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阴阳应象. 阴阳应象介绍  阴阳,有名而无形,必须依附于具体的事物 或现象才能体现出来。根据人与天地相应的 道理,自然界之阴阳与人体之阴阳,其象相 应,故曰阴阳应象。正如马莳所言: “ 以天地 之阴阳,万物之阴阳,合于人身之阴阳,其 象相应。 ” 本单元主要论述了《内经》中阴阳 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并列举了阴阳五行学说.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LOGO 第十课 看中医 (Part 1). 1.A 不如 B (那么) adj. (那麼) adj. 2. 上医医国、其次医人、其次医病 上醫醫國、其次醫人、其次醫病 3. 癌症、糖尿病、艾滋病 愛滋病
Advertisements

主讲:肖勇学校:江西中医学院 专业: 2012 级中医专业研究生 魅力《易经》. 自我介绍 江西中医学院 2012 级研究生,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师从江 西中医研究所所长、江西省中医院副院长、江西省名中医 刘英锋教授。 研究方向:经典方证的分类研究。 导师深厚的儒学素养,特别是在易学与医学方面的造诣深.
( 一 ) 八纲辨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Eight Principles.
怎样学习《内经》??? 学习方法: 1. 疏通文理 2. 注意句读 3. 结合医理 4. 融会贯通 5. 背诵锦句 6. 善用工具.
上海中医药大学 — 文小平. 中医养生 一、概 念 二、秋冬养生 一、 概 念 食 疗 药 膳 治 疗.
引言  《中藏经》:痹者,闭也。  现代临床上的风湿病、类风湿病、痛风 病等皆属于《内经》痹证范畴。  《内经》中的 “ 痹 ” 范围很广。
病 机 概 念 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l. 掌握病机的基本概念及层次结构 2. 掌握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发展 转归的关系 3. 掌握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 亡失的病机 【病机】 【本章重点】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 的应用.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 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1 )阴阳是一属性概念 2 )阴阳代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3 )阴阳双方必须相互关联(在同一层次)
中 医 基 础 学之 阴 阳 五 行 学 说中 医 基 础 学之 阴 阳 五 行 学 说. 中医学是以阴阳五行为哲学思想、脏腑经络为理论 核心、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辨证论治为诊疗特 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主要内容 :包括阴阳五行、藏象学说、经络、病因、 病机、诊法、辩证、防治原则几大部分 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中医教研室 李宗信.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的相互关系  对立制约  消长平衡  互根互用  相互转化.
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  元气论 元气论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 精气学说 精气学说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二章. 1. 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 阴阳学说及五行学说如何在中医学中的 应用 本章重点内容.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重点: 1 、掌握精气、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 1 、掌握精气、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精气、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 基本内容。 2 、掌握精气、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 基本内容。 3 、了解精气、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在 中医学中的应用。 3.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中医学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P13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是根据中医自身独有的特 色而建立起来的,主要概括有以下三点: 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是根据中医自身独有的特 色而建立起来的,主要概括有以下三点: 一、整体观念二、恒动观念三、辩证论治.
五行学说. 第二节 五行学说 木、火、土、金、水这五类物质是自然界中最主要 的五类物质,它们之间各有特性但又相互依存而不可 分离,因此古人也就利用它们的特性及 其相互关系来对自然界中一切事物进 行归类和说明,因此,原始的五行概 念便被抽象发展成为了五行学说,成 为了一种哲学概念,常常和阴阳学说 一起,成为了古代用以认识和分析事.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是构筑在 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之上的。中国古代 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学说, 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始终,并成为 中医理论体系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 分。
中 医 基 础 理 论中 医 基 础 理 论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中 医 基 础 理 论中 医 基 础 理 论 主要内容: 1 、阴阳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2 、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模块四 病因病机学说基础及应用.
第四章 病因病机.
古代汉语 长江大学汉语教研室.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基础知识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34 府学胡同的文天祥祠,相传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当年遭囚禁和就义的地方,1376年明洪武九年建祠 。
现在,为了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向同学们提出两个问题:
中医基础理论 辽宁中医药大学 郑洪新 教授.
丹 溪 翁 传 戴 良.
素问·六节藏象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第二篇 民族传统养生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 整体观、系统论、发展观 第一节 整体观 第二节 系统论 第三节 发展观
从中医治疗到《世典》的文学治疗 中医系:琚杰.
药物分析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第五章 病 机 第二节 基本病机.
生 氣 通 天 论.
中医基础理论.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 长春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
第一章 精气、阴阳、五行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精气学说 第二节 阴阳学说 第三节 五行学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主讲人 王洪京.
阴阳 五行 学说.
阴阳学说.
高考文言文的整体阅读.
张 介 宾.
第四单元 血气精神.
第二篇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主要内容: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脏腑 经络 形体官窍 体质.
朝代 发展阶段 小说体裁特点 魏晋南北朝以前 起源 神话传说 魏晋南北朝 发展 志怪 志人 唐 成熟 唐传奇 宋元 继续发展 话本演义小说 明清 顶峰 独立创作,关注平凡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
项目二 病机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 骨伤科基础 1、骨伤科学的主要内容 2、病因病机 3、辨证 第二章 骨伤科基础.
第八章 病 机.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七章 病 机.
第四章 病因病机 薛霁 首都医科大学 邹志东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黄小波.
中医的治病原则 辨证施治 寒则热之,热则寒之 人得天地之全气,物得天地之偏气,故可以物之偏补人之不足.
中医与保健 赵熙全.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第六章 病 因.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中兽医基础与临床 》实验教学 中兽医教研室 郑州牧专.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汉语数字化教学系列之四 汉字拼音输入法的介入 龙 华 多伦多大学医学院( ).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 510实验室 韩春玲.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有理数的乘方(二).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单元 阴阳应象

阴阳应象介绍  阴阳,有名而无形,必须依附于具体的事物 或现象才能体现出来。根据人与天地相应的 道理,自然界之阴阳与人体之阴阳,其象相 应,故曰阴阳应象。正如马莳所言: “ 以天地 之阴阳,万物之阴阳,合于人身之阴阳,其 象相应。 ” 本单元主要论述了《内经》中阴阳 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并列举了阴阳五行学说 在中医学的运用。

【 原文 】 201  【提示】论述了阴阳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动力和规律 的观点,并将阴阳理论同医疗实践密切结合起来。  【名词】 本:指阴阳。吴觉注: “ 天地万物,变化生杀而神明 者,皆本乎阴阳,则阴阳为秀之本可知。故治病必 求其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必求其故而施治 也。 ” 月真 胀:此指胸隔胀满

【分析】  阴阳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规律 纲领 动力 概念 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相互转化 消长平衡 内容 人之生理病理人之生理病理 治病必求其本治病必求其本

 天气(阳) 云 雨 阴阳的相互转化和交感  地气(阴) 出: 1. 趋向于 2. 来源于 3. 动力

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 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  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阴阳理论适用 于人体生理 指导临床

【 原文 】 202  【提示】本节用阴阳理论阐明药物饮食气味 厚薄的性能,药物饮食进入人体后的转化过 程,以及药物饮食气味阴阳太过导致人体阴 阳偏盛偏衰的危害  【名词】味归形,形归气:药物饮食五味有 滋养人之形体作用,而形体又依赖于真气的 充养。归,归附、归属之义,在此有滋养、 充养、化生的意思。形,指形体,包括脏腑 精血等有形物质。气,指人体的真元之气。

【分析】  味、形、气、精、化的关系

 药物饮食气味的阴阳属性及其性能 气 --- 阳 味 --- 阴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 气厚 阳中之阳 --- 发热 气薄 阳中之阴 --- 发泄 味厚 阴中之阴 --- 泄 味薄 阴中之阳 --- 通

五味 辛、甘、淡 —— 阳 酸、苦、咸 —— 阴 酸、苦、咸 —— 阴

作用方向 升、浮 —— 阳 沉、降 —— 阴

【原文】 203  【提示】论述六淫邪气的侵袭和情志太过的内伤, 损害人的形体和气机,引起各种不同的病症。  【名词】 1. 春伤于风,夏生飨泄:春季感受风邪,不即时发病, 留连于夏季,克伐脾土,产生完谷不化的泄泻。 2.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夏季感受暑邪,署汗不出, 暑热内伏,至秋季,新凉外束,寒热交争,产生寒 热往来的疟疾。痎疟,即疟疾的总称。

【分析】  寒伤形 形伤肿  热伤气 气伤痛 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 湿胜则濡写 六淫之邪的致病特点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 寒暑伤形 --- 阳  暴怒伤阴 --- 阴 暴怒伤阴(血) 暴喜伤阳(气) 天有四时五行 --- 生长收藏 --- 生寒暑燥湿风 人有五藏化五气 ---- 生喜怒悲

感受四时邪气延时发生的病证 重阳转阴 重阴转阳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阴转阳 春伤于风,夏生飨泄 阳转阴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 阳转阴 秋伤于湿,冬伤咳嗽 阴转阳 冬天感受寒邪,来年春季阳气发越,产生温热疾病;春季感受 风邪,留连于夏季,克伐脾土,产生完谷不化的泄泻;夏季感 受暑邪,延至秋季,新凉外束,产生寒热往来的疟疾;夏秋之 交,感受湿邪,至冬寒邪外袭乘肺,产生咳嗽。

【原文】 204  【提示】以阴阳化生五行为基本观点,运用 五行揭示人体以及人体与自然界的整体联系  【名词】 气穴:经气所输注的孔穴,也称经穴。 溪谷属骨:大小分肉与其连属的骨节。溪谷, 泛指人身的肌肉间隙。张志聪注: “ 溪谷者, 大小之分肉。 ” 属,连属。

提出 “ 四时五藏阴阳 ” 的系统结构 五行 自 然 界 五色五音五味五化五气五方五季 木青角酸生风东春 火赤徵苦长暑南夏 土黄宫甘化湿中长夏 金白商辛收燥西秋 水黑羽咸藏寒北冬

五行 人 体 五脏五腑五官形体情志五声变动 木肝胆目筋怒呼握 火心小肠舌脉喜笑忧 土脾胃口肉思歌哕 金肺大肠鼻皮悲哭咳 水肾膀胱耳骨恐呻栗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

阴阳的运行规律、征兆和互根互用 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  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 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 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原文】 205  【提示】疾病阴阳属性的病理表现  【名词】  形能:即形态。指疾病所产生的症状和体征 而言。形,指形体、形状。能,同态。

【分析】  阳胜所产生的症状和体征 身热,腠理闭.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喘 粗为之俯仰,腹满,死,耐冬不能夏。  阴胜所产生的症状和体征 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 厥则腹满,死 ,耐夏不能冬。

阳胜所产生的症状和体征  阳实于表 腠理闭塞  实于里 喘粗不得卧,前俯后仰  不出汗 --- 阳邪不得泄越 ---- 全身内外皆热  津液耗伤 ---- 齿干  阳邪胜极扰乱心神 --- 烦冤  阳邪结于中焦,阳胜阴绝,中土败坏 --- 腹满 这种阳盛阴绝之证,得冬阴之助,尚能支 持,若遇夏阳之热,则不能耐受

阴胜所产生的症状和体征  阴盛则阳衰 故身寒  卫表不固 汗出、战栗、四肢厥逆。  阴阳气衰竭 ---- 脾胃阳气败绝 --- 腹满 这种阴盛阳绝之证,夏日得阳热之助,犹可 支持,若遇冬日之阴寒,则不能耐受了

【原文】 206  【提示】 生命过程中阴阳盛衰的生理病理表现  【名词】 七损八益: 1973 年从长沙马王堆出土竹简 《 养生 方 · 天下至道谈 》 载: “ 气有八益,有七孙(损), 不能用八益去七孙,则四十而阴气自半也八种有益 精气的做法。 ” 足证是房中七种损害精气、节:节次、 阶段次第的意思,即下文十年为一阶段。

【分析】 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  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  年六十,阴萎 ,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 实,涕泣俱出矣。 真气虚导致阴阳失调

【分析】 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 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 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知之则强,不知则老 养生:调整人体阴阳

【原文】  【提示】用阴阳的理论,指导诊治疾病  【名词】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由于人身的阴阳气血 内外上下交相贯通,所以针刺阳分或阴分, 能够调节相对一方经脉的虚实盛衰。

【分析】 阴阳相贯 气血周流 从阴而引阳,从阳而引阴  清 声高气粗 规衡浮滑  浊,气息地微 矩权沉涩 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原文】 209  【提示】 指出了阴阳的无限可分性及普遍适用性.  【名词】 然其要一也:(阴阳之要道)归于一,太极一气之 所生。张志聪注: “ 又指一阴一阳。 ” 吴鼠注: “ 言阴 阳之道始于一,推之则十百千万不可胜数,然其要 则本于一阴一阳也。 ” 一说,一谓阴阳对立统一之理, 张介宾注: “ 谓阴阳之道,合之则一,散之则十百千 万,亦无非阴阳之变化。故于显微大小,象体无穷, 无不有理存焉。然变化虽多,其要则一,一即理而 已。 ”

【分析】  1. 普遍适用性。《灵枢 · 禁服》 说: “ 其大则 无外,小则无内。 ” 就是说宇宙之大可用阴阳 分属,极微小的事物也可分阴阳。  2. 阴阳是无限可分。宇宙间任何相互关联的 事物都可概括为阴阳两大类,任何一种事物 内部也都可分为阴和阳两个方面,而每一个 事物中的阴和阳任何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

4.The relativity of yin and yang daynight afternoonmorning anterior nightposterior night Yang Yin Yang Yin Yin Yang

Relation of yin and yang Yang Yin Yin in yang Yang in yin Yin wane with yang wax Yang wane with yin wax Yin and yang in an unity of opposite

【原文】  【提示】天地阴阳交感产生万物,阴阳二气 “ 动而不已,则变作矣 ” 。  【名词】  相召:相互召唤、配合。召,招引,引申为 配合  倚伏:潜伏的因果关系。相因叫 “ 倚 ” ;隐藏叫 “ 伏 ”

【分析】  天气(阳) 阴阳交感 万物  地气(阴)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人,则无以生 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人,无器不有

小结  主要论述了阴阳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 列举了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运用

思考题  1. 阐述阴阳的基本概念?  2. 试述 “ 治病必求于本 ” 之本与标本之本有何 异同?  3.“ 阴静阳躁 ” 如何理解味、的含义是什么?  4. 何谓 “ 壮火 ” 、 “ 少火 ” ?  5. 如何理解 ““ 重寒则热,阳胜则阴病 ” ?