠动脉,下部回肠动脉,右半结肠。 3 肠系膜上动脉 位于腹腔动脉开口下方 约 0.5 ~ 2.0cm 处,分支丰富,主要供血上部空 肠动脉,下部回肠动脉,右半结肠。 4 肠系膜下动脉 起于腰椎 3 水平,供养左半 结肠 及直肠。 4 肠系膜下动脉 起于腰椎 3 水平,供养左半 结肠 及直肠。

(二)造影技术 (二)造影技术 1 手术操作 1 手术操作

2 造影参数: 300 非离子造影剂 注射部位每次注射 总量( ml ) 注射流率 ( ml/s ) 压力 ( psI ) 腹主动脉 腹腔动脉 肠系膜上 动脉 肠系膜下 动脉 欲观察门脉时,造影时间必须延长 秒

3 造影体位 一般取正位,必要时加斜位。 一般取正位,必要时加斜位。

三 胰、胆、脾 DSA 三 胰、胆、脾 DSA (一)血管解剖 (一)血管解剖 1 胰腺供养血管 1 胰腺供养血管 胰腺的供养动脉来源于多个动脉的分支。胰 腺供血来自: 胰腺的供养动脉来源于多个动脉的分支。胰 腺供血来自: ( 1 )腹腔动脉 → 胃十二指肠动脉 → 胰十二指肠 上后动脉和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 ( 1 )腹腔动脉 → 胃十二指肠动脉 → 胰十二指肠 上后动脉和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 ( 2 )肠系膜上动脉 → 胰十二指肠下后动脉。 ( 2 )肠系膜上动脉 → 胰十二指肠下后动脉。 ( 3 )脾动脉 → 胰腺分支,数目多而小,最大的 为胰大动脉,恒定的为胰尾动脉。 ( 3 )脾动脉 → 胰腺分支,数目多而小,最大的 为胰大动脉,恒定的为胰尾动脉。 ( 4 )睥动脉或肝总动脉或腹腔动脉或肠系膜 上动脉 → 胰背动脉 → 胰横动脉。 ( 4 )睥动脉或肝总动脉或腹腔动脉或肠系膜 上动脉 → 胰背动脉 → 胰横动脉。

2 胆系供养血管 胆道血供来自肝动脉的分 支;胆囊动脉来自肝固有动脉或肝右动脉。 2 胆系供养血管 胆道血供来自肝动脉的分 支;胆囊动脉来自肝固有动脉或肝右动脉。 3 脾脏供养血管 脾动脉来自腹腔动脉的左 支,沿胰腺上缘在近睥门处分为数支,动脉 极为扭曲。 3 脾脏供养血管 脾动脉来自腹腔动脉的左 支,沿胰腺上缘在近睥门处分为数支,动脉 极为扭曲。 每一分支沿小梁进入脾内称小梁动脉,继而 逐渐为中央动脉 → 笔毛动脉。 每一分支沿小梁进入脾内称小梁动脉,继而 逐渐为中央动脉 → 笔毛动脉。 脾静脉起自脾门处,系门脉的一分支。系由 脾窦汇合成小静脉 → 小梁静脉 → 脾静脉。 脾静脉起自脾门处,系门脉的一分支。系由 脾窦汇合成小静脉 → 小梁静脉 → 脾静脉。

(二)造影技术 (二)造影技术 1 手术操作 1 手术操作

2 造影参数: 300 非离子造影剂 注射部位每次注射 总量( ml ) 注射流率 ( ml/s ) 压力 ( psI ) 脾动脉 胃十二指 肠动脉 胰十二指 肠大动脉 胰背动脉胆囊动脉

3 造影体位 一般取正位,必要时加斜位。 一般取正位,必要时加斜位。

四,肾脏及肾上腺血管 DSA 四,肾脏及肾上腺血管 DSA (一)血管解剖 (一)血管解剖 1 动脉系统 1 动脉系统 ( 1 )肾动脉左、右各一支,入肾之前发出肾 上腺下动脉,入肾后分出 4 支节段动脉。 ( 1 )肾动脉左、右各一支,入肾之前发出肾 上腺下动脉,入肾后分出 4 支节段动脉。 ( 2 )肾上腺动脉:每侧有 3 支动脉供血,肾上 腺上动脉,肾上腺中动脉,肾上腺下动脉。 ( 2 )肾上腺动脉:每侧有 3 支动脉供血,肾上 腺上动脉,肾上腺中动脉,肾上腺下动脉。

2 静脉系统 2 静脉系统 ( 1 )肾静脉:与肾动脉袢行。 ( 1 )肾静脉:与肾动脉袢行。 ( 2 )肾上腺静脉:左右各一支,为中央 ( 2 )肾上腺静脉:左右各一支,为中央 静脉。分别注入肾静脉和下腔静脉。 静脉。分别注入肾静脉和下腔静脉。

(二)造影技术 (二)造影技术 1 手术操作 1 手术操作

2 造影参数: 300 非离子造影剂 注射部位每次注射 总量( ml ) 注射流率 ( ml/s ) 压力 ( psI ) 肾动脉 肾上腺动脉

3 造影体位 一般情况下正位,必要时加左、右斜位。 一般情况下正位,必要时加左、右斜位。

五 下腔静脉 五 下腔静脉 (一)血管解剖 (一)血管解剖 收集膈肌以下的腹盆部和下肢静脉。 收集膈肌以下的腹盆部和下肢静脉。

(二)造影技术 1 手术操作:穿刺股静脉。 1 手术操作:穿刺股静脉。 2 造影参数选择: 300 非离子型造影剂, 每次 18-20ml ,流率为 4-5ml/s 。 2 造影参数选择: 300 非离子型造影剂, 每次 18-20ml ,流率为 4-5ml/s 。 3 造影体位:正位,必要时摄左、右斜 位。 3 造影体位:正位,必要时摄左、右斜 位。

第六节 盆腔 DSA 一 血管解剖 一 血管解剖 (一)骼动脉系统 (一)骼动脉系统 腹主动脉于腰四椎体平面分成左、右髂总 腹主动脉于腰四椎体平面分成左、右髂总 动脉,在骶髂关节平面处分成髂内和髂外 动脉,在骶髂关节平面处分成髂内和髂外 动脉。 动脉。 在盆腔内可有膀胱上、下动脉,子宫动脉、 在盆腔内可有膀胱上、下动脉,子宫动脉、 阴部内动脉等。 阴部内动脉等。 (二)髂静脉系统 (二)髂静脉系统 多与动脉系统伴行,最后注入下腔静脉。 多与动脉系统伴行,最后注入下腔静脉。

二 造影技术 二 造影技术 1 手术操作:分别穿刺股动脉,股静脉 行造影。 1 手术操作:分别穿刺股动脉,股静脉 行造影。 2 造影体位:正位及左、右斜位。 2 造影体位:正位及左、右斜位。

3 造影参数选择: 300 浓度非离子造影剂 注射部位每次注射 总量( ml ) 注射流率 ( ml/s ) 压力 ( psI ) 骼总动脉 髂内、外动脉 子宫动脉 髂总静脉髂内、外静脉

第七节 四肢 DSA 一 血管解剖 一 血管解剖 (一)上肢血管 (一)上肢血管 1 上肢动脉 双侧血管都由锁骨下动脉延续 1 上肢动脉 双侧血管都由锁骨下动脉延续 而成腑动脉,出腑窝后成为肱动脉,再分为尺、 而成腑动脉,出腑窝后成为肱动脉,再分为尺、 桡动脉至掌深弓和掌浅弓。 桡动脉至掌深弓和掌浅弓。 2 上肢静脉 2 上肢静脉 上肢浅静脉变异较大,深静脉的分支,走行 上肢浅静脉变异较大,深静脉的分支,走行 与同名动脉伴行,深浅静脉均有静脉瓣。 与同名动脉伴行,深浅静脉均有静脉瓣。

(二)下肢血管 (二)下肢血管 1 下肢动脉 1 下肢动脉 髂外动脉往下连续为股动脉,出腘 髂外动脉往下连续为股动脉,出腘 窝为腘动脉,再分为膝上、中、下动脉, 窝为腘动脉,再分为膝上、中、下动脉, 胫前、胫后动脉,至足形成足底动脉弓。 胫前、胫后动脉,至足形成足底动脉弓。 2 下肢静脉 2 下肢静脉 主要有浅静脉、深静脉和交通静脉, 主要有浅静脉、深静脉和交通静脉, 下肢静脉均有瓣膜。 下肢静脉均有瓣膜。

二 造影技术 二 造影技术 (一)手术操作: (一)手术操作: 1 动脉造影 采取分段摄影,如有步进式 追踪摄影系统可一次注射完成。 1 动脉造影 采取分段摄影,如有步进式 追踪摄影系统可一次注射完成。 2 静脉造影 逆行性静脉造影:穿刺股 静脉注射造影剂,造影时嘱患者作 “ 华氏呼 吸 ” ,以观察静脉瓣的功能。 2 静脉造影 逆行性静脉造影:穿刺股 静脉注射造影剂,造影时嘱患者作 “ 华氏呼 吸 ” ,以观察静脉瓣的功能。

(二)造影参数选择: 150 低浓度非离子造影剂 (二)造影参数选择: 150 低浓度非离子造影剂 1 动脉造影 1 动脉造影 ( 1 )上肢动脉 ( 1 )上肢动脉 锁骨下动脉~上肢动脉造影,总量 12 ~ 15ml , 流率 4 ~ 5ml/s ,压限 150 ~ 300PSI ; 锁骨下动脉~上肢动脉造影,总量 12 ~ 15ml , 流率 4 ~ 5ml/s ,压限 150 ~ 300PSI ; 腋动脉~上肢动脉造影,总量 10 ~ 12ml ,流 率 3 ~ 4ml/s ,压限 150 ~ 300PSI 。 腋动脉~上肢动脉造影,总量 10 ~ 12ml ,流 率 3 ~ 4ml/s ,压限 150 ~ 300PSI 。

( 2 )下肢动脉 ( 2 )下肢动脉 腹主动脉远端~下肢动脉,总量 20 ~ 25ml/ 次,流率 15 ~ 18ml/s ,压限 300 ~ 400PSI 。 腹主动脉远端~下肢动脉,总量 20 ~ 25ml/ 次,流率 15 ~ 18ml/s ,压限 300 ~ 400PSI 。 髂总动脉~下肢动脉,总量 15 ~ 20ml/ 次, 流率 12 ~ 15ml/s ,压限 300PSI 。 髂总动脉~下肢动脉,总量 15 ~ 20ml/ 次, 流率 12 ~ 15ml/s ,压限 300PSI 。 髂外动脉~下肢动脉,总量 10 ~ 12ml/ 次, 流率 6 ~ 8ml/s ,压限为 300PSI 。 髂外动脉~下肢动脉,总量 10 ~ 12ml/ 次, 流率 6 ~ 8ml/s ,压限为 300PSI 。

2 静脉造影 2 静脉造影 顺行造影 对比剂 60 ~ 80ml/ 次 顺行造影 对比剂 60 ~ 80ml/ 次 流 率 1 ~ 1.5ml/s 流 率 1 ~ 1.5ml/s 逆行造影 对比剂 8 ~ 10ml/ 次 逆行造影 对比剂 8 ~ 10ml/ 次 流 率 2 ~ 3ml/s 流 率 2 ~ 3ml/s

(三)造影体位: 正位,必要时侧位,斜位 正位,必要时侧位,斜位

第二十六章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

第一节 介入放射学发展与应用评价 从 1928 年第一例经皮直接穿刺主动脉 造影至今,随着许多先进仪器、器材、造 影剂的不断发展,完善,血管介入与非血 管介入已走向非常成熟的阶段。 从 1928 年第一例经皮直接穿刺主动脉 造影至今,随着许多先进仪器、器材、造 影剂的不断发展,完善,血管介入与非血 管介入已走向非常成熟的阶段。

我国在 1984 年开展肺癌支气管灌注化 疗至今也将介入放射学推向一个高潮。 我国在 1984 年开展肺癌支气管灌注化 疗至今也将介入放射学推向一个高潮。 1990 年卫生部发文,确定介入放射科 为临床科室,与内科、外科并列为三大治 疗学科,开创了新纪元。 1990 年卫生部发文,确定介入放射科 为临床科室,与内科、外科并列为三大治 疗学科,开创了新纪元。

第二节 介入放射学相关器械 一、影像导向设备 X 线机、血管造影机、 DSA 、 CT 、超声、 MRI X 线机、血管造影机、 DSA 、 CT 、超声、 MRI 1 、 X 线透视与 DSA 设备 — 普遍应用 1 、 X 线透视与 DSA 设备 — 普遍应用 2 、介入性超声 — 穿刺定向 2 、介入性超声 — 穿刺定向 3 、 CT 与 MRI 导向设备 — 穿刺定向、三维成像 3 、 CT 与 MRI 导向设备 — 穿刺定向、三维成像 4 、胃肠内窥镜 — 导向、定位 4 、胃肠内窥镜 — 导向、定位

二、介入放射学常用器材 1 、穿刺针 1 、穿刺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